首頁>Club>
前段時間,一位7歲孩子的媽媽發帖:“想給兒子買一雙nike毛毛蟲,老公當場甩臉”,這條帖子發出後,引起眾多網友討論。這位媽媽稱,自己想讓孩子穿好點的鞋子,但是老公認為沒必要,孩子穿不值當,不同意她買,夫妻兩人因此慪氣。媽媽覺得自己作為母親,想給孩子買雙好點的鞋子,這過分嗎?文中還有站隊爸爸和站隊媽媽分別支援不同兩方,你更支援誰?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2
回覆列表
  • 1 # 易易179271880

    我覺得爸媽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都沒有什麼錯。他們家的條件還可以買雙好點的鞋我覺得是可以的,但是可以不告訴孩子鞋子的價格,而且一定要告訴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不能讓孩子去攀比,一味追求物質

  • 2 # 向著太陽的66

    窮養還是富樣一直以來都是含有爭論的,我覺得不管怎樣養,怎樣給花錢,教育才是重要的,如果像那種所謂的豪門家庭,對他們來說幾萬塊錢的鞋子不算什麼就像我們平時買三四百的鞋子一樣,你不可能說他們會像我們去那種便宜的批發市場買東西,他們肯本就接觸不到這種地方。那時他們也不會覺得我給孩子買幾萬的鞋子就是富養對吧!那不可能說他們家裡有錢就教育出來的小孩沒出息,讀書不用功,打架放火吧!

    如果自己的家庭經濟有限而你又要追求那種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東西,那樣對你家的經濟還有小孩的教育都有影響,這樣教育小孩,以後孩子大了自己明明沒有能力去買哪個東西他有可能非要家長買或者去偷去搶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我會給孩子自己能給她的而且會告訴她我給的這些東西是我們透過努力而來,我們已經努力給她了,如果不珍惜就沒有了。

  • 3 # 東海蘭天

    孩子應該窮養還是富養?這是每個大、小家庭都十分關心的問題,而一般都認為男孩應該窮養,而女孩則應該富養,這是上輩人傳下來的經驗。

    自古己來,男孩子從小就不能驕生慣養。一則男孩,生性好動,愛動刀動槍。二則男孩,若性格柔弱,再加上驕生慣養的話,可能形成依賴性,一旦長大後走上社會,容易受別人的壓制和欺負。所以,窮養讓他從小就要有擔當,有艱苦的鍛鍊及磨難,讓他形成剛強的性格,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而女孩則要富養。因為女孩從小就性格溫柔,體質柔弱,驕小。所以要加倍的養護,合理的關心,格外的操心,從小就要讓她在各方面都富有,什麼都不缺,還要寧可多而不可少,富有始終圍繞著她,直到她長大成人。

    而看我們當今社會,不管是富有家庭,還是經濟壯況稍差一點的,對孩子教育上,都是有多大力出多大為,不管男孩、女孩,都是盡家庭的最大努力,創造出條件,讓孩子從小就沒有受窮的概念,盡其所能給孩子最好的。而節約、艱苦奮鬥的思想幾乎很少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

    雖然,現在生活好啦,經濟條件具備啦。但我認為,節約過每一天的生活,還是應該要大力提倡。節約,應該是中華大地的美德及傳統,他應該貫穿於孩子的一生,當然我們也不能例外。

  • 4 # 柚子情感故事

    不是絕對的窮養或富養。有時候不能給孩子製造一種大手大腳的習慣,該節約的地方就不能浪費,該捨得的地方就不能故意節制。有個度就好。

  • 5 # 親媽學堂

    大人們爭得那麼起勁,有人去問過孩子的想法嗎?七歲的孩子,對於自己喜不喜歡這雙鞋子、穿上是不是舒服,應該可以很明確的表達了吧?怎麼就沒有人去問問孩子的想法?很多人都說孩子需要“精神上的富養”,其中含義究竟是什麼?難道只是多去幾個地方旅遊、多看機場電影、多讀幾本書?

    我認為,真正精神上的“富養”,應該像我昨天文中提到的那位女博士生的家長一樣——不論家境如何,都給孩子選擇的自由;不因為家長的見識來限制孩子選擇和發展。

    一雙幾百塊錢的鞋子,對於一個年收入超過20萬的家庭,應該不是太大的經濟負擔,父母的爭論,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這雙鞋子該不該買,都是拿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決定孩子該穿什麼鞋,在精神意義上,都是對孩子選擇權的漠視和看輕。不客氣地說,這一對父母都是在“窮養”孩子,誰也沒比誰高明多少;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我昨天文章裡提到那位貧困家庭的父母實在是差太遠了!

    我們這一代父母,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期待成為更好的父母,也非常期待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努力向各種文章、各類專家學習,最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學會去尊重孩子、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不然,一切所謂“富養”的努力都是“假勤奮”。

    湊巧,昨天我和媽媽帶著我四歲多的女兒一起去買衣服,也在買東西的過程中有過小小的爭執,我媽媽有點像這個案例中的父親,更多關注衣服鞋子的價效比。當我的女兒拿著一雙硬硬的、貼滿小水鑽的公主鞋時,我媽就去她手裡搶,說是趕緊放下,這雙鞋子太硬、花架子不好穿。孩子當時就要哭,抱著那雙鞋說我就要這個“炫酷的明星鞋”!我一看那個款式,知道這是她最近看的動畫片裡面小姑娘們穿的樣子,她一定是非常喜歡的。我跟媽媽說:“彆著急,給我幾分鐘”。蹲到女兒面前讓她把鞋子套到腳上走幾步,鞋子太硬,她費了半天勁也沒穿進去。我幫她把鞋穿上,問她是不是很好看,她說好看,我又問她沒有媽媽幫忙你穿的上嗎?她說“穿不上”。我又問:那這雙鞋買回去,你就只能等媽媽在家時再穿嘍?肯定穿不到幼兒園對不對?她想了想,自己把鞋子放了回去。

    其實當時我都想好了,如果她執意要買這雙鞋,我就買給她,讓她自己學著穿,需要我幫忙我就幫她幾次,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她就會做出更加合理的選擇。不過結果皆大歡喜,孩子當時自己放棄了那雙鞋子。我跟媽媽說:讓她自己放回去比你從她手裡搶走,更能讓她明白什麼是她該選擇的。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 6 # 家有萌神

    物質上窮養還是富養,這個要看經濟條件,如果條件允許,當然是儘可能給孩子提供好的條件,愛美是人的天性,給孩子買點好衣服好鞋子,並不算是過分。當然,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就沒必要為了買好衣服好鞋子,而讓並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

    但是,在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時,還要教給孩子正確的三觀,避免孩子攀比心理,明白好的物質條件只是提供了成長的便利,不是炫耀的資本,好日子過得,苦也要吃得,要懂得珍惜。

    其實比起物質上的富養,精神上的富養更重要。對於沒有條件在物質的上富養的家庭,精神上富養更加重要,給孩子足夠的愛,足夠的尊重,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支援他的興趣愛好,帶他窮遊,陪他看書,這些帶給孩子的快樂要比給他買雙好鞋更多。

    我家的經濟條件一般,娃現在3歲半,穿的衣服大都還是親戚朋友送的他們孩子穿小了的衣服,只要乾淨舒服就行。我是要把有限的錢投入到他的教育上去,比如愛讀書的習慣,要從小培養,給他辦了繪本館的年會員卡,也經常會買書,只要是他喜歡的書,多貴也要買,現在娃很喜歡看書,沒事就看書,晚上睡覺之前也自己看會書。

    每年我們也會爭取帶他出門遊玩,見見世面。他喜歡去的汽車博物館,已經去了兩次,還準備再去,並不會覺得去過了再去就是浪費錢,每次去,他都會有新的收穫。

    所以呢,窮養還是富養,取決於經濟條件和大人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 7 # 蘇蘇快跑

    我覺得最健康的教育,是讓孩子有健康的財富觀。

    如果家裡本身經濟比較寬裕,大人本身穿戴也比較講究,那孩子穿的好一點也無可厚非,沒必要非讓孩子穿的掉價去追求什麼“節儉”。

    但是如果父母本身都比較節儉,不捨得穿太貴重的衣服,那也不建議單單給孩子選擇什麼名牌鞋子。

    關鍵的是,孩子選擇一個商品,並不是因為他的商標,而是因為這個商品能夠滿足具體的要求。如果選擇的商品價格,超過了家庭的承擔範圍,建議家長跟孩子直截了當的指明,並且建議孩子選擇功能類似、價格更合適的商品。

    只有這樣健康教育出來的孩子,才是最合理的。不符合家庭消費水平的窮養或者富養,都是不合適的。

  • 8 # 媽媽充電屋

    我覺得窮樣富養,要看家庭條件。

    從物質上來說,家庭富裕就富養,家裡困難就窮養。要不要買耐克鞋,很簡單,大人穿耐克嗎?如果大人穿,就給孩子買。大人捨不得買耐克,也別砸鍋賣鐵給孩子買。窮人家養出“白眼狼”“富二代”,更可怕。

    但不管物質上是窮養還是富養,精神上都應該富養。什麼算精神上的富養?

    無條件的愛孩子,接納孩子,這是富養

    無論發生問題,無論孩子面對多大的困難,讓他感覺到背後有穩穩的靠山,父母對他的愛是沒有附加條件的。

    很簡單的例子,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哪怕是在貧窮的家庭裡,他也敢坦誠的跟父母承認錯誤,父母不會為了打碎的杯子打罵孩子,父母能原諒孩子無心的過失,這就算富養。

    教孩子自信自強,不自卑,不自暴自棄,這是富養。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骨子裡的貧窮,可怕的是窮人的思維。窮,只是暫時的現象,透過努力,可以改變現狀。上一代沒有做到的,這一代還在努力,也要激勵下一代繼續努力。總有一天會擺脫貧窮。

    同樣,物質富裕的家庭,也要讓孩子明白,現在的物質生活,是父母,甚至是祖輩努力打拼賺來的。你可以享受這勞動成果,但你不能用祖輩的財富作威作福,也不是你值得炫耀的。你自己也要有能力擔負起生活的擔子。父母祖輩贈予你的財富,如果有一天取走了,你自己能做成什麼?

    窮樣富養,不會對孩子產生太大的影響,但由此傳達給孩子關於貧窮財富的思維,影響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零售時代下,實體店該如何擁抱“新零售”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