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粒豆粒的麻麻

    在職場歷練幾年的人都能感受到,越好說話的員工懂事兒的員工埋頭苦幹,卻很少得到領導的重視,工資也不漲,反倒是事兒多的員工,偷懶兒的員工想辦法談好領導,更會得到領導別樣的讚許,這其實是不公平的。懂事的孩子要完成任務才能得到想要的,會哭的孩子才不管你什麼任務呢,只要不停地哭就能得到想要的。這些,總讓只顧埋頭苦幹的人感覺很不舒服,欠乏去發現問題的根本。

    究其本質,我覺得可以用兩個字來說明這個現象:情商。

    會哭的孩子客觀上讓目的方感受到了問題需要處理的訊號,而不會哭的孩子內心更在乎目的方對他們的印象,殊不知,你不哭,不去主動表達,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被動的讓人看到感受到呢,不被感受到又何來印象呢?所以,不去表達訴求,對自己對公司都是一個進步的損失。

    會哭是表達訴求,表達才有可能被知道被解決。所以,職場中人,不要看不慣,也不要不屑於,能夠在複雜的職場關係中能夠獨善其身當然好,但也要學會審時度勢。

    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呢?

  • 2 # 不曾擁有6804

    聽過最多的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題主“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不知從哪裡聽來的,雖然有一字之差,但意思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形容職場中有些人嘴皮子會說,乾的不多反而得到較多好處。

    會哭的孩子是相對於哪些不會哭的孩子,比喻非常形象。試想,按常規一個母親要同時照顧幾個娃,肯定身心疲憊,忙的焦頭爛額,若聽到一個孩子哭,其潛意識就會認為那個孩子一定是餓了,必會用自己的乳頭堵住孩子的嘴,而不會哭的孩子就沒有福氣享受這樣的待遇了。

    雖然職場上這種現象非常普遍,但不可絕對如此輕易定性,這與職場人際環境、管理制度、領導水平直接相關,甚至有運氣成分,也不排除偶然性。

    有些人不吭不哈,只會埋頭苦幹,實打實出憨力,累了正要歇息,卻被領導看見偷懶挨批評;有些人活沒幹多少,嘴卻閒不住,發現領導來了,一邊裝模作樣忙碌起來,一邊咋呼累死了,領導見了還一陣表揚。

    有些人不善於表現,但平實靠譜,有些人善於做表面工作,就是人們常說的會來事,遇到不同的領導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做為在職場打拼的小白們,你會怎麼選擇呢? 不言而喻,如今的職場我們需要兩者的結合,但請謹記,做人要有底線和品德。

  • 3 # 人力資源沉思錄

    我們知道孩子很小,不會用語言表達需求,那麼就只能是透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孩子一哭,大人立即趕到,看看是不是拉了尿了?不是!是不是熱了冷了?也不是!是不是哪裡不舒服了呢?也不是!那就渴了餓了吧?無論是真的渴了餓了,還是隻是心情不好,有奶吃總是可以讓孩子安靜下來。

    我們要向孩子學習!工作中有些人只顧埋頭苦幹,卻不知如何獲得支援與幫助。儘管已經學會了語言表達,但是卻不會正常表達需求。不表達,領導怎麼會知道呢?哭,只是表達的一種方式而已!我們喪失了把自己的困難轉變為合理需求和能力!另外一些人,卻可以很好滴表達自己的困難,爭取到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支援。試想一下,如果是雙胎寶寶,一個人在哭哭鬧鬧,一個人在靜靜地待著。如果你是父母,你會喂哪一個人?

    從心理學角度看,被需要也是一種心理動機。為什麼我們如此重視小孩子,特別是嬰幼兒?因為他們的弱小,因為他們離開了大人無法生存!因為我們被需要!如果一個人自認為自己能力太強,或者怕麻煩領導,從不向領導提出需求,會怎樣?領導會不會覺得他是可有可無的?

    從領導角度看,領導要特別注意: 哭,就是因為餓嗎?不一定。可能是困了,可能是不舒服,也可能是因為無聊而已!作為領導應該有能力判斷真哭假哭,應該要區別對待各種需求,不能養成一哭就只有奶吃的條件反射。一方面若是如此下去,所有的孩子都學會哭了!不會哭的孩子,最後都被餓死了!另一方面孩子因病而哭,卻只是懂得餵奶的話,可能耽誤了治療。

  • 4 # 悠然文案課

    職場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在一些職場環境下,並不是所有的領導,都有能力去合理評判員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量,也就出現了題主所說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或有糖吃”。我的看法如下:

    1.切莫專注於“哭”

    也許你的周圍確實存在“會哭”的同事,並且得到了糖,那麼是否你也學著去哭呢?大多數情況下,只能說是一個有失公平的場合或領導所帶來的不良現象。也許有人因為會哭暫時過得好,但這一定走不遠。人在職場目光要放長遠,而不是小環境裡的一些不是或眼前的蠅頭小利。如果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於一些旁門左道、雕蟲小技,只能說是得不償失。

    2.開啟正確的姿勢

    人在職場首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駕馭工作的能力,其次,也要學會在不同性格的領導面前,得體的呈現自己所做的工作。做到既要會做,也要會說,畢竟是職場是一個競爭的環境。謙虛也要分場合,只會埋頭苦幹而不會說的員工,或許永遠只能默默無聞,這在一些環境下,對一個人的發展,也許並不是最有利的。歸根結底,不僅要做好事,也要懂得與領導相處的藝術。

  • 5 # 老闆職場心理學

    最典型的例項就是劉備了吧,江山都是哭出來的.

    很多人的成功秘訣是該同志“能說會道”、“經常在領導面前訴苦”,“經常在領導面前說好話”“對領導表示認同”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嗎?

    “會哭的孩子”之所以“有奶吃”,一方面是因為投機者的“失德”。老實人執著做事,不處心積慮的想更多,也不會到處訴苦。而有些花很多時間“做人”與“造勢”上就是想盡辦法讓老闆覺得“我很苦”“我部門很苦”“我部門很辛苦”。。。

    領導幹部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缺少對下屬工作的全面瞭解,只能在評價時偏聽偏信。 那麼做為老闆,企業如何避免這種“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種情況發生:

    1.提高員工的服務和實幹精神;

    2.善選人才,從成績出發.

    3.善察工作結果和內容,不能憑一面之詞和個人喜好下結論;

    4.儘量公然批評,讓員工清楚這種“會哭的孩子”將來不但沒有更多的奶吃,可能要面臨淘汰。

    那麼企業中如何分配這些“奶”

    給出幾個建議:

    1,看過往經歷:貢獻度,

    2,看這個人管理成本:企業經常有這麼一種人,成績平平,管理成本多多,情緒化需要上級安撫、八掛給同事帶來精神和工作困擾等等。

    看下員工的投產比,至少說明“經常哭的孩子”還是在乎這份工作的,這個時候老闆們要好好反省了:為什麼大家的投產比都一樣?

  • 6 # 求職觀察員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正好前幾天也跟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因為自己和另外一個同事在工作中面對同樣一個難題,那個在領導面前哭窮討好領導的同事得到了領導在人力和財力上的大力支援,而自己埋頭苦幹很費勁,領導還抱怨你工作效率不夠高,方式方法不夠多,所以感覺有些鬱悶和委屈,我想這應該是很多性格偏內向的人都會經歷的職場事兒。

    那麼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樣一個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在職場中究竟管不管用呢?其實以我個人的感觸,我覺得還是很管用的。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不是所有哭的孩子都有糖吃,所以大家需要仔細揣摩一下什麼叫“會哭”,因為一個不會哭的孩子,可能不但沒有糖吃,反而會引起大人的反感。

    那麼在職場中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不會哭的人不但不會得到什麼好處,反而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領導的反感以及同事的厭煩。那麼什麼才叫“會哭”呢?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要找準合適的時機。比如公司最近正好缺錢,你跑去哭窮,領導很有可能不會同情你,反而會轟走你,但是如果正好最近公司喜事連連,你藉助一個好的由頭找領導要錢,自然很有可能就立馬給你簽字批覆。

    所以,我認為“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個道理在生活中和職場中都是很受用的,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會哭”,要哭出水平,哭出效果。

  • 7 # 職場女超人李小船

    我的一位職業諮詢來訪者小A曾經說過自己面臨的職業困惑:

    她在一家行業內知名傳媒公司已經工作三年多時間了,小A所在的部門分為甲和乙兩個專案小組,兩個小組大概都是差不多10多個人。

    小A自入職後一直在甲組工作,兢兢業業,勤奮敬業。兩年後她有了向乙組調崗的念頭,一方面想拓展下自己的業務領域,另一方面乙組的工作含金量確實也比甲組的高。

    但小A雖然有這個念頭,卻並沒有付諸於具體的實際行動,還是在原崗位上踏踏實實的幹活。

    結果後來同組連續有兩個比小A後入職且資歷也不如她的同事調入乙組,小A驚詫不已。

    垂頭喪氣之際,小A虛心去請教這兩位同事是如何實現調崗的。

    兩位同事反饋:和領導申請的啊!申請的理由合理了,領導就痛快同意了。

    所以,職場中會哭的孩子不一定有糖吃,但如果不哭,領導怎麼知道你想吃糖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路飛打敗黑鬍子或赤犬後,會不會殺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