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裡泡麵
-
2 # Hello溫哥華
這種多子女的家庭終究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一個家庭中有多個子女,雖說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一碗水端平”給予每個孩子相同的愛這是絕不可能的。由於孩子的性格和性別不同,愛的給予或多或少都會有偏差,當然這還是父母願意平分愛的時候,一旦父母從心底有偏好,那麼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回到問題中,按理說孝敬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本不應該按照獲得的愛多少有所區別,但是事實就是這麼殘酷,既然在開始資源分配就不同,那麼回報也應該按此理進行,這樣子女心中才會平衡。這麼說確實有點冷血了,不過自古在“利益”面前親兄弟和父母反目成仇的事還少嗎?
其實還是倡導“盡孝道”,但不能“愚孝”,在合理的範圍內盡力回報父母,畢竟血緣關係終究是無法掙脫的,就算有糾葛,前程往事也早已雲煙,親情還是世間最美的紐帶!
-
3 # 星鏈小貨郎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感覺是題主提到了父母偏心的問題。
其實父母是愛每一個孩子的,至於“偏心”肯定是有原因的。在一個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想做到一碗水端平是不容易的,每個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有強有弱,父母肯定要對相對弱者付出多一點,這才是父母真正公平的表現。
不管父母對誰付出的多一點,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我們的生命都是父母給的,身上流的都是父母的血,血濃於水。所以我們回報父母不能攀比,可能每個人的生活條件有好有壞但我們盡心就行。孝敬父母是我們每一個子女應該有的孝道,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無以回報,唯有孝敬!
-
4 # 鳶都風采
這個問題也對也不對。老人在世時說句良心話有些事還就是偏,從孩子們都有了老婆孩子開始,老人就對會來事的、脾氣大點的兒子偏心,從使用老人的錢到佔用老人的物,同樣的孫輩不同樣對待但就是沾光,而老人需要照顧時未必孝順,那個被老人不待見的兒子確最後給老人送終,按正常思維你沾了老人的光就應該多照顧老人才對!為什麼不呢?其實做兒女的到了老人彌留之際就不要計較那麼多了必競她給了你生命把你養大成人這些就夠了。今天是母親節,祝全國的母親節日快樂。
-
5 # y左右手
在有姊妹幾個的家庭中,是有一些父母偏疼某個子女的情況。我覺得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也是人之常情。
因為,在同一個家庭中,幾個孩子的性格有時候不一樣,有些孩子,就特別會討人喜歡。比如性格開朗或者特別會說貼心話,惹父母心疼。有些孩子性格會比較內向,不會表達交流。這時候有些父母偏疼你某個孩子,這也是人之常情;還有一種就是某個孩子身體弱一些,父母會偏疼他一些,也就總想著要照顧他一些,畢竟作為父母,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好;另外有些父母總偏疼老大一點,或許是第一個孩子在生命中的意義不一樣,又或許是在一個家裡一般情況下老大小時候幫父母乾的活最多,最辛苦 ,父母總感覺,相對於其他的孩子虧欠了他,所以長大後更偏疼他一些;當然還有一些父母會偏疼那些相對來說比較能幹的孩子,以他們為驕傲。
我覺得無論怎麼樣, 既然我們已經長大,就不要去計較我些了,計較了也沒用,你能改變父母嗎?他們把我們養大,就是我們的恩人,無論出於哪一種心理,我們都應該報恩。
對於父母來說,他們有幾個子女。而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卻只有一對父母。對於父母的孝順,這個沒有標準,也沒有限制。各盡各心,量力而為,哪一個付出的多,哪一個付出的少爭了也毫無意義。我們盡的是自己的孝心,管其他的姊妹們怎麼做呢?哪個多一點?哪個少用一點有什麼關係呢?
-
6 # 贛南臍橙之鄉小嚴
一碗水不可能端的那麼平的,一般做父母的話都不會偏向太多的,個別不敢說,因為當那個孩子有困難,或是需要幫助,需要扶持的時候,父母都是義無反顧的!儘自己能力幫,或者你還覺得他對弟弟,或是哥哥好,所以我覺得只要有良心的人都會記住爸媽的好,都改好好的孝敬爸媽?而不是說誰應該多盡點孝,今天剛好是母親節,祝願天下母親,母親節快樂,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
7 # 清風自來97306
孩子多的老人一般都是對能力差和條件差的那個幫助多一些,這個子女回報老人也是憑良心憑能力而沒有規定的,各個家庭有各個家庭的情況不同,總的來說:理解、包容、和睦、幸福的家庭皆興旺!。
-
8 # 高天興1
首先肯定,這個問話是不成正比的。
其一,父母對兒女的愛,是傾心的,一生只求付出,不求回報。這是父母的良心和本能。按規律講,父母把我撫養成人,我必孝老敬老,為父母養老送終。子女或以更大的感恩去回報父母恩。
代代相傳的人類歷史證明,子女很少幾個別人,才能做到。大多的是養兒不能防老。所以,老人對哪個子女付出多,這個子女就應該多回報老人,理論是成立的,現實卻是背道而馳的。
這裡我有一個社會現實的例子。老家我的二大爺,他一生有七個孩子,最疼愛的是老三。其他幾個孩子對父母偏愛老三,懷有很大的氣。可那是父母啊!只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由於父母的偏愛,老三雖有一個聰明的腦袋,上學逃課,不寫作業呀,做事吊兒浪,優越感十足。最後只混個初中畢業。娶了媳婦有了孩子,由於自己的人生根基沒打牢,姊妹中就他的日子差。父母輪著吃,輪到他家,有時一天只吃兩噸飯,連燒的煤就沒錢買,父母輪到他家就不願意去。最後經姊妹們商量,尊重父母的意見,隔他的門,父母就不去他家了。就這樣,有時父母還揹著其他子女,偷偷的隔三差五給他百兒八十的。沒辦法,這是父母的心,誰能改變?只有隨父母的意。
所以,偏愛哪個子女是父母的事。子女無法干預,只能順從。偏愛,父母只是出於自己的偏執,也不會想自己老了讓他多回報。而做子女的,如果有知恩圖報的良心孝意,多受了父母恩德,多感恩多回報那是天經地義的。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好孝子,卻難以找到。
<二>,對父母的孝敬,目前成了一大難題。和同齡人聊天,聽到最多的是:現在身體還可以吧?日子過得還如意吧?孩子對你咋樣?最多的回答,現在哪有好孩子,不來收刮你就是孝心。…
是的,這話說的很實際。現實生活中,自己年青力壯,不去努力打拼,而去啃老。還有的把父母的養老卡,捏在自己手上,任意亂用胡花。孝敬更不用說了。也常在新聞中聽到父母告兒女不養老的新聞。…
現實社會映象,不得不引起老人養問題的社會責任。應該得到全社會關注。
百善孝為先,是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繼承,發揚,光大,是所有兒女們義務和責任。從自己做起,當個新時代的孝子賢孫,是每個人的義不容辭的責任。行動起來吧!從自己做起,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生養的,孝敬他們,就是孝敬明天的自己。
-
9 # 柳暗花明美文苑
從這個提問看,父母有多個子女,其為某個子女付出得多,該子女是不是應該比其他子女回報更多呢?反過來,其他子女是不是就可以比該子女回報少一些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不妨作個簡略的分析。 父母對子女付出,子女對父母回報,很難用實際價值衡量。比如,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經歷諸多苦與痛、艱與難,其中甚至是以命相拼,這該價值多少?父母操持家庭,培養子女而辛勞奔波,這又價值多少?父母為孫輩的成長操勞,又該價值多少?等等。
從子女回報的角度看,有的經濟資助,有的生活照料,有的精神慰藉,這又各該價值幾何?相互之間又如何量化衡量? 多與少是個數量概念。它反映了一定的價值量。當實際價值無法確定時,又怎能進行多與少的數量對比呢?!
從情理上講,子女對於父母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一般不會無故偏愛哪個子女。多子女家庭,往往子女的情況各異。比如,子女之間經濟條件、身體狀況、婚姻情況等等不盡相同,所以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方式亦會有差別。即便存在量級上的差異,那也不應成為子女計較的理由。
一個淺顯的情理是人們常說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他人尚且如此,對養育之恩重如山的父母何嘗不能?!這點想明白了,恐不會去計較回報的多與少了。
從法理上看,父母撫養未成年子女,子女贍養父母,這是法定義務。其中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包括經濟上、生活上和精神上三個方面。這些義務,並不可以因父母對子女付出的多與少而增與減。甚至不因父母未盡撫養義務而允許子女不盡贍養義務。
因此,無論何種情況,子女盡贍養義務,回報父母,不應計較父母付出的多少,而應從情理上、法理上做好自己,盡到責任。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我身邊也有,有些父母的確是這樣的,最後導致兄弟姐妹之間產生很大的矛盾,特別是一兒一女的兩兄妹,老人往往會對兒子會好很多,想著以後養老要靠兒子,但是如果太偏心就會讓女兒真的就不會管父母的養老了;
我有個朋友就是兄妹4個,但是父母最疼愛小兒子,小兒子買房他們那邊拿10萬,買車拿10萬,就這樣他們兄弟幾個之間就矛盾很深,老人的事幾乎其他幾個都不管,只是過年過節回家一次,其他都是得錢的這個來管,這種偏心的做法的確讓其他子女很難接受,不要說一碗水端平,但是也不能太過分,不然以後養老就你最偏向誰,誰就養你吧!這就是多個子女家庭矛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