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慢時光影攝

    攝影,想拍攝出好的風景名勝景點照片,得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準備好攝影器材

    別看這個是簡單的事情,但是養成好的習慣可以讓你省掉很多麻煩,備好記憶體卡,電池,三腳架,風光濾鏡等

    二、提前關注天氣預報

    風光照是非常吃天氣的,那麼去拍攝之前請提前關注天氣情況,留意變化,最好挑選天氣好的時候去。並且儘量抓住早上,跟傍晚的時候拍,因為這兩個時間段,光線最柔和。

    三、預定風景區門票

    一般情況下,這個步驟可以忽略,但是有些景區比較特殊,如麗江的玉龍雪山,廈門鼓浪嶼等,最好還是提前網上預定門票,如果是旺季,可能門票緊張,避免錯過拍攝。

    四、早點到景區

    為什麼要早點到呢?既然要拍照,肯定是想把風景拍好,這需要我們提前到景區踩好點,一般名勝景點都有觀景臺,但是人也很多,所以提前去架好三腳架,佔個機位是很重要的。你也可以做其他嘗試,光景臺可能是觀賞的最佳位置,但是也可能是被攝影師拍爛了的角度,所以,可以做些嘗試,找其他機位,拍出不一樣的景點照片。

    五、等拍攝

    架好機器,那就是等待啦!等待日出,或者日落,隨時觀察,並用相機記錄下名勝景點最美的瞬間。

  • 2 # 走向藍海3

    根據這幾年我用手機拍攝知名景點的經驗來看,注意一下幾點就能拍出心儀漂亮令人滿意的風景照。

    第一,對景點的特色特點,歷史淵源等有一個大致瞭解。這樣就可以在拍照時做到心中有數,做到主體明確,重點突出,取捨有度。

    第二,拍攝是用光的藝術。要想拍出好的照片,一般最好的時間是日出後至上午10點前和日落前的一個小時。這兩個時間段,Sunny柔和,適宜拍照。具體拍照時要根據拍攝的主題,想表達的情感,選擇逆光、順光、測光不同的光源。

    第三,拍照要要注意角度,另闢蹊徑,避免大眾化,千篇一律,這樣拍的照片才有新意。

    第四,切記適當後期,這很重要。

    一點拙見不當之處請指正。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我在下午五點多鐘拍攝的。天氣很晴朗,Sunny很柔和,做了一點後期。不足之處請大家多指正。

  • 3 # 行攝大聖

    個人覺得,風景名勝點一般會有大量的精彩照片在網上,而且同一位置拍攝照片也很多,區別遊客照的最好辦法就是時間上的差別,別人拍白天,你拍晚上,別人正確曝光,你來個慢門,換個角度,等等不同的天空等等。當然這些需要其他器材的支撐。

    當然允許的話,用航拍器來幾張與眾不同的,感受會不一樣。

  • 4 # Xm8600

    所謂「風景名勝」的景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人潮。

    為了不讓拍出來的照片出現“群魔亂舞”的恐怖畫面,建議要選擇非假日的時間進去景區。

    進到景區最好先將景區的“標誌物”拍下來,我喜歡自我形容這象徵著“又攻下一個地標了”。

    有些景區會標示“最佳拍照位置”,當然跟著有經驗的人走,一定會有收穫的。不過我更喜歡透過自己的鏡頭來發現更迷人的景色。

    個人覺得,其實攝影所謂的“步驟”,也沒有絕對的;最重要的是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每一張照片都會是有故事的。

  • 5 # 色彩攝影旅行PS世界

    在我自已的平臺選單“色彩旅行”中有很多風景攝影,現在我針對其中我本人拍攝的照片分析下所謂步驟,方法。先從感性的對美的體驗層面去闡述,再從理性的技術層面來說我們如何去實現。

    1.自然光線的選擇,作為攝影是用光線繪畫這一原則,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黃昏,黎明,電閃雷鳴,狂風四起,或氣溫驟降,雲層密佈時的光線是最適合的光線(小光比,陰影柔和)。(並不是越晴朗越好哦)

    在選擇好天氣和時間段的自然光後透過尋找物體遮擋或陰影處,使用反射後的自然光來控制光線強度。

    選擇光線的方向(順光,側光,前側光,側逆光, 頂光)

    2..確定一個明確的主題:當你看到漂亮的風景,很自然會想把花卉、樹木、河流、山嶽等也拍下來,這樣相片便會變得很混亂,失去了讓讀者聚焦的主體。所以你一定要有取捨的定下”焦點物體“

    3.構圖:(簡潔的背景,中景,前景,主次有序安排,)

    畫幅的設定

    點,線,面的佈置,

    佈局(三分法,S構圖,三點(之內的)透視,空氣透視等的運用)

    4.色彩(風景拍攝會運用固有色和環境色的相互作用產生的色彩效果)

    色溫設定。

    明度組合,色相對比,純度組合等(此處可以參照色立體,色相環)

    5.質感:例如雲的柔軟,水的輕盈光澤感,樹葉的葉脈紋理

    6.立體感:(上面提到的在適當的光線下運用好色彩和構圖就是塑造立體感的重要之處)

    7.畫意和照片故事(你的照片是否會說話,它折射了你的內心你的情感,我把這點比喻成攝影的文學性)

    以上這些都是屬於感性的美,美的背後是要付出辛勞的哦。

    下面我們要考慮的是怎麼用技術理性地去實現(器材準備),讓相機的“眼睛”看到的東西儘可能還原人眼所見。

    1,選擇鏡頭(廣角,中長焦都行)17-40 紅圈廣角頭,

    標準頭EF 24-105mm f/4 L IS USM(也是紅圈)

    EF 50mm f/1.2L USM 定頭 (缺點是昂貴)

    2. 調曝光引數組:鐵三角(光圈值,快門速度,ISO如何合適組合)

    比如有些風景需要全部都是大景深,那就需要小的光圈,光圈越小意 味著越少的光線會被攝像感測器感應,所以你需要做,比如升高ISO或者 延長快門速度,甚至兩者都做。

    輔助調節(調曝光補償,微調增或減)

    3. 對焦 廣角鏡頭的景深都比較深,所以一般在拍攝風光攝影時為了提高對焦精度,都會選擇手動對焦模式,放大螢幕來對焦。

    佳能相機選擇“start/stop"配合放大鏡一起在螢幕上先對焦然後重新構圖,而不是在取景框對焦。

    4.鏡頭附加濾鏡(對用光表現色彩有很大作用)

    使用偏振濾鏡來加深色澤和對比度,由於偏振鏡的效果會根據光源的角度而變化,所以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天空色彩明暗不均勻的現象。這時候要調整相機的角度或輕輕轉動偏振鏡CPL

    5.景深:如果需要大的景深,就優先選定較小的光圈,用較慢的快門來配合保證曝光適度,以捕捉整個場景的細節,那麼焦平面前方和後方的景深有區別嗎?是有的, 後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以焦平面為界,分前景深,後景深,前景深較小,後景深較大,所以前方的虛化效果更大,利用這點可以拍出景深漸變的效果,實現虛化的”層次遞進“感。這種遞進的表現形式比單調的大小景深突然變化會更有藝術效果。

    另外在前景中置入顏色較淺的被攝體會讓畫面顯得輕快,拍攝時若能在理解景深的基礎上結合被攝體的色彩和形狀加以考慮,比如花草的色彩,就會獲得前景深和後景深的虛化對比的協調性,戲劇性。

    下面呢我們摘要出“色彩旅行”中的幾張片子加以具體說明

    1以下一組是在新疆的南部巴楚縣遠離人煙的胡楊林

    氣候時間:深秋,傍晚七點,

    主題:大漠特有的樹種胡楊在深秋金色的美豔。

    構圖:第一張橫幅,前景是陪襯的小樹枝,中景是主題,金胡楊,背景是藍天。 樹比較稀疏,疏可走馬間可以看到透過的藍天,感覺明豔通透。

    色彩:咖啡 黃淺湖藍

    在色相環上藍 色和桔黃是相隔120度的對比色關係,而前景的淺咖較低純度屬於複色,與黃是鄰近色,整體上是突出主題金胡楊。

    質感:前景小樹枝的乾枯,中景主體胡楊的”小球狀”樹葉透過相機的高解析度,較小的光圈,較深的景深,非常逼真的再現了人眼所見。

    畫意和照片故事:高銳度反映了胡楊的強烈的個性及陽剛的挺拔的美。而他身長的環境本身就是乾旱而艱辛的,線條,色彩都體現了這種南疆蒼勁的美。

    2.第四張是光影新都橋

    上午九點多的光線,層層疊疊地表現出樹的遠近虛實,高光陰影對比突出。前景是一片燦爛的金黃,形成和樹,山的明亮對比。

    3中間兩張都是亞丁神山,表現夕陽照耀下的雪峰。色彩質感,光照都呈現出戲劇性的效果並且有種神聖的畫意。

    4

    最後第二張是傍晚的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

    鍍金的草灘間一灣藍色的溪流成為構圖和色彩的亮點。

    5最後一個是在西藏拍攝的上午的彩林,深秋的各種色彩調在鏡頭裡化為濃墨淡彩,利用山的遮擋調整光的強度。密不透風的構圖表現密林森林的神秘

    最後想說的是藝術沒有定論,只有好照片沒有好照片的標準。她始終處於在恆定的原理原則下變化莫測的境界,而你對風景,事物的美的敏感程度這難道不正是她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起亞k3與別克英朗哪個好?求詳細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