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aymond趙祥瑞

    太平軍說到底還是一群暴徒,從上到下都是沒有遠大理想的投機分子和享樂分子,以及大量的流民,罪犯。所到之處燒殺淫掠,造成了大量的人間慘劇。這樣的破壞,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人口的減少。史載江南宜興一帶,有十里無人煙者。蘇城之東,被賊至慘崑山耳,西則江陰耳,房屋十焚八九,人民十存一二。如果說這尚且是個例,甚至記載者的誇大之詞,那麼從1860年到1865年間的太平天華人口數量變化,就可以讓我們看到太平天國的統治有多麼殘暴。

    據研究推斷,蘇南地區在太平天國統治前後,人口損失足有1413萬人,損失比例甚至達到了太平天國統治前人口的37%。雖說這麼多人口損失也有戰爭中雙方殺戮的因素,但是古代殺戮的效率是有限的,人口損失最多的還是對當地經濟的破壞造成的饑荒和逃亡。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太平軍統治時的破壞是恐怖的,江南地區因為太平軍的統治而凋敝。

  • 2 # 人類的光

    關於杭州被太平軍佔領的時期,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咸豐十年(1860)到同治二年(1863),也有說是1861年到1864年,但是杭州被太平軍佔領了三年卻是一致的。

    杭州原有居民八十一萬,三年來減至七八萬。這當中有逃跑的,有自殺的,更有被殺的。破杭州後,清軍同洋軍一起大肆搶劫好幾天,直到三月初二左宗棠入城後才停止。

    大亂得性命難保之時,竟為了政府發出剃頭令而“歡呼稱快”,實在匪夷所思。

    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江蘇、浙江一帶曾經因為“不忍視上國之衣冠,淪於夷狄”而寧願被殺頭卻不肯剃頭的悲壯歷史。江陰在歸順清朝後因反對剃髮令而重新造反,全民總動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地寧死不降。城被攻下後,“滿城殺盡,然後封刀”。時人贊曰: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經過血腥的鎮壓,漢人終於屈服了,從此留下了一個恥辱的標誌:拖在身後的長長的辮子,外華人稱為“豬尾巴”的怪物。歷史真會同人們開玩笑,三百年前,他們的祖先曾經為了衛發而進行過殊死的鬥爭,不得不拖了三百年辮子之後,他們卻又為有了剃髮的告示而“歡呼稱慶”。這就不禁使人聯想到清朝被推翻後,某小民悲痛於從此享受不到打屁股的待遇,而懇求衙門再賞他一次打屁股滋味後的幸福感。

    除此之外,太平軍的所作所為引起的反作用也不能不是原因之一。太平軍堅決不再剃頭,後面不再拖一條辮子以示同滿清劃清界限,因此被稱為“發賊”、“長毛”。

    在當時,這確是一種革命行動。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本來應當接受清初那場教訓,不必把區區的剃與不剃問題上綱到敵我矛盾,又來一個反其道而行之的不留髮者不留頭地走極端。

    太平軍不得人心的做法之一恰好是“賊所過,盡殺剃髮人”。兩軍拉鋸地區的群眾,更處於極端困難的地位。清兵來,不剃頭的有“通匪”的嫌疑,殺;太平軍打回來,又因剃了頭而被殺。

    讀太平軍的有關史料,常常感到他們(特別是洪秀全)往往把一些不急之務放在重要(或首要)位置上,忽略了其實非常重要的一些措施。僅從這一細節看,太平軍的失人心以致被消滅也就可以理解。

  • 3 # 機房日子

    這個問題表面上看其是“髮型”之爭,實際是上太平天國和清政府兩種意識形態之爭。

    太平天國信仰拜上帝教,視清政府為妖,不許剃髮,要把所有的頭髮都留著。所以被清政府稱為"長毛"或者"發賊"。太平天國是個政教合一的政權,宗教太濃了,而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卻是個洋不洋、中不中、不倫不類的意識形態,他們崇尚上帝,譭棄傳統、羞辱聖人,毀滅傳統文化,不僅令士大夫所痛恨,也為普通百姓所厭惡。

    太平軍在江浙地區的名聲很差,兒時聽老輩說起長毛大多是燒殺搶掠的土匪式形象,可見普通老百姓對太平天國是無法接受的。在他們眼裡太平天國就是亂臣賊子,而清政府才是合法政權,趕走了太平軍百姓的生活才能迴歸正常。

    太平軍和清政府在江浙地區交戰多年,原本生活富足老百姓深受戰亂之苦,顛沛流離,朝不保夕,渴望迴歸原先的和平生活。所以太平軍被清政府趕走,他們開心的是生活有盼頭了,和剃頭令其實沒多大關係,因為他們早已習慣了這種髮型。

  • 4 # 柚子ggz

    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的初期,它既是單純的農民戰爭,又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說太平軍反封建顯然是不合理的,他們並沒有把封建主義當成敵人,只是為了活下去臨時拼湊的一群人。在一些筆記中,常常把太平軍同清兵一起罵,亦可證明他們往往是有聞必錄,沒有鮮明的傾向性。

    在一些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到的是江浙一帶曾出現:“不忍視上國之衣冠,淪為夷狄”而寧願被殺頭而不願剃頭的事情。可見江浙地區對於清兵應是深惡痛絕。究竟是什麼讓江浙地區的百姓在清軍趕走天平軍,頒佈剃頭令,江浙百姓為何“歡呼稱快”?

    復旦大學出版的《華人口史》中提到:浙江杭州府,賊圍城三月,糧盡,民餓死者約六七十萬人。城破後又遇屠殺和瘟疫。魚池積屍,兩岸皆平。據華人口史統計,杭州府戰前有人口372萬人,戰後僅餘72萬人,人口損失80%。這裡的賊指的是太平軍,可見這次太平軍圍城對於杭州百姓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杭州百姓的心中對於自己的苦痛經歷都會算到太平軍的頭上。

    除此之外,太平軍的所作所為引起的反作用也不能不是原因之一。太平軍堅決不再剃頭,後面不再拖一條辮子以示同滿清劃清界限,因此被稱為“發賊”、“長毛”。在當時,這確是一種革命行動。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本來應當接受清初那場教訓,不必把區區的剃與不剃問題上綱到敵我矛盾,又來一個反其道而行之的不留髮者不留頭地走極端 所以在清軍趕走太平軍,頒佈剃頭令的時候。對太平軍充滿憤怒的杭州百姓對於太平軍的所作所為做了完全的否定。認為剃髮是正確的,以至於“歡呼稱快”。

  • 5 # 明月清風閣

    當年清初,因為漢人不剃髮殺了一大批人,太平天國後,又讓百姓留髮令,頒佈了一條政令,凡是剃髮者就有通敵之嫌,所以太平天國時期又因為不留髮殺了一批人。屠城,這個詞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似乎經常出現,當年清軍進攻江南時,因剃髮令遭到江南的誓死抵抗,於是清軍大開殺戒,戮盡封刀。可是太平天國時期,這群土地上的人卻因為不願意留長髮而又被屠了無數,怪哉!實在是讓人不能理解!

    夫中國有中國之形象,今滿洲悉令削髮,拖一長尾於後,是使中國之人變為禽獸也。中國有中國之衣冠,今滿洲另置頂戴,胡衣猴冠,壞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因此,必須恢復“中原古制”,即恢復漢族的衣冠服飾。太平軍的官兵蓄髮不剃,恢復了中原漢人束髮於頂的舊制。——太平天國《奉天討胡檄》

    其實這就是祖先文化,這群人認為辮子是祖先留下來的,儘管有的人知道漢人原來是束髮的,但從小已經習以為常。在當時,清朝的正統地位合法性已經深入人心,長毛在他們眼裡就是反賊!況且洪秀全的所作所為,對比當年屠城的清軍,有過之而不及!其實不只是很多漢人認為這條辮子是自己祖上一直有的,辛亥革命時,有很多滿人剪掉辮子表達對革命的抗議,他們認為這條辮子是漢人的陋習。溥儀老師莊士敦曾經說道過這件事,有些滿人已經忘了自己的祖先曾強迫漢人剃髮留辮子的這段歷史,認為剃髮留辮本就是漢人的習俗,所以辛亥時,有很多滿人割了辮子拿著當街揮舞表示對“革命”的抗議。國學大師錢穆年輕時,他老師錢伯圭曾經問他:“你知道我們的皇帝不是漢人嗎?”錢穆很驚訝說:“不知道!”回去後錢穆問父親,父親說你老師說的對,我們的皇帝是滿人,我們是漢人!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頒佈“剪辮令”時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漢人不剪辮子,有的被強制剪掉辮子後還當街大哭,咒罵官兵,而滿人卻積極的排著隊剪辮子。

    並不是清朝的奴化教育有多成功,而是漢族人的祖先文化對我們影響太大。一直到清朝滅亡六年後的1918年,閻錫山還在山西大力推薦“剪髮”政策,派出政治實察員到各縣,逐級排查剪辮情況,縣催促區,區催促村,村再催促戶,縣區官員到村子裡蹲點,警察下村巡查對各地民眾留辮情況,也頗多介紹。

    河北保定,留辮未剪者,“十居五六”;天津開埠雖早,但“蓄辮之惡俗,反較他埠為獨甚。無論上中下三等人,剪髮者殆居最少數。。—— 1923年,上海廣益書局出版《中華全國風俗志》

    當年清軍強制百姓剃髮是壓迫,太平天國強迫百姓披頭散髮是壓迫,民國強制百姓剪辮也是壓迫,這本是自由行為,政府無權干涉!但都因政治所需,給當時的百姓造成了沉重的傷害!現在你頭上怎麼弄也沒人管你了,因為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當然學生除外!

  • 6 # 閒茶品歷史

    以本人拙見,說當初民眾雀躍歡呼那只是表象並不是本質,而且是不是普遍有這種現象存疑。民眾只是戰爭和權利鬥爭的附和品,誰贏他們就被迫跟誰!那些敢於表達自己鮮明立場的人肯定被某些權利集團打到對立面而謀誅之!所以說在一個權利集團統治的區域說些歌功頌德的話,做些迎合統治者的舉動只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並不值得大驚小怪,這些事也沒什麼深究的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完哪些電影讓你開始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