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人的歷史
-
2 # 南北拾芳
從呂太后這方面來說,她是政治家,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她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誰。只要陳平周勃等人不公開和她對立,她就沒有必要殺這些前朝老臣,反而留下這些人,既可以穩定天下,又可以震住劉氏子弟,同時還可以給自己撐門面,何樂而不為?!
是她沒有能力殺大臣嗎?不!呂雉不但有能力,而且要殺那是易如反掌。
政治家的成熟表現在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事情該先做,什麼事情該以後再做。所以,呂太后清楚地知道,她要做的就是消除來自劉氏集團的威脅,而不是處置前朝老臣。
在劉邦諸子中,對呂后威脅最大的當屬戚姬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劉邦曾經說這個兒子最像他,要將其立為太子。劉邦死後,呂太后馬上對他下手,幾經周折,終於將其殺死。劉如意的死,不僅僅是她生的兒子惠帝劉盈皇帝位置穩固,更對於她干涉朝政消除了隱患,同時對其他劉氏王和大臣都是一種震懾,真是一石三鳥!
-
3 # 梅軒說三國
高祖平定黥布之亂後,病勢更加沉重,緩緩回到長安。
一回到都城,就聞報燕王盧綰反了,高祖大怒,命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督軍征討。
樊噲出發後,有人中傷樊噲,說他與燕王有牽連。
高祖大怒,樊噲這傢伙看我有病,要盼著我早死呀!
陳平建議高祖召絳侯周勃入宮,在床前受詔,命令陳平用驛車載周勃去前方替換樊噲,到了軍中,陳平斬樊噲頭回來交令!
陳平和周勃領了聖旨,乘驛車馬不停蹄離京出發。
走到半路,陳平對周勃說,樊噲,是高祖起兵時的老部下,戰功赫赫;而且還是呂后妹妹呂嬃的丈夫,既是功臣又是親戚,既親又貴,皇帝因為盛怒之下才揚言要將樊噲斬首,可我們真要將樊噲斬了,皇帝將來肯定會後悔,到那時不得讓我們背鍋呀?咱不如將樊噲押解進京,讓皇帝自己處置,咱們兩不得罪。
周勃是個大老粗,沒有主意,陳平說怎麼樣就怎麼樣。
兩人來到離樊噲軍營附近,築土壇,命人持皇帝節杖去召樊噲來接旨。
樊噲不知怎麼回事,受詔來到土壇,一露面兒即被武士綁上塞入囚車,一站一站往京城送。
同時,陳平代皇帝傳旨,接收樊噲軍隊,領兵伐燕。
陳平在返京路上聽說高祖駕崩,他擔心呂后和她妹妹呂嬃聽信讒言,遷怒於自己,於是要了一輛驛車,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京城。
快到京城時,路上碰到高祖臨終時下詔派出的使者,讓陳平與灌嬰屯兵滎陽以防天下有變。
陳平受詔之後,他並沒有隨灌嬰走,而是繼續快馬加鞭回到宮中,在高祖靈前痛哭嚎啕,向呂后彙報自己這次離京抓捕樊噲、並沒有遵旨殺害樊噲,而是自作主張將樊噲押解回京的事情經過。
呂后一聽,非常感動,覺得陳平做得實在得體,說,先生辛苦了,趕緊回府休息吧。
陳平害怕一旦回府,有人會趁機向呂后進讒言陷害自己,於是磕頭說,臣一點都不累,現在國家正處於危難之間,您老人家都不休息,我怎麼敢回家休息呢?我請求為高祖皇帝守靈,宿衛宮中。
呂后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當即加封陳平為郎中令,說,先生真不愧是老成謀國的國之棟樑,您辦事我放心,一定要多負點責任,替我替大行皇帝輔佐好新皇帝。
這樣一來,呂嬃想在姐姐面前說陳平的壞話都沒有功夫了。
不久,樊噲被押解回京,呂后傳旨赦免樊噲,重新恢復了官職。
陳平真是料事如神,也深諳宮廷政治的潛規則。
自古道,“疏不間親”,就是說,你與領導關係再鐵,你也比不了領導的親戚。如果犯了書生氣,心裡只知道有高祖,機械地去執行高祖的命令殺掉樊噲,那面對新領導呂太后是無論如何是無法交待的。等待他的必然是禍滅九族,挫骨揚灰,死無葬身之地。
知識和智慧,給了陳平明哲保身的能力。
跟著一塊兒去的周勃也沾了陳平的光,不至於昏頭昏腦得罪領導,陪著吃掛烙。
要不說,自己是誰不重要,跟誰一塊兒玩,才最重要。
-
4 # 陳氏孤身貴族
因為陳平他們,又不反對呂后掌權說白了。在他們眼裡呂后比劉邦厲害多了。我都懷疑如果呂雉是個男人他們一定不會投靠劉邦。
-
5 # 講古場
呂后其實早就擔心這個問題了,所以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就解決了最不好管的兩個人,韓信和彭越。可呂后對其他的功臣還是不放心,所以在劉邦死後,呂后密不發喪,四天後才為劉邦發喪。這四天裡,呂后在幹什麼呢?就是在策劃如何殺死所有的功臣。
呂后有一個近臣名叫審食其(shěn yì jī),和呂后的關係很好。劉邦南征北戰的時期,就是派這個審食其照顧家人。後來,審食其和呂后以及劉邦的父親都被項羽俘虜,被項羽軟禁了二年多。可以說審食其和呂后是患難之交。此時,呂后最相信的人就是審食其。
於是呂后找到審食其說,恐怕功臣們不能真心輔佐少主,於是二人開始謀劃如何盡誅功臣。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走漏了風聲,被將軍酈商得知了這個訊息。於是酈商找到了審食其,對他說:
“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審食其把這一情況向呂后彙報後,呂后不得已打消了盡殺功臣的念頭。為高祖劉邦發喪,大赦天下。
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兩點內容:
呂后不是沒想過把功臣都殺了。她不僅想過,而且認認真真的想了四天,最後不得已才放棄了;劉邦死後,功臣們的勢力是非常大的。在外,他們手握兵權,虎視眈眈;在內,他們四處都有眼線,呂后已經把事情做的非常機密了,可還是走漏了訊息。估計呂后聽到審食其的彙報後,肯定嚇出了一身冷汗,已經弄不清身邊的人哪個可靠,哪個不可靠了。這種情況下,她是肯定不敢動手的。
後來的事情證明呂后當時的決策是正確的,功臣們是支援他們母子的,呂后很順利的掌握了最高權利,臨朝稱制。陳平、周勃等對呂后也都很順從,甚至支援呂后封呂氏子弟為王。只有王陵堅決反對,被呂后明升暗降,於是王陵就提前辦了病退。
此時的呂后是有能力盡殺功臣的,為呂氏代劉鋪平道路。但呂后卻沒有這麼做,甚至在自己兒子已經死了之後也沒有這麼做。為什麼呢?呂后根本就沒想過篡奪自己丈夫的江山!
呂后一生殺人無數,但都是在為兒子殺人,殺威脅他們母子地位的人。韓信、彭越有威望、有能力,殺!戚夫人、劉如意居然敢搶太子之位,殺,而且變著花樣的殺!劉邦得幾個兒子居然敢對太后和皇帝不敬,殺!現在,權利到手了,地位穩定了,那就好好管理國家吧。自己丈夫打下的江山,自然是姓劉的,讓呂氏代替劉氏對她一個嫁出去的女人有什麼好處呢?這一點上,呂后和武則天的想法應該是一樣的,讓侄子繼位當皇上,將來會永遠祭祀姑姑嗎?即沒這個傳統,也沒這個道理。
總結一下,呂后想殺功臣的時候沒有實力;有了實力之後就不想殺了。
回覆列表
呂雉能夠被司馬遷列入《史記》中的《呂太后本紀》,就說明司馬遷認同呂后政治上的能力和做為,把她當做帝王規格來記載,而不是她的兒子孝惠帝劉盈。因為劉邦去世以後,大漢王朝實際上的最好統治者是呂雉,儘管呂雉並沒稱帝,但她不過是有帝王之實而無帝王之名罷了。很多人說呂后濫殺無辜,但仔細看來,呂后所殺之人大多威脅到了劉氏統治或者對於自己和孝惠帝劉盈構成了威脅。
不臣諸侯、爭儲之人彭越、英布之流本來就居心叵測、唯利是圖,做為異性諸侯和劉邦不過是同盟關係,天下已定留下他們對於劉氏統治存在潛在的威脅,任何成熟的政治家都不會放過他們,只不過呂后將彭越剁成肉醬做的有點駭人聽聞罷了。對於戚夫人和劉如意,呂后的態度很明確,和我爭寵我並不關注,但是妄圖和自己的兒子劉盈爭奪儲君之位就非殺不可,這不是一般的爭寵問題,而是關係到大漢國運的問題。
遵循舊制,操控朝局對於陳平、周勃等人,呂后的態度是這些人都是治理大漢天下所必須倚重的人,治理天下單靠呂氏的那幾個不爭氣的後輩是靠不住的。劉邦去世之前有遺詔:“身後之事由蕭何主持,蕭何之後有曹參,曹參之後有王陵,然王陵剛直有餘謀略不足,可以讓陳平輔之,周勃執掌兵權,日後能夠安漢興劉的必然是周勃!”對於劉邦的遺詔,呂后完全聽從,同時為了加強中央對於諸侯的控制,鞏固孝惠帝劉盈的帝位,呂雉讓諸侯都必須娶呂氏之女為妻,透過這種當時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的:控制諸侯,加強劉呂之間的聯絡,制衡朝中百官,穩固孝惠帝劉盈的統治。
底氣和胸襟如果呂后把老臣全部殺掉,單純靠呂氏一族人的能力根本無法控制朝局,恐怕剛剛打下的大漢江山又要陷入分崩離析、土崩瓦解的境地,這不是呂后希望看到的。因此儘管陳平、周勃這班老臣各懷心事,但是呂后並不以為意,因為天下人皆可為我所用,因天下人皆可為我所控,這就是一個成熟政治家的底氣和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