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391895840379

    當你認為自己不擅長社交時,是不是應該考慮更加深層次的理由呢?

    人類是群居動物,理應和他人構建緊密的聯絡。而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己不能社交,不願意社交,不適合社交呢?

    其實我本人也是有著社交恐懼症的,對於很多人覺得很簡單的談心,聊天,我會排斥,不自覺地抵制,有著畏懼不前的慫膽。

    我覺得自己有幾點原因:

    1. 太在乎別人的評價!(各種形式)

    社交恐懼症的人多數是“臉皮薄”的人,害怕他人的評價。所以在表達自己觀點時扭扭捏捏,要麼對他人表示贊同,要麼中立的觀點來和稀泥。同時還要維持自己的形象,故作鎮定。

    很介意他人看法的人會有討好他人的行為,為的是自己不受傷。從深層次來說,這種性格的培養與原生家庭不恰當的教育密不可分。就我自己來說,父母並沒有真真正正地瞭解過我,也並不會把自己全身心都託付於他們。父母在我年幼時沒有多少鼓勵的言語,交流時大多數用的是“你知道什麼”、“小孩子懂什麼”、“你看別人家小孩”諸如這樣消極的看法,這樣的話讓自己從小就不夠自信,以至於說話扭捏,低聲細語,對外人很是沉默靦腆。彷彿自己的存在感就應該很低,地位就應該微不足道,在生活中豪無立足之地。

    2. 自我合理化得到的理由!

    人類是自我合理化的動物,這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當我們恐懼著社交的時候,慢慢的就會強行合理化,就我自己而言,我合理化的解釋是:你們做的社交是沒有意義的!我不認可你們這樣浪費時間,毫無意義的行為!其實細想自己的理由就足夠駁倒我自己。簡直是漏洞百出。(“意義”這種詞本就很難解釋清楚,如果每件事情都需要它存在的意義,那人生的意義又在哪裡?浪費地球的資源然後事了撫衣去?很顯然有更加非同尋常的意義在裡面)這樣透過保護機制得來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不能成為抵抗社交的理由。

    其實,在和別人一起聊天的時候,我總是說得很少,聽得很多,在聽的過程中,腹誹不已,但是沒有開口闡述與別人不同的觀點,害怕別人的反饋使自己受傷。其實也是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是,往往人們並不會對他人關注很多,你自己說出來的觀點,也許他們壓根就沒聽,或者說聽了也無動於衷,就像我們老師上課一樣,任你講得昏天黑地,響徹四野,底下同學們仍然是玩的玩,鬧的鬧。你以為自己很重要,其實也沒那麼重要,那麼既然自己沒那麼重要,那麼說活的時候偶爾噴點糞,也沒什麼關係吧,何必咬文嚼字,何必仔細琢磨,痛快說出來就好了!

    我有個同學很喜歡“賣弄”一些學問,也許是道聽途說的道理,也許是書上的金玉良言,無所不用其極,與人交談,哪怕一些概念一知半解,哪怕一些觀點經不起反覆推敲,也照樣能夠獲得滿堂喝彩,收穫女孩子們的青睞。有誰會無聊到調查你是不是真正明白那些概念,那些道理?就像我現在這個回答,我才不管正經不正經,我又不是搞學術論文,我就是要發出來,你不愛看,關我*事。

    所以建議就是:大膽去社交吧!厚著臉皮,強行裝逼,滿口噴糞,你會發現遠比你原本狀態要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太子爺所說的“粘杆處”指的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