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人的本源分析,從現代人同原始不一樣的心理角度分析,柏拉圖式愛情是否有可能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12
回覆列表
  • 1 # 虛度時光讀吧

    最近正在看這本《看的重建》這本書,可以分享下這個觀點。

    大約在公元前380年,柏拉圖創作了著名的《會飲篇》,全面討論了愛的本質,在文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區分。柏拉圖假借當時的知識分子特有的信仰,討論愛的不同之處。在討論中,書中人物保塞尼亞斯描述了兩種愛:神聖之愛——與智慧相關的長久投入的深愛;還有一種被慾望和肉體吸引力所驅動的凡俗之愛。2000多年前的思想家們就認識到了愛的複雜性、其本質上的多面性以及短暫的熱戀和長久的愛之間的區別。柏拉圖明確區分了基於性慾和短暫激情的喜愛和對另一個人深沉持久的關愛(真愛)。

    在同一篇文章中,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將愛描繪為追求神性的力量,聲稱我們生理和心理上對生殖的需求表現了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永生的渴望。“柏拉圖式的愛”這一術語,今天常用來指代無性的愛,但是更確切地說,它是對世界上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美的嚮往,這種美可能在某人或某物上有所體現。在一個人身上認識到這種美好或純潔,會讓我們更加接近神性。在柏拉圖的理念裡,我們不是愛個體,而是愛那個人的內在美,那種超越了個人存在的美。因此,一個人愛另一個人,實際上愛的是存在於任何人身上的那種美——這是一個非常敏銳而且重要的見解。柏拉圖越過對他人無私關愛的態度,試圖討論其潛在的深層

    次原因。

    許多世紀以來,柏拉圖的學生們,特別是亞里士多德,擴充套件了他的愛的理念,這種理念對人們的愛情觀影響深遠。實際上,古希臘的術語仍被用來描述不同種類的愛,比如在克萊夫·斯特普爾斯·劉易斯1960年的著作《四種愛》中也用到了這些術語1 。Philia指的是手足之愛,或者說友愛。Storge通常理解為父母與孩子之間或者特殊密友間某種更為緊密的紐帶。Eros指的是激情和浪漫的感覺,最接近墜入情網。最後,agape指的是最高形式的愛,超越一切、無條件的愛,特別是上帝對人的愛。古希臘豐富的詞彙表明,對於愛的意義的很多困惑,源於在英語中,我們只有一個詞來描述各種各樣的情感狀態和概念。

    總結一下,柏拉圖式的愛是純淨的無慾無求的愛。在柏拉圖的理念裡,我們不是愛個體,而是愛那個人的內在美,那種超越了個人存在的美。但是現在社會,由於環境和價值觀原因,生活中的每個人在追愛的過程中,都是有所需求的,很難達到柏拉圖式的愛,這可以理解為一種美好的情懷吧。在現實的人,還是要現實一點為妙。

  • 2 # 張燈解彩老電影

    我來回答一下吧,世上確實存在的著這樣的愛情,或者進一步說叫無性婚姻。

    認同這種婚戀觀的人,心理上肯定與大多數不一樣,他們認為精神與靈魂是高貴的,而肉體是獸性與下賤的。就是有些人是潔癖,他們這種人屬於精神潔癖。

    他們認為思想交流高於肉體歡娛。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在那裡,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人,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會產生一見鍾情,靈魂伴侶,最熟悉的陌生人等感覺,互相吸引不是因為身體,而是思想上完整的組合。

    我們可以說這裡一種理想主義者,與紅塵俗世芸芸眾生有很大不同,他們相信前生,也相信來世,認為自己是高等靈魂。不會為了肉慾,為了傳宗接代而去找不喜歡的人。

    這類人另一個不同之處是,他們只在意自己的付出與愛,並不在意結果。這可以說是最本質的愛情,就是常說的那句話:我愛你,與你無關。

    我們可以說他不接地氣,但又確實道出人愛的本質。普通人很難理解,更不會這樣去做。這就是不同之處。

  • 3 # 夢比糖果甜8277

    從心裡學上來講,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只愛靈魂不愛肉體的一種方式。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現實中有好多有緣無分的人就是這種戀愛,雙方愛到了骨子裡,卻基於各種原因,而無法在一起,無法光明正大的擁有對方,只能把對方放在心裡,默默地思念他(她),想著他(她),也忠於他(她)。這就是柏拉圖式愛情!

  • 4 # 水說心理話

    感謝邀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去看待這個事情的話,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兩個對於性排斥的物件機緣巧合在一起了而已。由於性作為人本能上的一種交配和發洩慾望,一個心理正常的人應當是具有合理的性衝動的,而如果兩個人在一起,其中有一個是對於性排斥的人,那麼,這段關係就不可能出現長久的生存。

    柏拉圖並沒有說要拒絕性啊

    柏拉圖作為一個哲學家,他提出了精神至上的愛情理論,他認為當愛情能夠摒棄從肉慾逐漸走向真理時,這種愛情的結果才是最好的。我個人認為他說的一點都沒有錯,但是,但凡哲學理論都是辯證去看的。

    柏拉圖認為人的性慾是獸性,是人最原始的本性,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大多數想得到性的人都是獸呢?那麼,人的繁衍、生存是基於性的,愛情的基礎是性和愛,但是,愛情的昇華和維持又高於了性,那麼,性慾又該如何去理解呢?其次,動物只在交配的時候才有性慾,人類不管是不是需要繁衍都想要得到性,那麼,是不是說人類在某個方面是比獸還要低階呢?

    所以說,無論是人還是獸,性就是性,愛情中也一樣,兩個人情投意合,發生關係,這都是本能,是正常的,至於愛情中的精神組成部分能上升到多高的高度,取決於人的個體心理特徵。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人在一起,發生關係了不代表兩個人就不單純了,就沒有愛情了,但是,至於這個愛情長不長久,愛情的幸福度有多高,性卻作為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指標成為了人們夫妻幸福度的其中一項。

    我個人接觸過兩對戀人過著所謂柏拉圖式的愛情,其中一對,男的因為早年受傷性器官受損,所以無法完成正常的性交,而女的則是對於性有著抗拒的心理,所以,他們很好的契合在一起了;而另一對,他們完全都是因為性器官的缺損所以無法完成性交活動,所以,他們選擇在一起了。但是,他們同樣有著自己特殊的關於性衝動的解決辦法。

    所以,柏拉圖式的愛情存在,但是這種存在的可能性是需要一定的因素契合的,否則,這種愛情是可能發生的。

    其實,柏拉圖想說的是,如果你碰到了一個只想要你身體卻不和你精神交流的伴侶,那麼,這不會是一個幸福的結果,動機也不單純;只有性和愛都得到合理的分配和高度時,愛情才能是最好的結果。

  • 5 # 老楊的電影夢

    “柏拉圖式的愛情”,百科上定義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也理解為:精神上的戀愛超越了肉體上的結合,不容玷汙的純潔愛情。

    “柏拉圖式的愛情”更注重的是純精神而非肉體的愛情,追求完美,男女平等的愛情觀。在我看來,這種愛情觀太過的理想化,畢竟我們都是凡人,很難達到那樣的高度。

    下面從心理學和現實兩方面作一下解讀。

    首先,從心理學方面來看,“柏拉圖式的愛情”,更有一種願景和寄託。這種愛情是純粹的精神愛情,無關性別,年齡,物質等外界因素,只因兩個人有共同的理想,彼此當做對方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希望彼此的愛情能天長地久,但又無更多彼此責任,義務的羈絆。舉個例子,林徽因和徐志摩兩個人彼此愛著對方,但因為家庭,時代的阻礙,兩個人雖然最終沒有走到一起,但在精神上,早已把彼此當做另一半。徐志摩去世後,林徽因在出事地點撿了一塊飛機殘品,直到自己去世都把它掛在了臥室的牆上。這也算是一種感人的精神愛情。

    從現實方面來看,以前,兩個彼此相愛的人會因為各種因素不能在一起,彼此思念了對方一輩子,“柏拉圖式的愛情”事例屢見不見。現代社會,因為通訊、交通的高速發展,人們封建思想的淡化,崇尚自由的社會國情。兩個彼此相愛的人基本都能走在一起。“柏拉圖式的愛情”,越來越少見。現實的浮躁與開放,讓大多的人開始了以性為目的的愛情。時代在變化,“真正的愛情”也在發生著變化。

    總之,“得不到的才是最想要的,最容易得到的往往才是最不珍惜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大多發生在兩個無法走在一起的戀人身上,互相覺得對方很完美,成為了彼此的精神寄託。但當有一天,兩個人真正的走到一起時,很多時候會發現兩個人在一起未必真的合適。

    不要太過的期待“柏拉圖式的愛情”,請珍惜眼前人。

  • 6 # 每日談心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愛情的三角形理論,是由斯特伯格提出來的,他認為愛情是由三個因素組成的,也就是親密(彼此的喜歡、理解和期待)、激情(性吸引與個人魅力)以及承諾,而柏拉圖式的愛情可以有親密,可以有承諾,但是是沒有激情的。

    可是完美的愛情是由親密、激情和承諾三者共同組成的,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個都極有可能無法長久下去,而柏拉圖式愛情,存在嗎,大千世界可能也存在,在心理學裡這種愛叫做夥伴式的愛或者說只是喜歡,這種情感不能稱之為正常的愛情,只能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並不見的可以長久。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兩性關係,都是很少談及,但是這對於愛情和婚姻確實是特別重要的環節,正確認識才是王道。

    祝好~

  • 7 # 虛度時光讀吧

    最近正在看這本《看的重建》這本書,可以分享下這個觀點。

    大約在公元前380年,柏拉圖創作了著名的《會飲篇》,全面討論了愛的本質,在文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區分。柏拉圖假借當時的知識分子特有的信仰,討論愛的不同之處。在討論中,書中人物保塞尼亞斯描述了兩種愛:神聖之愛——與智慧相關的長久投入的深愛;還有一種被慾望和肉體吸引力所驅動的凡俗之愛。2000多年前的思想家們就認識到了愛的複雜性、其本質上的多面性以及短暫的熱戀和長久的愛之間的區別。柏拉圖明確區分了基於性慾和短暫激情的喜愛和對另一個人深沉持久的關愛(真愛)。

    在同一篇文章中,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將愛描繪為追求神性的力量,聲稱我們生理和心理上對生殖的需求表現了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永生的渴望。“柏拉圖式的愛”這一術語,今天常用來指代無性的愛,但是更確切地說,它是對世界上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美的嚮往,這種美可能在某人或某物上有所體現。在一個人身上認識到這種美好或純潔,會讓我們更加接近神性。在柏拉圖的理念裡,我們不是愛個體,而是愛那個人的內在美,那種超越了個人存在的美。因此,一個人愛另一個人,實際上愛的是存在於任何人身上的那種美——這是一個非常敏銳而且重要的見解。柏拉圖越過對他人無私關愛的態度,試圖討論其潛在的深層

    次原因。

    許多世紀以來,柏拉圖的學生們,特別是亞里士多德,擴充套件了他的愛的理念,這種理念對人們的愛情觀影響深遠。實際上,古希臘的術語仍被用來描述不同種類的愛,比如在克萊夫·斯特普爾斯·劉易斯1960年的著作《四種愛》中也用到了這些術語1 。Philia指的是手足之愛,或者說友愛。Storge通常理解為父母與孩子之間或者特殊密友間某種更為緊密的紐帶。Eros指的是激情和浪漫的感覺,最接近墜入情網。最後,agape指的是最高形式的愛,超越一切、無條件的愛,特別是上帝對人的愛。古希臘豐富的詞彙表明,對於愛的意義的很多困惑,源於在英語中,我們只有一個詞來描述各種各樣的情感狀態和概念。

    總結一下,柏拉圖式的愛是純淨的無慾無求的愛。在柏拉圖的理念裡,我們不是愛個體,而是愛那個人的內在美,那種超越了個人存在的美。但是現在社會,由於環境和價值觀原因,生活中的每個人在追愛的過程中,都是有所需求的,很難達到柏拉圖式的愛,這可以理解為一種美好的情懷吧。在現實的人,還是要現實一點為妙。

  • 8 # 張燈解彩老電影

    我來回答一下吧,世上確實存在的著這樣的愛情,或者進一步說叫無性婚姻。

    認同這種婚戀觀的人,心理上肯定與大多數不一樣,他們認為精神與靈魂是高貴的,而肉體是獸性與下賤的。就是有些人是潔癖,他們這種人屬於精神潔癖。

    他們認為思想交流高於肉體歡娛。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在那裡,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人,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會產生一見鍾情,靈魂伴侶,最熟悉的陌生人等感覺,互相吸引不是因為身體,而是思想上完整的組合。

    我們可以說這裡一種理想主義者,與紅塵俗世芸芸眾生有很大不同,他們相信前生,也相信來世,認為自己是高等靈魂。不會為了肉慾,為了傳宗接代而去找不喜歡的人。

    這類人另一個不同之處是,他們只在意自己的付出與愛,並不在意結果。這可以說是最本質的愛情,就是常說的那句話:我愛你,與你無關。

    我們可以說他不接地氣,但又確實道出人愛的本質。普通人很難理解,更不會這樣去做。這就是不同之處。

  • 9 # 夢比糖果甜8277

    從心裡學上來講,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只愛靈魂不愛肉體的一種方式。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現實中有好多有緣無分的人就是這種戀愛,雙方愛到了骨子裡,卻基於各種原因,而無法在一起,無法光明正大的擁有對方,只能把對方放在心裡,默默地思念他(她),想著他(她),也忠於他(她)。這就是柏拉圖式愛情!

  • 10 # 水說心理話

    感謝邀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去看待這個事情的話,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兩個對於性排斥的物件機緣巧合在一起了而已。由於性作為人本能上的一種交配和發洩慾望,一個心理正常的人應當是具有合理的性衝動的,而如果兩個人在一起,其中有一個是對於性排斥的人,那麼,這段關係就不可能出現長久的生存。

    柏拉圖並沒有說要拒絕性啊

    柏拉圖作為一個哲學家,他提出了精神至上的愛情理論,他認為當愛情能夠摒棄從肉慾逐漸走向真理時,這種愛情的結果才是最好的。我個人認為他說的一點都沒有錯,但是,但凡哲學理論都是辯證去看的。

    柏拉圖認為人的性慾是獸性,是人最原始的本性,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大多數想得到性的人都是獸呢?那麼,人的繁衍、生存是基於性的,愛情的基礎是性和愛,但是,愛情的昇華和維持又高於了性,那麼,性慾又該如何去理解呢?其次,動物只在交配的時候才有性慾,人類不管是不是需要繁衍都想要得到性,那麼,是不是說人類在某個方面是比獸還要低階呢?

    所以說,無論是人還是獸,性就是性,愛情中也一樣,兩個人情投意合,發生關係,這都是本能,是正常的,至於愛情中的精神組成部分能上升到多高的高度,取決於人的個體心理特徵。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人在一起,發生關係了不代表兩個人就不單純了,就沒有愛情了,但是,至於這個愛情長不長久,愛情的幸福度有多高,性卻作為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指標成為了人們夫妻幸福度的其中一項。

    我個人接觸過兩對戀人過著所謂柏拉圖式的愛情,其中一對,男的因為早年受傷性器官受損,所以無法完成正常的性交,而女的則是對於性有著抗拒的心理,所以,他們很好的契合在一起了;而另一對,他們完全都是因為性器官的缺損所以無法完成性交活動,所以,他們選擇在一起了。但是,他們同樣有著自己特殊的關於性衝動的解決辦法。

    所以,柏拉圖式的愛情存在,但是這種存在的可能性是需要一定的因素契合的,否則,這種愛情是可能發生的。

    其實,柏拉圖想說的是,如果你碰到了一個只想要你身體卻不和你精神交流的伴侶,那麼,這不會是一個幸福的結果,動機也不單純;只有性和愛都得到合理的分配和高度時,愛情才能是最好的結果。

  • 11 # 老楊的電影夢

    “柏拉圖式的愛情”,百科上定義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也理解為:精神上的戀愛超越了肉體上的結合,不容玷汙的純潔愛情。

    “柏拉圖式的愛情”更注重的是純精神而非肉體的愛情,追求完美,男女平等的愛情觀。在我看來,這種愛情觀太過的理想化,畢竟我們都是凡人,很難達到那樣的高度。

    下面從心理學和現實兩方面作一下解讀。

    首先,從心理學方面來看,“柏拉圖式的愛情”,更有一種願景和寄託。這種愛情是純粹的精神愛情,無關性別,年齡,物質等外界因素,只因兩個人有共同的理想,彼此當做對方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希望彼此的愛情能天長地久,但又無更多彼此責任,義務的羈絆。舉個例子,林徽因和徐志摩兩個人彼此愛著對方,但因為家庭,時代的阻礙,兩個人雖然最終沒有走到一起,但在精神上,早已把彼此當做另一半。徐志摩去世後,林徽因在出事地點撿了一塊飛機殘品,直到自己去世都把它掛在了臥室的牆上。這也算是一種感人的精神愛情。

    從現實方面來看,以前,兩個彼此相愛的人會因為各種因素不能在一起,彼此思念了對方一輩子,“柏拉圖式的愛情”事例屢見不見。現代社會,因為通訊、交通的高速發展,人們封建思想的淡化,崇尚自由的社會國情。兩個彼此相愛的人基本都能走在一起。“柏拉圖式的愛情”,越來越少見。現實的浮躁與開放,讓大多的人開始了以性為目的的愛情。時代在變化,“真正的愛情”也在發生著變化。

    總之,“得不到的才是最想要的,最容易得到的往往才是最不珍惜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大多發生在兩個無法走在一起的戀人身上,互相覺得對方很完美,成為了彼此的精神寄託。但當有一天,兩個人真正的走到一起時,很多時候會發現兩個人在一起未必真的合適。

    不要太過的期待“柏拉圖式的愛情”,請珍惜眼前人。

  • 12 # 每日談心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愛情的三角形理論,是由斯特伯格提出來的,他認為愛情是由三個因素組成的,也就是親密(彼此的喜歡、理解和期待)、激情(性吸引與個人魅力)以及承諾,而柏拉圖式的愛情可以有親密,可以有承諾,但是是沒有激情的。

    可是完美的愛情是由親密、激情和承諾三者共同組成的,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個都極有可能無法長久下去,而柏拉圖式愛情,存在嗎,大千世界可能也存在,在心理學裡這種愛叫做夥伴式的愛或者說只是喜歡,這種情感不能稱之為正常的愛情,只能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並不見的可以長久。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兩性關係,都是很少談及,但是這對於愛情和婚姻確實是特別重要的環節,正確認識才是王道。

    祝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個浪漫的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