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妙吉祥流通處
-
2 # 導演馬良
情緒的確能左右身體臟器的變化,這個是毋庸置疑的,開心和不開心差別讓你驚訝,拿胃來說吧!假如今天因為工作原因心情不好,情緒就會立刻反應到味覺,不想吃飯無食慾,其實到用餐時間了,胃已經開始分泌胃酸,如果正常進食胃酸濃度就會被食品淡化,胃酸具有很強的燒灼強度對食品進行溶解和防毒作用,如果此時胃裡空空如也,勢必胃酸就會溶解胃粘膜,長而久之粘膜損壞就會潰瘍甚至癌變細思極恐……再有就是心臟,長久的緊張情緒會導致心率失調血壓不穩定等心血管病,有心臟病史的尤其要控制情緒,遇事要平和,降低風險,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情緒對身體來說真的太重要了,讓我們都笑起來吧!
-
3 # 幾度詩狂
人的情緒不僅僅會影響人的心理,也會影響人的生理,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我患慢性蕁麻疹多年,時好時壞,因為蕁麻疹幾乎是不治之症,索性我也就沒有治療,多年來我發現只要我心情不好的時候,身上的疙瘩就多,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幾乎沒有疙瘩,許多年了,一向如此,
後來我有緣結識五臺山普陀寺的智真大師,他給我講經之餘提到人的情緒不僅僅會影響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人的情緒更會影響人的面相、時運和未來,
大師說,如果一個人心理陰暗喜歡幹壞事,那麼他就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他的臉上也常常愁眉不展終日苦瓜著臉,天長日久他的面相就會潛移默化的變得面目猙獰,人們都會不自覺的對他避而遠之,所以他的未來也很陰晦,
反之,如果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充滿Sunny,樂於助人,那麼他的臉上始終寫滿笑意,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因為他長年累月的好心情使得他總是笑容滿面,所以人們都覺得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大家很樂意與他接近,有好東西也願意與他分享,所以他的未來也充滿Sunny
-
4 # 媽媽你要早日康復
情緒對身體的影響太大了。
廣西有個人得了絕症,醫生說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最多兩個月。放一般人身上一定非常悲傷痛苦,
然後身體機能更加衰退,病情惡化,就真和醫生預言一致。但此君沒有這樣做,他想反正都要死,我要樂觀些,他放下工作,努力運動,心態平靜。兩個月後他沒死,去做檢查,發現病情沒有惡化。就這樣,他一直堅持著,一年又一年,後來癌症沒有了。現在有些像他一樣的人慕名找他,他都免費帶著他們,透過自己的方式與癌症做鬥爭,有不少人都成功的告別了死亡。這個事情電視做過專訪,那個人不是廣西人,是廣西南寧的貴陽人。
我們身體裡都有癌細胞,當人體機能變弱時,癌細胞就會侵襲。而人的情緒低落時,身體衰老時,都會造成人體機能變弱。
當人情緒激動時,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心跳加速,血管擴張。當人心情愉悅時,大腦內神經會分泌多巴胺等物質,皮下血管擴張,人容光喚發。
可以看到,我們人體是一個以大腦情緒自動同向調整的系統,所以說,情緒對身體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
5 # 大童小逸y
情緒糟糕,身體也會有反應。
首先要認清:情緒是什麼。
首先,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和經驗的統稱。是多種行為、感覺和思想綜合產生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悲傷、難過、開心”,這些都是情緒。
其次,人們透過主觀體驗、行為表現和生理反應來應對情緒,主觀體驗是情緒的核心。通常發生一件事情,或好或壞,都由我們主觀判斷下結論。
最後,衝動的行為是最直觀的情緒失控。
既然開心和悲傷都屬於情緒,那麼說明情緒也分正面和負面,但是面對正面情緒,我們從來不需要管理,而是任由其發生,甚至樂於與別人分享。但是為什麼面對負面情緒,我們卻想著要擺脫呢?
小孩子摔了一跤,哭了、滿是不開心和難過,大人卻告訴她“乖、別哭了哈。”在大人的眼裡,哭泣是不好的、不應該的,所以大人想阻止孩子有這種負面情緒。可是在孩子眼裡,摔了一跤、感受到了疼痛,難受,不是理所當然要哭泣、發洩麼?這本就是情緒的產生過程。
正面情緒是理所當然,負面情緒反而成為了人人追打的過街老鼠。這是為何?
當我們因為一件事情,感到不適了,大腦不會善罷甘休。它要找到一個理由去解釋:我為什麼如此難過?解釋還不夠,還要去解決。以至於我們常常陷入深思,到底哪裡不對。但是就是這些反覆的深思,讓正常的情緒變成了需要解決的“難題”。
其實,情緒只是在傳達一個資訊:當下的情境是令人不愉快的、焦慮的或開心的。從而促使我們行動,良好地趨利避害。
但是當我們無法識別這一資訊也未作出任何行動時,情緒反而卻佔了上風,掌控了我們。導致我們在應對負面情緒時,會有一些衝動的行為。
情緒是如何打敗我們的?
1. 我們感知不到自己的情緒;
就像張飛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發洩自己的情緒,在他眼裡,這是正常現象,而非情緒失控。
在面對負面情緒時,我們通常都會採取逃避或者打壓,時間一久,負面情緒看起來是消失,但是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情況時,我們依然採取相同的策略,次數一多,我們面對同樣的事情未必還會發生情緒波動。
這就像水滴穿石的過程,我們無法感知那一滴又一滴的小雨點,竟然能夠穿透石頭。
2. 我們對情緒的產生和發展缺乏認知;
在我們看來,負面情緒是洪水,不管是誰都在告訴我們,要剋制負面情緒、杜絕負面情緒的產生。但是,無論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都是情緒。既然正面情緒不需要管理,為什麼負面情緒就一定要管理呢?這就像給真理披了層外衣,只是希望別人能接受。
3. 不能接納當下的情緒;
在猶太人中流傳著一個故事:真理飢寒交迫地走在路上,村裡沒人願意收留她。因為她的直白讓人不寒而慄,大家無法忍受。這時候,寓言發現了真理。寓言用“故事”這件外衣把真理裝扮起來,真理披上了故事的外衣,再次叩響村民們的大門,人們不但不厭惡她,還將她熱情地迎進家門。
對於負面情緒,我們亦是如此。想著法都要將其拒之門外。
4. 在情緒波動中失控;
衝動的行為是最直觀的情緒失控。
情緒調節的四大策略,將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動力
1. 轉移注意力
面對負面情緒,我們首先要做到轉移注意焦點,學會關注事物的積極面。下面有一張圖,正面看是一個老人,但是反過來看卻成為了一個少女。
凡事情總有兩面性,我們要學會關注事物的積極面。
2. 向下比較
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當下的困境,對於我整個人生的影響有多大?如果很小,為什麼不能忽略不計呢?如果很大,就以全人類為總體,在個人力量、認知水平等各方面,有多少個人比我還糟糕呢?
街上的流浪漢、工地的搬磚工人,以及我們的父母。哪一個比我們活得更好呢?
所以,學會向下對比,也是調節情緒的一種策略方案。
3. 停止“全都完了“的思維模式
我在6、7歲的年紀,學會了2個字:“完了”。完全屬於無師自通型別,以後當我遇到什麼事情,我就特愛說這兩個字。下大雨,我會說“完了完了,沒帶傘。”上學要遲到了,我也要說“完了完了,要遲到了。”
真正糾正是有一次被爺爺聽到了,狠狠罵了我一頓。
而且不斷問我:“那又怎麼了?”我常常被這個問題難倒。是啊,那又怎麼了?下個雨沒帶傘,最多也就是淋雨回家。那又怎麼了?上學遲到大不了就是罰站。那又怎麼了?
別說這是什麼芝麻大小的事情了,就是天大的事情,也不應該抱有這樣的想法。即使發生了,那又怎麼樣呢?畢竟壞事總會發生。
學會反問:那又怎麼了?找到背後的答案,你才發現,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4. 接納情緒
之所以把“情緒接納”放最後,是因為情緒本該如此,只是我們不願意接受罷了。
心理學家拉扎勒認為,人們解釋外部事情有3個過程:
初級評價:判斷這件事情和自己有沒有利害關係,沒關係就不會引發情緒;
次級評價:判斷這件事情和自己有關係,就要開始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掌控這件事情。可以掌控,我們會覺得開心、自豪;不能掌控,我們會產生焦慮感、擔憂和害怕;
再評價:產生的情緒和行為能否幫我們有效解決問題。
所以你看,針對一個事件的情緒反應,都依賴於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值和自己的主觀情緒。
相反我們越牴觸情緒,情緒卻越是反彈。
就像我們要解決一個難題,我們首先要做到:正視並且面對難題,而非逃避和焦慮。
情緒本該如此,與身體連線。我們要做的不是管理而是接納和調節。
回覆列表
對於這個問題
一般心情不好的時候,身體很多機能受阻,比如飲食消化系統,情緒波動會影響心情,而心情會影響一個人的機能,比如女性很容易內分泌失調和乳腺增生。
男性容易暴飲暴食,喝酒等極端的事。這些都是對身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