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庭爸談育兒
-
2 # 王一惠注意力作者
比如,從學習風格上說,有創造型孩子,他們傾向於自我交流,能長期保持對事物的專注和熱情,不易轉移目標,所以容易在自己探索的領域出成績;再比如,表演型的孩子,他們傾向於與人交流,語言天賦高,且新想法、新創意不斷,所以更適合在人群中的工作。
那麼接收資訊的模式怎麼理解呢,舉例,有的孩子觸動覺發達,學習時需要動起來,運用視覺模型,充分發揮動手能力,拆卸組裝超強,父母新買的玩具很可能半天就被拆卸重新組裝成其他的了,這種看似“淘氣”和“破壞”行為就會得不到父母理解,甚至被訓斥打罵,但其實對於孩子自己,卻是受益良多,甚至點燃了孩子的天賦理想與內心渴望,所以,最重要的,尤其我從事教育培訓工作,真的常常面對這樣的案例,所以,對家長的宣講重中之重,如此就可大大減少由於家長不瞭解而造成對孩子潛能發展的阻礙。
另外,還有視覺模式、聽覺模式等,總之每個孩子不同,家長鬚充分了解和尊重,才能輕而易舉培養出成才的孩子!
-
3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回答;適當可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特點。
活潑,好動是一個人,尤其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適當的淘氣是沒有問題的,孩子有自己的獨特愛好與喜歡的東西玩具。
對於家長來說;壓抑一個孩子的個性,覺得孩子淘氣頑皮是不應該,也是不好的。不能把自己的性格一味地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一味的聽話,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那樣孩子就像一個木偶一樣,沒有獨立自主權,也不是什麼好事情,那樣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遇到事情就學不會處理,無法獨立處理好一件事情,處於父母的保護之下,很容易無法承受風吹雨打,導致孩子玻璃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對於孩子的淘氣進行監督,管教。不過分干涉,干預孩子。勇敢的讓孩子放手去做。
-
4 # 小球兒姐
認同。
孩子的天性就是去探索,透過自己認知的方式來認識世界,只是在成年人的角度看來是“淘氣”或者“破壞”而已。
所以成年人在孩子的這一階段怎麼辦呢?
告訴孩子底線
做出適當引導
底線是為了避免大家的麻煩。比如孩子玩兒火的時候,一定要明確指出安全紅線在哪裡,不然孩子一次次“在作死的邊緣試探”,搞不好把房子燒了都是有可能的;
引導是為了讓孩子的嘗試有成就感,如果孩子只把一個物品破壞掉了,而從未感受過把物品復原的過程,那麼他們將無法得到潛能的挖掘,只會成為一個破壞者而已,在破壞的過程中,加以原理的引導和更精細的動手能力,更棒的是再復原回去,對於孩子來說,是無比大的收穫。
-
5 # 小晨晨加油
認同您的觀點。我一直認為適當的放縱孩子的“破壞”“淘氣”是可以挖掘孩子的潛能的。我個人認為您說的適當就是在孩子遵守三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破壞物品)的情況下孩子是擁有自由的。
限制孩子的自由等於扼殺孩子的天賦,會阻礙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01 讓孩子去嘗試她們才會成長,“破壞”了沒關係。比如有的家長害怕孩子把碗打碎(破壞),就會給孩子用不鏽鋼碗,表面上看上去孩子是不會把碗打碎,但是孩子永遠學不會怎麼不把碗打碎。
02 給孩子自由孩子的個性才會發展。比如小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我們是不去教他們怎麼畫的,只是給他們提供材料,讓他們自己畫,看似孩子畫的什麼也不是,其實他們的想象力得到了發展。
為什麼說,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要遵守三原則。01自由不等於沒原則。讓孩子遵守原則很有必要的,只有遵守規則才會擁有相對的自由。如果家長把握不好這個度,讓孩子太過自由,就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特點。
02 遵守原則可以讓孩子不干擾到別人。我們在給孩子自由的時候,一定要確保孩子是不打擾別人的情況下,如果孩子的自由是建立在打擾別人的基礎上,同樣孩子會養長驕縱的性格特點,同時他們也不會被社會接納,社會上的熊孩子會越來越多。
-
6 # 浮塵微草
適當地放縱孩子的“淘氣”、“破壞”,可以挖掘孩子的潛能?你認同嗎?
我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乍一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令我立馬想到了人們常說的一句俗語:搗蛋的娃娃有出息。 我覺得類似的這樣的說法,多是以事物的某些現象掩蓋了其背後的實質,帶有片面性。
不妨我們追問一下:為什麼搗蛋的娃娃有出息?——不是因為其“搗蛋”、“調皮”的行為而使他們在以後的人生中出人頭地,而是因為這類孩子行為舉止中表現出來的不受規矩約束的衝勁和創新精神。他們這種不想從眾的思想意識,使得他們的想法、做事與一般的孩子不同,所謂另闢蹊徑,故爾能標新立異,不同尋常。
追問之二:搗蛋的娃娃一定有出息?不一定。相反,搗蛋的娃娃日後沒出息、不成器的大有人在。原因很簡單,這類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常常不守課堂紀律,也坐不住,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學業成績往往一塌糊塗。在當今“高科技知識經濟”下的社會中,不學無術的人簡直寸步難行。而且事實也能證明這一點,就比如一個農村,透過讀書走出去的孩子,“出息”的機率遠遠高於那些整天“打架鬥毆”、“調皮搗蛋”的孩子。
同理,適當放縱孩子的“淘氣”、“破壞”,就能挖掘出孩子的潛能嗎?我覺得這只是一種可能。當這類孩子的“淘氣、破壞”行為表現、轉化為正能量的“衝勁和創新精神”, 從而激發出其沒有被開發的能力時,或許有這種可能,日後做出某些“驚人”之舉也不是沒有機率。
然而,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對這類孩子的“淘氣”、“破壞”行為,如果不加約束,聽之任之,或者約束力不夠——所謂“適當地放縱”(其“度”極難把握),這類孩子就很能難在“秩序視窗期”建立起規則意識,也即人們所言“立下規矩”。而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做事率性而為,何談激發出潛能?
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博士說:“每一個人,即使是創造了輝煌成就的巨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自己大腦的潛能還不到10%。所以,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就是懂得去開發大腦那剩下的90%。”但如何開發人的這種無限潛能,確是極其複雜的難題,什麼逆境法、反向思維、冒險……也只是些經驗的總結,而不是什麼準確科學的定論,其中包括“適當地放縱孩子的‘淘氣’、‘破壞’就可以挖掘出孩子的潛能”的說法。
綜上所述,適當地放縱孩子的淘氣、破壞就可以挖掘出孩子的潛能的說法,難免有武斷之嫌。
回覆列表
認同,非常認同。
為什麼呢?
因為您在放縱前面,用的是適當,這個詞說明,您是有底線與原則的,而非一味的讓孩子去做“淘氣”與“破壞”。
同時,您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挖掘孩子的潛能。不論是挖掘什麼樣的潛能,在出發點方面,是可以得到認可與鼓勵的。
當然,這是在方向上,我們完全可以這麼做,而到具體的層面上,就會面臨具體的挑戰。所以,這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幾點:
1、明確我們的底線與目標。底線在於:不違反道德,安全能得到保障,不妨礙他人,不在公共場所做破壞。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可以放手讓孩子進行探索與活動。
2、做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有必要至少有一人陪伴孩子。孩子是未成年人,他的行為控制能力較弱,有些行為也會在有意無意中產生不好的影響,帶來安全隱患。那麼父母就必須有人陪伴,隨時糾正孩子或者是保護孩子。這方面千萬不可大意。
3、如果孩子違反原則,需要讓他知道這樣做的後果,這需要您立刻停止給予他的自由與支援,把孩子帶離。這個不需要過度的責罵,只需要讓他知道,他已經觸碰到了底線即可,父母的態度是堅決的,孩子自然也是會有底線。
4、與年齡有關,不是一切的行為都能開發孩子的潛能。打個比方,孩子已經8歲,這時候還希望他透過玩火柴或者是火機,來探索與研究潛能嗎?這樣做並不合適。這也需要我們注意做好判斷。
實際上,根據我這麼多年指導家長的經驗,找到正確的方向並不算太難,只要大家願意學習,願意改變。就能很快做到。
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把正確的方向,做拆分與具體,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唯 有把教育融入到生活裡,才能真正的教育於無形,產生最好的效果。而這些,就需要家長有更多的耐心與行動,不斷的自我成長,再帶動孩子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