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稜派科技

    歷史王朝強如唐、明,國祚都不足300年。或亡於天災或亡於人禍,但歸根結底是自身原因。

    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的確做到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可是他一連串的治國策略也導致了民朝本身危機四伏。

    朱元璋晚年的時候為了鞏固皇權,他廢除的宰相制度,使整個朝廷的權力都集中在皇帝一個人身上,最終在這場皇權和相權的鬥爭中皇權獲得了勝利。為了鞏固自己的勝利果實,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時候便下詔書道:“朕罷丞相,設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事權歸於朝廷。嗣君不許復立丞相。臣下敢以請者置重典。”至此,天下最終走向了“君為上,百姓次之”的道路。

    同樣在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的詔書中也說道:“皇親惟謀逆不赦。餘罪,宗親會議取上裁。法司只許舉奏,毋得擅逮。”也就是說皇族的人只要不是謀反,犯了其他罪不是讓司法機構審判,而是讓宗親會議裁決,司法部門只有檢舉權而沒有執法權。其實即便是謀反,地方官員也無從管起。在以前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至少在法律上是這樣規定了。但從明朝開始王子犯法就真正不歸官府管了。因此當年朱棣要謀反的時候,其實燕地的很多官員都已經察覺了。燕山百戶倪瓊這樣一個不入流的軍官都能察覺並上告,可見燕王謀反路人皆知,但地方官員卻無權對皇族出身的朱棣父子採取行動只能對燕王睜一隻眼閉隻眼。正因為如此,朱棣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謀反地策劃,完全無視地方官員。

    朱元璋在他的《皇明祖訓中》寫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這句話真真實實地讓朱棣起兵找到了合法性。

    繼朱元璋規定了“王子犯法可法外開恩”之後,又實行了分封制,這一下可就天下大亂了。民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國家近二分之一的土地被大地主控制,而這些大地主中幾乎都是皇親國戚。他們不畏王法,橫霸鄉里,最終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

  • 2 # 何郃翮

    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漢人,濠州鍾離(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繼漢高帝劉邦以來第二位平民出身並且統一全國的君主。朱元璋出身貧寒,也沒有很高的文化,就是這樣一個人,後來竟成為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民間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傳奇皇帝。話說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知道沒飯吃的滋味,民間相傳珍珠翡翠白玉湯便是源於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少時家貧,從沒吃飽過肚子,常常一整天討不到一口飯吃。有一次,他一連三日沒討到東西,又餓又暈,在街上昏倒了,後為一位路過的老婆婆救起帶回家,將家裡僅有的一塊豆腐塊和一小撮菠菜,紅根綠葉放在一起,澆上一碗剩米飯一煮,給朱元璋吃了。朱元璋食後,精神大振,問老婆婆剛才吃的是什麼,那老婆婆苦中求樂,開玩笑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到自己做了皇帝后,就替子孫後代們著想,於是他制定了宗藩制度。從親王到奉國中尉,那是朱元璋制定的爵位制度,按照血緣的親疏、嫡庶關係來劃分的。

    另外,不僅男的有份,女的也有,比如公主兩千石,郡主八百石,最低的鄉君也有兩百石。說白了,只要是朱元璋的子孫後裔,無論男女,生下來就有工資拿,而且是終身享有的。

    每個封建王朝的開國君主,都比較注意前朝覆亡的教訓,從而採取新的措施,以確保天下長治久安。朱元璋認為,必須加強宗藩勢力,洪武三年(1370),他大封諸王,控制要害地方以分制海內。朱元璋對此很自得,強調封藩關係大明江山的安危,是最好的長久之計。不僅如此,朱元璋還給諸王以一定的典兵之權,護衛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至19000人,在諸王的王國中,不僅置文官,還設武將。但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長久之計”,不但沒有起到“藩屏國家”的作用,反而使明王朝背上了無法卸掉的沉重包袱。

    朱元璋子孫眾多,隨著歲月的流逝,形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其人數究竟有多少,史料記載不一,考史者說法也不一。洪武三年(1370)封、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的晉王,至嘉靖初年,已增郡王、將軍、中尉等1851名。張瀚認為隆慶初年宗藩人數“屬籍者四萬,而存者二萬八千五百有奇”。清初溫睿臨在評論明代宗藩時,曾說:“其後本支愈繁衍,遍天下幾百萬”。“幾百萬”是個概數,也顯然是個誇大了的數字。根據比較準確的記載,萬曆三十二年(1604),宗藩人數在8萬以上。以此推論,迄明之亡,宗藩人數當有十多萬之眾。他們的耗費,成了封建國家的沉重負擔。

    以嘉靖初年為例,僅山西晉王一府便歲支祿米87.23萬石。時人梁材在奏疏中曾不勝感慨地說:“百姓稅糧有限,而宗枝繁衍無窮”。嘉靖中葉,全國每年所供京師米計400萬石,而各處供藩府子孫的祿米,卻是853萬石;山西一省存留米麥84.3萬石,而宗室祿米卻需192萬石。顯然,這是多麼嚴重的財政危機。

    “天潢貴胄”的藩王們,多半是遊手好閒之輩;無法無天、作惡多端、窮奢極欲者,更不乏其人。有的藩王,一副流氓惡棍嘴臉。早在洪武初年,封在山西不久的晉王朱棡,即無法無天,壞事做絕。他威逼民間子女入宮,不中意者打死,燒成灰,送出宮外;對宮女濫施酷刑,有的被割掉舌頭,有的被五花大綁,埋於雪中,活活凍死;將7至10歲的幼男閹割150多名,傷痕尚未愈,就令人運到府內,致使多名幼童死亡。建文元年(1399)四月,湘王朱柏偽造寶鈔及殘虐殺人,建文帝聞訊後,降敕切責,議發兵討之。

    永樂初年,漢王朱高煦私選各衛健士,又募兵3000人,不錄籍兵部,縱使劫掠。宣德年間,周憲王弟朱有“掠食生人肝腦”,簡直是個披著人皮的豺狼。隆慶初年,安丘王府奉國將軍朱觀殺死弟婦,縱火焚其家,企圖滅口。靖江王府奉國中尉朱經訊、朱經譏以私忿持刀殺其兄朱經設,暴其屍於市,卻誣陷朱經設奸逼繼母,詭稱他倆是奉母命處死他的。而遼王朱憲煒的荒淫歹毒,更是駭人聽聞,公然淫亂從姑及叔祖等妾,逼姦婦女,或生置棺中燒死,或手刃剔其臂肉,剜人目,炙人面,人耳等等。嘉靖年間的魯王朱觀與朱憲煒堪稱“今古何殊貉一丘”。此人淫戲無度,男女裸體群浴於池。

    藩王中頗多貪鄙之徒,盜竊者有之,敲詐勒索者有之,搶奪民田、兼併屯田者有之,掠奪民舍者有之,完全是國家經濟生活的蛀蟲。明末的福王朱常洵,更是個典型。其母是萬曆皇帝的寵妃鄭貴妃,故他備受恩寵。從全國各地搜刮來的礦監稅達“億萬計”,鄭貴妃將其中很大一部分中飽福王私囊;他在洛陽就藩後,又是佔山東、湖廣良田,又是獨霸中州鹽利。

    甚至把手伸到四川,搜刮該地的鹽井、榷茶銀,以致崇禎時河南百姓都說:“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於大內。”其府內“珠玉貨賂山積”。萬曆以後,允許宗藩子弟經科舉考試後出仕。其中有的人,一朝權在手,就大肆搜刮,貪婪至極。如朱衛殉任戶部主事,榷滸墅關,苛刻異常,動輒重罰,空船亦責其納鈔。女人過關,納銀8錢,商賈及民,無不痛恨。

    值得注意的是,宗藩還往往與宦官相勾結,或擾民,或謀叛,危害天下。寧夏安化郡王朱謀反失敗後,在其府第抄出總兵太監等官敕印關防符驗。而寧王朱宸濠的起兵謀反,大搞分裂活動,更是與宦官內外勾結的結果。寧王本來已因罪革去護衛,但後經重賄劉瑾,“準復”,使其羽翼日漸豐滿。

    當王陽明率兵平叛,攻克寧王老巢後,曾查出一個賬本,裡面記載著朱宸濠與宦官勾結的證據,僅來往的書信,竟達兩篋之多,這是他們狼狽為奸的鐵證。宦官接受朱宸濠的賄賂,更是有賬可查,動不動就是幾千兩銀子。由此不難看出,明代宗藩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都是明王朝的腐蝕劑,危害多端。

    當然,如果有誰認為明代宗藩的子孫是天生劣種,那就大錯特錯了。且不說,他們之中有身處逆境,不甘沉淪,發憤攻讀、著述,終於成為傑出音樂家、文學家的朱載,我們還能舉出其他一些學者、憂國憂民之士。如周定王朱,乃朱元璋第五子,好學,能辭賦,曾作《元宮詞》百章。他深感封地河南土曠人稀,地瘠民貧,便從當地豐富的野生植物中,查出荒年可以採來充飢的,共記錄了414種,一一繪製成圖,附上說明,編成《救荒本草》一書。除已見於過去本草書中所載之外,新增入的有276種,從而發展了本草學。

    隨著明王朝各種矛盾的加劇,財政危機日趨嚴重,而明代宗藩子孫的人口膨脹之大之速,又是史所罕見,明王朝對如此巨大的特殊消費層,實在是供不應求,無能為力。於是,宗藩子孫們的地位,就不能不隨封建特權的漸趨削弱而江河日下。

    在洪武年間,明朝宗室僅有男女58位,但朱元璋的數學顯然不是很好,經過子子孫孫,代代相傳,明朝宗室的人數如同滾雪球一般飛速增長。到萬曆年間,宗室在籍人數達到163800餘人,到崇禎時期,宗室在籍人數達到332855人。

    隨著宗室人口的激增,到萬曆四十二年,全國出現收支不平衡的現象,當年全國田賦收入2836萬石,而宗室所需祿米3075萬石!到天啟年間,這個缺口更是達到43%!龐大的宗室階層,最終讓明朝的財政陷入崩潰狀態,拖垮了大明江山!

  • 3 # 理解的椅子

    朱元璋最失敗的國策,莫過於他所制定的蕃王制度。

    “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並能世襲罔替”。意思是明朝的藩王分封但是沒有封地,有王爵但不能管理當地的政治民生大權,享受待遇而不用管事,還不可以參合進入士農工商這些行業,最重要的還是世襲罔替啊!不工作,光坐享其成的分享朝廷估俸祿,成為了國家的巨大的財政負擔。

    有人說,這麼大的個國家養幾個人不成問題吧,其實不然,朱元璋的家族太能生了,光朱元璋就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他有個孫子叫朱濟炫的,生了一百個兒子。朱元璋規定親王每年的俸祿為一萬石,所以朱濟炫這一家兄弟,每一年的祿米就要10多萬石。據王世貞估算工,每十幾年,明宗室人口就增加百分之五十。到萬曆三十二年(1604),明宗室人口達到8萬多人,而據安介生等人口史專家的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經繁衍到近一百萬人之多,雖有些誇張,但卻反映一個現實。而據有史記載的,到天啟4年,宗室人口達到133,128人,宗藩祿米達到當年田賦的143.3%。即使是七分折鈔三分發本色祿米計算,宗藩實發祿米也佔到當年田賦的43%。

    這些宗室人口不但吃國家俸祿,他們還不用納稅,因此大肆兼併土地,山西的良田基本上都被宗室所兼併,河南的土地則“半入藩府”,各個藩王的土地都達到了數萬畝。這也使得國家收入銳減,據《皇明經世文編》記載,“二省之糧,猶不足供宗室祿米之半”,山西河南兩省的稅收,甚至連宗室祿米的一半都達不到。

    我們都知道,明崇禎皇並不是一個昏君,明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國庫沒錢,有天災無力去賑,有兵卻無力發祿米。所以造成明朝只有276年的國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NG的四保一,EDG的不開團式運營,LPL最強兩隊為何都走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