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不是楚王韓信?
8
回覆列表
  • 1 # 浩天創績商務

    自從范蠡出走,給文種留了一段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古代有功之臣就都中了同樣的魔咒。而古人還說過一句話,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這樣,難善終的範圍幾乎就涵蓋了所有的文臣武將。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美圖

    所以諸如光武帝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成了君臣一體,相輔相成的典範。範圍再擴大一些,就連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讓別人回家種田都成了對功臣的一種善待。

    而漢高祖劉邦和呂后殺掉了漢初異姓王八個中的七個,成為了典型的反面教材。但是仔細去分析造成異姓王悲慘結局和其餘功臣的下場,說劉邦不善待功臣似乎有些偏頗了。

    先從這八個異姓王的下場分析,似乎只要長沙王因為國小地偏得以保全自己,直到沒有子嗣繼承王位,才被取消封國。而剩下的七個異姓王中,其中趙王本是劉邦的女婿,雖然被剝奪了趙王的職位(後劉邦和如意夫人的兒子繼承了趙王的爵位),但仍然有劉氏皇親國戚的地位,並且自己還有宣平侯的爵位。

    盧綰是劉邦的玩伴,因為牽扯到了造反的案子,被劉邦要求進京說明情況,但是因為懼怕(韓信背騙進京城送死),不敢去。後面劉邦派遣將軍樊噲和周勃去攻打他,他才知道怕了,剛想去和劉邦說明情況的時候,劉邦死了,只剩下呂后,對於他來說是個不能再壞的訊息了。所以就跑到了匈奴。

    韓王信則是始終以獨立的身份跟著劉邦混,屬於合作伙伴的關係,這種關係會隨著雙方實力的轉變而發生變化,所幸劉邦始終是強大的一方,所以韓王信才始終都是相對弱勢的“臣子”。至於燕王臧荼、彭越為梁王、淮南王英布都是後面劉邦快成事的時候,憑藉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暫時被劉邦收服,這些人的歸降並沒有進入劉邦的核心圈子,後面天下太平,自然屬於最不穩定的因子了,臥榻之畔豈容他人憨睡,下場也是情理之中了。

    所以,真正讓人感到飛鳥盡良弓藏的只有淮陰侯韓信。說起來韓信的王位並不是劉邦主動封的,而是韓信拿下齊國之後,自己找劉邦要的,在一種你不給我封王,我要是投奔項羽你就沒活路的情況下,劉邦不得不順從了韓信的意願,這才給韓信埋下禍根。

    而其他的功臣大多數都論功行賞,不用活的窩囊,子孫也跟著享福。

  • 2 # 國史春秋

    如果韓信是齊王的時候,實力最強的異姓王非他莫屬,但是被封為楚王時,他的實力就成了最弱的一個。原因很簡單,齊王管轄的是一國之地,手下雄兵數十萬,而楚王統領的是下邳一郡之地,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區縣,而且下邳荒野四壁,窮山惡水,所擁有的兵馬更是屈指可數。

    公元202年,劉邦消滅項羽之後,第一時間趕到定陶奪了韓信的兵權,隨後在眾人的一片簇擁下稱帝。劉邦當上皇帝的第一件事情就安撫人心,大肆封賞那些為漢家江山立下功勞的驕兵悍將以及諸侯勢力。

    劉邦很大方,面子上的事情做的很足,這點項羽是比不了的。他的那些鄉里鄉親都高官厚祿、賜爵封侯,最初追隨他的那些人更不必說。與此同時,劉邦還先後封了七個異姓王,他們分別是:韓王信、趙王張耳、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盧綰)、長沙王吳芮。

    韓王信是第一個受封者。信是韓襄王的孫子,早年追隨劉邦入漢中,建議劉邦從函谷關向東從發爭奪天下。劉邦聽從其建議,拜為韓太尉,並在陽城(今河南方城)大敗項羽所封的韓王鄭昌。公元前205年被封為韓王。

    張耳是第二個受封者。張耳原來歸順項羽,被封常山王,打了敗仗後轉投劉邦。後來張耳與韓信出兵大敗陳餘和趙王歇。公元前203年,張耳被封趙王。同年七月,英布被封九江王。

    公元前202年,劉邦把原來韓信的齊王改封為楚王,隨後彭越、臧荼、盧綰、吳芮等人也被封王。

    八個異姓王中,除長沙王吳芮40歲時英年早逝,其餘的幾個王都沒有善終。彭越、韓信被呂后騙殺,韓王信反叛後投降匈奴,後與漢軍作戰中被殺。盧綰逃往匈奴後,第二年客死他鄉。

    公元前202年張耳去世,其子張敖繼承王位,後被劉邦廢為庶人。英布、臧荼均在反叛失敗後被殺。

    那麼,這些異姓王中,誰的實力最強呢?肯定是齊王韓信,但不是楚王韓信,韓信被貶為楚王后,實力最強的當屬淮南王英布,也最有資格和劉邦大拼一場,而且英布還是最後一個被滅的異姓王。

    英布最早追隨項羽,且在滅秦的過程中建功無數,後來英布不聽從項羽的號令,並且把橄欖枝投向認為更有出息的劉邦。此後,項羽痛失臂膀,極大的消弱了楚軍的軍事力量。同時英布為劉邦戰勝項羽立下了卓越的功勳。

    公元前196年,得知韓信、彭越被殺後,英布為了保命興兵造反。劉邦本來打算派太子討伐英布,無奈太子畏畏縮縮,劉邦只好帶病出徵。其實,韓信和彭越死後,在英布的心裡就沒有懼怕的人了,而且他斷定六十多歲的劉邦不會親自出戰,所以英布感覺擊敗劉邦軍隊志在必得。

    如果英布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佔楚地,吞併齊地,佔據魯地,傳令給燕、趙讓他們固守本土,這樣殽山以東都能歸他所有。這樣的話,英布就等於和劉邦共分天下,但他自私狹隘,並不做長遠打算。在向東攻取吳地後,然後引兵西進,攻佔下蔡後就回到長沙老家,只等著劉邦找上門兒來決戰。

    公元前195年十月,劉邦在蘄西大敗英布,後來英布逃往南越,最終被當地鄉民殺死。

  • 3 # T千秋月月落烏江

    不同時期諸侯王的實力都不同,如果是在韓信成為齊王的時候,最強的便是韓信無疑。齊國很富饒,從項羽就算冒險帶3萬兵去對56萬,也要讓大軍攻打齊國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

    齊國,基本上沒遭到殺戮,樂毅伐齊,實行的是仁政,所以對齊國影響不大,而且齊國也是投降的,所以人民也沒有受到屠殺,後來齊國可以說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所徵得兵比其他諸王要多,韓信的軍事也不是他們可以比擬的。

    韓信攻打下來齊國後,並沒有實行暴政,相反,齊國被治理的還不錯。所以初期韓信是最強的,但當韓信被封楚王后,就說不準了,韓信殺了項羽,項羽又是楚王,所以楚地的人應該不待見韓信,其他諸王也是勢均力敵,像彭越張耳,英布,他們都沒有太大的差距。

  • 4 # 一個人的歷史

    如果單從個人能力上來看,好像“漢初三傑”的韓信實力最強,但是韓信其人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的性格,註定其難成大業、不足為慮。從百科裡對於實力的解釋來看,所謂實力是指實在的力量而不是潛在的威脅。韓信潛在的威脅很大,影響力很大,但是有心無力、有謀無兵,因此其實力並不算強。

    謙卑恭敬,屈己待人

    縱觀漢初的異姓諸侯王之後,我想提到一個人,這個人不僅自己有謀反的想法,而且有計劃、有步驟、更加有實力,這個人就是韓信甘願做為內應的陳豨。說起來陳豨的這個代王還是自己自封的,劉邦只是讓他擔任了趙國的國相。陳豨出身神秘,歷史上並沒有關於他早年的任何記載,只記載他跟隨劉邦平定了韓王信,因為有功被封為列侯,以趙國國相的身份統領趙國和代國的邊防部隊。陳豨其人有“謙卑恭敬、屈己待人”的行為,招攬能人異士,被周昌發現稟報給了劉邦,這是有“不臣之心”。

    精英盡出,信為內應

    透過《史記》中對於劉邦平定陳豨叛亂的過程的描寫,我看到了周勃、樊噲、灌嬰等一干能臣勇將的名字,再加上劉邦親征,可見陳豨有多難對付。要知道陳豨統領的趙、代之兵都是邊防將士,久經戰陣且多和匈奴交戰,經驗十分豐富,甚為驍勇。陳豨和韓信之間關係莫逆,這也成為韓信被誅殺的原因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述,陳豨到代地前,韓信曾與其密謀,說如陳豨作亂,韓信願為內應,這也成為呂后和蕭何在未央宮誅殺韓信的原因之一。

    兵仙傳人,帝王之求

    和韓信關係莫逆,自然也學了一些兵仙的用兵之法,儘管未得其精髓,但皮毛已經足夠讓劉邦出動漢初所有的名將了。最終,陳豨的主力被周勃擊潰,自己也死在了樊噲的手裡,叛亂最終被終結。這場叛亂從發生到結束持續了接近兩年,也是劉邦平定異姓王裡用時最長的。有預謀,有計劃,有隊伍,有謀略,關鍵還要有實力,這些陳豨都具備,他渴望達到劉邦的帝王境界,但還是棋差一著,最後敗下陣來。

  • 5 # 寡人講歷史

    劉邦在楚漢之爭中為籠絡韓信、彭越等人合力擊敗項羽,現後分封了七個諸侯王,史稱異性諸侯王。他們是:楚王韓信,都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梁王彭越,都定陶(今河南定陶西北);淮南王英布,都六(今安徽六安);韓王信,都潁川(今河南禹縣);長沙王吳芮,都臨湘(今湖南長沙)。異性諸侯王佔據了關東的廣大區域,大體上相當於戰國末年的六國故地。

    其中,只有長沙王吳芮封地偏遠,又處於漢與南越的中間地帶,得以存活下來。其餘六王均被採取非常手段剷除。

    在以上諸位異姓諸侯王中,也就淮南王英布跟漢高祖劉邦面對面地硬幹過,還射傷了劉邦,《史記》裡記載淮南軍特別精銳,行軍佈陣都有西楚霸王項羽之風,可惜終究幹不過劉邦親自統帥的西漢主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餐吃什麼才能顯得生活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