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獸世界紀檢委

    少年時的閏土

    少年閏土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一個十足的小英雄形象.他是一個富於表現力的少年,是一個有更多的新鮮生活和新鮮感受要表達的少年.

    中年時的閏土

    中年閏土卻成了一個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人.“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為什麼他在少年時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現在卻形容不出了呢?因為“那時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時候是一個活潑潑的人,現在“懂事”了,卻成了一個“木偶人”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所說的“事”,實際是中國傳統的一套封建禮法關係,以及這種禮法關係所維繫著的封建等級觀念.父親死後,他就挑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擔.

    這時的章閏水,臉上刻滿了艱苦生活的印記.中等個子,黑黑的臉,剃了光頭,穿著草鞋或乾脆赤腳,戴著一頂氈帽或笠帽,身上是土布做成的藍黑色的大襟衣裳.平時不愛多說話,整日挑土、搖船、做農活兒,手腳從不停歇,是一個勤快老實的莊稼漢.章家只有六畝薄沙地,收穫的糧食繳完租稅後所剩不多.儘管章閏水起早摸黑地幹,還是養不活一家人.

    1934年大旱,地裡顆粒無收,逼債的、收捐的又找上門來,沒辦法,他只好把地賣了,成了一貧如洗的窮苦農民,只能靠租種土地和出外打工為生.

    老年時的閏土

    由於貧困和積勞成疾五十多歲後,章閏水背上生了一個惡瘡,家裡又沒錢醫治,致使傷口化膿,一直不能癒合,而且越來越嚴重,終於在五十七歲時亡故.

  • 2 # 梺河西

    先生幼時的時候,因為曾祖母的去世,家裡既要辦喪事又逢大祭祀,忙不過來。所以來幫助他家的工人章福慶就叫來了自己的兒子運水幫忙。運水是因為生辰八字之中五行缺水,所以有了這個名字。

    先生早已經聽說了個名字,只是不曾得見。等到閏土來了,先生因為他那樸實的性格而倍感親切,同時深深地為他所講述的各種好玩的玩意兒所吸引。後來先生在《故鄉》一文中回憶了這段相遇的情景,足以見得運水對於幼時的先生留下了多麼深刻的印象。

    在紹興的方言裡“運”與“閏”是一樣的音,而“土”也是五行之一,所以先生便寫作了“閏土”。閏土到來後,有空閒時便同先生講話,講怎麼抓麻雀,講自己家海邊的沙地裡有什麼樣的小動物,講夏天漲潮的時候能夠在海邊撿到各式各樣的貝殼。令先生嚮往了許久。

    後來等到先生回故鄉接母親的時候已是二十年後,那時與閏土已有近三十年沒有見過了。當二人再次想見的時候,先生親切的叫了聲:“閏土哥”,閏土沉默了片刻,稱呼先生為“老爺”。先生知道,二人之間已經多了一層不了打破的壁障了。

    閏土已經遠不是年少時候的那般樣子了,不再是紫色的圓臉,而是變得灰黃,頸上也再沒有銀色的鋼圈,手上的面板也已經裂開了,這是因為常年在海邊勞作,受海風吹的。閏土有了五個孩子,最小的孩子叫做水生。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等等早已經壓的他快要喘不過氣來。生活對於閏土這樣的農民,總是不留一絲餘地的。

  • 3 # 南野笑情

    首先來看看閏土是個怎樣的人:

    閏土,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人物,現實原型章閏水。作者在文中著力塑造了閏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給予了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閏土成為中國小說中的典型農民形象。同時,《閏土》也是青年影視演員秦一銘所創作的一首歌曲的名字。閏土有著封建的思想和較強的等級觀念,對他魯迅先生還是有同情感的,且同情大於批判。

    在《故鄉》中少年閏土是這樣的: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⑶。這祭祀,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裡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個忙月(我們這裡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工;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只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的去看。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穀,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

      “管賊麼?”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裡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底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他不咬人麼?”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們沙地裡,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而中年閏土則是這樣的: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他回過頭去說,“水生,給老爺磕頭。”便拖出躲在背後的孩子來,這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只是黃瘦些,頸子上沒有銀圈罷了。“這是第五個孩子,沒有見過世面,躲躲閃閃……”

      母親和宏兒下樓來了,他們大約也聽到了聲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實在喜歡的不得了,知道老爺回來……”閏土說。

      “阿,你怎的這樣客氣起來。你們先前不是哥弟稱呼麼?還是照舊:迅哥兒。”母親高興的說。

      “阿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麼規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閏土說著,又叫水生上來打拱,那孩子卻害羞,緊緊的只貼在他背後。

      “他就是水生?第五個?都是生人,怕生也難怪的;還是宏兒和他去走走。”母親說。

      宏兒聽得這話,便來招水生,水生卻鬆鬆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親叫閏土坐,他遲疑了一回,終於就了坐,將長煙管靠在桌旁,遞過紙包來,說:

      “冬天沒有什麼東西了。這一點幹青豆倒是自家曬在那裡的,請老爺……”

      我問問他的景況。他只是搖頭。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規定……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菸了。

    總結:閏土——魯迅先生筆下一個舊社會典型農民代表,便正如他在文中所交代的: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短短一行字,字字扎心,深刻的反應了當時社會的現狀,在那個時代,農民所能依靠的生活方法便只能靠種地,而種地當然是人越多越好,於是他們就拼命生,然,一遇到荒年,收成少,或者基本是顆粒無收,那麼便就只有等著餓死,再加上各種苛捐雜稅,兵荒馬亂,匪患橫災,官逼紳奪,農民的日子可說是水深火熱,生不如死。

    年輕的時候還好一點,有力氣,能幹活,到了晚年,積勞成疾,基本是鬱鬱而終的。

    其實不僅是閏土如此,那時候,全中國的農民基本都是如此——

    他們無法透過勤勞的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反而,只會是越來越窮,最後還要透過自己的雙手給自己撅個墳墓。

    五千年的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深深的紮根在他們的心裡,根深蒂固,不可動搖,即使是苦死累死,窮死餓死,他們也只會怪自己命不好,沒有出生在一個富貴人家,至始至終只會希望來世投胎的時候,投個好人家......

    萬惡的社會將樸實、健康、活潑、機靈、勇敢的閏土,活活熬成了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中年老頭,最後未老先終——

    要改變的是社會制度,而並非個人的命運——這就是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原因,在他看來舊社會並不是人有病,而是人的思想有了毛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米蘭CEO:溫格原則上已答應執教,加圖索聯賽再丟分就會被解僱,你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