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太會飛的小豬豬

    中國古代無媒不成婚。古時還稱媒人為“冰人”或“大冰”。後來又稱媒人為“月下老人”,或簡稱“月老”。明清時期又有“媒婆”一詞,亦用以指稱媒人。但因為媒婆能說會道,其話往往名不副實,所以,“媒婆”一詞略帶貶義。明·陶宗儀《輟耕錄》中所謂的“三姑六婆”,通常是指那些誇誇其談、不務正業的女人。

    媒人在中國的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稱媒婆或大妗姐。中國古時的婚姻講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結婚不經媒人從中牽線,就會於禮不合,雖然有兩情相悅的,也會假以媒人之口登門說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會行結婚大禮。媒人會自提親起,到訂婚、促成結婚都會起著中間人的作用,在男女雙方間作跑腿,聯絡,協調、細節調解,搞氣氛,說吉祥說話,祝福新人幸福美滿,直至婚禮結束,媒人屬於義務性質,不得請求支付報酬。各地的風俗習慣會有所不同。

  • 2 # 天下雕客

    媒人,自古是男女姻緣的中間介紹之人,因為她的特殊性,人們對之是褒貶不一。有尊稱,雅稱,別稱等等。簡單說幾個。

    一。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也簡稱月老。相傳是道教神袛之一,掌管男女姻緣,婚姻。也稱做“媒神。”手持姻緣薄,為有緣之人牽繫紅繩,加以撮合,促成美好姻緣。

    二,紅娘。

    《鶯鶯傳》:中塑造了一個聰明婢女,紅娘的形象。巧謀心機,撮合了張生與鶯鶯小姐的姻緣故事。元代《西廂記》,也有紅娘形象的描述。稱媒人為“紅娘”,也是顯示人們對媒人的重視有好。

    三,紅葉

    唐代時期,有個宮女韓翠蘋,渴望得到人間真愛,冒生命危險在紅色葉子上題筆詩詞。讓紅葉隨宮內河水漂流出去宮外,有一書生偶然拾得,被其情感動,也效仿題在紅葉上,借水流傳遞。二人從此心懷愛慕,幾經曲折後,終成眷屬。後人們把媒人也稱做“紅葉。”

    四,媒妁。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華人皆賊之。”意思說:男女青年不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見面或私奔之人,必遭人唾棄。

    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現在單身,有一個好的媒人為你撮合一段美好姻緣,成其之美。

    感謝閱讀。

  • 3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月老、紅娘、媒人等用得最多。

    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簡稱。其典源自唐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韋固少未娶,旅次宋城,遇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撿書。因問之。答曰:‘此幽明之書。’固曰:‘然則君何主?’曰:‘主天下之婚姻耳。’因問囊中赤繩子,曰:‘以此係夫婦之足,雖仇家異域,此繩一系之,終不可易。’”

    意思是說月下老人有赤繩,若把它系在男女雙方的腳上,雖是仇敵或相距遙遠也會結成婚姻。後遂用“月下老人、月下老、月老”等指主管婚姻的神,亦為媒人的代稱;以“赤繩繫足、赤繩系、系赤繩、赤繩、紅線、定婚店”等指姻緣。《紅樓夢》第五七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

    媒妁,即媒人。原始社會是沒有媒妁的。後來,人們認識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遂產生媒妁。古時男女結合必須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冰人,即媒人。《晉書·索紞傳》:“孝廉令狐策夢立冰上,與冰下人語。紞曰:‘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按:語見《詩·邶風・匏有苦葉》),婚姻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後因稱媒人為冰人,又省稱冰。

    紅娘:古典文學名著《西廂記》中的人物。崔鶯鶯的侍女。在鶯鶯、張生間傳遞訊息,成功地促成了他們的結合。因此,後來在民間就常用紅娘作為幫助別人締結婚姻的人的代稱。

  • 4 # 崇陽37

    “媒人”,又有“月老”、“紅娘”、“伐柯人”、“介紹人”和“媒婆”等雅、俗稱呼。媒人的專職和兼職自然是說媒,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一種民俗。封建社會里在“男女授受不親”的環境之下,強調“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男女雙方若要“結絲羅”、“諧秦晉”、“通二姓之好”,一般都要經人從中說合。因此,圍繞媒人及其他雅俗不等的稱呼,也衍生出多種多樣的來歷、故事。

    “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簡稱。關於這個稱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有個叫韋固的讀書人夜行經過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著一個大口袋坐在路邊休息,在月光下翻看一本大書。韋固很好奇,就問老人看的是什麼書。老人回答說,這本書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韋固又問老人那大口袋裡裝的是什麼,老人告訴他:“口袋裡裝著紅繩,是用來系男女的腳的,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腳繫上一根紅繩,即使遠在千里之外,此二人也會結成夫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千里姻緣一線牽”的來由。

    “紅娘”,是媒人的另一個雅稱。在唐代元稹的《鶯鶯傳》中,塑造了一個聰明活潑的婢女紅娘的形象。她巧設機謀,最終撮合成了張生與鶯鶯小姐的婚事。在元代王實甫根據這個故事寫成的《西廂記》中,我們發現其中的紅娘被塑造得更加聰明可愛。後來,人們便以紅娘代稱媒人,這一稱呼明顯能夠感受到人們對媒人的重視和友好。

    在舊式婚禮中,媒人還被稱為“伐柯人”。在男女兩家對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見後,媒人要引導男方去相親,代雙方送換庚貼,帶領男方過禮訂婚,選擇成親吉日,引導男方接親,協辦拜堂成親事宜,直到“新人進了房”,才把“媒人拋過牆”。

    當然,媒人透過自已的努力,在說成一樁婚事後是可以得到一些錢財的,這些錢財被稱為“謝媒禮”,通常用紅包包好,稱為“紅包”或“包封”,這筆錢一般由男方支付。在成親的前一天,這筆錢連同送給媒人的謝禮,比如鞋襪、布料、雞、肘子等物品,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在第二天就要去引導接親,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圓媒”或“啟媒”、“發媒”。

    媒婆,則是或多或少帶有貶意的稱呼。意指說媒者巧舌如簧,不考慮男女雙方的條件是否般配,兩邊撮合,以賺錢收禮為主要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媒人”已不復存在了,即使多少有點像“媒人”一樣的為一些大齡男女、再婚人士介紹婚姻的“婚介所”,這些年也已越來越少了。媒人,這一職業在時代前行的節拍中,已經漸行漸遠了。

  • 5 # 灞陵山水

    古代的婚姻講求明媒正娶,即使男女雙方兩情相悅,也要經由媒人登門拜訪,開始提親,直到最後進洞房,整個過程都需要中間人出面,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媒人。由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者不同的地域,媒人的具體工作不盡相同,所以現在回顧媒人的發展史,可以發現有許許多多媒人的別稱。

    媒人一般是年長的女性,要求熟悉雙方的家庭情況,向雙方準確反映對方的情況,要注意的是倒不是像大家以為的如實全盤托出,而應該本著隱惡揚善的態度,使雙方在即使沒能聯姻的情況下也要留下不差的印象。由此可見媒人擔當的是一份社會評價較高的工作,不難想象不管在哪個時代,人們都只會把善良美好的詞彙新增上去,讓我們來看看幾個媒人的別稱。

    一:伐柯。想必大家都熟悉著名的《詩經》,其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短文,出現這樣的話語,翻譯過來大致就是:怎麼砍斧頭的柄?沒有斧頭砍不成的。怎麼迎娶妻子?沒有媒人娶不到的。這裡出現了一個類比,於是之後的文人們開始用伐柯當作媒人的別稱,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趣聞,後來傳開來之後在百姓之間也廣為流傳。二:月老。這個估計大家都是再熟悉都不為過了。最早這個稱謂來自唐朝一位叫做的李復言的小說家,其在《訂婚店》中塑造了一位掌管婚姻的紅喜神。後來人們為了表達對媒人的肯定,帶有一定誇張成分去敬稱為月老。

  • 6 # 學而時

    古今對媒人的雅稱尊稱俗稱大約有如下九種:

    1,伐柯人。尊稱。典出《詩豳風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後世因稱作媒為執柯,稱媒人為伐柯人。

    2,冰人。尊稱。《晉書索紞傳》載,令狐策夢在冰上與冰下人說話,索紞說令狐溝通陰陽,定能作媒人。故稱媒人為冰人。

    3,月下老人,簡稱月老。尊稱。唐李復言巜續幽怪錄》載,韋固在宋城月下遇老人,能系赤繩定婚姻。故稱媒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4,蹇修。雅稱。傳說中伏羲氏的大臣,主媒事。有將蹇修代稱媒人的。聊齋《辛十四娘》"不忘蹇修"。

    5,撮合山。俗稱,蔑稱。多見於元雜劇,明清白話小說。巜京本通俗小說》那婆子是撮合山,專靠做媒為生。

    6,花博士。俗稱,蔑稱。元雜劇巜百花亭》只索央及你花博士,做了鬼隨邪。

    7,紅娘。代稱。《西廂記》中人物,是鶯鶯與張生結合的促成者,故以之代媒人。清李漁《合影樓》綠波慣會作紅娘。

    8,媒妁,通稱。《孟子滕文公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9,冰斧,"冰人"與"伐柯人"的合稱,用作媒人的雅稱。聊齋《鴉頭》當作冰斧。

    媒人之稱謂大約共有如上九種。

    此外,明清白話小說中尚有"保媒拉縴""拉皮條""馬泊六"等語,其義已與媒人有較大差別,不作介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登拿到職業生涯新高的61分,場均得分達到36.3分,他有機會超過喬丹的記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