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拿走拿走別客氣88
-
2 # 昭昭日月說事
你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任務,事業或使命?
這個問題涉及到你幹工作的心態:
當你把工作當成任務來做,你會用自己的責任心去做;當你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你會用自己的興趣心去做;當你把工作當成使命去做,你會用自己的敬畏心去做。
你把工作完成的好與壞,和你的興趣愛好有很大關係。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愛好和特長,當你乾的工作和你的特長相符,或者正和你的愛好,你肯定會全身心投入,不論時間、不記報酬,認真高興地去完成,而且你會把工作做的很好。
正因為人人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在社會不同領域的辛勤付出,成就了社會各界精彩紛呈。
-
3 # 無心一恆
初期當成任務,中期作為事業,之後才有使命感生成的可能。
初期對工作內容、工作實質、工作方法、工作的意義都不清楚不瞭解。這時候把它當成事業來做是不符合實際規律的。
事業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一旦所投非仁,對自己是極大的傷害。
戀愛時被其容貌吸引,結婚後發現性格不合。時間付出、感情投入、經濟支出都會讓人難以做出放棄的抉擇。不放手可能從此湊合著來,敷衍著過,幸福又何在呢?
事業和婚姻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認定一份工作做為事業,需要足夠深刻的認識,清晰明確的路徑規劃,強烈堅定的目標感。這必然是接觸一份工作後若干年後的事情。
使命感是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中,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無數挫折痛悟之後,在靈魂深處的精華凝聚。
-
4 # 傳奇只爭朝夕
這個問題很好,我說一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2003年,我在一家連鎖的家電企業工作,當時以培訓老師的身份出差,去到哈爾濱。當時哈爾濱市場的整體情況是管理混亂,人員缺乏,競爭對手強大。當地老闆信心不足。通用的,可以去工作的兩種辦法,
第一種,走馬觀花的看一下,跟員工座談聊天或者培訓,然後寫一份漂亮的報告給總部。
第二種,按照總部要求的標準,嚴格進行檢查,下整改通知書。
我當時的工作經驗,其實不是很豐富。這也是進入公司總部的第一個出差地方。自己就做了一番思考,最後綜合考慮,我想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公司一樣去全盤管理,然後我沉下心來一個月,全力以赴的付出,從新人的招聘到店面的整改到整個銷售策略的變更,一下子把地方市場扭轉過來,並且與當地的管理團隊和員工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那透過這一次以後,我的做心態基本都是這樣的,不管別人怎麼想?我都盡全力去工作。
我們都說,做事情你能付出300%的努力,才有機會獲得100%的成功,回答題主說的話,如果只是當做任務,我想完成任務的機率是很低的。而且自己的狀態能力發揮的並不夠,別人看起來這個人也只是應付差事而已。這樣的人很難有什麼出息。所以,只有把工作當成事業,並且賦予這樣的事業一種使命感,這樣的人才有成功的機會吧!
像我的親身經歷一樣,並不是沒有私心。我把別人的公司當做自己的公司一樣去管理,第一,我能保證自己是全力以赴,無論做得好,做不好都不會後悔。
第二,自己以前學了很多知識,這樣的話,可以完全檢驗一下自己的思維,留下很好的經驗。
第三,即使失敗了,或者沒有做好,自己也沒什麼太多的損失。
那些成功的人,總是說要有夢想,要有目標,對自己都要有一份理想,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全力以赴的去工作,全心的去投入,雖然也不一定成功,但總是比那些混世的人,獲得的更多,看到的風景更美麗。
-
5 # 伴讀書童兒
這個問題提的真棒,直接道出了職場的三階段:
1.成長階段(0-10年,25-35歲)
分析:
工作就是任務,職場的菜鳥,所有的工作都是被指派的,每天最擔心的就是突然間的工作任務,沒有選擇餘地,這個時候,不是想吧工作當做任務,而是被迫的。
策略:
在這個階段,完成任務就是完成工作,對每一項任務都認真處理,積累經驗無非就是積累處理事情的能力,職場上最值錢的就是解決問題的水平,是你的爬坑能力。
2.成熟階段(10-20年,35-45歲)
分析:
這個時候,年過35,有家有口,基本上對職場的環境也非常熟悉,技能上也有了積累,持續十年的階段,你要去探索自己的事業,工作不再是養家餬口的工具,而是你的事業。
策略:
尋找自己核心競爭力,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都需要核心競爭力;不再計較工作中一項任務的成敗,更在乎職場自己的整體評價;用五年時間去沉澱積累,用5年時間去突破,獲取位置。
3.穩定階段(20-30,45-55歲)
分析:
年近半百,精力不如從前,但也更加沉穩,這個時候,把工作看成是一種使命,不是別人給你這樣的選擇,而這就是職業命,在這個階段,你小有名氣,知命而為,在職場最後的黃金期,爭取再有提升。
策略:
如果你有經驗,你需要獲取更廣的關係,更多的資源;如果你有財富,你需要更穩定的家庭,更多對人生價值的理解;如果你二者兼具,你需要立言,立行,立德,使命召喚。
職場的生命週期:25-55歲,三個十年,需要抓住每個十年最關鍵的點。其實,哪一個階段都不是單純的把工作當做任務,事業,或者使命的,只不過每個階段你對工作的看法不同而已,能做的就是每個階段都不虛度。
-
6 # 黃朝峰2
我是把工作當作事業。做好每天的每一件工作,就是在從事自己的事業。人的一生很短暫,做不了多少大事,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7 # Hh拉後腿
對我來講,工作只是工作而已!使家人過好生活的一種手段,不可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親情永遠第一位,其他都是為其服務的!
-
8 # 傑克愛講課
這是個很有意義的命題。
我們都知道,如果能把工作和事業,甚至是使命統一起來,是最幸福的,最容易進入心流模式,體驗巔峰感受的。
這三個階段,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聯絡呢?我用自己的職業經歷做個分享。
任務階段。從畢業到工作8-10年之間。
剛畢業,我就進入培訓行業。那個時候對這個行業,這個工作,對客戶,一竅不通。只是老闆說什麼就做什麼。
這個時候看待工作的心思就是三點:做完、做好、漲工資。
典型的表現就是透過提高工作效率來換更好的待遇。工作目標是被動的。堅決奉行“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這個階段很容易浮躁,無聊,迷茫。但是說實話,也沒有太多好辦法,就像你想吃大餐之前必須等待一樣。
這個階段一定要沉住氣。當然並不是數著日子過,要多看書,多學習,在腦袋裡放知識,在經歷中練膽子。
這個階段有長有短,我是工作8-10年後,才進入下一個階段。
事業階段。從工作10年到12年左右。
對我來說,這個階段不長,因為上一個階段,我基本想清楚了自己喜歡幹什麼不喜歡幹什麼。那個時候反覆思考過一個問題“人生的減法”。
所以工作10年的時候選擇了從培訓管理(甲方)到課程設計(乙方),並且把課程和學習設計作為自己的終身的工作內容。
這時,我的目標從被動變成了主動,從根據薪酬高低選擇團隊變成根據長期目標是否達成選擇團隊。
到了事業階段,即使仍然在公司裡面打工,但是不會覺得是被迫的,不會覺得是為了老闆,而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事。因為這樣的事有價值,當然也能換來更好的長期收益。
當事業階段又過了幾年,我再進入了使命階段。
使命階段。從工作12年-現在。
使命是一個很抽象,神聖的詞語。意思是你就是“被派來”幹這個的,你天生就是幹這個的。
用我自己的話來說,是發現自己喜歡的事業對很多人有實質性的幫助。於是更加願意投入去幫助更多人。
當然,為了完成使命,就需要調整一些方法,因為不同的人使命不同,或者對使命的理解不同。所以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創辦了後先教育。透過商業行為,完成共同的使命。
這三個階段,主動被動不同,短期長期不同,看重薪酬和意義的程度不同,從自己到他人的出發點和方向不同。
這三個階段又是被具體的工作內容,價值交換,組織與個人串聯在一起。也就是說,無論你是處於哪個階段,都需要有事做,有對別人的貢獻,能在組織中完成這些。
當然任務,事業,使命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又不一樣。最有意義的是尋找他們的過程。
-
9 # 原來秦春月
我把工作當是任務,不能把它事業當作使命。因物不能比人大,人能大過物質,那是不能把物高過看人,人就能有掌握事業。就不為事業所梱,聽上頭指導,這是上頭使命,人要順服。
回覆列表
以前年輕時沒啥職業規劃,把工作當任務,安安穩穩的上班,現在年紀大了才後悔當初為啥不努力,搞得自己低不成高不就的,沒啥競爭優勢,所以千萬不要混日子,不然遲早有一天會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