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ietr49411

    1.告訴病人起搏器的設定頻率及使用年限。2.裝有起搏器的一側上肢,1個月內應避免做過度用力或幅度過大的動作,如打網球、舉重物等,以利於電極與心內膜的嵌頓、粘連和固定。3.教會病人自己數脈搏。出現脈搏明顯過快、過慢(低於起搏器頻率5次/分以上)或有頭暈、乏力、暈厥等不適,應及時就醫。4.囑患者避開強磁場和高壓電,如核磁、鐳射、理療、電灼裝置、變電站等,但家庭生活用電一般不影響起搏器的工作。囑病人一旦接觸某種環境或電器後出現胸悶、頭暈等不適,應立即離開現場或不再使用該種電器。如果打手機,最好用安裝起搏器的對側耳朵接聽。5.妥善保管起搏器卡:(註明起搏器型別、品牌、有關引數、安置日期等)外出時隨身攜帶,並記錄本人的姓名、年齡、住址、單位,便於出現意外時為診治提供資訊。6.定期隨訪,測試起搏器功能:起搏器隨診是起搏器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關係著患者的愈後生活質量、起搏器的使用壽命及提供最佳的血流動力學。隨診的目的是瞭解起搏器置人後患者的症狀改善情況,有無起搏器併發症及起搏器的工作狀況。根據發現的問題,透過調整起搏器引數或採用其他手段及時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使患者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達到起搏器治療的最終目的。出院第一次隨診時間不要太長,一般1—2周先複查一次,無任何問題後隨診時間可以延長為3個月一次。情況穩定後半年隨訪一次,電池消耗使起搏器脈衝減慢,此時應縮短隨訪間隔,在電池耗盡之前及時更換起搏器。隨診時應注意觀察起搏器埋藏處的面板溫度、顏色、切口處有無紅腫、滲出、囊袋積液、電極位置是否正常、起搏器感知功能是否良好等。7.生活指導:忌菸酒、勿飽餐,食用營養豐富的水果、蔬菜,防止便秘。洗澡時勿用力揉搓埋藏起搏器及導管處的面板。量力而行鍛鍊身體。8.在預期永久起搏器壽命的後期,應每月或每週隨訪一次。 病人植入起搏器後應注意下列情況:  一、若傷口出現發熱、疼痛或有液體流出等症狀,應儘快與醫生聯絡。  二、植入起搏器後1~2月內,植入起搏器一側手臂不能高舉或劇烈活動,避免起搏器電極移位。 術後(尤其2周內)要避免起搏器側胳膊高舉過頭頂,避免較劇烈地咳嗽、打噴嚏、深呼吸和嘔吐,這些動作可造成急性或慢性電極脫位。如不得已時,記住必須用力加壓按住腹部或加壓用腹帶並服藥,也可以含潤喉藥,多飲水和食用水果,以減少症狀。術後3天以後可下地活動,7天拆線。起搏器病人必須嚴格預防埋藏起搏器部位面板出現任何破損和感染。  三、每天清晨量度脈搏並記錄,若有較大異常應及時就診。  四、術後1月、3月、半年、1年時應聯絡醫生隨診起搏器工作情況,此後每半年或1年隨診1次。在起搏器應用6~7年後,應每半年或3個月隨診一次,聽從醫生意見決定是否更換起搏器。  五、一般家庭電器如冰箱、微波爐、手機等不會影響起搏器,但應避免對身體有直接震動或會發出電磁波的電器,如電動按摩床、電鑽、電磁爐、剪草機或電熱毯等。  六、儘量不要靠近高磁場的區域,如大型電機、變電站、雷達天線、電視廣播發射天線、高壓電纜或工業磁鐵等區域。  七、一些醫療裝置如手術電刀、心臟除顫器、伽馬射線儀器、透熱療法儀器以及衝擊碎石儀器和經皮電刺激儀等可能會影響起搏器工作,治療前應向醫師講明安裝起搏器情況。  八、現在市面上一般行動電話不會影響心臟起搏器工作,但為安全起見,使用行動電話時應使行動電話距離心臟起搏器15釐米以上,儘量應用安裝起搏器一側的對側接聽電話。  九、若您安裝的起搏器設有夜間心跳變慢的功能,當您所到訪的國家跟您原居住地有時間上的差異,在出國前應向醫生查詢並調整起搏器。  十、應妥善儲存心臟起搏器植入卡,由於心臟起搏器是金屬製成,當乘坐飛機安全監測時應出示心臟起搏器植入卡。另外,遇到突發事件,起搏器植入卡可使醫務人員瞭解您的資料以作出正確的判斷。  最後應注意在安裝心臟起搏器後應保持與醫生的通訊暢通,以便在發生不適時儘早與醫生聯絡。 一是體力活動要適量,應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術後1-3個月要避免劇烈運動,但可以適當做些日常工作和家務活,也可選擇如散步、慢跑、練氣功、種花等低強度活動。手術3-6個月後,體質好的中青年可以恢復工作,老年患者應遵醫囑運動。二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心情開朗、保持情緒穩定,同時要戒掉菸酒,吃飯不宜過飽。此外,還要細心保護埋置起搏器處的面板,避免外力撞擊。三是要學會自測脈搏,自我監測起搏器工作情況。術後監測脈搏應該保證每天在同一種身體狀態下,如每天清晨醒來或靜坐15分鐘後監測脈搏。在安置初期及電池壽命將至時,初期探測脈搏可瞭解起搏情況,末期探測則可及早發現電池剩餘能量。四是患者還要有隨訪意識,前3個月應每月門診隨訪一次,以後每半年複查一次,以鑑定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待接近起搏器限定年限時,要縮短隨訪時間,若自覺心悸、胸悶、頭暈、自測脈搏緩慢,或出現呼吸困難、腿部和腳腕部腫脹等情況,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五是堅持必要的藥物治療。心臟起搏器不能根治心臟的原發病,病人不能麻痺大意,仍需服用冠心病等藥物。六是患者應隨身攜帶心臟起搏器卡片,看醫生時應主動告訴醫生已安裝起搏器。最後,還要避免外界因素對起搏器功能的干擾 1.起搏器植入術後早期 一般手術後早期(24小時內)應採取平臥位,儘量少活動。剛植入起搏器的第一週,植入側的手臂不要高舉過頭或劇烈活動。植入後的三個月內,植入側的手臂避免做劇烈活動。在手術1~2個月後,上肢活動可高舉過頭,以能摸到對側耳垂為佳。出院後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進行體育鍛煉,只要不感覺過分疲勞、心慌氣短,避免劇烈的右上肢體活動即可。另外,植入起搏器回到病房後,常需進行心電監護24小時。  2.工作和生活 如果沒有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或其它疾病的限制,埋植起搏器後可恢復正常工作。以後的生活中,避免用起搏器植入側的手臂負重;洗桑拿或熱水浴原則上對起搏器沒有影響,但如有嚴重的原發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嚴重血管病變),水溫過高可能對病情不利;性生活一般不影響起搏器,而與原發病有關;適度飲酒不影響起搏器,因為起搏器本身不受飲食的影響;保證所有的常用電器接地,避免接觸漏電的裝置;駕駛摩托車或乘坐劇烈顛簸的汽車時,可能對有些起搏器有影響。總之,具體聽從醫生的建議。  3.隨訪 裝起搏器的早期,患者可能會有不適應。因此,必須經常找醫生隨訪。通常是安裝起搏器的半年內,每1個月找醫生隨訪一次,半年後3個月隨訪一次,一年後半年隨訪一次。但至起搏器快到預計的壽命期時,應增加隨訪次數。另外,還應堅持基礎心臟疾病的治療。 相關連結:常用電器對起搏器的影響  無影響電器: 電視機、收音機、吸塵器、電吹風、電熨斗、洗衣機、微波爐、電熱毯、傳真機、影印機、音響、耳機、電腦、冰箱、電爐等。  靠近會有影響的電器:手機、大功率對講機、電焊機、金屬探測儀、手持電鑽機等。  不可靠近的電器:高壓裝置、大型電動機、發電機、廣播天線、有強磁場的裝置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汪國真的詩中有哪些名言名句會讓你一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