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寓意琦

    這類人通常極度自信,很難自我反思,並且不顧及別人感受。他們自恃“才華橫溢”,實則“腹中草莽”。因曾遭逢此類人,所以深有體會。

  • 2 # 警有三寳

    簡單地說:這類人是為“噴”而噴。心理學角度分析,這類人心理極度自卑、自私且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DST。只在網路中尋求“自疏”“自愈”方式。應該說,“噴”對於這類人來講,是個自我療愈的手段。衪們的社會理念和“人倫道德”極為欠缺,衪們的心理底線與正常人不同,所以與其辯論通常都會拉低正常人的智商。建議遇到這類人先損衪一句再拉黑再刪評論,哈哈哈。

  • 3 # 鏈策BS

    現在有很多人心態失衡,滿腹穢氣。

    滿滿的負能量。

    這樣的人看到任何東西都是不滿和發洩,他們除了有性格上的原因外,跟多的是跟生活中的不如意有關,包括家庭,子女,工作等等,長期的積累就變成了滿腹的負能量。

    這種心態的人遲早要出問題的,因為人的情緒得不到正常的排洩渠道的話就容易走向極端。

    現在社會上的這樣人還不少,應該引起足夠的關注,否則對社會治安也是一種隱患。

  • 4 # 靜說永珍

    我為什麼不喜歡在聊天群裡撕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把自己覺得有思想和文字質感的文章,分享到一些我比較喜歡的聊天群裡,當然前提是群規不限制的情況下,一般來說,主要是轉到在我看來比較有思想含量的群。而且也並不是常發,我會有意控制轉發數量,儘量避免引發他人的反感。當然,我自己建的群除外,我的地盤我做主嘛!

    但即使這樣,最近當我轉發一篇文章之後,還是引發了一位群友很不客氣的質疑,認為我不該在群裡不參與討論只轉發東西,說微信群應該是溝通交流討論問題的,如果要轉發文章,應該上微博。更自相矛盾的是,他竟稱微信群是相對私密的空間。呵呵,在微信群裡你跟我談私密?你咋不把大馬路當成你家臥室呢?

    我覺得他的觀點真的讓人無語,充滿了對微信群功能和禮儀的無知和誤解。分享轉發本身就是微信和微信群的一項重要功能,而且同樣也是一種溝通交流和討論問題。至於微信群,更是一種公眾生活生態,在不違反相關法律和群主群規的情況下,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也可以沉默潛水,閱讀分享。須知,參差多型乃是幸福的本源,也是社會的常態,而在公共生活中,我們首先要學會的是與不同的人相處,這前提就是對他人人身和不同觀點的尊重和理解。

    確實,在各個微信聊天群裡,我一般都很少發言,因為在我看來,聊天群裡往往魚龍混雜,各種知識層面、修為素養、觀點見解的人都有,而且很多群友並沒有養成說理的習慣,對於與自己不同的觀點,要麼在動機上質疑,要麼在道德上貶低,要麼在智商上諷刺,但就是不會就事論事,就理說理。

    你替誰辯護,就說你是洗地、五毛、美分;你試圖說理,就說你灌雞湯、秀智商;你站的立場跟他對立,就說你是什麼婊、什麼賊,反正要麼扣帽子、要麼打棍子,根本不是說理的表達,只是語言的群架。

    很多聊天群裡的交流,往往只見一點,不及其餘,多情緒化的碰撞,少理智性的思考。這其中可能有思想的火花,但更多的,卻可能是無謂的口水。就像郭德綱的段子裡說的:“遇到知音談幾句,不遇知音枉費舌尖”,在群裡交流的都是成年人,由於大家成長環境不同,受的教育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其三觀自然也會不同。而一個人的三觀往往是最難改變的,因為長期的生活軌跡,會讓每個人形成自己固有的知識體系和邏輯話語,你想用隻言片語就將其改變或推翻,談何容易。

    所以我們在聊天群裡,經常看見在談一件事的時候,多是你說東他說西,你說鴨子他說雞,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而只有在共同的認知層面和話語體系上,雙方才有可能交流,正如夏蟲不可以語冰,跟三季人不說四季話,一個人坐在井底,就會把井口當成整個天空,摸到了一根象鞭,就以為摸到了整頭大象。跟這樣的人,你是講不清道理的,最終的結果就是浪費時間、破壞心情、影響他人。而我們的時間和生命如此寶貴,何必為一些無謂的人和事去浪費呢?

    可能有人會說,不聊天你在聊天群裡幹什麼?如果在聊天群就只能聊天不能轉發,那麼在臥室是不是就只能睡覺不能吃東西?在廁所是不是就只能大小便不能看書了?更何況,你喜歡在群裡聊,所有人就都得陪你聊?你當是找三陪呢?有人願意聊天,有人願意看人聊天,有人感興趣就看兩眼說兩句,不感興趣就不看不說,有毛病嗎?沒毛病!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喜好,有人喜歡討論,有人喜歡閱讀,你覺得一篇文章滿世界都有,別人可能第一次看到,你不喜歡這個觀點,但不意味著別人就不贊成。你成天在群裡嘚不嘚不管別人煩不煩,別人分享一篇文章就礙到您的眼了?這也太霸道了吧?只許你州官放火,不許人家百姓點燈啊?你真以為地球都要圍著你轉?世界都會因為你的好惡而改變?其實,如果想讓別人都按著你的意願來也很簡單,您自己建一個群,在群裡您大可以當一個獨裁者,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想定什麼規矩就定什麼規矩,只要不違法違紀,且有人願意陪你。

    說實話,我也奇怪,在聊天群裡總有這麼一些人,讓你感覺到他們簡直是用生命在聊天,無論白天還是深夜,你都能看到他們在刷屏,貌似很充實的樣子。我不知道當他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會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因為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人類最無聊的聊天事業中。我懷疑最大的可能,是他們聊了很多天,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之所以喜歡分享轉發,是因為我覺得成型的思考可能比零散的爭辯更有意義,分享本身是一種交流,更是一種態度,我也希望透過我的分享和轉發,於人有所裨益和思索,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願意改變的人改變,讓願意汲取的人汲取,至於不願意接受的人,也完全可以無視。

    我們應該學做一個系統相容的人,不要因與自己意見不合就急於反駁,不要因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不予瞭解。多思考別人說的是不是有道理,少以為自己掌握的就是真理,這樣既可能讓自己受益,又不至於招別人討厭。

    一個人,只有謙抑,才有進步的空間,只有多元,才有多彩的世界。

    著名學者徐復觀當年就曾因為隨意臧否一本書,而遭到過熊十力的痛罵:“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

    多年後,徐復觀回憶到: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恐怕對於一切聰明自負、但並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近年來,我每遇見覺得沒有什麼書值得去讀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聰明耽誤一生的人。

    那些在網上沒有細看別人的觀點就開罵,沒有思索別人的道理就開撕的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不因為別人與我的價值觀不一致就辱罵他,但對危害我正當利益及公眾利益的價值觀保持憤怒。

    ▲只要別人的行為屬於他的權利和自由,即便看不慣,也保持緘默。

    ▲不與陌生人爭辯、吵架,不必謀求不相干的人對你的理解。

    ▲對公權力保持質疑,對私權力保持尊重。對公權,不能批評的,不讚美。對別人的私權,即便不維護,也絕不傷害。

    ▲知道什麼是偏激的,並保持距離:因為偏激的觀點總是更吸引人,激烈的行為總是更具煽動性。

    ▲不因噎廢食。比如,即便有人你不喜歡,比如他的價值觀與你不同,但如果他確實有明顯的某個優點,也要學習他的優點。我曾經從這樣的人身上受益匪淺。

    ▲價值觀是有對錯之分的。但一個人的價值觀很錯誤,不代表他不能取得世俗意義上的巨大成功;同樣,一個人價值觀很正確,也可能在世俗意義上窮困潦倒。然而,不能因為“腦殘”的人很成功,就不堅持和不追求正確的價值觀。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的這篇文章,也不單單是針對那位群友,雖然我不知道他接不接受我的意見,但在其他群友的紛紛表態下,他最終還是停止了這一話題的爭論,至少還不像有些群友,固執己見,無止無休,甚至動不動就人身攻擊,把嘲笑和辱罵當成戰鬥,把別人的退讓當成自己的勝利。

    就像網上一個段子說的:永遠不要和一個傻×吵架,輸贏都不是好事。贏了,你只是吵贏了一個傻×啊!輸了,你連個傻×都吵不贏啊?當然,我們也不要輕易把別人看成傻×,我看他人是傻×,料傻×看我亦如是。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當你面對別人的質疑:你是不是有病啊?你可以非常客氣地回他:對啊,我有病,你沒有禮貌,讓我們原諒彼此的不完美,好嗎?

  • 5 # panda蔓越莓

    我覺得這些網路噴子心理不健康,把傷害別人當作樂趣,毫無善良之意。對一件事,弄清事情經過,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不要進行人身攻擊,我覺得這是一個人起碼該有的道德底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發現宮頸外口略松,需要臥床休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