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宰活人

    獨裁是災難,這個獨裁者可不代表皇帝,太監也可以成為獨裁者,東林黨一樣可以,無論哪個階層變成獨裁者,都會肆意侵吞國家利益

  • 2 # 勁牌保健食品

    萬曆皇帝疼很百官對他的權利限制,幼小受到太多的壓制。親政後,乾脆不給百官機會,所以太監權利變大,而百官不服。這樣萬曆可以制衡他們。

  • 3 # 並源垚燕

    萬曆皇帝活得太明白了。明朝的官僚集團是一個很強勢的團隊,萬曆皇帝在跟他們磨合的過程中,發現這樣一個邏輯:皇帝若任大臣擺佈,那就是明君賢臣;若不聽大臣的,那人家就拿命和你相博。他若死了,落個直言忠臣的千古美名,留給你的就是無道昏君的千古罵名。如此一來,萬曆感覺這皇帝當的太憋屈,索性老子不陪你們玩了,不理朝政落個眼不見心不煩。萬曆做不到難得糊塗,就只好玩世不恭。

    由此看來,明朝的官僚和太監都在禍害著大明王朝,究其原因,是私慾太盛。

  • 4 # 一介歷史說書人

    先說萬曆不理朝政,萬曆雖然不理朝政,但是他最聰明的地方就是一直利用手下的文官給自己辦事。萬曆中後期不理朝政,直到死後明朝還健康的。至於太監和官僚?明朝所設立的司禮監和內閣,同屬於皇帝。要說是太監和文官把明朝給毀掉了,非常的不贊同。司禮監與內閣從明朝設立之初就是為了達到平衡的目的,讓兩方相互制肘,皇帝從中漁利。當文官的內閣大於太監的司禮監時,聰明的皇帝就會幫助傾斜的一方,再次讓這兩個政權達到平衡。要說是誰毀滅了明朝,只能是一個國君,一個昏庸無道的君王,一個不知道如何制衡兩方的君王。如果一個君王任其一方發展,那麼這一方肯定是會達到一個高點,甚至高於皇權,想想吧,高於皇權的結果是什麼?所以明朝滅亡只能是皇權的執掌者無能。

  • 5 # GS講述者

    都說萬曆不理朝政,這問題要讓萬曆來說。‘為什麼要上朝堂,不入朝堂反而比上朝堂看的更清楚’。這完全就是個儀式化的東西,沒啥用。

    宰相劉羅鍋看多了,大太監李德全會喊一嗓子:有本來奏,無本退朝。然後劉羅鍋就站出來說:臣有本!

    這個場景你要真信了,如果你要穿越回去,不管是清朝還是明朝,所有的大臣給你的表情不是罵你劉三本(跟我名字很像啊),而是一個個心驚肉跳,這孫子今天要跟誰死磕?當著滿朝文武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華蓋殿大學士,建極殿大學士,刑部尚書的面你來了一本,大家都在場,誰也跑不了,誰都別說我沒看到我做不了主,看來今天必須得有個結論,刀不見血不入鞘,這是要幹什麼啊?大傢伙都會看看屏風後面有沒有帶刀侍衛,今天這是要殺人吧。

    然後大爺你交上奏摺大聲說道:山東大旱急需賑災,戶部支應緊張,奏請皇上發內帑賑濟災民。

    這個臺詞在電視劇裡算是專業編劇的水平了吧。

    可是在明清官場,大殿上你這麼說,脾氣好點的如朱高熾,也得賞你二十廷杖。要是朱厚璁朱元璋朱由檢,基本上直接就死了。大臣們一個個罵起來:你丫傻逼吧。

    你可以和人民群眾商量什麼事不能做,但是你要是和他們商量怎麼做,那是商量不出來結果的。人啊,是複雜的,這個大殿之上,有賣乖的,有賣笑的,有賣萌的,也有賣直的,你做什麼都有人說,你什麼都不做也有人說。價值體系是根據屁股決定的,這時候你就商量不出來什麼。

    你說萬曆上朝了能跟他們談出點什麼來?

    寧夏一退休蒙古軍人殺了兩個主官反了,你把吏部禮部都察院的人叫來有什麼用。直接叫戶部和兵部來,說說這事怎麼辦,派誰去,調多少糧,李如松行不行?行!那就這麼定了。

    河套的蒙古人打綏遠, 戶部夠不夠用,不夠朕發內帑,兵部派誰去?麻貴?好。需要多少火銃?中國產的行不行?不行,快馬發市舶司,讓福建看看泉州那能不能買到荷蘭人西班牙人的貨,貨要是不夠那就去澳門跟葡萄牙人買,直接大船運天津,跟萊登總兵官打個招呼,最近那邊鬧海盜,派船護送。

    山西大旱災,發內帑。

    很多工商稅種尤其是礦業稅,都有皇家壟斷著。我內帑有的是錢,我需要戶部審批麼?我不需要。御史你隨便罵,你敢罵我的內帑麼?你不敢吧。你敢說我與民爭利嗎?你不敢吧。

    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萬曆身體確實不好,胖,肌肉萎縮,上朝這事是大傢伙等著皇上來,站列兩班,然後皇上一瘸一拐就這麼顫顫巍巍來了,這不合適吧。皇上也是要面子的人。二是一些賣直的人已經寫了奏摺了,說皇上你得立太子啊,你看你都靡成這樣了,保不齊哪天就突然過早地離開了我們了。萬曆也沒客氣,直接在闕下廷杖,所有官員圍觀。打是打了,可是各種知識分子就都衝上來了,他們會圍著大理寺卿申請讞案,說我這頓打不對啊,你作為最高法長官,你得好好講講這個事啊。咱們帝國沒人大,你們最高法就是人大啊。還有你們大學士也得說話啊,我這爭國本,有錯嗎?你得站立場,你不站隊你就是私心太重,讀書人的節操你還有嗎?

    這種時候,萬曆爺不上朝,也是給這幾個九卿達官留面子,畢竟人還是要活在社會里的。不是我不幫你們這些言官,不是我沒操守,問題是我也見不著皇上啊。至於你們上的本,我已然簽名了,你還要我怎麼樣?

    既然大家都對過去十年的錯誤達成共識了,那現在這麼個情況,誰合適誰不合適呢?誰應該珍惜已有的成績呢?誰應該更上一層樓呢?誰是力纜狂瀾的呢?誰是不識時務的呢?誰是動力誰是阻力呢?今天我們正好都來了,那就好好聊聊,不聊出個結果,那怎麼好散會,本次大會不設期限,聊完了算。現在開始發言,那個,幾位臺上的年輕同志,你們先聽老同志發言,先不要說。

    所以啊,形式感這種東西,也是很多成熟的政治家害怕的。真要是哪個愣頭青趁著大家夥兒都在突然向皇帝發難,這時候會出政治問題的,皇權有時候也脆弱,尤其是皇權面臨輿論壓力的時候。記得有一年,有一個瞎子給上面寫信說村裡那些人不對,總欺負我,我沒跟國外的什麼勢力有瓜葛。上面沒反饋。所有人都知道瞎子在這點上是沒錯的,但是政治家不能表態,因為表態就在形式上認可了行政上的缺位,缺位了你就得站隊,站隊了你就得處理,處理了你就形而上地被認為立了大旗了。旗幟鮮明地反對了,那小辮子就送到其他人手裡了。萬曆爺也怕這種事,所以他躲著,想等等看。

    武工隊長就不知道害怕,所以他年輕啊。

  • 6 # 博陵牛仔

    可以說明朝萬曆年間,萬曆皇帝朱翊鈞認為和平時期,沒必要那麼多官員來管理國家,並不是說不給官僚與皇權博弈的機會。再說太監與官僚在政治鬥爭中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壞,只不過是為了各自的生存空間而展開的鬥爭。

    首輔大臣張居正張居正時期國家機構執行正常,因為張居正首輔是強硬派,這一點的弊端就是傷害了幼小的萬曆,這就是皇權與內閣之間的較量。

    張居正是萬曆的老師,可以說萬曆都懼怕三分這位首輔,自萬曆登基以來,李太后與萬曆朱翊鈞孤兒寡母依靠的就是這位首輔,可以說張居正也確實力挽狂瀾,穩固了局勢。李太后對於張居正除了依賴,還有信任。你張居正不是主持變法嗎?雖然涉及到了勳貴之間的利益,無所謂,李太后母子兩個無條件支援!

    這其中有一件事確實令年幼的萬曆,對於張居正失去了好感。年幼的萬曆好喝點酒,喝完酒就打了一名太監。李皇后知道後,二話不說不但罰跪,並且極盡數落萬曆一頓,並且扔給他一本《霍光傳》。不言而喻,就是你雖然是皇帝,但凡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張居正這一般大臣隨時都會廢了你。這時候的萬曆感覺自己千斤壓頂,而對於張居正這位任勞任怨的首輔失去了原有的好感。

    張居正於萬曆九年去世後,萬曆皇帝掀起了反對張居正的活動,一時間群臣奮起,可惜一代名相後人顛沛流離,但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充盈了明朝國庫。

    萬曆皇帝朱翊鈞國本之爭十幾年,使得官員空缺嚴重,而萬曆又不批准新人任用,皇帝不喜歡吵吵鬧鬧,自認為無為而大同!

    朱常洛是宮女王氏所生,可是萬曆皇帝並不喜歡這位皇子。萬曆皇帝喜歡的是鄭貴妃所生的朱常洵。也就是被李自成做成福祿宴的福王。可是明朝老規矩就是立長不立幼,沒辦法萬曆皇帝一拖再拖,最後也沒掙過大臣,朱常洛在此期間受盡了皇帝的冷落,最是無情帝王家!

    可憐的宮女王氏雖然被臨幸一次,也是她最後一次,幸運的是生下了她為之驕傲的皇子——朱常洛。一直到王氏死後萬曆都是拖著不辦喪事,不給王氏打掃塋墓。

    首輔申時行開始替萬曆當盾牌,可是時間長了,架不住不怕死的言官們前赴後繼,辭職回鄉。

    首輔王家屏比較耿直,對於國本之爭堅決的站在了朝臣一邊,萬曆覺得此人太討厭,順水推舟讓王家屏回家了。

    首輔王錫爵本想著為皇帝分憂來著,無奈被萬曆的皇子分封繞了進去,禁不住言官的痛罵走了。

    首輔趙志皋,一名七十多歲的老資格,本來歲數就大,首輔的工作又累,還得替萬曆捱罵,氣的回家養病了。

    可以說這期間換了幾任內閣首輔,罷免了百十號官員。但是朝廷的活還得有人幹,萬曆不比朱元璋有那精力。根本原因還是萬曆感覺官員少點,只要國家機器還在做行就可以!

    明光宗朱常洛

    以至於後來的東林黨與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之爭,本來就沒有對與錯,好與壞。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掛羊頭賣狗肉的交易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蜂群如何安全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