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鮮少老師
-
2 # 軌跡161068917
現代人一部分人營養攝取單一 導致發生營養不良現象的發生 不利於身體健康生長 所以才有攝取營養素的需求 但是營養素的攝取因人而異 不能盲目攝取不必要的營養素
-
3 # 李遠東
感謝邀請。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們整個生命的過程。大家都知道,我們生命的起始是由一個精子和一個卵子結合的一剎那開始的。這個受精卵,它從一個單個的細胞,逐漸發育成為一個受精卵,受精卵在母親的子宮中,慢慢的長大,大約經歷了漫長的280天,隨著一聲啼哭,一個漂亮的胎兒就這樣誕生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過程都要經歷,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青春起、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最後直到生命的完結。
可以說從生命的起始到生命結束的全過程中,維繫生命的物質,只有營養素。營養素也是維繫我們生命和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依託。
什麼是營養素呢?在我們教科書當中,對營養素的定義為:食物當中經過,消化、吸收和代謝,能夠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就叫做營養素。簡而言之,食物當中所有對健康有益的物質,就是我們整個生命當中,不可離開的營養素。我們人體需要大約40多種營養素,我們把它們分為七大類,它們分別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纖維素。
其中,我們把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稱之為宏量營養素。也稱之為產能營養素,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能量。它們對我們的生命構建、組成、每一個細胞活動、整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們把維生素和礦物質稱之為微量營養素。礦物質和維生素,它與宏量營養素相比,我們人體的需求量是很微小的。但是大家可不要小瞧這些微量營養素,它對我們生命的發展及身體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我們身體中,宏量營養素缺乏時,我們身體很快就會察覺。比如說,我們有一頓或者兩頓不吃,我們就會覺得餓,有明顯的飢餓感,當有飢餓感時,我們可能會出現一系列機體的反應,比如說,胃疼,肚子疼,手腳麻,手腳抖,全身乏力,頭暈,沒有勁兒,等等,這些都會對我們身體產生嚴重的後果。很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也是因為我們的身體中,營養的缺乏及不平衡。
大家都知道水對於我們生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們人體成分當中,含量最多的就是水。因此有這樣一句話:水的質量,決定著我們生命的質量。除了水之外,還有膳食纖維。它對於我們整個胃腸道的代謝,是不可或缺的。除了水和膳食纖維之外,還有一些植物營養素,這些植物營養素,對於我們身體中每一個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營養素,它是組成我們人體結構的物質基礎。我們人體對營養素的種類需求很多。當這些營養素,在我們身體中達到平衡的供需狀態,就會保持我們身體的健康。如果這種平衡的狀態一旦被打破,身體發生了營養素不均衡或者是缺乏的情況,那往往是導致很多疾病發生。
我們剛才聊到,我們的生命從一個受精卵開始,最終發育成鮮活的生命,在這個過程當中,都離不開營養素。可以說我們身體的各個組織、各個器官、各個系統,它都是組成我們人體各個功能的結構。而這些結構的物質基礎,就是營養素。因此,營養素對我們人體而言,它是構成我們人體的原材料。
我們再來聊一聊疾病。疾病是環境當中的致病因素與身體的抵抗力相互作用,使人體組織結構發生異常變化,進而使臟器的功能發生障礙,這樣的過程就是疾病發生的過程。從疾病的定義以及我們人體結構和功能的關係當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結構決定功能。我們人體的結構中,最基本的是細胞,結構相同的細胞組成了器官。而功能相同的器官,組成了我們人體不同的系統,正是我們身體中這些不同的系統,我們才能完成生命中的各種功能,使生命有活力,有能力。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就是結構決定功能,功能只是結構的表現。而我們人體結構的基礎物質,就是營養素。這樣大家就清楚了,營養素是幹什麼的。為什麼我們強調營養素是我們身體結構和健康的依託呢?就是因為營養素是組成我們人體結構的物質基礎。我們可以把人體比喻成一幢高樓大廈,營養素就是這幢高樓大廈的建築材料,磚瓦、水泥、鋼筋等等。當我們人體營養物質缺乏或者不平衡時,就會造成結構的損傷。結構一旦損傷,結構又決定功能,所以器官或者系統的功能就會發生異常,在這種情況下,疾病就發生了。
講到疾病,我們人類從有史料記載以來,我們罹患的疾病,就有一萬八千多種。那麼目前人類所罹患的疾病,我們把它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感染類疾病,一類是生活方式疾病。感染類疾病在人類所有罹患的疾病中,它只佔到大概10%-15%左右,比如各種細菌,病菌,寄生蟲等等所導致的感染,它們都歸屬與感染類疾病。而目前人類所罹患疾病最多的,就是第二類——生活方式疾病。談到生活方式疾病,它是複雜的多因素的、不確定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疾病。這一大類疾病,佔到我們目前人類所有疾病的80%-85%以上。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關節的退行性改變、痛風、肥胖、高血壓、各種腫瘤、免疫力低下、便秘等等,它們都跟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當大多數人得了病以後,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去醫院看病。到醫院看病,歸納一下,無非就是兩看。第一,看得的是什麼病,這是一個醫生對病人疾病的診斷過程。當疾病診斷清楚之後,就涉及到下一個看——如何治療。講到治療,治療是有原則的。關於治療的原則,我們華人的祖先,早已科學的歸納出來。急,則治其標。對於急病、重病,我們要以醫藥手段為主,營養素干預為輔,迅速控制病情,減輕症狀,為進一步治療,贏得時間。緩,則治其本。對於慢性疾病,我們要治本,除根。治本的原則有兩個:第一,消除治病因素,第二,修復受損結構。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夠治療疾病的根本。對於疾病治療的總原則,就是標本兼治。疾病、重病、傳染病,一般都是以醫藥的手段為主,所以這時我們主要採用的就是醫療手段,比如說手術,輸液,打針,吃藥等。對於慢性病治療,我們要以營養素為主,醫藥為輔。用營養素來修復受損的結構,使器官的功能恢復正常。而醫藥的作用是幫助患者減輕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於疾病而言,在治病的過程中,藥物和營養素是相輔相成的,既離不開藥物也離不開營養素。講到藥物,所有的人,都對藥物並不陌生,我們從小到大,都吃過或多或少的藥物。藥物是能夠改變查明身體的機理、病理狀態,可以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的物質。藥物包括天然的藥物、化學半合成以及化學合成的藥物,但是無論是什麼種類的藥物,進入我們人體治療疾病的同時,都具有兩重性的特點。藥物既有幫助我們改善症狀,控制病情,治療疾病的治療作用,同時,所有的藥物也都有不良反應。大家呢,要改變一個觀念,很多朋友認為,化學半合成或者合成的藥物,有毒副作用,不良反應。而天然的藥物,比如說中藥就沒有不良反應,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很多人長期吃中藥之後,肝腎受損。是藥三分毒嘛。瑞士的一位醫生,曾經說過,任何藥物都有毒副作用,無一例外,使用正確的劑量,它才是藥物。生病之後,只有消除病因,修復結構,才可以是患者的身體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對於疾病的治療,三分靠治,七分靠養。用藥物來控制病情,用營養素來修補受損細胞,修復組織的結構與功能。那藥物和營養素對於我們的人體,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呢?營養素是維持我們人體健康和生命的基本要素。營養素對於我們生命來講,就像是對植物的施肥與澆水。而藥物是我們干預疾病治療,迫不得已的手段。就好比植物發生了病蟲害,我們使用的殺蟲劑一樣。這樣講,大家就能分清,藥物和營養素,對於我們人體健康的作用,有那些區別。
營養素適合男女老少、孕產婦、病人,而且在生病的情況下,如果我們能及時補充充足的營養素,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而藥物,它只能針對特定的病人,對與病人的病情,醫生也必需做到對症下藥。因此,所有的人都很需要營養素,但是沒有人把藥物當飯吃。
當營養素補充充足時,可以幫助我們舒緩壓力,但是藥物,除了緩解病情之外,對我們的肝腎、心臟、大腦、神經、腸胃、包括我們腸道中的益生菌群,都會造成損傷。藥物只針對特定的疾病,同一種疾病,不同的階段,所使用的藥物也是不同的。因此,對於病人一定要謹慎的對症下藥。因為藥物都有毒副作用,所以每一次用藥,都會增加我們機體對於營養素的需求,增加機體對營養素的消耗。這就是為什麼在疾病時,要加強營養的補充。藥物也是很多疾病後遺症的元兇。
對於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營養素可以提供原材料,增強集體免疫力。而藥物會對我們的免疫力產生摧毀的作用,沒有人越吃藥越健康的。很多長期服藥的人,對他的身心健康,都產生了極大的負擔。
回覆列表
經常有人說現代人營養過剩,其實現代人好多都營養不足,尤其是上班一族,飲食單一,有的甚至營養嚴重缺乏,所以補充營養素也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好的營養產品確實可以改善體質,尤其是優質的三大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