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安遺少白衫新
-
2 # 歷史鋭鑑
王充的時代,從董天舒天人合一的神學目的論,在經讖緯神學到《白虎通義》的神學世界觀,以及五花八門的世俗迷信,構成了一個影響極大的神學體系,王充以積極的戰鬥精神,對這體系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批判。
一、批判有神論的理論基礎—神學的唯心主義。
王充是以元氣論為基礎論證天的物質性,否定天的意志性,他說:“天地,含氣之自然也”,又說:“天體,非氣也”。他認為天地由本原的氣構成,而元氣構成的天,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因此天只是無知覺、無意識的自然存在,而不是有意識的神。
二、揭示世俗迷信的虛妄。
王充運用唯物主義的形神觀,對有鬼神論做出了尖銳的批判。王充明確指出人死後形體朽,精氣散,無所知,怎麼能成鬼害人呢?
三、揭示有神論的認知論根源。
王充指出人應該透過掌握知識瞭解自然與社會,使自己變強大,成為一個不怕鬼不信神的“通人”
王充的“疾虛妄”的科學精神和堅定的無神論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閃耀戰鬥的光芒。
-
3 # 古今烽火臺
王充這個人思想挺超前的,在那個封建神學深入人心的時代,敢一人挑戰千萬萬人,提出了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他在家居時將自己的獨立思考著成《論衡》一書,對讖緯神學及種種流行的虛妄不實之言進行了系統的駁斥,其言論之尖銳大膽,批判精神之強烈,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故現代哲學史家多將其譽為東漢思想界的“鬥士”,比現在的大嘴特朗普還牛叉。
一、王充其人
東漢哲學家。字仲任,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據王充自述,其祖籍原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高祖因有戰功,被封為侯爵,封地在會稽陽亭,但很快便被削去爵位,淪為平民。至於是什麼原因,史籍不載,王充未說,遂成千古之謎。
他的祖父遷家上虞,“以農桑為業”,“以賈販為事”,故王充自謂出身“孤門細族”。青年王充曾到洛陽太學就讀,並拜班彪(班固之父)為師。王充記憶力驚人,據《後漢書·王充傳》,他“家貧無書,常遊洛陽書肆,閱所讀書,一見則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太學是東漢的最高學府,班彪是當時的著名學者,這對才氣橫溢的王充來說,自然有了飛黃騰達的機會。但王充卻未能飛黃騰達起來,只在郡上做過功曹一類的副官,大多時間是家居教書。原因非常簡單:他的思想不合時宜。當時正流行讖緯神學,連皇帝頒佈的詔書,都要引用讖緯,作為根據。讖緯的特點就是以“天人感應”為基本信仰,將儒家經學與宗教神學糅合起來,造出許多儒教新神話,如孔子是其母顏徵夢中與“黑帝”交感而生,孔子是“前知千歲,後知萬世”的通天教主,孔子定“六經”是為漢製法,等等。經學家好談災異禍福,上至朝廷,下至民間,整個社會都瀰漫著妖妄的氣氛。關鍵問題在於,人們並不以為妖妄,而是信以為真。王充並沒有隨波逐流,他在家居時將自己的獨立思考著成《論衡》一書,對讖緯神學及種種流行的虛妄不實之言進行了系統的駁斥,其言論之尖銳大膽,批判精神之強烈,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故現代哲學史家多將其譽為東漢思想界的“鬥士”。
二、王充的無神論
王充以“元氣”為始基,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他用天地表示整個宇宙自然界,將天還原為自然之天,認為“夫天者,體也,與地同”,“天地,含氣之自然”。指出天地之間充滿元氣,由元氣產生萬物。而這一產生過程是自然無為的過程。他說:“天地合氣,萬物自生”。“自生”指自然而然地生成,在萬物背後沒有一個指使它們生成變化的主宰。他認為“夫天不能故生人,則其生萬物亦不能故也。天地合氣,物偶自生矣”。
王充發揮了黃老自然無為的思想,強調元氣自然,否定“天人感應”。
他說:“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隨行而應人”。對於精神和物質的關係,王充明確指出,物質(形體)先於精神,精神是由物質派生的,人的精神不能離開形體單獨存在。
他比喻說:“天下無獨燃之火,世間安得有無體獨知之精?”他斷然否定靈魂不滅,否定人死為鬼,認為人和萬物都是由元氣構成的。
他說:“人生於天地也,猶魚之於淵,蟣蝨之於人也,因氣而生,種類相產。”又說:“人,物也,雖貴為王侯,性不異於物。”指出人與物的不同,在於人有精神智慧。精神是人體內“精氣”發生作用,精氣依賴人的血脈,又稱“血氣”。
他說:“人之所以生者,精氣也”,“能為精氣者,血脈也。”精神依附於人的生理結構,人死生理結構遭到破壞,精神也就散失了。
他說:“人死血脈竭,竭而精氣滅,滅而形體朽,朽而成灰土,何用為鬼?”王充否定鬼神,以唯物主義無神論為武器,對讖緯神學種種荒誕不經之說展開了批判。
當時讖緯神學為了宣傳君權神授,神化所謂受命天子,編造了種種荒誕的謠言,王充一一據理駁斥。讖緯迷信還編造祥瑞說,為加強君權統治製造輿論。王充指出,所謂瑞應完全違反天道自然無為的原則。他認為,有時瑞物出現,只是一種巧合。“文王當興,赤雀適來;魚躍鳥飛,武王偶見,非天使雀至白魚來也”。王充還用天道自然無為駁斥“譴告”說,指出:“夫天道自然也,無為。如譴告人,是有為也,非自然也。”他認為災異現象是自然界自身的變化引起的,與社會政治好壞無關。譴告說是仿照人事編造出來的。它的流行,有一定的社會原因,“末世衰微,上下相非,災異時至,則造譴告之言矣”。對當時流行的雩祭、祭祀、卜筮、巫祝、相宅、風水、墓葬、擇日等等世俗迷信,王充也都進行了鋒利的批判。
三、王充的歷史地位
王充在中國哲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以氣一元論的理論,對古代哲學中天人關係、形神關係問題作出了新的回答;在認識論、歷史觀方面的探索,為後起的哲學開拓了思路;對讖緯神學和天人感應論的尖銳批判,推動了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發展。他有時把“天”、“氣”實物化,比作“玉石之類”、“雲煙之屬”,具有樸素性和直觀性;當他用元氣直接說明社會現象時,更顯露出侷限性,他不瞭解造成人們等級差別的社會原因,認為“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甚至還用骨相解釋人的富貴貧賤;他一方面強調“漢高於周”,宣傳歷史進化的觀點,同時又認為“萬物之生,俱得一氣。氣之薄渥,萬世若一。帝王治世,百代同道”,陷入了歷史迴圈論。
王充對讖緯神學的批判,對儒家正統思想的挑戰,使他的學說在封建社會屢遭排斥。他死後許多著作散失,直到東漢末年,著名學者蔡邕入吳得《論衡》,王充才開始受到社會重視。在後來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他的思想經常遭到攻擊。然而王充的思想一直受到進步思想家的推崇,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章炳麟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王充“作為《論衡》,趣以正虛妄,審鄉背,懷疑之論,分析百瑞,有所發擿,不避上聖。漢得一人焉,足以振恥”。
回覆列表
東漢時期,董仲舒創陰陽五行化的《公羊》,今文經學開始朝煩瑣和迷信兩個方向發展。孔子不談鬼神,今文經學增加了迷信成分,今文經師把孔子進行妖化,集合了一些自造的經書和妖妄言辭,偽說是孔子所寫,這些書稱為緯書、秘經或讖緯。讖緯之學被上層統治者借用,漢武帝以後的統治者都迫切尋求天命鬼神的助力,用來解釋政權的合法性和麻痺群眾來緩解社會矛盾。王充跳出讖緯的圈子,單身和朝廷支援的妖妄思想鬥爭,是漢朝唯一的唯物論者。
王充對神鬼的批判主要抓住了四個方面:首先,王充堅持用當時的口語著述,寫了無神論的煌煌鉅著《論衡》,目的是繞過接受者文化水平低下的障礙,讓讖緯之學失去了群眾基礎。因此夏的祖先是其母吃了一種叫做"薏苡"的草生下的,商的祖先是其母吞吃了燕子的蛋而生的,漢高帝劉邦是其母在野地裡和龍交合而生,東漢光武帝劉秀是生而室內有光等等都是扯淡。其次,王充“考論實虛”的方法是“引物事以驗其言行”,就是毛主席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王充認為從虛妄的事物出發的言行必然是虛妄的言行。在《自然篇》中,為什麼天地是自然無為的物,因為天地沒有感官,沒有感官就沒有意識,沒有意識就沒有作為,戳破了天地的面紗和統治者愚弄百姓的神話。第三,王充從人的角度確定人死無鬼。在《論死篇》中說,世人以為人死為鬼,有意識能害人也是妄言。他按照物類來考驗:人是物,其它除了人的物也是物,其它物不能變鬼,人怎麼會變鬼。人活著是因為有精氣,人死精氣亡,精氣亡而形體腐朽,精氣腐朽化為土壤,何來鬼神?最後,王充推翻了神鬼論的理論基礎。他認為,一切迷信妖妄的言行,理論基礎是“天有知有為”、“鬼有知能害人”,推到了理論基礎就解釋了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
東漢神鬼論的盛行是因為統治者的提倡,統治者要證明自己是天選之子,順應神明意志而管理天下。鬼神論也是一劑麻醉劑,普通群眾相信鬼神,安於現狀達到緩解社會矛盾也是統治者希望看到的。王充對神鬼論的批判撕下來統治者愚弄群眾、麻痺群眾的遮羞布,一個人對抗一個階級,因此王充是真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