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閉家鎖的紅楓

    這事還真可能發生過。

    胡椒原產於印度和東南亞地區,在古代就已進入中國,但真正大規模普及是在明代中後期,原因是由於明朝初期開始的鄭和下西洋。

    15~16 世紀中國在東南亞收購的胡椒每年就達5萬包,或者250萬斤,據《東西洋考》載三佛齊胡椒每百石值金2兩、柯枝國胡椒400 斤值銀5兩、古裡國胡椒每400 斤值金200 分,但被運到中國後則以每斤10~20 兩的價格賣出。

    以東南亞胡椒 400斤值銀5兩計算, 到明朝後以每斤20兩,價值居然翻了1600倍!完全可以和胡椒送到歐洲的最高利潤率相比!

    所以鄭和下西洋時期每次航海都會帶回大量的胡椒,這些胡椒被明朝政府收入內庫,直接當成工資向百官和軍隊發放!

    也就是說,對明朝政府來說,確實是把胡椒當成錢來用的

    例如永樂十八年,令賞賜各衛軍士冬衣布花,照先欽定賞賜例,絹每匹折蘇木一斤六兩、胡椒四兩,布每匹折蘇木一斤、胡椒三兩”

    明朝初期 ,絹布和米都是貨幣,而明朝政府規定的官方匯率是: 每匹布 值 蘇木一斤,胡椒三兩。

  • 2 # 大腳汽車

    歐洲的奸商是把白銀碎屑放胡椒混合出售的,英國一個地方給王室賦稅是十幾個胡椒,你絕對沒有看錯的,香料等於黃金白銀,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保持特殊價格摧毀印度尼西亞的香料樹的

  • 3 # 植物人史軍

    值錢和當錢花這是兩碼事兒,至少在中國,胡椒沒有當作貨幣流透過。雖然中國古代連絲綢都當過貨幣,別以為皇帝賞賜的絹帛是做衣服用的,那都是錢,而且是大錢!

    先說在西方的胡椒的待遇,胡椒一直都是一個重要的香料,調味料。在羅馬時期,特別是在羅馬征服埃及之後,一條運送胡椒的通道開啟了。從事胡椒貿易的艦隊每年都會從阿拉伯海起航前往印度,靠著季風的推動,船隊可以順利往返印度,返航的艦隊會停靠在紅海的港口中,並透過陸路或運河將胡椒運抵尼羅河,再從尼羅河運到亞歷山大港,最後裝船運到義大利與羅馬。在1498年,達伽馬發現好望角的航線之前,上述路線是運送胡椒和其他香料植物的必經之路。

    再說在中國,確實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帶回來很多胡椒。但是在這個時候,貨幣體系已經很穩固了。並沒有把胡椒當貨幣使用過。

    在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當做貨幣使用的植物種子就是可可了,在古代的南美洲,可可豆一度非常值錢,一個牛油果只要3可可豆,一件華貴的衣服只要80-100粒可可豆。

    阿茲特克人的皇帝小癖好,就是儲藏可可豆。讓周邊的城邦都給他進貢可可豆。所以,在當時的南美洲,阿茲特克帝國的皇帝是最富有的人,因為他有一大堆的可可豆。

  • 4 # 大武漢美食榜

    胡椒,屬胡椒科,多年生經濟作物,喜高溫高溼,植後3--4年便有收穫,經濟壽命約20年,每公頃理論產值在10噸左右,是種熱帶香辛作物。

    對於武漢人來說,胡椒是再平常不過之物,像熱乾麵、燒麥、糊湯粉均有其影子。然,其歷史卻很是悠遠,一度扮演重要角色,貴比黃金,甚至改變了全球格局。

    胡椒,一味原產印度的神奇調味劑,埃及人拿來製作木乃伊,希臘人有胡椒一條街,歐洲人趨之若鶩,以此來烹調醃製各種肉類,所以,在無數的畫面中,總會有拿著研磨器來研磨胡椒顆粒,這是一幅很溫馨且奢侈的畫面。

    因為距離神秘的印度與東南亞極其遙遠,運送胡椒的成本很高,且有無數中間商賺差價,中經馬來人/中國商人——穆斯林商人——熱那亞商人——歐洲其他商人,等到了消費者手中早已經是天價,而貴族越發以此作為炫耀之物。“物以稀為貴”嘛!

    所以,在古老的諺語裡,我們可以發現“貴如胡椒”“胡椒袋子”,這都是形容富貴人士的。如果說是窮人,那就是“沒有胡椒”啦!NO PEPER!如斯!

    不止如此,對於基督徒來說,天堂就是香料的味道。《聖經》記載,伊甸園與黃金香料之地俄斐、示巴與哈菲拉都在東方,這更讓他們相信胡椒的神奇價值。有的佈道書裡甚至說,日審判時正義之人,會在上帝周圍盡情啃著香料。這跟我們華人死後可以得到諸多榮華富貴是一樣的嘛!

    對於追逐胡椒成風,古羅馬歷史學家老普林尼曾擔憂:“沒有哪一年印度不會讓羅馬帝國流失一千五百萬的塞斯特斯……它唯一合人們意的特點便是那股辛辣味;而為了這點我們就不遠萬里地將它從印度引入!誰是第一個把它當成食品的人?而誰又會只為滿足一時口腹之慾而不惜忍飢挨餓?”

    古羅馬時期,羅馬城被西哥特人包圍,其首領阿拉里要求只有給黃金與胡椒才撤兵。對此,羅馬人不得不支付了5000磅金子和3000磅胡椒。

    進入中世紀,也有同樣的記載,一個勃艮第的農奴若想獲得自由,必須向當地的修道院院長繳納1磅胡椒;在15世紀的英國,一磅胡椒的價值與一頭豬相等……

    為什麼呢?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身價寶貴如金羊毛。當阿拉伯人與熱那亞人壟斷香料的財路,賺得盆滿缽滿,對胡椒如飢似渴、金錢大量外流的歐洲人終於下了開闢新航路的決心,於是,就有了達伽馬開天闢地的越洋航行,新世界來臨。

    1498年葡萄牙人繞過好望角,達·伽馬的船隊抵達印度之後,這些歐洲人對當地商人坦言道:“我們為尋找基督徒與香料而來。”等到返航歐洲,他們的船隊載滿了胡椒。

    於是,以胡椒為標的,世界重新劃分為葡萄牙與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爭霸,記而荷蘭、英國先後崛起,胡椒是不可忽視的爭奪物,美國更是憑藉胡椒貿易大賺特賺。可以說,是胡椒改變了新舊世界。至此,胡椒也不再是昂貴的奢侈品,開始走入尋常家庭中。

    在中國,最早有關胡椒的記錄出自西晉司馬彪的《續漢書》:“天竺國出石蜜、胡椒、黑鹽。”在中醫藥傳統中,胡椒也有一席之地。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名著《千金翼方》中就記載:“胡椒味辛,大溫,無毒,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藏腑中風冷,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調食用之,味甚辛辣,而芳香當不及蜀椒(即花椒)”。

    漢唐之時,胡椒是出名的奢侈品。現在風行網路的《長安十二時辰》中,胡椒就是作為昂貴之物出現,手捉將掏出一點胡椒給雞調味,聲稱這是青樓女子給的,金貴的很。

    至於那位有名的左右逢源的元載,其實真有此人,起於肅宗,盛於代宗,曾助上殺李輔國、魚朝恩。後來,他被抄家時,居然藏有胡椒八百石,貴比黃金。史載,“籍其家,鍾乳五百兩,詔分賜中書、門下臺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稱是。”(《新唐書列傳第七十》)。八百石,即64噸,該吃到何時啊?感慨於斯,大明王朝之於謙寫道“胡椒八百斛,千載遺腥臊”。

    明朝初期,鄭和下西洋,曾多次造訪胡椒港口。中期之時,局面開始變化,胡椒種子在國內落地生根,胡椒的價值逐漸降低,最終變為尋常之物。《金瓶梅》中,李瓶兒在嫁給西門慶前,其資產有八十斤胡椒,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蠟、兩罐子水銀。這些價值幾何?當時共賣了三百八十兩白銀。此時的胡椒雖價格不錯,但已不是當年身價了。

    那,當胡椒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面對充斥市場的各路胡椒,如何選擇呢?

    現代醫藥研究表明,胡椒含有胡椒鹼、胡椒脂鹼、胡椒新鹼等多種物質,可用於治療胃寒嘔吐、腹痛洩瀉、食慾不振、癲癇痰多等病症。其果實中含有醯胺類物質,亦具有很好的殺蟲功效。

    如今,市場上,黑胡椒和白胡椒佔絕大多數,偶見綠胡椒和紅胡椒。其區別,主要在於加工方式的不同。具體說來,將未成熟的胡椒果實保留果皮,直接乾燥後即成為黑胡椒,而白胡椒則是選用成熟的胡椒果實,去皮乾燥後製成的。將成熟的胡椒果實用鹽、醋醃製即得紅胡椒。用未成熟的胡椒經同法即可製出綠胡椒。

    步入近代,越南已替換印度成為胡椒的第一生產大國,而印度已經基本上不是胡椒的主要產地。同時,中國也成為胡椒生產大國。1947年,印尼大葉種胡椒被引入海南,中國胡椒的主要產地成了海南。

    而且,海南的胡椒,是用流動水浸泡而成,做工麻煩,成本高,價格偏貴。較之於市面上常見的馬來、印尼與越南之胡椒的粗糙加工,有著精細的用工之處。

    一般來說,國內消費者接觸胡椒多半是市場或超市裡的胡椒粉,因為有各種佐料的加入,香氣並不足夠。如果要品味原汁原味毫無新增的胡椒,還是要在海南。

    而且,正宗海南胡椒,自身就帶有腥臭味。如果比之於物,那就是豬肚味、豬糞味,像風行粵地的豬肚雞、長江流域的燒麥、武漢熱乾麵、魚面,都離不開胡椒的調味,它既能夠祛除潮溼,養胃暖身,又可以刺激食客的味蕾,令其食慾大開。當一萬香噴噴的豬肚湯端出來,那就是家的味道。

    比如,像海南著名的華僑農場,就是從馬來西亞等國家飄洋過海回國支援祖國建設,是幾代華僑人共同智慧的結晶。這裡,群山環抱,植物蔥蘢,環境幽美,景色怡人,四季如春,自然條件優越。不僅有文明國內的海南咖啡,馨香純正,還有品質優良的白胡椒,是不少菜品、小吃中不可或缺的神奇調料。

    胡椒,已然融入了中西方人們的生活,這在數百年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可以說,一枚小小的胡椒,撬起了地球,改變了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練腹肌的人,肚子小好練還是肚子大好練?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