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韻軒書法

    書法中的用筆對臨和用心默臨,都不是學習誤區。

    從對臨到背臨,就是一個觀察、理解、記憶、反射的過程。主要目的是能將字帖藏於胸中,下筆胸有成竹。

    我們臨帖時,先讀帖,再臨帖,再進行背臨。對臨背臨反覆迴圈多次,發現不足之處,加以糾正。

    增加築固記憶,達到點畫、結構、章法準確的目的。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為王寵所書行書

    《訪王元肅》區域性。)

  • 2 # 千年蘭亭

    記得小時候上學,老師佈置的作業中,總有“抄寫生字10遍”、“默寫段落”等。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寒假作業中,有抄寫整本書生字10遍的作業。玩到最後幾天時趕作業,10遍啊!靈機一動,想到個辦法,把三支筆綁在一起,寫一遍相當於寫3遍。有同樣經歷的請點下贊。

    書法中的對臨與背臨(所謂“默臨”即背臨),分別類似於學校作業中的抄寫與默寫。

    學習課文時,不認識的字先要不斷抄寫,把字寫對、寫熟。

    學習書法與此類似,拿到一本碑帖,先要對著臨寫,儘可能把字形寫像。這是初學書法時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學習課文時,把文章段落、句、詞、字學得差不多了,有些好的段落還要求背誦、默寫,這樣才能逐步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學習書法同樣如此。字形寫像後,就要求背帖了。背帖的目的是為了儘可能領會碑帖的氣息與風格,這是由臨帖向創作轉化的重要一步。

    學習書法如同學校的學習,其完整步驟是讀帖、臨帖(包括摹帖)、背帖、創作等,中間一些步驟還需反覆穿插,以加深理解。

    所以,臨帖與背帖,不存在對錯之說,都是學習書法必經的過程。

  • 3 # 翰墨今香

    書法中的用筆對臨和用心默臨,哪個是學習的誤區?我認為只單獨強調任何一種學習方式都是誤區,最好的學習是對臨和用心默臨相結合。

    對臨我們都很清楚,就是我們常說的臨帖,而用心默臨,其實就是讀帖的一種方式。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是用筆對照著字帖臨寫,一定還要讀帖,現代很多書法愛好者學習書法的誤區就是,只強調臨帖而忽視了讀帖。

    書法學習知行合一的過程,“知”是說你心裡明白我該如何書寫,怎麼下筆、怎麼行筆、怎麼收筆;這個過程中什麼時候要頓筆、什麼時候要提行;轉折處是圓轉還是方折等等,裡面的門道有很多,這都需要你心裡面清楚怎麼回事。“行”呢,就是你心裡清初,手上還要能表現出來。你心裡明白,手上寫不出來,那不叫學書法。

    書法學習中臨帖,也就是對臨,相對來說更加偏重“行”的鍛鍊,練的是手上的功夫。而讀帖的過程則是更強調“知”的一面,讀帖的時候需要我們去分析書家是如何用筆、結體的,有什麼特點,自己在讀帖過程中其實就做了一個分析、總結、歸納的功課。

    你讀帖讀的好了,那麼當你臨帖的時候,就做到了心裡有數了,我知道怎麼下筆了,再對臨的時候就“下筆如有神”了。

    古人學習書法的時候其實是非常注重讀帖的,據說鍾繇喜歡在被窩裡讀帖,邊看邊用手指在被子上畫,最後把被子都畫壞了好多。李世民曾經說過:“皆須是古人名筆,置於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理,然後可以臨摹。”這就是在強調讀帖的重要性。

    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也認為讀帖非常重要:“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這都是在強調古人學習書法的時候,是非常看重讀帖的。

    所以,學書法一定是臨帖和讀帖相結合的學習,只是強調某一種學習方式,都是誤區,必須二者結合。

  • 4 # 寫字吧

    題主所說的用筆對臨和用心默臨,指的就是書法臨帖中的對臨和背臨。至於哪個是誤區?我想說,哪個都不是誤區。這要看你所處的狀態是在什麼階段。

    臨,核心在於模仿。模仿字法、章法、筆法、墨法。

    對臨,就是對照的法帖,一筆一畫,按法帖的點畫、結構,甚至是神采,都儘可能原樣模仿出來。

    背臨,就是在對臨的基礎上,不對照法帖,透過自己的記憶,把法帖原樣模仿出來。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

    透過以上對對臨和背臨的描述,看出邏輯了嗎?背臨“就是在對臨的基礎上”進行的下一步學習。也可以說,背臨是對對臨的檢驗,檢驗對臨的學習狀態,是否將法帖原樣臨寫了出來,如果有不足,不足在哪裡。再透過對臨加強學習,進一步揣摩,接著再透過背臨來檢驗差距。對臨和背臨相互交替進行,互為依託。

    ▲《蘭亭序》褚遂良摹本

    說到這裡,是不是有很多人會遇到同一個問題,就是對臨的時候很像,可一旦背臨,就不記得了。這是什麼原因。

    這就說明對法帖並沒有做到了然於心。何解?

    孫過庭說:“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諳於胸襟,自然容於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意思就是法帖要在心中,對它瞭如指掌,做到意在筆先,自然就能夠從容應對。

    ▲《蘭亭序》虞世南摹本

    怎麼樣做到了如指掌呢?有一個小方法,就是首先要摹寫,透過摹寫記住點畫的位子,結字的狀態等,再來對臨,到背臨的時候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上就是對對臨以及背臨關係的簡短分析,以及針對背臨容易忘記,提出的一點小建議。

  • 5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為什麼要二選一?

    不管怎樣都是用在寫字,何必分開說用筆和用心。如果認真練字那麼對臨和默臨都是需要的。只盯著一種方式才是錯誤的。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提問者到底在想什麼?提問者是沒有練過字,還是自學練字練得太入迷了。

    用筆對臨和用心默臨這兩種臨帖的方法,為什麼要分個優劣高下,為什麼其中之一還是誤區錯誤的。

    用筆對臨和用心默臨,對臨就是對臨,默臨應該指得是背臨,但提問者可能想說的是意臨。

    對臨:這個詞用於書法和繪畫。對於書法來說置碑帖於一旁,仿照其筆畫書寫的稱“對臨”。

    怎麼對臨呢,如下圖所示。

    背臨::一種是把帖字全部臨完,即臨到熟透以後,從頭至尾默寫出來。簡單說就是不看帖,儘可能的寫一幅和原帖一樣的字。

    意臨: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寫,取原帖的筆畫,結構,或取章法。和原帖追求神似,並有自己的風格。

    啟功臨柳公權《玄秘塔碑》,上面這個就是意臨。每個字基礎筆畫塑形相差很大,但是結構取法相近。

    背臨就很不容易了,意臨是需要書法水平到達一定程度,相當的難。完全不按照帖,自己寫自己的,不是意臨。

    一人有感

    現在有不少父母讓孩子早早練字,對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書法就是持之以恆,不是嘴上說”用心“就行了,一下就能夠超越自我。

    基礎很重要,不管對臨和背臨都需要用心,對臨和背臨都必不可少的。

  • 6 # 強哥書畫

    我認為用筆對臨和用心默臨都不是學習書法的誤區,而是對學習書法都有幫助的!我一一的給大家分析一下具體的原因。

    第一,用筆對臨。

    用筆對臨應該是學習書法最常用的方法了,其實說白了這種方法就是抄襲,就是對照著字帖模仿而已!

    這種學習書法的方法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直觀的方法。用筆對臨可以很好的模仿書家的筆跡,能夠很清晰的看到書家的用筆,筆畫的粗細變化和每個字的間架結構。

    俗話說:“熟能生巧”。開始用筆對臨的時候,可能什麼都記不住,但是經過無數遍的臨習的話,字形很快就能在大腦裡面形成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很多出帖的朋友就是透過這種方法學習的,很實用,對學習書法的幫助也很大!

    第二,用心默臨。

    這種學書方法也有很多書友採用的,說的直白點,這就是臨帖裡面的讀帖。用心默臨和用筆對臨就好比讀書,有些同學喜歡不出聲,用心默讀,而有些同學卻願意大聲的朗誦,這個就是因人而異的。

    那麼學習書法中的用心默臨也能提高書法水平的,因為用心默臨也是在加強記憶的,用心去想每個筆畫的來龍去脈,觀察和比較結字,在大腦裡形成印象。

    我認為這種方法卻是用筆對臨的前提,有了用心默臨做前提,在用筆去對臨,那麼這就能更好的發揮臨帖的最大化了!

    總之,不管是用筆對臨還是用心默臨,他們都是學習書法的好方法。只是如果把他們二者分開學習的話,都是有短板的,因為用筆對臨可能思考的東西少了點,而用心默臨會導致眼高手低的。如果能夠把他們結合起來學習就是最完美的了!

    以上內容為強哥個人淺見,有說的不妥的地方,還要請各位書法界大佬,給予批評和指正!插圖為強哥硬筆書法習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有套房子,想開一家書店,怎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