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直想不通為什麼要殺那四千俘虜
18
回覆列表
  • 1 # 諾言永恆

      電影《投名狀》一劇情,是歷史上的真事,但被殺的俘虜超過兩萬

      電影《投名狀》裡,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兄弟率兵攻破了蘇州城,俘虜了四千名太平軍官兵。在如何對待俘虜這件事上,三兄弟產生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大哥龐青雲以城中缺糧、無法養活這麼多俘虜為由,堅持要殺掉俘虜;而趙二虎已經事先答應過這些俘虜,給他們一條生路,因此堅決反對殺俘,要求善待他們,把他們編入軍隊;三弟姜午陽則支援大哥龐青雲。

      

      最終,雖然趙二虎聲嘶力竭地全力阻止,但是龐青雲還是命令城牆四周計程車兵,亂箭齊放,射殺了所有俘虜。其實,電影中的這段劇情,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地點也是在蘇州,但是被殺的太平軍俘虜不下兩萬人,這就是“蘇州殺降事件”。

      

      咸豐十年,即公元1860年6月,太平軍攻佔了蘇州,隨後增設了炮位,加固了城防,嚴防清軍攻城。李鴻章的淮軍和戈登的常勝軍,曾向蘇州發動了數次進攻,均被李秀成指揮的太平軍擊敗,城下遺屍如阜,血流成河,淮軍和常勝軍傷亡很大,不得不暫時停止了進攻。

      

      不久,因為前方戰事吃緊,李秀成被派去與曾國荃的軍隊作戰,臨走時他命令心腹愛將慕王譚紹光譚紹光,接任城防司令,鎮守蘇州。當時譚紹光手下還有郜永寬、汪安均、周文嘉等四員大將。

      

      同年11月,出師不利的李秀成回到了蘇州,察覺到守將郜永寬等人有悲觀怯戰的情緒,且不遠處的淮軍和常勝軍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對蘇州發動新一輪進攻,頓感蘇州不保,於是決定放棄蘇州,以儲存實力。但是慕王譚紹光卻不願撤離,願意死守蘇州。李秀成無奈,只得揮淚告別,率領部分官兵離去。

      

      李秀成、譚紹光此時還不知道,大將郜永寬、汪安均等人已經決定投降清軍。郜永寬、汪安均等人先是秘密聯絡上了常勝軍總指揮戈登,表示願意歸降獻城,條件是清廷必須保證投降官兵們的人身安全,並對他們幾人委以重任。能兵不血刃,拿下這座銅牆鐵壁式的城市,戈登自然欣喜不已,所以就答應了所有條件。為表示誠意,打消戈登的顧慮,郜永寬等人還答應殺掉譚紹光,取其首級,獻與清軍。

      

      1863年12月4日,郜永寬、汪安均等人應邀前往慕王府聚餐。吃完飯後,譚紹光召集大家開了一個軍事總結會。會上,譚紹光旁敲側擊,警告諸位將領,在此關鍵時刻,不要心懷不軌,須戮力同心,全力守城。遭到了汪安均的激烈反駁,繼而發生了激烈爭吵,後升級為打鬥,汪安均掏出隨身備好的匕首,連刺譚紹光數刀,其他人趁勢一擁而上,砍下了譚紹光的首級。

      

      殺了譚紹光之後,郜永寬等人一不做二不休,命令手下殺盡譚紹光的部下,共有一千多人被殺。次日一早,郜永寬派人將譚紹光的首級送至清軍大營,確認首級正是譚紹光的後,李鴻章欣喜萬分。當日,郜永寬等人開啟城門,迎接清軍入城。

      

      幾天後,郜永寬、汪安均等八人應邀前往李鴻章的府邸吃飯。剛開始,大家有說有笑,推杯換盞,酒過三巡後,李鴻章咳嗽了一聲,接著從外面進來8名手捧官服、頂戴的人軍士,李鴻章示意郜永寬八人接受。正當郜永寬等人興高采烈地欲接過官服和頂戴時,那8名軍士突然拔出腰刀,殺死了郜永寬等八名降將。接著,李鴻章立刻命人傳令,將蘇州城內的所有太平軍降兵全部斬盡殺絕。據一些歷史學家保持統計,至少有兩萬多人被殺。

      

      至於李鴻章為何殺俘,一種說法是李鴻章的弟弟李鶴章,曾在太倉受降時,遭太平軍詐降,腿部中彈,險些喪命。這件事給李鴻章造成了心理陰影,他並不相信這些人是真心歸降,所以乾脆殺完。戈登因為這件事與李鴻章鬧得不愉快,認為他敗壞了自己的聲譽,讓自己失信於人,後來拿了清朝一萬元封口費,便絕口不提此事。

  • 2 # 趙先生5000

    可以看一下殺神白起,和這個相似

    白起生命的後20年甚至創造了一個奇蹟,就是隻要白起出徵掛帥,列國將軍無人敢掛帥迎敵,紛紛說生病了。因為白起作戰特別兇殘,其他將軍只是以打敗敵人為目的。白起認為這些敗軍回去以後重新整頓還是一隻軍隊。所以白起作戰總是打殲滅戰為主,那就是把敵人全部斬盡殺絕。讓對方根本就沒有重整旗鼓的能力。所以魏國和南韓被他打成了吉祥物,楚國更是被他打的遷了都,長平之戰,更是把趙國的青壯勞力全部殺光了,讓趙國徹底的成了一個殘廢。長平之後,趙華人恨不得食白起之肉,啖白起之骨。但因為白起是透過欺騙的手段坑殺趙軍戰俘,反了人道主義屠殺俘虜。所以後世不少後人對他評價很差,但是因為他的戰績實在是太出彩,再加上40萬趙軍降卒,秦軍沒有那麼多糧食來養他們,更加不能放他們回趙國重新組建軍隊。白起能以國家利益為重,放棄自己的名譽。背上殺俘虜的惡名,只為讓秦國一家獨大。所以不少人認為白起是後一世軍人的楷模。

  • 3 # 快意連珠

    其實龐青雲在電影中就交代清楚的了,看過的劇友可能會清楚。龐青雲了三點原因:第一,軍糧已經無以為繼。蘇州城已經被圍困多時,不僅城內早已絕糧,就連城外的清軍也是寅吃卯糧的地步了。第二,龐青雲在答話中就說出了他的心底話:這些人放下武器是農民,但拿起武器又是敵人。其實是因為這些投降的太平軍已經是被人“教化”了的,會有異心。第三,龐青雲已經誇下了海口,說是要直搗黃龍的,要是囚禁這些降卒,怕是會拖後腿。基於此,龐青雲就痛下殺手了。

  • 4 # 看影視品人生

    投名狀中,龐青雲殺死蘇州城沒五千太平軍,在電影中其實真實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缺少糧食,在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有糧食好聚兵,尤其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沒有沒有糧食軍隊很可能會發生譁變,在電影中,龐青雲的人都需要向別人借糧食,那會有多餘的糧食分發給其他人,為了防止投降計程車兵再次反叛,以至於連累到自己的軍隊,所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屠殺,畢竟作為叛軍的太平軍,對於朝廷而言,死活無所謂,所以,龐青雲才能有恃無恐。

  • 5 # 電影基本法

    看過《投名狀》的朋友們都對這個情節記憶猶新,那就是李連杰扮演的龐青雲不顧劉德華扮演的趙二虎反對,堅持就地解決四千俘虜,不顧裡面還有曾經同生共死的兄弟,不顧趙二虎勸降時保他們命的承諾。很多觀眾對此並不理解,覺得龐青雲太過冷血無情,其實這是誤解,龐青雲不是不想放過他們,而是不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龐青雲都不得不那麼做,勢在必行!

    最現實的原因就是糧食不夠了

    龐青雲率領的山字營雖然一路攻城略地,無往不利,打下了蘇州城,但是實際形勢非常嚴峻,因為已經沒有糧食了!之前已經足足圍城9個月,不但龐青雲自己的山字營已經快沒糧食了,蘇州城內也早就絕糧了。如果留下四千俘虜,你是不是還得養著他們給口飯吃?如果不給飯吃,這四千俘虜也早晚完蛋,那和直接解決掉有什麼區別?

    四千個人就是四千張嘴,對於此刻的山字營來說,自己都吃不飽了,拿什麼給俘虜吃?龐青雲為了順勢打下南京,已經以一半南京城的代價問死對頭魁字營借了3天的口糧,雖然龐青雲實際不打算給這一半,但是糧食卻是實打實的借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簡單,把他們放走不久行了。答案是不行,因為龐青雲對趙二虎還說了一句話:他們拿起武器就是兵!

    最根本的原因是有可能會拖累山字營下一步的行動

    當時兵荒馬亂,如果放走4千俘虜,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他們要想吃飽飯,唯一的途徑就是重新拿起武器。而山字營必須在短時間內打下南京城,否則前期所有的功績將會成為過眼雲煙,龐青雲會不會留下這個極有可能拖累自己的隱患?不會,換了任何人都不會!只有趙二虎!

    趙二虎懂人心,但是不懂打仗!而龐青雲也並非不懂人心,但是他更懂打仗!還有南京城這塊更大的骨頭要啃,留下這些俘虜,必然會拖後腿,基於這個理由,龐青雲就不得不這麼做!如果放走俘虜對他接下來的行動造不成影響,他會不放?他比趙二虎更看得清形勢!所以才會有三弟姜舞陽那句:大哥是對的!

    總而言之,從當時的形勢看,無論放不放走,都會對龐青雲下一步的部署造成嚴重影響,都有可能對山字營產生致命的影響。所以龐青雲必須那麼做!

    趙二虎不想那麼做,是因為他極重承諾,勸降時他曾經承諾這些俘虜,但是他從沒想過自己會有什麼結局,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兩人因為理念不同產生裂痕,所以電影裡趙二虎最後一次喊龐青雲時不是”龐大哥“,而是”龐將軍“!

  • 6 # 金家好兒郎

    戰爭就是這麼殘酷,勝利者本身已經沒有那麼多糧食,連自己生存都困難,不殺了俘虜,造反了怎麼辦,誰敢冒這個風險。

  • 7 # 傢侑娘仔

    第一

    缺糧,四千俘虜四千張嘴,龐青雲養不起這麼多人!

    第二

    龐青雲要直搗黃龍,不能帶著俘虜行軍,會拖累軍隊的行軍速度!

    第三

    四千俘虜放下武器是農民,拿起武器就是兵,所以不能放。

    養又養不起,放又放不得,只能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前茶為什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