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家v大叔
-
2 # 小肥燕
你這是仔豬白痢,仔豬白痢(遲發性大腸桿菌病)
又名遲發性大腸桿菌,是仔豬在哺乳期內常見的腹瀉病。主要是透過消化道感染。
特徵為病仔豬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糞,發病率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豬的生長速度明顯減慢。
病因複雜,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認為豬腸道菌群失調,大腸桿菌過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現已證實,豬輪轉病毒是仔豬白痢的病原之一。可以在飼料中新增戒料香來預防仔豬黃白痢。
本病多發生於10~30日齡仔豬,(以10~20日齡發病最多。7日齡以內,30日齡以上仔豬很少發病)。誘發和加劇仔豬白痢病的因素也很多,如因母豬飼養管理不當、豬舍衛生不良,膘情肥瘦不一、乳汁少、濃稀變化太大,無季節性,或者天氣突然變冷,溼度加大,陰雨或保暖不良,都會誘發白痢病的發生。此病如果條件較好,醫治及時會很快痊癒。
-
3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仔豬拉白屎、嘔奶是什麼原因?
謝悟空邀請,我來交流!仔豬拉白屎,分析應該是腹瀉。腹瀉分新生仔豬腹瀉(黃痢)和仔豬腹瀉(白痢)。都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腸道細菌性急性傳染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危害嚴重。仔豬腹瀉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帶有腥臭的漿糊狀糞便為特徵。而新生仔豬腹瀉以劇烈腹瀉、排黃色液狀糞、迅速死亡為特徵。兩者不同的是排便色不同。題目所說,仔豬拉白屎,為仔豬腹瀉。也叫“仔豬白痢”排出的糞便為白色或灰白色帶有腥臭糊狀稀糞為特徵。
流行特點:仔豬腹瀉的發病與日齡有關,8~12日齡的仔豬發病率高,12日~20日齡的發病次之,生後7天以內、30天以上的豬很少發病。此病有傳染性,一窩豬先有1~2頭髮病可緊接著蔓延全窩。仔豬腹瀉一年四季都有發病,但嚴寒的冬天、炎熱的夏天、陰雨潮溼、圈舍泥濘、氣候驟變時發病較多。
臨床症狀發病仔豬體溫常在40°C左右,一般出現下痢後體溫降至正常。病豬下痢嚴重,糞便呈現深淺不等的乳白色、灰白色、混雜黏液的糊狀,少數病例夾帶血絲,有特異的腥臭氣。隨著病情加重,病豬消瘦,眼結膜及面板蒼白,脫水,最後衰竭而死。
防治與治療做好母豬的飼養管理,廄舍要經常保持清潔乾燥,是預防仔豬白痢的關鍵。對母豬在產前5周和2周各注射大腸桿菌苗各一次。做好產房、產床及母豬清洗消毒,接產時,對仔豬口腔、鼻孔、體表要用消毒的毛巾擦淨、注意保溫,斷臍防止感染。治療:治療可用環丙沙星、氟哌酸、慶大黴素、黃連素等藥物,防治脫水也很重要,可在飲水中加入補液鹽(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或枸櫞酸鈉2.9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
-
4 # 年年風調雨順
仔豬紅痢:即仔豬梭菌性腸炎,多發生於1日齡~3日齡,最急性型和急性型1天~3天死亡,亞急性和慢性型10天以內死亡,死亡率極高,臨床症狀主要以拉血痢、灰色或紅褐色稀薄狀糞便,體溫不高,最終脫水死亡。
2.仔豬黃痢:大腸埃希氏桿菌引起。多發於5日齡以內仔豬。7天以上很少發病。主要是拉內含凝乳小片黃色糊狀或水樣稀便,很快脫水死亡。
3.仔豬白痢:仔豬白痢稱“拉白屎”,多發生在20日齡以內的仔豬,病豬初期稀糞,以後糞便逐漸變為白色,混有泡沫,粘稠而腥臭,病豬精神萎靡,消瘦,行走不穩,幼豬死亡率較高。
治療:呋喃唑酮每天每頭喂2--3次,每次0.05--0.1克;或土黴素每頭每天2--3次,每次0.25--0.5克;或每頭每天喂鹽酸黃連素2--3次每次0.05--0.1克;或大蒜500克、甘草120克,切碎搗爛加白酒500毫升,浸泡5天,然後取原液l毫升加水4毫升調勻後口服,每日兩次。
病原是大腸桿菌。10日齡~20日齡仔豬常發。體溫不高,主要症狀是拉白色、灰白色、淡黃色或微綠色粥狀帶腥臭味稀便。防治措施:一般妊娠母豬於產前2周~3周肌肉注射或耳根深層皮下接種仔豬大腸菌疫苗。初產母豬首免於產前5周~7周,於產前15天~20天二免。經產母豬每胎產前15 天注射一次。配合仔豬紅痢苗免疫。注意母豬圈舍衛生,尤其在產前產後經常清洗消毒,在仔豬吃初前將母豬乳頭擦洗乾淨。
-
5 # 一生好人大司馬
仔豬拉白屎、嘔奶,應該是感染了白痢。白痢是2~3周齡仔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臨床特徵正是排灰白色、漿糊樣的稀糞。部分仔豬伴有嘔奶現象。
一、仔豬白痢的發病症狀
仔豬感染白痢後,主要的症狀就是排出呈灰白色(有時黃綠色)並混有粘液呈糊狀的糞便。糞便中含有氣泡,有一種特殊的腥臭味。在尾巴、肛門附近常沾稀糞便。
當細菌侵入病豬的血液後,病豬的體溫就升高,食慾減退,慢慢消瘦,精神不振,毛粗亂無光色,眼蒼白結膜,畏寒,打冷顫,喜歡鑽草堆。
如果併發肺炎,呼吸顯困難,有噦音,一般過一個星期死亡,或可拖至3周以上。
飼料管理的好,病死率就低,飼養管理的差,死亡率就高。
二、白痢的流行特點
在自然界中,大腸桿菌分佈是很廣的,大腸桿菌也經常存在於豬的腸道中。在正常情況下它不會引起豬發病。
但當仔豬管理不善時,如豬舍不衛生,氣候驟變、陰冷潮溼,母豬的奶汁濃度變化大時,就會使仔豬抵降力降低,從而發病。
如果健康的仔豬,吃了從病豬體內排出來的大腸桿菌汙染的食物,也會引起發病。
一窩小豬,只要有一頭下痢,若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很快傳播開來。一個月以內的仔豬,發生白痢的情況最多,而且一年四季都能發生。
三、仔豬白痢的治療方法
1.慶大黴素每次每千克體重4~11毫克,1日2回,口服;
2.慶大黴素每千克體重4~7毫克,飢肉注射,一日一回。
3.乙基環丙沙星,每千克體重2.5~10毫克肌肉注射,一日二回。
4.壯觀黴素,每千克體重25毫克口服,一日二回。
5.青黴素8萬單位加鏈黴素80毫克口服,一日二回。
6.硫酸新黴素,每千克體重15~25毫克分兩次口服。
上述藥物連用3~4天。
養豬體會:豬有些病既要治,也要防,尤其是母豬,其自身的健康,關係到仔豬的健康成長。改善母豬產前產後的飼養管理非常重要。豬舍,尤其是產房要保持清潔乾燥,不積蓄汙水,及時沖洗糞便,通風、光照、保暖、消毒,以減少豬病的發生。 -
6 # 鄉姑小麗
仔豬拉白屎、吐奶在母豬飼養中最常見的症狀,給養殖戶帶來重大損失。造成仔豬拉白屎、吐奶的原因有豬流行性腹瀉、仔豬黃白痢、球蟲病等等,但是最常見就是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流行特點 : 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母豬乳汁可以排毒,透過乳汁傳播給哺乳仔豬,兩三週以下的哺乳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多流行於冬春寒冷時節,夏季發病比較少,在產仔旺季容易發生。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臨床症狀: 病原傳播迅速,兩三天內蔓延全群。仔豬的典型臨床症狀表現是突然嘔吐,把所喝的奶吐出來,你可以看到奶是一小團一小團的,接著出現急劇的水樣腹瀉,糞水呈白色或黃色,還雜有小的未消化凝乳塊;病豬迅速脫水,體重下降,精神委靡,背毛粗亂無光,吃奶減少,身上沾了很多糞便,一般三五天內死亡;2周齡以下的哺乳仔豬死亡率通常為100%。臨床症狀的輕重、發病持續期長短和死亡率與豬的年齡呈負相關,隨著日齡增加,死亡率就降低;大部份4周齡以上哺乳仔豬將存活,但增重緩慢,生長髮育受阻。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防治方法: 病豬可停食或減食,供給多量清潔飲水或易消化飼料。拉稀和腹瀉,引起仔豬死亡的直接原因都是機體嚴重脫水,因此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防止脫水和酸中毒才是保證仔豬存活的關鍵。仔豬防脫水的辦法是給腹腔注射5%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為了防止仔豬有細菌性疾病感染,本人通常在葡萄糖里加一些抗生素,比如恩諾沙星,慶大黴素,效果更加顯著。另外可以用注射器把稀釋好的口服補液鹽往仔豬口裡灌。
豬傳染性胃腸炎科學免疫: 妊娠母豬接種疫苗後,可以透過初乳中的母源抗體保護哺乳仔豬。疫苗我用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苗,這疫苗保護傳染性胃腸炎的同時又可以保護流行性腹瀉。在9月底全場全部豬普免一次,3~4周後妊娠母豬於產前20~30天加強免疫一次。一定要記住哦,疫苗是從後海穴注射並注意進針深度,後海穴在尾根與肛門中間凹陷的小窩部位,在後海穴注射才產生抗體多,肌肉注射效果不好的。接種疫苗時進針深度為,3日齡仔豬0.5釐米,10日齡為1釐米,母豬為4釐米。
傳染性胃腸炎目前沒有特效藥,因此接種疫苗才是最科學方法,同時豬場做好平時的飼養管理和衛生消毒工作是最主要的預防措施。
-
7 # 農小果鮮生
首先,病毒性腹瀉主要還是母豬自身原因,把病毒傳染給小豬,小豬吃奶後在體內不消化,在胃裡形成白色凝乳,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腸道需要水分來蠕動,從身體提取水分,從而小豬脫水消瘦死亡。
治療方案,母豬使用潤鑫感抗飼餵一週排出毒素,同時在注射熱毒利泰10毫升,能有有效防控小豬腹瀉。小豬出生後吃初乳前口服白頭翁2毫升,連續三天每次2毫升,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腹瀉。
豬舍環境衛生保持乾淨,保持乾燥,在豬身上和欄舍撒上爽身粉減少溼度增加,死亡率高,開窗通風換氣最主要,避免小豬多吃母乳,可以在飼餵蛋白粉,減少腹瀉對小豬傷害,提高小豬的成活率。
小豬在7日齡左右時可以新增專用開口料,避免少吃母乳減少腹瀉機率,並且在水中新增食鹽和葡萄糖,防止脫水死亡。
母豬疫苗接種尤為重要,一年四季度需要注射疫苗防控,平時飼養管理做好,藥物保健促進豬群健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才能有效防控疾病發生,俗話說:治標要治本,找到根本原因對症治療才能有效預防。
回覆列表
拉白色稀屎,就是患上了仔豬白痢。所謂仔豬白痢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病,是危害仔豬的重要傳染病之一。
引起仔豬白痢的大腸桿菌除存在於外界環境外,也存在於健康仔豬體內,一般不呈現致病作用。當某些應激因素,如飼養管理不當、氣候突變、寒冷、營養不良等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發生本病。病仔豬排出毒力強的大腸桿菌被其他豬採食進入消化道,可感染本病。2~3周齡的仔豬最易感染。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以夏季雨季為多發。患上白痢的仔豬,主要症狀為拉稀,糞便呈灰白色或淡黃綠色,常混有黏液而呈糊狀,其中含有氣泡,有特殊的腥臭味。在尾、肛門及其附近常沾有糞便。如不及時控制病情,則形成脫水、全身衰竭而死亡,或形成僵豬。
診斷本病需根據豬的發病日齡、臨床特徵等。即2~3周齡哺乳仔豬成窩發病,體溫不高、後期排白色黏樣糞便等特徵可做出診斷。
仔豬白痢應以預防為主。改進母豬產前和產後的飼養管理非常重要,妊娠期和產後的飼料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產房應保持清潔乾燥,不蓄積汙水和糞尿,注意通風保暖,每週至少消毒一次,仔豬應提早開食,在仔豬運動場放置少許炒熟的穀粒任仔豬嚼食,可促進仔豬消化機能的發育。本病發生與貧血有一定關係。給仔豬注射抗貧血藥,鐵鈷注射液或右旋糖酐鐵2毫升肌肉深部注射,通常1次即可。或給母豬喂抗貧血藥,不僅可防止仔豬貧血,還可顯著減少本病的發生。方法是從產前1個月開始,每天給母豬投餵硫酸亞鐵250毫克、硫酸銅10毫克、亞砷酸1毫克,直至產後1個月為止。在缺硒地區,應注射亞硒酸鈉和維生素E合劑。
也可用微生態製劑療法進行預防,如口服促菌生、乳康生、調痢生等。在豬的運動場一角放置深層黃土塊,任仔豬啃嚼,對預防本病也有一定效果。
本病在治療上方法很多:
(1)抗生素和磺胺類療法
磺胺脒、次硝酸鉍、含糖胃蛋白酶等量混合,7日齡豬每次0.3克,14日齡每次0.5克,21日齡每次0.7克,30日齡每次1克;重病1日3次,輕病1日2次,一般服藥1~2天可愈。強力黴素內服,每千克體重2~5毫克,每日1次。土黴素內服,土黴素1克加少許糖溶於60毫升水中,每頭每次3毫升,1日2次。
(2)白龍散療法
白頭翁6克,龍膽草3克,黃連1克,共為細末,和米湯灌服,每日1次,連服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