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慧書法
-
2 # 紅塵彌勒
鍾繇鐘太傅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可是任何人無法撼動的。
鍾繇,字元常,公元151-230年,乃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實權人物,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被曹操父子幾代屢為推崇,甚至還被文帝曹丕冠以一代偉人的極高稱謂和褒揚。
鍾繇各體兼擅,真草隸篆多有專攻,尤以真書楷體最長,被評為真書絕世,楷書初祖,乃一時之傑,無出其右者。
鍾繇生活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逐漸向楷體過渡的階段。當時的漢字歷經若干時段的演進變化,已具備了完全轉化變體的空間與時機,鐘太傅恰於此時應運而出,直接參與並主導了這場偉大的變革,使得這一深刻轉變具有了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有傳聞說:鍾繇受書於文姬,文姬則受於蔡邕,蔡邕則受用於神人。而鍾繇又傳之於衛夫人,衛夫人傳之於王羲之,王羲之傳於王獻之,由此誕生了中華文化史上最燦爛的書法大觀。
鍾繇被譽為正書之祖,留下了輝煌的名號與墳典,計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力命表》《調元表》。
六帖:《丙舍帖》《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雪寒帖》《長風帖》。
三碑:《乙瑛碑》《受禪碑》《魏上尊號碑》。
如題主問,即便沒有鍾繇的出現,楷書也會應時而生。這是因為當時正處於大面積全力度的集結過度階段。鍾繇只是起到了引領的作用,還有其他士人學子共同領導了這場偉大的文化變革。
-
3 # 詩夜城主
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與漢末的張芝、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合稱“四賢”,其中又與“書聖”王羲之並稱“鐘王”,關於書聖王羲之的書法造詣,想必大家都耳目共睹了吧,“書聖王羲之”五個字可謂是如雷貫耳、流芳千古了,鍾繇能與王羲之齊名,其書法地位,不用多解釋,大家都明白了,
那麼沒有鍾繇,會有楷書出現嗎?可以很肯定的說,沒有鍾繇,同樣也會有楷書出現,為什麼說的那麼肯定呢?因為在東漢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年)時,議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得到靈帝許可,於是,參校諸體文字的經書,由蔡邕等書石,鐫刻46碑,統稱《熹平石經》,此石經刻字嚴謹規範,細緻端方,字的外形方正,無突出主筆,從章法及多處的用筆上,可以或多或少發現魏晉楷書意味,
綜上段所述,就容易理解了,鍾繇的書法取法蔡邕,兼備各體,其中以楷書最具特色,所以鍾繇有“楷書正祖”的稱謂,值得注意了,鍾繇的楷書也是從蔡邕創作的碑刻《熹平石經》取法而來,所以即便當時鐘繇沒有效法《熹平石經》,自然也有其它人會這麼做,因為蔡邕的書法在漢代也是赫赫有名的,
雖然鍾繇是“楷書正祖”,但其楷書並不是很成熟,他的楷書還帶有隸書的意味,沒有後世那樣的嚴謹規範,王羲之楷書得力取法於鍾繇,是王羲之將楷書推向了成熟,最終使楷書完全獨立於隸書;即便鍾繇沒有取法蔡邕書法,憑藉王羲之的書法眼界,他也會去取法蔡邕書法,效法《熹平石經》自然也創作出楷書。總而言之,古代有書法眼界和悟性的書法家比比皆是,完全不用擔心沒有鍾繇,就沒有楷書。
-
4 # 文史稻讀
面對一題三問,我們就“河邊洗蘿蔔”,一個一個來。
鍾繇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如何?鍾繇(yáo,音“搖”)生卒於公元151-230年,穎川長社人(今河南長葛縣),魏晉南北朝時期鼎鼎有名的大書法家。
魏晉時期,鍾繇算得上是個厲害角色。他在魏文帝時期擔任百官之首的太傅,很有威望,文章也寫得好,同時宗蔡邕、劉德昇等人,博取眾家書法之長,形成自己的隸書、楷書的獨特風格。
鍾繇書法成就很高,同張芝、王羲之、王羲之父子並稱“四賢”,又同王羲之稱為“鐘王”。
梁朝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稱讚鍾繇書法:如雲鶴遊天、群鴻戲海。
唐人張懷瓘《書斷》謂其: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以來來一人而已。
宋代官修的書法著作《宣和書譜》評價說:
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可惜的是,由於年代久遠,戰亂不斷,鍾繇的書法真跡全部失傳,今天所見的“五表”、“六帖”、“三碑”,要麼為臨摹本,要麼系偽書,甚為遺憾。
沒有鍾繇,會有楷書出現嗎
答案是肯定的。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其基礎是文字,而文字的功能是為了方便生產生活。
中國文字從倉頡造字開始,始終朝著由繁向簡的方向,慢慢演進。
歷史上先後出現甲骨文(商朝)、金文(周朝)、小篆(秦朝),隸書、草書、行書(漢朝)、楷書(魏晉南北朝)。從唐宋至今,楷、行、草、隸、篆始終被奉為正規的“書法五體”。
鍾繇生活的時代,雖然流行的是蠶頭燕尾、外形俊美的隸書,但實在是影響寫字速度。
人們迫切需要一種辨識度更高、寫得更快的書體,於是楷書脫胎於隸書應運而生。
好比網際網路4G代替3G技術,工業革命代替農業革命一樣,這是一種迭代發展。
就算沒有鍾繇,也可能有李繇、王繇,總有一個人會承擔起這個使命。
為什麼?任何一種新書體的產生,必然有其萌芽的土壤。
比如小篆,秦滅六國以後,推行全國統一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建立標準化生產製度。由於金文、石鼓文筆法複雜,不利於傳播,因此李斯刪繁就簡,創造出“小篆”書體。
同樣,楷書的產生,也有其複雜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條件。
我們讀史書知道,鍾繇生活的時代,社會經過長期動盪以後,國家GDP增長跌入了谷底,但人們在精神上的禁錮也得以打破,正統的儒家文化,受到道學、玄學的極大衝擊。
人們渴望自由,滿足自我需求,對藝術的追求也有新的變化。因此,魏晉南北朝的四百年間,文化名人可謂燦若星河。
鍾繇作為社會輿論場上的“大V”,影響力巨大。因此他在書法上引領潮流之先,創造出楷體,並被奉為楷書之祖,也就不足為怪了。
-
5 # 三禾日72
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其成就和貢獻,在於開創了正書(楷書)的形成。
正書由漢隸演化而來。為了書寫便捷,鍾繇將寫給朝廷的奏章一變蠶頭雁尾的漢隸書體,而採用一種平正整肅的字型,透過他的身體歷行,使得正書在士大夫階層流行起來,成為當時官方認可的字型,這便是中國書法史上的最早的楷書(小楷)。
一種舊的書體得以改造,成為一種新書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鍾繇因此被奉為“正書之祖”。正書,便成為新的書法時尚,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也因此形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為後來歷代所樂道的“魏晉風韻”!
書體的發展演變,有內在的必然邏輯,是歷史進步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個變化過程,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只不過是,作為上層大官的鍾繇起著推波助瀾的關鍵作用而已。
-
6 # 麓風軒
這個問題分兩方面來回答:一、鍾繇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1、楷書鼻祖。鍾繇是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
2、與王羲之齊名。書聖王羲之的開始受其影響很大。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
3、書法被成為神品。傳世作品主要有《賀捷表》《力命表》《宣示表》《薦季直表》等,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二、沒有鍾繇,會有楷書出現嗎?回答是肯定的!鍾繇歷來被看做是將隸書轉化為楷書的第一人,那麼如果沒有鍾繇,楷書還會出現嗎?當然還會出現。
因為,一種字型的形成都有著漫長的過程,而要被時代所接受併成為日常應用的字型,不知要經歷多少年月,絕不是一蹴而就。將字型的創造歸結為某一個人的功勞,雖然在歷史上受到很多人的認可,但並不符合史實。
鍾繇所處的時代,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時期。在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鍾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時代潮流,學習、應用和發展了新書體,另一方面透過他作為書法家、政治家的影響力,推動了楷書的發展。
因此,以這樣的歷史觀來看鐘繇,還不能完全說他是楷書的“創造者”,實際上是整理者、善學者、領銜者、代表性人物,如果沒有鍾繇,楷書也會出現。
回覆列表
謝提問!鍾繇在中國書法發展史是承前啟後的人物,在他之前(三國前)沒有定型的楷書,東漢蔡邕的書體雖然已向楷書進化,但依然隸書筆劃居多,到了鍾繇形成獨立風格和特定筆劃、造型的楷書,至今未變。鍾繇為王羲之書法的啟蒙老師(隔代啟蒙),如果沒有鍾繇的楷書,楷書的出現會拖後數十年,之前蔡邕的似隸似楷的書體已經向楷書進化。書法發展的邏輯決定字型由繁向既簡又美觀的方向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