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讀IDo

    我覺得當務之急還是先把你自己的心理問題交給正規的專業人員解決一下吧。既然知道自己心理有問題還不去及早診治,帶著心病讀研究生也是社會隱患。

  • 2 # 幸福謀方心理

    學心理學雖然對你可能會有幫助,但是一知半解有時候也容易進入死衚衕出不來。

    我有個來訪者自己學心理學,學到後面,我問他:“今天帶兒子出去感覺怎麼樣?”

    我說這個其實是想問問他,他兒子還排不排斥他帶出去玩兒。

    他回答:“挺好的啊,今天很自然。(他說的是自己挺好的)”

    我繼續看著他,他才反應過來,停了一下,說:“老師,你說我是不是太關注自己了?”

    心理問題就是越關注越看不清它,它的影響越大,越無法擺脫。

    就像強迫症,花了多大力氣強迫自己不要想,其實也就花了的關注力去關注他。

    忘不了前任問題也是如此。

    所以該不該因為自己想吃梨就去種梨?

    建議:

    1.找個諮詢師好好諮詢,空餘了自己再看點心理學書。

    2.如果這是你的興趣,那你學心理學會學的比別人更深,更有感觸。

    但是因為你自己有自己的心理問題,一定要結合心理諮詢,這樣無論對你的心理問題,還是對你的學習都是很大的促進。

    你說呢?

  • 3 # 小強師兄專注解夢15年

    心理問題,大部分需要向內尋求原因。而你讀研究生,就是一個向外學習知識的方法。

    很顯然方法沒有對!

    另外,心理問題,尋求心理諮詢師,猶如,有法律問題,尋找律師一樣。而不是有法律問題,去讀法律研究生。不然,這輩子要都不完的書了。運氣不好一點,研究生沒考上,那不是雪上加霜了。

    因為心理問題,很多人去學習心理學知識,這本無可厚非,只是不少人,學完之後,反而更加擰巴。

    因為,向外學習知識點,並沒有解決內在的心理問題。而只是增加了外在的手法。一切心理問題,都是未被恰當的對待。未被他人正確對待,也有自己未正確對待自己。

    最後,再重申一句:專業事情找專業人。恰如,做夢找小強師兄一樣。

  • 4 # 黃衣心理

    我在心理諮詢行業工作了十幾年,經常會遇到心理諮詢師來做個人成長的心理諮詢,其中不乏為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而學習心理學知識,但不僅沒有解決好自己問題,反而發現更多其他問題,跌入一個對自己不清楚,對人生更迷茫的境地中。

    為了自己的心理問題而學習心理學,為什麼是下策之選呢?原因有四,我們逐一分析如下:

    01 耗費時間

    心理學內容豐富,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自從我們走進心理學教室那一天起,就被老師提醒過:你們來學習心理學,只能是在一個學習的階段,就好象你去旅遊,遠遠的看到了風景的大門一樣。

    寄期望於自己學習心理學,並且透過學懂這門學科,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其實是一個耗費時間很長的過程。可能十年,二十年過去了,你還在這裡浸泡著,既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問題是個啥,也不能夠有效應對。

    個人成長的過程,有快有慢,有頓悟有漸悟,有機緣巧合,也有碰巧錯過。

    我的個案中,很多朋友說自己花了多長時間,學了心理學的研究生,學習了催眠課程、認知療法、很多技術,筆記記了很多,業餘時間都花在了學習心理學上面,但是自己的問題仍然一頭霧水。

    這條自愈之路漫漫,只在身在其中的人才有所體會。

    02 對號入座的艱難

    心理學豐富到有各大流派,種類繁多的治療技術,很多人陷落在這裡面,目不暇接的同時,也無從辨別什麼療法,什麼技術,如何使用,才能對自己的問題有所助益。

    而心理問題往往伴隨著防禦機制而來,個體內在對於創傷和心理問題的潛意識作用,在這其中起到了給自己捉迷藏的功能。

    有一位在當地據說是學霸的朋友,知識掌握的很全面清晰,他在來諮詢時講自己最難過的就是無法給自己的問題真正對號入座。

    03 自我剖析的痛苦帶來防禦

    正如上面所說,個體內在對於創傷和心理問題是有潛意識參與的作用的,很多傷痛在面對起來是並不舒服的。甚至,自己在挖掘起問題來,會因痛苦而逃避、隔離。

    種種防禦方式,假如這個人不清楚究竟自己什麼樣的行為是出現防禦機制了,那麼越對自己進行分析,就越迷茫,這個怪圈就會越大,甚至影響自己的生活。

    04 心理服務很容易獲取

    既然學習心理學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這麼繁瑣複雜,那麼還不如我們選擇心理諮詢服務,來對應自己的心理問題更加便利。現在我們社會上能夠開展心理諮詢業務的老師們已經不少,只要找對路,陪伴成長,支援療愈,是完全有可能的。

    以上,當感覺自己有心理問題待解決,我建議大家首選心理諮詢,而不是報考心理學研究生。

  • 5 # 葉浟心理

    為了自己的心理問題去讀心理學研究生,這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只是這可能並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有效。

    就像一個人感冒了,第一反應是去看醫生或者是吃藥一樣,一個人發現自己心理出現了問題,第一反應貌似應該是去見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治療師才是合理的。如果因為自己有了心理問題而去學習心理學,這樣聽起來有點玄幻,就像是身體生了病先要去醫學院學個幾年。

    當然,學習心理學這件事情本身就對人的心理成長和心理健康有意義,但是光是學習並不能夠治療心理問題。記得讀大學時第一堂專業課,老師有和我們說過一個現象,叫做“大一大二醫學生綜合症”,說的是每一個醫學生(當然臨床心理學也包含在內)在剛開始專業學習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把書本上的症狀和自己聯絡起來。這種聯絡也並不總是壞的,但是在那個當下可能對一個人的狀態不是好的。

    心理學和任何其他學科一樣,是一門浩瀚博大的學科,是需要學習者不斷學習和充電的。浸泡在心理學環境中越久,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本身就會越有幫助,這是一般情況。但是有一句話叫做“醫者不能自醫”,即使是一個臨床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或治療師,也是無法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的。心理學會讓人有更多地自我察覺,但這種自我察覺大多數時候,並不能夠代替專業的心理治療。

    如果你喜歡心理學,可以在接受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同時去學習,但是最好別把學習心理學當作治療自己的手段。

  • 6 # 本體自在

    不必為了自己的心理問題去讀心理學研究生

    為了自己的心理問題去讀心理學研究生,並非好的選擇,只是權宜之計。

    人們的普遍認知中,認為如果自身出現了心理問題,可以當自己的心理醫生,自我療愈、自我解決。這是一種“刻板印象”,根深蒂固存在於意識層面。即“你以為的只是你以為的”,事實並非如此。

    即使讀心理學研究生,學習、探討心理學多年,卻未必能真正認識、發現自身的優勢、不足,認知、行為模式,有以下五個原因:

    1.本能迴避、逃避自己的心理問題。

    面對曾經的創傷性事件、情結,作為“趨利避害”的人的本能,會無意識避免重新面對過去的情境,不願“情景再現”。會勾起我們潛意識的傷痛,因此逃避是本能行為反應,無可厚非。

    我們出於“自我防禦”心理,只會從表層問題分析、解決,所謂“醫者不自醫”,無法揭開核心心理問題,也就是根本不想看到、找到根源問題,恐懼真相的呈現。可想而知,怎能自我療愈呢?

    2.理論無法聯絡實踐。

    在心理學領域研究多年的人,有多少人用學到的理論,運用在自己身上,按照某種心理療法實際操作?我周圍學習心理學的同學、朋友,沒有人把自己當“小白鼠”做實驗,對自己都不夠狠。

    因此,學的理論知識,如果不能內化、整合到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無法落地、實際操作,只是一些概念,沒有實用價值。不能學以致用,不如不學。

    3.野蠻分析。

    有些學過心理學的人,經常犯“職業病”,心理諮詢師“上身”。不只在諮詢室幫助來訪者分析心理問題,在生活中依然無意識將他人,當作來訪者對待,不論是善意或惡意,都令人很不舒服。這是一種心理邊界不清的體現,或者是一種“自戀”,炫耀自己的心理學技能“爐火純青”。其實可能無意中傷害了對方而不自知。

    4.學習費用。

    如果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不要輕易涉足心理領域。學習各種課程,參加各類工作坊,每年的費用不菲。心理領域需終身學習、成長,需物質作為鋪墊。

    學習的費用遠遠超過心理諮詢費用,何必捨本逐末。

    5.時間、精力成本。

    如果決定讀心理學研究生,需做好精神準備,思考、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充裕的時間、精力,作為支撐,一路前行。

    總之,為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完全沒有必要,去學心理學研究生,只需尋找擅長自己心理問題的心理諮詢師,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準備自駕遊川藏線,川藏線上都有哪些縮寫的字母、文字,指的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