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學行者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執政期間,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採取“務農殖穀”的措施,促進了蜀漢地區生產的恢復和經濟繁榮。他認為,“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只有這樣,才能“富國安家。”所以,諸葛亮受遺詔輔助劉禪以後,採取“務農殖穀,閉關息民。”

    在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在為後主所擬的伐魏詔書中,又提出“勸分務穡,以阜民財”。

    此外,諸葛亮還非常重視水利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首先他保護和利用都江堰,都江堰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是秦國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經注·江水》記載:“諸葛亮北征, 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徵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

    這是都江堰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堰官帶武裝的確切記載,開闢了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的先河。堰官直接受蜀漢朝廷管轄, 不受郡、縣地方政府幹擾。

    而諸葛亮當初立下的維護法規,被嚴格執行近2000年,因為歲月無數次證明了這份法規的行之有效。

  • 2 # 原yuan也

    我最喜歡諸葛亮了,劃三分,出祁山,燒博望;氣周瑜,辱司馬,擒孟獲。一生善用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兵,火燒上方谷,怎奈上方谷一場大雨,徹底熄滅了蜀相光復漢室的雄心壯志,卻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後人只感慨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他為國為民,忠陛下而憂百姓,6次北伐,企圖滅魏固蜀漢,平定中原。然而,事與願違,多次以糧盡無功而返,都未能滅魏復興漢室。在最後一次北伐時,因積勞成疾舊病復發加心病而死於五丈原。一代忠臣,結局,卻是如此。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諸葛亮,忠臣的楷模

    (此處不提空城計,草船借箭,也不提劉備託孤有無計謀,只是忠。歷史,有待考證)

    願諸葛亮被更多人知道並愛戴

  • 3 # 文古平說

    諸葛亮,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這些褒義詞早有定論,也是無法反駁的。說實話我也挺喜歡諸葛亮的,他的忠心感動後世,他做事認真謹慎,而且博學多才,這樣的人誰不喜歡。

    但是我今天想從另外一個點來說一下他,出師表中有這樣一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意思是說,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農親耕,只想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徵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

    這裡要指明的是諸葛亮並不是布衣,他的祖上諸葛豐那是有爵位的,他的父親叔叔都是當官的,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世家子弟。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他自比管仲樂毅,難道是苟且保命的態度,明顯是在“恃才待主”。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我想更有可能的是諸葛亮早就選好了劉備這個主子。要不怎麼沒有人向劉表、曹操、孫權推薦諸葛亮?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與劉備隆中對的內容我想不是現想的吧!這麼大的政治格局路線,不經過長時間的分析規劃,怎麼能這麼具體。

    上述的這一段不知諸葛亮為什麼,要違背現實的來寫。至少我感覺這個地方寫的比較虛偽。

  • 4 # 清風若過

    一部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神話了。其實諸葛亮也是活生生的人,有七情六慾,也會犯錯,也會追逐名利。

    諸葛亮是世家出生,琅琊諸葛氏是當地的豪族,因為諸葛亮自幼喪失雙親,和弟弟諸葛均一起被叔父諸葛珪養大,諸葛珪投奔劉表的時候,諸葛亮也跟著叔父到了荊州。在荊州拜在龐德公水鏡先生門下學習,諸葛亮確實有才,所以能得到龐德公水鏡先生賞識。“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這是水鏡先生說的,其實就是為了諸葛亮炒作名氣,當時的時代講究名氣,有名氣就有更多的舉薦,有更好的奔圖。

    諸葛亮沒出仕之前一直是躬耕隴畝之間。大家都以為躬耕隴畝是自己親力親為的去種田。其實只是諸葛亮是一個地主,如果有興趣了就下田種地玩玩,看看諸葛亮來往的人就知道,崔州平、石廣元、徐庶、龐統。可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樣的人可能真正去種地為生嗎,種地為生的人有時間去讀書嗎?

    再看看諸葛亮在荊州的關係網:諸葛亮大姐嫁給當時荊州第二大族蒯家蒯棋,二姐嫁給龐德公二兒子龐山民。荊州第一大族蔡家的大女兒嫁給黃承彥,二女兒嫁給劉表。諸葛亮娶了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為妻。這樣諸葛亮叫劉表要交一聲姨父。基本上整個荊州都滲透了。那麼,為什麼要強調諸葛亮的“躬耕隴畝”,他自己為什麼又要強調其“布衣”身份呢?說到底,這無非是在突出諸葛亮的高才大志

    古代講究親親相隱,而諸葛亮出仕沒有選擇劉表,可以說劉表老了不值得輔佐,但是為什麼不輔佐當時亦有賢明的劉琦(劉琦並不像演義裡面那麼無能),是因為諸葛亮知道荊州世家大族盤根錯節,就算輔佐劉琦,他一個外來世族得不到權利,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不投奔曹操孫權也是這個原因,曹操孫權都有自己的班底了。諸葛亮去了也難得到重用。所以選擇了一窮二白的劉備(說起劉備,其實比呂布不曾多讓,投靠公孫瓚,公孫瓚給他別部司馬官職不低,結果在公孫瓚式微的時候離開公孫瓚。投奔陶謙,陶謙三讓徐州以後就病死了。投奔劉表,劉表也病死了,長坂坡以後投奔劉琦,年紀輕輕的劉琦也病死了,這其中的貓膩想想都知道。)

    再看看諸葛亮出仕以後的操作,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其實都不存在,在史書裡面只有劉備火燒博望坡的記錄。諸葛亮出仕第一功是去江東勸說孫權抗曹,但是也沒有上麥舌亂群儒。諸葛亮的能力是內政強,軍事其實不怎麼樣,赤壁之戰是周瑜之功,草船借箭的真正是周瑜,諸葛亮也沒借東風。當然隆中對是真實的,但是隻是一個大方針大策略。劉備進軍益州的謀主是龐統,龐統死後是法正。諸葛亮真正統兵的時候是平定南蠻的時候。

    再看諸葛亮後半生的操作,一、窮兵黷武,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二、任人唯親,任用馬謖失街亭,這就是一個趙括。三、排除異己,獨攬大權,劉備託孤的另一個大臣李嚴以軍事見長,南方的雍闓、高定、朱褒先後叛亂,寧可不討伐叛亂,也不讓李嚴出兵。收了李嚴兵權最後自己出兵。也沒有歸還兵權。諸葛亮四次北伐,李嚴督辦糧草,當時正值夏秋之際,陰雨連綿,又是婦女、兒童推著所謂的牛車(就是四輪車)向前線運用糧食,蜀道難行,誤了時期。李嚴只能勸諸葛亮退兵,但是退兵之後諸葛亮就找李嚴算賬了。一個顧命大臣被流放成了庶民。四、拒接納諫,第三次北伐拜歸。其他的還有什麼架空劉禪,不接納新人。任用楊儀斬殺最後的大將魏延。

    所以說諸葛亮不是神,也是個人,有自己七情六慾,追逐名利。三國我最喜歡曹操,曹操是真性情真才學。

  • 5 # 歷史鑑春秋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其足智多謀,忠心報國,志向高遠,堅韌不拔, 是三國群英中廣大群眾最喜愛的人物之一。

    一、有著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膽略。他生逢戰亂四起、軍閥割據的年代,所謂時世造英雄,劉備思賢若渴,將他從民間請出後盡情發揮聰明才智,做出了天下三分的正確判斷和建立蜀國的謀略,這些戰略性的建議劉備付諸實施後成效顯著,勢如破竹,在四川建立了蜀漢政權。

    二、有著驚人的軍事謀略和戰術。眾所周知,諸葛亮投奔在劉備賬下後一直在戰爭一線指揮作戰,經歷戰事數十年,在和曹魏作戰時常常出奇制勝,令對手聞風喪膽,在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的戰役中攻城拔寨,創造了無數輝煌的戰績,令後世軍界崇敬和學習效仿。

    三、體恤部署,知人善任,獎罰分明。在丞相位上和帶兵過程中能撫慰民情和善待屬下,體察民間疾苦,實施休養生息政策;在用人上能不拘一格,不徇私情,把優秀的人才選拔到各個重要崗位;令行禁止,獎優罰虐,如眾所周知的斬馬謖,這些優點都使他能在強手如林的戰爭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四、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困難面前不低頭,咬定目標不放鬆,歷挫折身更勇,遇困難志愈堅,蜀國的國力是三國中最弱的,與曹魏作戰中面臨山路崎嶇糧草不濟等不利因素,能尋找出路,力克強敵,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在當時是很可貴的。

    五、對蜀漢忠心耿耿、嘔心瀝血建功勳。劉備白帝城託孤時明知其子劉禪胸無大志,生性孱弱,讓諸葛亮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就自己上位,但諸葛亮沒有二心,盡全力輔助劉禪理政,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殞命在與曹魏交戰的五丈原戰場上,忠貞的品質傳頌千古。

    綜上所述,諸葛亮是堂堂大丈夫,真君子,是後人學習和做人的楷模,所以我十分喜歡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立秋和晚立秋是如何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