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蓓媽的平凡生活記錄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培養其興趣愛好,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援,家長切忌包辦,要善於觀察,因勢利導,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及特長,有意識地激發孩子的理想火花,幫助孩子形成終身奮鬥目標,並將這目標分成若干個小目標,當孩子取得一點進步時都應及時鼓勵。幫助孩子制定個人計劃,合理安排孩子學習時間,不可操之過急或緩慢滯後,適時提供幫助。即使孩子最終沒有達到理想目標 ,也體驗到了想象奮鬥的樂趣,他的認識也會因此而豐富多彩。

    其次要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幫助孩子尋找生活的真諦,父母必須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經濟上適當地制約,激發孩子可望不可求的奮鬥意志,多讓孩子參加社會團體的一致活動、公益活動,讓孩子適應社會生活。不能作秀一樣“表面式”作為,應是幫助孩子認識社會、感受生活。只有讓孩子對社會認識深刻了,對生活感受豐富了,才會有獨立的思維,發現自己正真想要的東西和人生目標。而家長幫助孩子尋找生活的真諦,就是交給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 2 # 速克

    自高考擴招之日起,對應試教育的各種口誅筆伐與日俱增,但是二十年過去了,中國的學生依然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儘管各種提倡素質教育的方案紛紛被提出,被實踐,主流的教育依舊是以應試為目的的。

    那麼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什麼樣子的呢?有一個老生常談的事例,一箇中國高中畢業生去了美國,在入學開始做了一個數學測試,這個中國學生只用了一半的時間,而且完全脫離各種計算工具,答了滿分,這讓當時在場的美國數學教授無比震撼,感覺發現了一朵數學界的奇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中國學生的成績一年不如一年,直到最後勉強拿到了學位。在他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採訪了該生的教授和同學,大家的回答大相徑庭,這個中國學生上課不跟我們交流,甚至是拒絕跟我們交流;這個學生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除了按時來上課,寫作業,別的活動都不參與,而且時不時會被一些生活瑣事弄得焦頭爛額。

    很明顯,應試教育下培養出來的人才基本都是應試的人才。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為了考試做準備,以至於除了考試,別的事情一概做不好。各位家長可以自己想象,現在的小學生如果遇到了險情,是否知道要,119和120?現在的中學生有幾個能夠自己去市場買菜,然後回家給自己做一頓飯?現在的大學生又有幾個能夠自己決定和規劃專業、工作、還有留學的?在我身邊,這些情況多半都是父母在做,因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浪費這些時間,他們需要去複習,去考試。然而這些事情在西方人眼裡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亦或是常識,很多中國學生參加工作以後都不會做法,這讓很多西方人都大跌眼鏡。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告訴各位家長,應試教育之外,我們的孩子缺少的是自我生存的能力。

    這方面的能力培養,建議各位家長多去讀讀美國母親是如何帶孩子的,德國幼兒園都會教孩子什麼東西,這些在網上一搜一大把的文章。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是全世界出名的,這種過度的保護其實就是在培養一個學習的天才,生活的低能。我們總是不敢放權,不敢讓孩子自己去為自己做決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美國的小孩不聽話亂跑,摔倒了,中國家長立刻會去抱起來,而美國的媽媽只是說,你自己站起來;孩子不聽話,不願吃飯,不會哄你,不吃就餓著;孩子高中畢業後家長不會再給任何生活費,上學的學費,零花錢全靠自己打工,這也就是為什麼西方高中生畢業以後會間隔一年再去上大一;我們的孩子要出國去上學,家長巴不得跟著過來陪讀,我一個俄羅斯朋友當年就是揣著1000塊錢人民幣隻身來到中國。

    中國父母過度的保護換來的是孩子缺乏主見、缺乏責任心、以自我為中心,而這些恰恰是步入社會以後的大忌。既然想要讓孩子全面成長,那就請家長放開手,有些簡單的事情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犯了錯,讓他自己去承擔。這樣長大以後,他才會明白什麼叫責任心,什麼叫擔當,什麼是換位思考,只有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為人處世的道理掌握了,我們的孩子才能在處理複雜的社會關係時更加遊刃有餘,處變不驚。

    希望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父母的教育水平越來越高,中華“巨嬰”越來越少。

  • 3 # 壹父母

    應試教育之外,所要考慮引領孩子未來的方式應該與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入手。

    生理上,自然是以健康安全為先,應試教育之外,我們要強調孩子的身體健康,為他們創造比較快樂和溫馨的成長環境。

    心理上,一個孩子要面對和走向未來,需要一個自我的長期建設:建立健全人格,建立自我意識,以及培養獨立思考、辨別是非、抗壓抗敏能力等。

    家長從中要做的是都孩子意識萌芽期的保護,對個體的性格特徵要全面把握,不可以過 於壓迫也不可以過於寵護。常說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個體性格和心理建設可以進行 借鑑。

    對孩子從小要有憧憬未來,樹立目標和夢想的引導,不妨可以常常問問他們想做什麼,或者喜歡什麼,也不妨在他們提問時引導他們,天馬行空幻想一番,並且記錄下來,積累和習慣讓他們對未來的自己有所想有所念。

    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孩子多溝通,多理解,拉近與孩子的心靈距離。

    多瞭解孩子,多體諒孩子, 多換位思考,有些事情需要告訴的要告訴。

    引導他們想未來的自己。

  • 4 # 蝸牛說家庭教育

    隨著物質財富的豐盛、人工智慧的發展,在未來很多職業會被電腦代替,人類擁有的優勢,但是與邏輯思考、運算、順序思維有關的工作時,電腦的速度更快、效果更佳,那麼在未來,只有能解決更復雜的問題,能提供某些資料庫和軟體所無法提供的服務,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價值。家長需要關注和培養孩子三大能力:

    一、講故事的能力。資訊化時代,知識爆炸,僅僅收集觀點知識點是不夠的,要嘗試說服、與人交流有利於培養引人入勝的敘事能力。

    二、感受別人感受的能力。成功人士與普通人的區別在於,他們具備理解他人動機、構建良好人際關係及關心他人的能力。

    三、追求生命意義的能力。現在物質條件豐富,使得大家從生活中解脫出來,可以追求更有意義的理想。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呢?

    一、培養講故事的能力:

    1、聽故事。

    家長從小培養孩子聽故事的興趣,可以每晚在睡前朗讀給孩子聽,或者可以聽故事音訊,例如凱叔講故事等。

    2、複述故事

    有時間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把聽過的故事複述出來,多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願意講,喜歡講。

    3、續編故事。

    對於孩子喜歡且影響深刻的故事進行延展,讓他猜想故事結尾,改編故事情節,分析故事優劣。

    二、感受別人感受的能力。

    1、家長教孩子認知情緒。

    孩子要知道各種感受和情緒,在日常生活中要協助孩子去識別。

    2、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

    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去思考感受他人在情景中的情緒感受。

    3、給孩子體驗各種角色的機會。

    給孩子創造各種人生體驗的機會,去體會不同角色的差異。

    三、追求生命意義的能力。

    1、父母有理想。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人老師,讓孩子看到大人為理想全力以赴,透過身教來影響孩子,讓孩子直觀看到為理想努力的樣子。

    2、樹立榜樣。

    可以選擇名人傳記讓孩子讀,並以此為榜樣,例如,李嘉誠傳,喬布斯傳等。

    3、做孩子的支持者。

    如果孩子的理想天馬行空,家長不要否定、打擊,大人的思維容易侷限,正式因為孩子的天馬行空,才能創造無限可能。

    當然孩子的成長是多方位的配合完成的,需要家長去合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合作、父母和孩子的合作,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活出自己!

  • 5 # 寧至成

    未來的世界資訊密度越來越高,人工智慧將帶來巨大的變化。應試教育下的分數沒那麼重要。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最好是豐盈而成熟的人格成長。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引導教育孩子:

    1、  教會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思考對孩子最大的益處是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有自己的思想,有主見,不輕信,不盲從。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三方面做基礎保證:分析問題的能力,直面問題的勇氣,解決問題的動力。

    2、  強大的社會適應能力

    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在孩子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細心的呵護,但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如果父母真的愛孩子,應該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孩子和世界相處的能力。孩子成年後社會上生活得開心、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才讓父母放心和欣慰。

    3、  創造幸福的能力

    幸福就是有意義的快樂,比如孩子學琴、學畫畫,不是讓他一定要考級。而是長大後父母不在身邊,自己遇到不開心時可以透過彈琴、繪畫來緩解心中的苦悶,讓自己快樂幸福。有幸福能力的人,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太陽,任何時候都能引領自己走向光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有沒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