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前衍化學平臺
-
2 # 愚蠢的畢言言
我先說結論:不存在龍這種具體生物。而是想象拼貼組和而成的綜合“生物”。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國龍文化,上下數千年,源遠而流長。然而,龍究竟是什麼?它是怎樣起源的?幾千年來有怎樣的發展過程?我們簡要梳理一下。人類產生之初,只會追逐自然生長的蔬果等食物。之後,隨著組織和協作的能力逐漸加強,人類於是開始狩獵。進入狩獵時代,可以說“龍”的產生溫床也就想成了。狩獵活動經驗的積累,讓人們對動物認知夾雜著幻想,人類文化此時也進入了“萬物有靈”的時代---龍就是這個時代的思想意識的展現。動物們翱翔於天空、潛游於水底,可以無足而行,可以蟄伏而屆等等的奇異能力,讓人們開始崇拜與嚮往。
據說炎黃時期就以龍為圖騰,龍文化也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中國龍數千年來,有這樣一個大概的演變過程:最早的龍是新石器時代簡單質樸的“原龍”,中經夏商周時期神秘抽象的“夔龍”、春秋戰國與秦漢之際粗獷雄健的“飛龍”、魏晉隋唐剛柔並存的“行龍”、宋元明清複雜華麗的“黃龍”,直到當代的吉慶嘉瑞的“祥龍”。
這其實還是上古時代,龍孕育之初時的意識形態的延續。古人對蛇、鱷、魚、豬、馬、牛、鹿等諸多動物超能力的嚮往,對雷電、雲霧、虹霓、龍捲風等多種天象的畏懼,融合交匯,便產生了龍。 老百姓敬畏龍,是希求衣食無憂、安居樂業。
龍飛昇於雲天。於是就具備了溝通天地,做天地間的橋樑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們之所以以龍自比,其根本點就在於瞅準了龍的“通天”的神性,和充當天地間橋樑和信使的能力。
龍也在古代神話體系中進行分類如;
有鱗者為蛟龍,
有翼者為應龍,
有角者為虯龍,
無角者為螭龍,
未昇天者為蟠龍,
好水者為晴龍,
好火者為火龍,
善吼者為鳴龍,
龍也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因而現在人們多稱“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龍文化隨之也將生生不息地流傳下去......
世界上真的有龍嗎?
今天,大部分人都會回答:真實世界裡沒有龍,只有恐龍,而且已經滅絕了。作為中華民族圖騰與象徵的那種龍,只存在於古代神話中,存在於人們的虛構和想象中!
然而,從古至今,無論是在正史還是野史中,卻留下了大量有關“龍”的記錄。
遠的如《左傳》中記載的魯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秋,龍出現在晉國絳都(今山西侯馬)近郊,引起了人們的驚奇和恐慌。有人想獵捕它,但又感到害怕。於是魏獻子去請教博學的太史官蔡墨。
蔡墨說:在古代(從帝舜時直至夏代),不僅能活捉龍,而且曾設有養龍官、殺龍者和馴龍者。龍既被當作坐騎(乘龍),還被用來食用(饗之)。只是後來大地上的水澤少了,龍才成為稀奇之物。但在《易經》中,卻仍儲存著關於龍的許多條佔辭。“若不朝夕見,誰能物之?”(如果不是經常看到龍,誰能把它描述得那樣細緻?)
近的如著名的“營川墜龍事件”:營川是大遼河下游,包括營口市的河川及盤錦市大窪縣一帶。1934年7月初,營口很多人說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人們用葦蓆給它搭涼棚、挑水澆,寺廟僧侶每天為它作法超度,數日暴雨後它消失了。目擊者說它與畫上的龍模樣一致,有四爪和鱗片,嘴上兩個長鬚,大眼睛凸出,身長大約10來米。
8月初,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里處的蘆葦叢中,發現一具與傳說中的龍特徵一致的屍體,腥味遠飄,有雙角且是鹿角式的杈角,鱗片裝了兩大筐,死亡前聲音如牛叫。當時的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龍骨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盛京時報》派人採訪,稱為“營川墜龍”等,圖文並茂,轟動一時。觀者絡繹不絕,導致去營口的火車票一時漲價。骨架儲存在營口一個師範學校做標本,後因戰爭時期社會混亂,下落不明。
另一起著名的當代墜龍事件,即1944年松花江陳家圍子村墜落黑龍事件。1989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外書摘》第3卷第4期上,在《人間奇事》專欄裡,發表了一篇這起事件的目擊者報告。
報告的題目為《我所看到的黑龍》,由當年的目擊者之一、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對山奶牛場退休幹部任殿元口述,任殿元之子、杜爾伯特博物館任青春整理。任殿元老人已於1994年3月初辭世。
下面,我們將全文刊載該目擊報告,謹供大家參考。畢竟,“龍之謎”雖有共識,但尚未有最終定論;誰又能保證,未來的科學發現,不會向我們揭示另一種令人驚喜的結果!
▼
我所看到的黑龍
任殿元 口述
1944年8月,我父親任佰金領著我(任殿元)和漁民叢來順、謝八等駕船出江打魚。我們出江少則三五天,多則十幾天,和我們一同出江的還有4只船、10多個人。
這天早晨,我們的船隻行進到了牡丹江南岸,突然發現陳家圍子村後頭圍了許多人,估計要比陳家圍子全村人還要多4倍。我們將船靠了岸,向岸邊的一個人打聽,那人小聲地告訴我們:“黑龍江裡的黑龍落到沙灘上了!”一聽這訊息,我們既興奮又緊張,我父親說:“魚上不上網也不差這一會兒,走,看看去!”
5只船上的10多個人就全上了岸,我們幾乎是跑著趕到的。一看那場景,把我父親那樣的老“魚鷹子”都嚇呆了。但見一個黑色的巨型動物臥在沙灘上,它太大了!陳家圍子的人用柳條子在它身上搭了個棚子,算起來得有20多米長。
它有10多米長,頭頸比身子細,頭像牛犢子腦袋那麼大,略呈方形,上寬下窄,頭上沒有杈角,只是在前額上長了一個扁鏟形狀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約10釐米。臉形和畫上畫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長鬚子,又粗又硬,還直抖動,嘴形特像鯰魚嘴,又扁又寬,嘴有30多釐米長,閉著,看不到它的牙和舌。
它閉著雙眼,眼角圍了一團蒼蠅,它的眼皮一動,蒼蠅就“嗡”的一聲飛開了。它長著4個爪子,但看不準爪子有幾個趾,因為爪子深深地插進了沙灘裡,小腿比小夥子的胳膊還粗。它的身子前半部分粗,由於是趴在地上,能看出接近大人腰那麼高,估計直徑得有1米多。後腿以後的部分是尾巴,比前身細,但很長,足有8、9米。整個形象就像個巨型四腳蛇。
它通身是鱗,脊背上的鱗是鐵青色的,足有冰盤那麼大,形狀和鯉魚鱗差不多。肚皮和爪子上的鱗是粉白色的,瞅著比脊背上的鱗鮮嫩,並且略小於脊背上的鱗。脊背上的鱗乾巴巴的,像曬乾的魚坯子。大群的蒼蠅在它身上飛來飛去,它不時地抖動身上的鱗,發出乾澀的“咔咔”聲,每響一次,蒼蠅就“嗡”的一聲飛起來;聲音一停,蒼蠅就又落了下去。
它身上的腥味兒極大,相距幾百米遠就能聞到。它身下臥著的地方已經臥出了一條長溝,身邊的嫩雜草都被它踩倒了,可惜的是看不出腳印是什麼樣子。
陳家圍子只有20多戶人家,總共60多口人,而在場卻有300多人,原來,附近的任家亮子、瓦房子、尚臥子等好幾個村的人全來了。他們有挑桶的,有端盆的,都拿著盛水的工具,統統由陳家圍子偽村長陳慶指揮。陳慶不許大家管它叫“龍”,只能稱“水蟲”。
聽陳慶講,昨天下午他還來過這裡,什麼也沒有,今天早晨就有人看到了這個“水蟲”,說明它是昨夜臥在這裡,今早被人發現的。陳慶組織陳家圍子人搭起了棚子,然後讓人挑水往“水蟲”身上澆,水一澆上去,“水蟲”身上的鱗就隨之一抖,人們就這樣一桶桶地往“水蟲”身上澆水。謝八說:“快看,它的脖子多像馬脖子!這傢伙肥啊,要是宰了吃肉該多好。”
看了一個多時辰,我父親說:“走,明天再來看。”就這樣,我們戀戀不捨地上了船。在船上大家還直議論,叢來順說:“如果這個‘水蟲’沒有尾巴的話,那它就是黑龍江裡的禿尾巴老李。”謝八說:“這一定是黑龍江裡的黑龍,你沒看它通身都是黑色的嗎?”大家連魚都沒打好。
當天下午下起了大雨,到夜晚變成了暴雨,整整下了一夜,時緩時急。第二天一早轉為牛毛細雨。我們5只船直奔陳家圍子村後,趕到那兒一看,心涼了!曾經趴臥“黑龍”的地方現在只剩一條深溝,沙子裡還留有濃烈的腥味兒。
據當地人講,“水蟲”是半夜走的,怎麼走的,到哪兒去了,誰也不知道,因為下暴雨的夜晚不可能有人守候它。但我們清楚地看到,距它趴臥的沙溝東北處還有一條深溝,明顯能看出是它站立起來時弄成的,這說明它極可能是朝東北方向走的,怎麼走的,卻是個謎。會不會是像飛機那樣行進一段距離後鱗甲張開、騰空飛起來了呢?這隻能是猜測。
再後來我們打魚到那裡時,聽當地人悄悄地講,日本人封鎖這訊息,不準人們到處亂講。以後就很少有人提起了,到如今已經40多年了,那動物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仍然不知道,但40多年前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恍如昨天發生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