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植獸
-
2 # 瑜伽微社群
對於很多瑜伽的初學者來說,在進行瑜伽練習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身體發抖的現象。瑜伽初學者剛剛練習時通常會出現很多無法排解的現象,這個時候不要過分敏感,其實問題都不大。只要先練習瑜伽的時候認真做到以下幾點就會有效地解決這一現象,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知識點。
1、烏鴉式變體
↑熱身的時間增長,10分鐘左右,拉伸腿、轉轉關節等,每次練習中,都要練習三角伸展式和三角側伸展式,這兩個體式是很好的強健身體的體式。
體式要點:蹲姿,雙手分開與肩同寬,屈肘,前臂與手掌均貼地,將雙膝內側放在上臂上,踮起腳尖,身體前傾,腳趾離開地面抬起,身體進一步前傾,頭部下壓,臀部上抬,整個身體靠雙手保持平衡。
2、單腿輪式
↑坐姿、臥姿的體式多於站立體式,因為站立體式對體能的要求會更高一些,當然,它的減肥功效也更好。感覺發抖時,不要勉強,放鬆一下,或者降低難度,以身體舒適拉伸為準。
體式要點:單腿輪式的練習可以加強背部肌肉群的力量,使脊柱更柔軟,強健脊柱神經。仰臥,屈雙膝收回雙腿,腳跟儘量貼近臀部,吸氣,以小手臂撐地,十指相貼,手臂在地上呈三角形,將臀部、背部、頭部依次抬離地面。左腿點地,屈左膝,大腿與小腿及腳背垂直,右腿在身體正上方保持伸直。
3、弓式
↑可以檢查下你的練習姿勢是否正確,姿勢不正確和身體硬撐都可能會造成重心不穩而導致發抖的情況。
體式要點:俯臥,臉朝下,下巴貼地,雙臂自然放於身體兩側。呼氣,屈膝.同時兩臂向後伸展.雙手分別抓住腳趾,抬高頭部與頸部。雙膝分開,抬離地面,拉動雙腿離開地面,同時帶動胸部離開地面。雙手將雙膝盡力抬高,身體拉緊成弓形。
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在平地上練,然後慢慢的再增加高度,不然一下子在高的地方,人的潛意識會有一種害怕的心理,這樣就控制不好身體的協調性,就導致了身體老是動。
-
3 # 練瑜伽
練習瑜伽很久了,對於諸多基礎體式也差不多掌握熟練了,即使是很多細節,也都面面俱到。但是,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身體老是晃來晃去的,總是要好久才能固定下來,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就是你的核心力量太差了。所謂核心力量,就是軀幹周圍的肌肉,主要包括腹肌、髖部肌群等。所以,加強核心力量的訓練,可以幫助身體保持穩定。
1、蹲立單腿伸展變式
↑進行瑜伽,穿著要求透氣性良好,不要穿著牛仔,皮革一類的服裝。
體式要點:山式站立。右腿置於左腿後面,臀部下沉,左腳踮起,身體呈蹲立姿態。腰腹用力,右腿從左腿下面向左側拉伸,直至水平。右手向下伸展,上臂夾緊,右手握住左腿腳踝;左手向左下方拉伸,握住右腳大腳趾。
2、側斜板單腿伸展式
↑如果家裡面有一塊立體的大鏡子,可以在鏡子面前進行瑜伽練習,看看自己的體式。
體式要點:側臥在地面上。左手手掌貼地,左腳側立,同時發力,身體向上抬起。左腳向上滑動,直至上半身水平。腰腹用力,右腿向上拉伸,直至與左腿平行,髖部完全開啟。右手向上拉伸,反握住右腳腳後跟。
3、單腿下犬式
↑瑜伽練習能否取得進展性效果,取決於你的決心有多大。
體式要點:山式站立。上半身向下彎曲,雙手手掌貼地,與肩同寬。頭部下沉,額頭貼地,雙手向前滑動,帶動右腿前移。腰腹用力,左腿從身體後面向上拉伸,直至與右腿平行,髖部完全開啟。
核心力量的鍛鍊,可以透過瑜伽來進行,反過來也會讓瑜伽動作更穩定。當然,進行專門的核心力量訓練效果更好。
互動話題:你的核心力量怎麼樣?
-
4 # 凡一說瑜伽
在瑜伽平衡體式的練習中,身體不能穩定,總是抖動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1、核心力量或支撐力量不夠,
遇到因為力量不足而造成的不穩定,需要加強力量訓練這是肯定的,但是力量的加強需要平時的積累和鍛鍊,有一個過程。在力量不足之前,可以降低難度或者使用輔助。
比如:戰士三式,下圖。
戰士三式是個力量型的平衡體式,如果在體式中力量不足,身體抖動,對腳踝和膝蓋都會有損傷。這時候可以藉助輔具,或者降低難度。
瑜伽磚和椅子。下圖
靠牆練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或者降低難度也可以。下圖
把雙手向前改成雙手放在體側,
2、專注力。
所有的瑜伽動作都要求專注,尤其是平衡體式。在別的動作中沒有專注,東張西望,想心思,可能不影響你擺一個起式的架子,但是平衡體式不行。平衡體式一定要心靜、專注。所以我們常說,平衡體式可以培養鍛鍊專注力。
我們經常用的方法就是找到凝視點,深長呼吸。用凝視點把眼神定著,用呼吸把心定住。
關注凡一,共享健康和美麗。
-
5 # 二寶媽媽Gina的瑜伽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初學的新體式,平衡在最開始時,不會像力量或柔韌那般直觀,奕或是被之吸引,覺得就是因為它本身的魅力而想要挑戰,它更像幕後工作者,不在人前顯要,卻在背後,不可缺少。
判斷主力判斷。很簡單的方法,站立時,抬起一隻腳,看看哪側腿能夠保持站立的時間更長,一般來說,都是右腳,為什麼,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右手是主力手,右側的力量比左側更強一些,所以有力的一側站的更穩腳掌的方向。還是站立,嘗試一下,腳掌向外45度和腳趾指向前方,哪一種更穩,正常情況下,一定是指向前方的方式,當然不是說45度的就一定不穩,只是45度的可能和腿型有很大關係,這裡不做討論。感受發力點。在指向正前方的方式,足弓也一定是在發力的,腳掌的力量分佈均勻,決定了根基的穩固所以我們知道了,找到正確的位置,正確的發力,會站的更穩。
體式在前面基礎的根基判斷,大概有了怎樣找到平衡的初步概念,平衡體式遍佈所有體式,看不見,摸不著,但一練習,就離不開它,所以,一開始的練習,就是力量。
很多時候找不到腿上發力的感覺,嘗試把大腿收緊,膝蓋提起來的感覺,如果腿部無力,堅持不了幾秒。上半身發力。拜拜肉是最好的手臂發力的感受,把手收緊,看一看拜拜肉是不是小了不少。所以去找到身體發力的感覺,把它帶到練習中,而不是鬆散著去做練習
注意力為什麼說也是意識的練習,表面上看,只是在做一個動作,實際是大腦跟隨身體去做,而嘗試放棄用大腦去指揮身體該怎樣做。
但視線範圍縮小,會有更好的專注力,但不提倡在不熟悉體式的初期閉目練習,這裡說的僅僅是平衡,比如戰士三,起腿後,眼神找到固定點。
以我自己為例,在腿部沒有力量時,戰士三起腿時,是不能從下方起腿的,練習一段時間後,起腿時卻毫無感覺。
當有了一定力量,能正常起腿後,接著去找到前面所說的基礎的根基的發力,最後去到眼睛的固定,緩慢一些,每一步都做到能夠控制。
身體疲勞抖動的另一個原因。在做肌肉啟用後,這樣的良性抖動是正常的,只要不超出可以控制的範圍就可以,解決方法也比較簡單,讓肌肉休息,放鬆,等待恢復後再進行練習。
總結練習都是循序漸進,沒有一蹴而成的,練習時間的積累,更為重要,不要著急,耐心等待身體的反饋,只要練習方法沒有問題,就不必太擔心,一段時間過後,就能看到成果。
回覆列表
做瑜伽有助於小腦的鍛鍊,能夠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練過瑜伽的朋友都知道,每個瑜伽體式的練習都要保持幾秒不動,很多初學的朋友就感覺當她保持某一個瑜伽體式不動時,身體就會不由自主的開始區域性或者全身的抖動或者腰疼、肌肉發酸等。
出現以上情況的樓主不要著急,也不要心慌,那是初學者的正常表現。主要是因為你的身體機能太差,身體平衡能力不強導致的。簡單的來說就是你身體太虛弱了,所以你感覺練習這些瑜伽動作而感到吃力。
1、練習瑜伽之前先熱身,熱身時間可以相對長一點,大概10分鐘左右,做一下腿部拉伸,腰部拉伸,轉動一下手肘關節踝關節等。
2、正式練習瑜伽之前,可以先練習一下三角伸展式和三角側伸展式,這兩種體式都可以很好的強健身體,增強身體平衡。
3、感覺發抖時,深呼吸,放鬆自己。先堅持一會,不能堅持了,就不要勉強,放鬆下來,或者降低難度,以讓自己舒適為主。
4、坐姿、臥姿的體式多餘站姿體式,因為站立體式對體能要求會更高一些,當然減肥功效也相對比坐著好。
切記,別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獨自在家瞎練,挑戰高難度動作,那樣你的身體容易受傷,重者拉傷韌帶醫院躺半個月。瑜伽是一件循序漸進的的事情,初學者應掌握正確的、舒適的瑜伽體式,慢慢鍛鍊來改善自身體質問題,或者請教專業的瑜伽老師如何儘快改善,喚醒體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