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植樹成林

    1、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都是為了對付太平軍而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這樣的軍隊先不說戰鬥力如何,光內部協調就很費氣力。

    2、江南、江北大營軍紀敗壞,沒有多少戰鬥力。有外國傳教士曾記載說,這些軍隊“形同市集”,吃喝嫖賭樣樣在行。所以被氣勢正盛,同仇敵愾的太平軍打得亂花流水。

    3、湘軍是曾國藩一手組建的兵團,以老鄉為主,聽命於曾國藩。初期,與太平軍作戰接連失利,後經過戰爭洗禮,積累了戰場經驗,關鍵是太平軍內部混亂,人心惶惶,所以逐漸被湘軍為主的清軍消滅。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太平軍起事之初,清朝還不怎麼在意。直到太平軍打到了長江流域,佔據了武昌,清廷才予以重視了起來。在全國範圍內調兵遣將,封殺圍堵。然而,太平軍好像是開了掛一般,順江而下,接連佔據安慶、揚州、鎮江、南京,直接威脅清政府的江南財賦之地。清政府如臨大敵,使出了全身解數,最終在1853年時部署了江南江北大營。

    在揚州郊外(內城被太平佔了),由琦善領兵1.7萬人設立江北大營;在南京孝陵衛(南京城也被太平軍佔了),向榮領綠營精銳1.7萬多人設江南大營;同時,在蘇北重鎮和要衝之地的徐州設立後方大本營,屯紮東三省勁兵8000人和北方熱河綏遠密雲等地的駐防八旗精銳,約2萬多人。

    (太平軍進入南京)

    太平軍立足江東,清政府調集四方精銳雲集,太平天國如固守城垣,猶如困守孤城,危在旦夕,因此太平軍很快組織了北伐、西征,把戰火燒到了清王朝統治腹地,攪亂了清軍的部署。各地清軍猝不及防,被太平軍精銳各個擊破,清軍除了江南江北大營之外,已經無法組織地方防守。於是,清政府下令允許地方組織鄉勇自保,曾國藩由此在家鄉組織團練,是為湘軍。

    可見,湘軍與江南江北大營的清軍,是有這根本的區別的。江南江北大營是清政府的正規軍,吃的是皇糧。湘軍是地方團練,是士紳階層的私兵,是自籌糧餉。

    江南、江北大營與湘軍,一個在長江下游,一個在長江上游,彼此呼應配合。不過,在太平軍的戰史上,以1860年為節點。此前,太平軍主力對付的是江南江北大營,1860年以後則主力對付的是湘軍。

    1855年前後,太平軍戰局不利,北伐軍全軍覆沒;西征軍在鄂、贛雖有起色,但安徽和平府(今當塗)、蕪湖、廬州相繼失守,天京糧運受困,水路亦為清軍所斷;上海小刀會起義被打壓,清軍移師鎮江,守軍外援隔絕。

    兩大營之中,江南大營距離南京城最近,也最為重要。它所承擔是的攻擊南京城,同時阻斷太平軍攻略蘇錫常一帶的戰略任務,也因此被太平軍忌恨。1856年,太平軍西征軍主力攻破湘軍後回師,集兵50萬,一破江南大營,同時攻破江北大營。1858年,太平軍再次攻破江北大營。1860年,太平軍二破並徹底摧毀江南大營。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江南和江北大營存續的7年時間裡,清軍在揚州和南京城外分別駐紮,在戰略上是正確的,卡住了太平軍北上和東進南下的重要道路,為清軍調集軍隊贏得了時間。

    江北江南兩大營的存在,不論從哪方面來說對太平軍都是致命的威脅。兩個大營的清軍都是清政府當時八旗綠營的最後主力,統兵之將如琦善、向榮、和春與張國樑,也都是清政府方面最後的名將。在兩個大營兩次被打破後,清政府的正規軍就再無可戰之軍,也再無敢戰之將,剿滅太平軍的希望也只能全部寄託在了曾國藩的湘軍身上了。兩支大營的最後覆滅也是清政府和咸豐原本謀算的湘軍出力和八旗綠營收功戰略的最後破產,並最終導致漢族武裝勢力集團的崛起,成為清王朝滅亡的肇因。

    江南大營地處長江下游,江北大營地處揚州,位於長江以北。因此江南大營的主要戰略目的是進攻南京,主攻;江北大營的主要戰略目的是避免太平軍以南京一帶為根據地透過江淮北上,以確保江淮地區進而是整個山東和北方的安全,主守。

    江南大營統帥向榮是漢人,以綠營兵為主,江北大營統帥是琦善,是旗人,以八旗為主,而且琦善還曾是向榮的上級,向榮也受到琦善的提拔關照。不過論實際的戰鬥力而言,江南大營的軍隊多向榮和張國樑出生入死帶出來的人,江北大營之兵很一般,戰鬥力遠不如江南大營。

    琦善有政才,也有一定的統帥之才,而且歷練完整,面對太平軍尚且一敗塗地,琦善之後的江北大營統帥更是酒囊飯袋,不僅無法扼守,而且還得依靠向榮的增援才能守住。這樣的情況下,江南大營實際承擔的任務更是重而且多,兵力更是不夠。在兩個大營的軍隊中,江南大營最具戰鬥力,清政府也最為重視最寄予厚望。

    (江南大營與南京城近在咫尺)

    可是向榮是一名將官,並非帥才,運籌全域性確非其所長,且年事已高,力不從心。咸豐皇帝急於求成,要求向榮處處死守,因此限制了江南大營的機動兵力。同時,江南大營還有很多滿人,內部矛盾複雜,所以向榮即使有心剿賊,最終也還是在太平軍的攻勢下心力交瘁,一病不起。

    向榮是一名將官,雖然力有不逮,但是還能對太平軍造成威脅。到了江南大營的第二任統帥和春,其用兵能力甚至眼界還不如向榮。向榮粗人出身,尚知道要上下游互相配合,而和春時代,眼界只專注於了下游方向尤其是南京一線。因為他是滿人是旗人,更容易得到咸豐的信賴,還得到了兩江總督何桂清和浙江巡撫王有齡的大力支援,軍餉問題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由於1858年江北大營的潰敗,江南大營得以兼併江北大營,獨自掌控長江下游南北兩岸的軍事指揮全權。

    和春佔據了有利的條件,也一度想大展宏圖,咸豐也一度寄予厚望,希望讓曾國藩的湘軍在上游出力,讓和春在下游收功。和春因軍餉有了保障,開始大量招募勇丁,幾乎是來者不拒,以至於江南大營的勇丁比綠營兵還要多。這些勇丁戰鬥素質和戰鬥意識極其淡漠,多是市斤油滑之人,作戰經常一敗塗地而無法收拾。這些兵勇,是的江南大營一片狼藉,當時就被人多所指摘,說是五毒俱全,十毒包攬,打仗無用,殺良冒功。江南、江北大營的名聲敗壞,皆由此而起。

    和春為人驕橫奢侈,剋扣軍餉中飽私囊過度,依仗兵多和軍備充足,大力進攻,雖然頗多斬獲,但使得後方危險。在李秀成、陳玉成攻破江南大營後,清政府再也沒有能力重新建設江南大營了,太平軍也由此打開了進入蘇常浙一帶的大門。

    (和春的主戰策略導致江南大營被攻破)

    江南大營被攻破後,蘇常浙一帶迅速為太平軍所蹂躪,兩江總督何桂清棄守常州逃往上海,江蘇巡撫徐有壬、署按察使朱鈞殉國。次年,浙江巡撫王有齡殉國,在前線主持軍務的廣西提督張玉良戰死,蘇杭淪陷。

    此後,清廷已經無力阻止太平軍肆虐江東,只能是依靠曾國藩為主的湘軍來剿滅了。這樣一來,清廷就不能再用之前設想的,讓曾國藩流血,和春收功,在無奈和無計之下,不得不任命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督辦江南軍務,曾國藩爺終於得到了夢寐已久的實權。

    不久曾國藩正式被實授為欽差大臣,兩江總督,督辦蘇浙皖贛四省軍務,節制四省剿匪事宜。從此曾國藩及湘軍開始在近代史舞臺上長袖善舞。

    江南大營在被太平軍二次攻擊攻破的前後,曾國藩的湘軍則在安徽上游進行周密的部署,進行對安慶的攻擊準備。1861年,湘軍最終攻下安慶,太平天國的上游屏障被撤除,南京城的屏障被攻下。3年之後,南京城最終被攻下,太平天國滅亡,困擾清政府14年的太平軍起義被平定。

    江南江北大營被清廷寄予厚望,卻最終被太平掃滅,是根本原因是原有的八旗軍、綠營兵已經腐朽墮落,統兵人才匱乏,又有滿漢矛盾,朝廷信任等等問題,即使有個別部隊尚算英勇,卻也回天乏術。後期招募的那些當地勇丁,就是一群地痞無賴,江南江北大營最終墮落成了統兵將官向朝廷索要物資和糧餉的工具。他們中飽私囊,販賣走私,除了打仗之外的所有營生,無所不包,甚至走私鴉片。

    這些士兵早已把剿滅太平天國的事當成了一種生意,生怕太平天國真的被剿滅了,自己就斷絕了這項收入。所以,除非朝廷降旨申斥,無奈之下,才組織出隊,虛晃一槍後再奔回大營,如遇到一兩個倒黴的百姓,就成了他們的戰功。所以,咸豐把這樣的大營放在南京邊上,要想打贏太平天國,就是要跟太平天國比爛的節奏。很明顯,對這些要太平天國的命的隊伍,太平軍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因此在江南江北大營存在期間,太平軍不敢太爛。

    (自負盈虧的湘軍積極性更強)

    至於湘軍以及之後的淮軍,他們在兵員上就不會選擇這些市井無賴,而是找那些古樸的農民,踏實服從命令。所有將官都是曾國藩一一面試,兵將之間都是由同鄉、親戚、師生等紐帶組織起來。同時,曾國藩特別重視思想文化建設,把湘軍打造成了一支衛道士隊伍,成了一支有主義(孔孟)的軍隊,讓士兵知道為誰而戰。當然,由於是自負盈虧,曾國藩發起糧餉來也是有很大的自主權的,湘軍士兵的糧餉要比綠營兵多2-3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士兵們作戰的積極性。

    後期,清廷的江南江北大營全軍覆沒後,長江中下游所能倚靠的只有湘軍,所以,清廷給起權利和財帛來,也是毫不吝惜。至於太平天國被滅後湘軍又遭裁撤,那不過是又一個狡兔死、走狗烹的案例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蒜你狠”捲土重來,大蒜價格上漲你覺得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