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小汪老西
-
2 # 流放百年
額,謝邀。每當看到此類問題都頗有感觸,也因為自己就是二本出身,還是那種末流二本。講真,這個標籤自從跨入校門的那刻就決定了不好撕。but,我要轉折了。還是舉例吧,還是老例子,不知道我舉了多少次,但是這個例子也是我每次遇到困難時候的強心劑。碩士(雙非)期間的師兄,考博去了浙大,畢業後去加拿大做了三年博後,博士期間工作業績非常優秀,現在上交副教授,年前還剛憑上青千。可謂是徹底翻身了吧。當然,這個例子可能有點特殊,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到他這個高度,他的成功也許不可複製。但是,至少這是一個真的成功了的範例。也許我們都達不到他的高度,但是,沿著這條路,可能我們這種二本出身,也可以活的不那麼狼狽吧。貴在堅持夢想。雖然我也不知道以後我會怎麼樣,我在沿著他的路走,有一點是肯定的吧,至少我以後不太會因為只有一個二本文憑而處處碰壁吧,我要求也不高,以後再回去二本教個書,機會應該還是有的吧。所以,我想說,假如你想翻身,路還是有的,那到底最後能不能達到理想,就看你目標線有多高了。加油↖(^ω^)↗!共勉!二本,不代表認命!
-
3 # 落楓舞記
關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想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我的看法。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成才之路並非一條,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但是目前我們的視野就是這麼一塊天空,我們能找到的路和擺在我們面前的路就這麼幾條,而我們的站在路口看每條路都看不到光明的終點,的確,每條路都有一個輝煌的終點,只要我們努力就有可能到達輝煌的終點,但是並不是努力了就能達到這個輝煌的終點,也許我們努力了一輩子到達的終點只是別人的起點,有句話說得好“格局決定結局”,我們許多人來自農村,在城市打拼,吃苦耐勞,勤勤懇懇,但只能解決溫飽,所以我們需要更好的平臺,和更優秀的人在一起學習,向他們學習,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多的路,選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走下去。可是我們站的位子低,如果現在看到有限的路中沒有適合自己的,沒有自己堅定選擇要走的,就考研的,上一個更高的平臺,從更多的路中選擇。
我本科是一所底層的二本,每年招生都需要降低分數,當時自認為大學四年應該算比較優秀,當過校級社團幹部,組織策劃過很多活動,拿過很多獎學金,過了四六級,拿了優秀畢業生,考上研究生,是別人眼中的學霸。可是到了研究生之後,和更好學習的優秀學生相比,自己就是個十足的學渣。研究生在一個前一百的一本學校,有兩年在top5的學校聯合培養,本科一個班過了英語四級的不到一半,研究生學校一個班過了六級剛過一半,都是擦分而過,而top學校六級平均分550,人家的目標都是雅思託福,所以當我們在一所差二本被別人稱為學霸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其實在牛校的學渣眼中都不值一提。說到社會實踐,普通二本學校很多人都會去做兼職,打暑假工,但是大部分兼職都是發傳單,餐廳服務員,高大上一點的就是家教和培訓機構,暑期工都是在製造業當廉價勞動力,而頂層的學校有很多世界500強,銀行和金融證券之類的大公司來招實習生,到畢業可以留用,到畢業季最明顯了,普通學校來的最多的就是小廠招儲備幹部,要麼就是車間當搬運工到生產班長,要麼就是打電話營銷,而頂級學校來招聘的都是世界五百強,上市公司之類的,招技術骨幹和管理培訓生,起點就不一樣,也許真的就是他們的起點就是我們的終點。
在名校呆了兩年,學到了許多,改變了眼中的只會讀書的學霸形象,其實他們興趣愛好廣泛,而且都能做到極致,因為他們對每一件事情都充滿了熱情,都在鑽研,同樣的時間,他們能做的很多,而我們很慢,因為他們執行力高,想了就做,而我們總是在重複著低質量的勤奮,被自己的低質量的勤奮感動著,他們可以為自己的想法和導師爭論,而我只會服從。這些是我最大的收穫,也是我急需改變的性格弱點。
我並非妄自菲薄,但是好學校的學生普遍比普通二本學校的優秀,我沒有透過考研翻身,但是讀研期間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知道了我要學習的和突破的弱點。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還在迷茫中,沒有堅定選擇的路,不妨透過考研去一個更高的平臺,和優秀的人做朋友,向他們學習。但是考研一定要考名校,這裡才有更好的平臺,更多成長機會,如果還是考同一水平的學校,那只是原來的平臺上往前走了一段,並無太多受益。僅僅是個人觀點,可以交流探討。
-
4 # 道遠123
本人就是2A考進中等985的,我是支援普本考研211/985的,別信3年社會經驗頂上碩士的說法,這種情況有但不多。我二本同學3年10萬年薪的很少,但我現在985碩士籤的工作都是15以上,像華為都有20/30萬,但覺得加班辛苦沒有人願意去,985研究生起步都要二本奮鬥5年。將來沒有研究生學歷很難升,除非你有背景或特別牛。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反映了很多普通二本學生的一個焦慮,特別是已經大三或者大四的學生。
對於現在很多普通本科的畢業生來說,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找不到能夠讓自己的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發揮,並且工資待遇和福利各方面都不錯的工作。
目前來說,很多發展前景不錯,工資待遇又比較好的企業,要求的門檻普遍比較高,一般都要求最低211以上的學歷。之所以這樣,主要一個原因還是現在的大學擴招越來越嚴重,並且211以上的學生已經比較普遍,很多211學校的本科也會出現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
對於以下三本或者二本的學生來說,可能改變自己畢業起點的唯一途徑就是考研究生。但是最近幾年也出現了一種情況,就是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不僅會看你研究生的學歷,並且會看你本科的學歷。
那麼對於普通本科生來說,自己的前途又在哪裡呢?到底還有沒有必要考研究生呢?
儘量考211以上的院校對於考研這件事情,要理性的看待。如果自己的本科畢業的時候運氣非常好,或者是自己能有一些途徑,找到不錯的工作崗位,那麼這時候最好是能夠先工作一段時間,然後找準自己的定位,這時候再去學習,可能會更加有動力。
如果自己不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那麼這時候可以參加研究生的考試,但是在學校選擇的時候儘量選擇一個211以上的院校,不能為了考研而考研。
對於一個二本或者三本的學生來說,考研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改變下自己之前的學校檔次,儘量拓展下自己的人脈,這樣的話,為自己以後的職業發展打下一個較好的基礎。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對於大部分企業的工作崗位,本科學歷就夠了,他們不會要研究生學歷。
可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很多研究生正在和本科生競爭工作崗位,比如有的應屆研究生,他們對自己的薪水要求只有3000到5000左右,這樣的水平本科生是一樣的水平。既然用人單位的成本是一樣,那麼用人單位肯定會優先選擇研究生,而不是應屆本科了。
也就是說,雖然考上研究生之後,可能還會面臨用人單位對於自己本科出身的歧視。但是這時候你的起點肯定會高一些,也就是說,此刻你一定比那些考上普通學校研究生,或者是沒考上研究生的本科生來說,競爭能力更強了一些。
還是想強調一點,我本人並不鼓勵所有學生都去考研究生,在考的時候還要結合自己的自身條件以及學習基礎等。
利用閒暇時間,儘可能多的去實習,透過實踐,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規劃。也並不是說高考是真的就一考定終身,考上二本院校,就再也沒有機會改變自身的境遇,就再也沒有機會競爭過那些高考就考上211,985院校的學生。
每年也有很多二本院校的學生,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比如經常會有一些二本的院校的學生進入到了一些知名的投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透過對這些學生經歷的梳理,都會發覺他們身上還是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他們儘可能的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並且能夠認真的對待每一次實踐機會,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會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很多二本院校的學生和一些985院校學生之間的差別,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或者是一張學歷的問題,差別更大的一個方面還是在自己的實踐經驗以及見識方面。
大部分的985院校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至少有一到二次企業的實踐經驗,這種實踐經驗可不是去超市做促銷,或者是去工廠打打工的經驗,而是和自己的專業相關聯的經驗,或者是和自己的以後職業發展相關聯的經驗。
另外,很多二本院校的學生和985院校學生的差別是在見識方面。比如說很多985院校金融專業的學生,他們在本科期間都會開始考特許金融分析師,但是普通本科的學校的學生還是在考會計證,從業資格證之類的,並且有的同學甚至還沒考過。
普通本科學生要想彌補在見識和實踐經驗方面和名校學生的差距,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自己在考上研究生之後能夠有尋找大量的實踐機會,並且是有用的實踐機會。
所以總體上來說,對於很多普通本科的學生來說,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僅僅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轉折,要想真正能夠追趕上985學校的學生,最重要的還是要注重自己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