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上進的白雲5

    有這樣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在一些描述70年代的影視劇中,人們的吃穿用度都差不多,相互介紹裡最重要的內容是職業——老師、車間工人、幹部等等。

    而現在呢,人們在街頭相遇,身上是什麼牌子的衣服和包,品位風格如何,價值如何,彷彿比職業更能說明一個人的身份。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幾十年前大家都沒得消費,穿著相似的衣服,生產者的身份更加突出,“生產”這件事情實現了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定位,“生產什麼”定義著這個人是誰。

    而現在, 哪怕一個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們也會更加在意他消費了什麼。

    因為消費的選擇變多,於是選擇什麼代表了品味;消費的檔次變多,於是對應哪檔代表了階級;同時消費的目的變多,於是“為什麼消費”又展示了生活片段。

    然後我們就發現,比起“生產什麼”,“消費什麼”開始成為一個人是誰的新定義。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城市生活的重心漸漸從生產轉向的消費,而伴隨著這一過程不可忽略的是——“網購”誕生了,它牢牢紮根,迅速發展,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深刻的影響著這一程序,給城市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

  • 2 # 12358qwer

    消費觀是指人們對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等問題的總的態度和總的看法。與生產觀、交換觀和分配觀一樣,消費觀是經濟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觀念,消費觀是社會經濟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會反作用於社會經濟,並對其產生深刻而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各種消費觀及其特點、作用和變化規律,以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並以此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執行和持續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然想聽聽別人的故事了?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