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莊不周
-
2 # 一起聊聊吧9509
關於這個問題,必須從多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點,曹操和劉備都是在平定黃巾起義時崛起的,孫堅也是一樣。也就是說,在身份對等上說,孫策應該屬於曹操的後輩。當時的曹操所向披靡,銳氣正盛,讓他心甘情願的承認一個小輩是天下英雄,這個確實是困難的。
第二點,孫策的父親孫堅,人稱江東猛虎,是非常有軍事能力的。前期也是馳騁沙場,名氣很大,只可惜英年早逝。而孫策的名氣多多少少是因為他頂著孫堅之子的光環。況且孫策在孫堅死後,長期依附袁術,青梅煮酒的時候,孫策則處於立業階段,所以曹操看不上他也是必然的。
第三點,孫策當時雖然有一定的勢力,但當時的江東,並沒有大的軍閥,主要都是一些小規模對手,或者山賊什麼的,其難度,不比曹操在中原面對各大諸侯應付自如,因此曹操看不上孫策。
第四點,孫策血氣方剛,對江東計程車紳大族採取打壓的辦法,重用外來勢力,這在曹操看來,完全是錯誤的方針。郭嘉因此斷言孫策必將死於小人之手。像曹操這樣的政治家會看不出其中的奧妙?因此曹操自然瞧不上孫策。
綜上所述,孫策無論在輩分,名氣,政治能力等方面都遠不及曹操,而志在平定天下的曹操會覺得他是英雄嗎?自然不能。
-
3 # 微史春秋
曹操於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進行藝術加工而變得廣為人知的。
《三國志·先主傳》中曹操於劉備並沒有大論天下英雄,只是曹操在對劉備的感慨和勉勵: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
這是在官渡之戰前,曹操對劉備說的,說只有你劉備和我曹操算得上英雄,像袁紹(字本初)那樣的人不足為慮,算不得英雄。
考慮到曹操和袁紹大戰在即,曹操這番話主要是安撫勉勵劉備,也是自我鼓勵的意思。
但是到了《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加工演繹稱青梅煮酒論英雄,變成了曹操對劉備的試探,凸顯了曹操的狡詐多疑。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章回中,是這樣描述的。
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
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
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
從上面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在曹操眼裡孫策算不得英雄,答案曹操已經給出了“藉父之名”。
我們現在人看來,小霸王孫策當然算得上英雄的,那為何曹操不認可他是英雄呢?除了孫策有父親給他打的基礎外,關鍵在於曹操對英雄的定義。
曹操是如何定義“英雄”的?
還是看《三國演義》羅貫中以曹操之口說的標準吧。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可以看到,曹操對英雄的認定標準是:有大志向,有謀略,有智慧。
按曹操的標準,孫策的確算不上是英雄。
一、孫策志向不夠大孫策是有志向的,但是他的志向在於立足江東,不是“吞吐天地之志”,在曹操看來這吞吐天地之志應該是平定整個漢朝天下,而不是立足一州一郡。
二、孫策謀略不足孫策是一員武將,大戰衝鋒陷陣很在行,容易衝動暴躁,這樣人是有缺點的,要想成事他必須依靠文臣謀士,孫策在內事上主要是依靠張昭等文士的。
而真正的英雄應該是自己有智慧謀略的人,自己對事情有獨立的見解看法,決不能一切都依靠謀士,依靠他人的智慧。說起來謀略和智慧還是有差別的。
雖然謀士的輔佐很重要,但是如果你自己沒有足夠智慧,分不出謀略的好壞,也是無濟於事,甚至是留不住人才的。
所以按照曹操的標準,孫策算不得英雄。不僅如此,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張繡、張魯、韓遂都算不得英雄二字。
玄德曰:“誰能當之?”
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
4 # 亭殿閣
孫策是“江東猛虎”孫堅之子,在《三國演義》中,稱為“小霸王”,其父親孫堅征討黃祖之時中箭身亡,孫策當時年僅17歲。後來,孫策將其父親得到的“傳國玉璽”交給袁術,換得一千兵馬,孫策以這區區一千兵馬,平定江東六郡。官渡之戰之時,孫策準備乘機襲擊許都進取中原,可惜還沒有進軍許都,就被刺客刺殺,年僅26歲。有人說,假如孫策沒有被刺殺,就沒有劉備什麼事了,最終能夠和曹操爭奪天下的只能是孫策。但是,孫策是否被高估了呢?他是真的能力不下曹操,還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呢?
孫策對手太弱對於孫策如何以一千兵馬以短時間平定江東,在後出師表中,諸葛亮說道: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後出師表
意思就是說孫策之所以能夠吞併他們,是因為劉繇、王朗不去征伐孫策,一直按兵不動看著孫策越來越強大,最終吞併江東,
其實孫策雖然只要到了1000兵馬,實際上到達江東地區之時,兵力已經不止這個數了:
比至歷陽,眾五六千。——三國志
孫策為何到了歷陽,就突然多出5000大軍呢?原來是周瑜已經提前為孫策招兵買馬,等孫策以來就率眾投靠了。正因為如此,在劉備兵敗委身於曹操之下,而孫策已經平定江東六郡之時,曹操卻只·認為劉備是可以和他相提並論的英雄,只言未提孫策: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三國志
曹操未必害怕孫策從曹操的言論可以看出,他並沒有把孫策放在眼裡。有人說,曹操明明很忌憚孫策,在三國志中就有依據:
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三國志
筆者就這一段,分析一下曹操是否真的忌憚孫策。最能夠證明曹操忌憚孫策的,無非是“眾聞皆懼”這四個字。但是,“眾聞皆懼”就一定包括曹操麼?再對比一下曹操面對關羽的態度:
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三國志
顯然,曹操對關羽的忌憚程度遠遠超過孫策。退一步說,即使“眾聞皆懼”包括曹操,曹操忌憚的也並非孫策本身。當初,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孫策準備趁火打劫,進攻防備空虛的許都,曹操集團之所以懼怕孫策,不過是懼怕孫策偷家而已,並非懼怕孫策本身。假如襲擊許都的是劉備,曹操集團同樣也會懼怕劉備,而且襲擊許都並不能算多高明的計策,劉備也曾經有這個企圖:
十二月,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三國志
孫策只是有勇無謀的一介武夫郭嘉就指出,孫策有個致命的性格缺陷:
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三國志
對“輕而無備”的理解,委婉的說是孫策對自己實力太過自信乃至沒有防備之心,實際上就是說孫策這個人有勇無謀,只知道自恃武力。最終果然不出郭嘉所料,孫策還沒來的及渡江襲擊許都,就已經被刺客殺死。其實孫策即使沒有被刺死,智計超群、用兵“彷彿孫吳”的曹操也未必會懼怕他,這也側面印證了後出師表的觀點:孫策能夠平定江東,純屬僥倖。不是孫策太強,而是對手太弱。
而且即使孫策真的是靠自己實力奪取的江東六郡,他的實力遠遠弱小於曹操,連一個小小江夏郡都拿不下,實力還不如荊州劉表,拿什麼和曹操爭奪天下?所以是,孫策是被嚴重高估的,即使他不死,也不過三國鼎立,做不到統一天下。所以說,孫策不能稱作英雄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回覆列表
治大國如烹小鮮,要掌握好火候,要張弛有度。江東世家林立,孫策的治理辦法卻是過多的打壓江東豪強,只重用外來人才,如張昭(徐州遷徙而來)等,且做事衝動,愛衝鋒冒陣,剛猛有餘但極易遇險,一旦遇險則極易導致內部動盪(事實證明也是如此),所以並非能算明主。並且當時孫策也是才從袁術手下獨立出來不久,底盤小處於創業初期,並且屬於晚輩(他倆和其父孫堅為一輩),所以就沒把他算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