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荷花開放
-
2 # 好聲音瓜瓜
琵琶《六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藝術、文學中都稱得上是極好的一種表達形式,聽起來意境真摯、灑脫、浪漫。辭藻自由,像一匹Mustang奔跑在草原、善用俗語接地氣,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六么》表達什麼情感?簡稱“即興表達”。只圖發洩心中感想,如對大自然的感慨或對所見的一種表達,奔湧自然。
-
3 # 夕陽正濃迷你音樂匯
琵琶曲《六么》是一支唐朝時流行的大麴之一。《六么》又名《綠腰》、《錄要》、《樂世》。此曲節奏變化較為豐富,有“花十八"(前後十八拍,有四花拍,共二十二拍)等說法。《六么》的藝術,在中國文學中,是最好的一種。
《六么》最善描寫感情,字字從中心道出,惻惻動人。寫家人骨肉之情,尤其沉摯而生動。如《薛仁貴衣錦還鄉》第四折:“雙調新水令"我為你養個兒也,哭得我眼睛花。哎!則從你去家來,我則便放心不下,兒也你若不是多時歸地府,怎十載滯天涯?甚的出入通達,好教我這煩惱,甚是罷。這就是《六么》所表達的感情。
-
4 # 沉魚落雁vlog
唐代舞蹈有健舞、軟舞之分。據有關文獻記載,兩大類舞均有十餘種。健舞如《劍器》、《胡旋》、《胡騰》、《柘枝》,軟舞如《綠腰》、《春鶯囀》、《涼州》、《回波樂》,是為代表作。
健舞矯健剛勁,軟舞優美柔婉。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與李群玉《長沙九月登東樓觀舞》,二詩中就分別寫的是最著名的健舞《劍器》和軟舞《綠腰》,他們所描摹的一武一文的舞蹈表演風格和一剛一柔的舞姿,各個生動傳神。
健舞《劍器》,由民間武術逐漸發展而成,一般為女子戎裝獨舞,也有軍士集體群帶。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弟子子路就著戎裝在孔子面前舞劍。楚漢相爭時,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所舞,就是劍舞。
晉代劉琨與祖逖“聞雞起舞”,也是劍舞。至盛唐,即有裴的劍舞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並稱“三絕”。 公孫大娘是唐著名舞蹈家,其劍器舞在內外教坊獨享盛名。晚唐鄭《津陽門詩》雲:“公孫劍伎皆神奇”,自注說:“有公孫大娘舞劍,當時號為雄妙。
”司空圖《劍器》詩亦云:“樓下公孫昔擅場,空教女子愛軍裝。”即或張旭在談到他的草書創作長進時,也感稱:“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其神”(《唐國史補》)。 杜甫詩的一開頭即回憶和描繪了自己童年時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的情景。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燿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這八句詩,前四句是寫舞蹈氣勢、人氣:四方聞名,觀者如山,為之動容,感動天地。
後四句或稱“四如句”,是寫舞美、韻律:如羿射九日,如驂龍翔舞,如雷霆收怒,如江海凝光。句裡行間激盪著詩人對公孫氏舞蹈藝術的深深欽佩和讚賞,以至老而不忘,撫今思昔,頗有感慨。
軟舞《綠腰》,也作《六么》、《錄要》,或稱《樂世》,為女子獨舞。節奏由慢到快,舞姿輕盈柔美。 《六么》樂曲流傳很廣,白居易《楊柳枝》雲:“《六么》、《水調》家家唱。
”《琵琶行》亦云:“初為《霓裳》後《六么》。”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有王屋山舞《六么》的場面。李群玉詩寫觀《綠腰》舞之近感:“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宛如游龍舉。
越豔罷前溪,吳姬停白(上艹下召)。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迴蓮破浪,凌亂雪(?嗜ド交幌?風。墮珥時流盼,修裾欲朔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詩人將此舞描寫得勝過《前溪》和《白?》等舞,用翠鳥、游龍、垂蓮、凌雪形容舞姿之變幻、節奏之平緩,突出舞腰和舞袖的特點,輕盈之極、娟秀之極、典雅之極。
是詩是舞,堪稱雙璧也。
回覆列表
這是一支唐朝時流行的樂曲,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出現過。
唐代舞蹈有健舞、軟舞之分。據有關文獻記載,兩大類舞均有十餘種。健舞如《劍器》、《胡旋》、《胡騰》、《柘枝》,軟舞如《綠腰》、《春鶯囀》、《涼州》、《回波樂》,是為代表作。
健舞矯健剛勁,軟舞優美柔婉。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與李群玉《長沙九月登東樓觀舞》,二詩中就分別寫的是最著名的健舞《劍器》和軟舞《綠腰》,他們所描摹的一武一文的舞蹈表演風格和一剛一柔的舞姿,各個生動傳神。
健舞《劍器》,由民間武術逐漸發展而成,一般為女子戎裝獨舞,也有軍士集體群帶。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弟子子路就著戎裝在孔子面前舞劍。楚漢相爭時,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所舞,就是劍舞。
晉代劉琨與祖逖“聞雞起舞”,也是劍舞。至盛唐,即有裴的劍舞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並稱“三絕”。 公孫大娘是唐著名舞蹈家,其劍器舞在內外教坊獨享盛名。晚唐鄭《津陽門詩》雲:“公孫劍伎皆神奇”,自注說:“有公孫大娘舞劍,當時號為雄妙。
”司空圖《劍器》詩亦云:“樓下公孫昔擅場,空教女子愛軍裝。”即或張旭在談到他的草書創作長進時,也感稱:“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其神”(《唐國史補》)。 杜甫詩的一開頭即回憶和描繪了自己童年時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的情景。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燿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這八句詩,前四句是寫舞蹈氣勢、人氣:四方聞名,觀者如山,為之動容,感動天地。
後四句或稱“四如句”,是寫舞美、韻律:如羿射九日,如驂龍翔舞,如雷霆收怒,如江海凝光。句裡行間激盪著詩人對公孫氏舞蹈藝術的深深欽佩和讚賞,以至老而不忘,撫今思昔,頗有感慨。
軟舞《綠腰》,也作《六么》、《錄要》,或稱《樂世》,為女子獨舞。節奏由慢到快,舞姿輕盈柔美。 《六么》樂曲流傳很廣,白居易《楊柳枝》雲:“《六么》、《水調》家家唱。
”《琵琶行》亦云:“初為《霓裳》後《六么》。”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有王屋山舞《六么》的場面。李群玉詩寫觀《綠腰》舞之近感:“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宛如游龍舉。
越豔罷前溪,吳姬停白(上艹下召)。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迴蓮破浪,凌亂雪(?嗜ド交幌?風。墮珥時流盼,修裾欲朔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詩人將此舞描寫得勝過《前溪》和《白?》等舞,用翠鳥、游龍、垂蓮、凌雪形容舞姿之變幻、節奏之平緩,突出舞腰和舞袖的特點,輕盈之極、娟秀之極、典雅之極。
是詩是舞,堪稱雙璧也。
漢傅毅《舞賦》曰:“歌以詠言,舞以盡意。”舞蹈的媒介在於人體本身,它以獨到的舞蹈語言和審美通感表意傳情。詩人寫舞,亦飽含感情。如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所寫《霓裳羽衣舞》,為唐代宮廷樂舞,可謂稱鼎中國舞蹈史。
唐代樂、舞合一。 《霓裳羽衣》樂曲傳為唐玄宗李隆基部分地吸收西涼節度使楊敬述所獻《婆羅門曲》而編創。而楊貴妃是首先將此曲編為舞蹈的人,且又以她的表演為最美。其舞、樂和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飄渺的仙境和仙女形象。
白居易詩一開頭即說:“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詩人特殊的身份地位和傾心霓裳舞是很明白的。而後即對舞者的服飾、舞姿和樂曲的結構作了細微的描寫。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舞者披絢麗“雲肩”,裙裾有如虹霓,全身飾以瓔珞,冠飾也極華麗,稱步搖冠。“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 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這前四句寫舞蹈飄然、嫣然之初態,後四句所比萼綠、飛瓊皆為仙女。但詩人的立意並非僅在於描寫舞之華採飄逸,他要著意表達的是這樣的情感:“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
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如聯絡到詩人在《長恨歌》中所寫“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則更見其憂國憂民之心深矣切矣。
唐代不少詩人和舞女,每每因才藝的互相慕悅而產生感情的投契,因而往往還結為知己。
如白居易《感故張僕射諸妓》詩云:“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四五枝。”這裡的“妓”,指美姿色、善歌舞的女子。 白居易崇信佛教,自認為樂天知命,生活似乎很淡泊,然而家中卻養了不少歌舞妓。
他在《小庭亦有月篇》中寫道:“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絹隨意歌。”這裡就有四位。而劉禹錫《憶春草》詩中所寫“處處多情”的“春草”,據他自注說也是白居易家中的舞妓。清人褚人獲《堅瓠辛集》卷四雲:“陳鴻《長恨歌傳序》雲:‘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
’故所遇必寄之吟詠,非有意於漁色。”這是很中肯的見解。又如韓愈《感春》詩云:“嬌童為我歌,哀響跨箏笛。豔姬蹋筵舞,清眸刺劍戟。”這裡的“豔姬”,指的也是家中的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