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滁城一哥

    青槓樹

    青槓樹又名:橡樹 (xiang shu),川北一帶用來生產黑木耳、香菇的主要材料,也是槓碳的唯一原料。殼鬥科櫟屬植物,喜光,常生於山坡上,耐乾旱,對土壤適應性強,特別適合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長,生長速度中等

    中文學名

    青槓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木蘭亞綱(Magnoliidae)

    殼鬥科 形態特徵

    青槓樹外皮粗糙,葉似板栗子葉,果和板栗子差不多但小,呈單個,山區兒童愛用其做小陀螺玩生長在青槓樹上的黑木耳,味道比其他樹木生長的黑木耳更佳,營養也更為豐富,被尊為山珍極品。

    分佈範圍

    主要生長在石山和石縫中。

    主要價值

    青槓樹木質沉重堅硬,農村常用做楔子釘農具,也是當地農民主要的最優良柴火,有著“除去青槓無好火,除去孃親無好親”的美譽,中國西南地區較多。青槓果長得象榛子,不能食用,很苦。

    共5張

    青槓樹

    樹幹受害蟲後有大量汁液流出,常引來大量金龜子,被砍伐的樹樁腐爛後在秋季會生長靈芝 ,極少會長一些青岡菌。

  • 2 # 基層林業

    香菇種植是山區很多農民朋友都能熟練掌握的一項技能,一般利用一些不堪大用的闊葉樹樹幹、枝丫種植,其中楓香樹最為常見,青岡櫟屬於上等材料了,青岡櫟種植的香菇菇肉緊實,大小適中,食用口感非常好,而且具有濃郁的香氣,是難得的美味食材。

    青岡櫟活體種植香菇,一般採用椴木種植,主要有材料準備、接種、菌絲培養、室外擺放管理採收幾個環節。

    材料準備

    冬季將青岡櫟伐倒,去除枝丫,根據樹木自然狀況,短截成1.5米左右樹段,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破壞樹皮,要確保樹木外表皮完好無損,減少雜菌感染樹體的機會。將短截的樹幹和枝丫兩端斷口刷生石灰水,整齊碼放陰涼乾燥通風處脫水備用。

    接種

    以前傳統種植香菇多采用自然接種,即將伐倒的樹木在半乾狀態下,使用刀斧砍出伐口,放置自然半廕庇的環境中,讓風中漂浮的菌種自然接種,這種方法很不穩定,按照現代人說法就是“不靠譜”,所以現在基本採用人工接種的方式接種,來獲取相對穩定的收益。

    由於制種較為複雜,目前農村種植香菇一般直接購買菌種,電鑽打眼,填充菌種,覆蓋準備好的碎木塊,木槌敲擊封閉即可。

    菌絲培養

    接種以後的樹木段需移入溫暖、溼潤、通風、廕庇的棚內進行菌絲培養,運輸碼放過程中同樣需要小心翼翼,以免破壞樹木表皮,影響菌絲生長。

    碼放的接種椴木1-2個月左右需要上下、裡外翻動一次,調節椴木所處位置,利於通風透氣,吸收水分,使得接菌椴木能夠均勻孕育菌絲,取得好收成。

    室外擺放管理採收

    一般在立冬前後,菌絲基本孕育形成,這時,可將佈滿菌絲的椴木轉移到半廕庇的林下,或者搭建的蔭棚裡。在山區多直接擺放到疏林中,注意溼度控制,天氣晴好需經常噴淋灌溉,目前多采用軟管霧化噴淋,很快,椴木上便會長出一朵朵溼漉漉的小蘑菇了。採用普通樹木種植,一般可採收3-4年,青岡櫟種植的香菇一般可採收4-6年。

  • 3 # 老艾葉

    我是老菇民,經歷實踐過從原木一一段木一一木屑棒栽,《中國香菇栽培史》一書中曾有多張頁對我父輩們描述,但這題目中活體青槓樹我沒有能理解透。具體是指活立木,還是砍伐後的沒幹燥的樹。這裡都一併給與答覆一下。

    在山上活立仍在生長的青岡(剛)樹,任何應用香菇孢子,菌絲接種入,因樹木仍存活,孢子和菌絲只能存活一段時間,會被存活組織各種抑制,不久就死亡或休眠,是無法生長成香菇子實體的。

    再說砍伐倒的青岡(剛)樹,青剛樹是一種俗稱,有許多如中文學名為枹櫟,麻櫟,蒙櫟,白櫟,鐵椆,紫椆都被各地稱為青剛樹,不過有一點很好的是都屬殼鬥科。特徵相差無己,可以同類對待。

    殼鬥科樹種用來種植香菇那是最優等木材了,樹種營養豐富,所產香菇體肥大,木材堅實,不易腐爛,產菇期長,樹皮相對較厚,且不易脫離,有利於調溫保溼,減少雜菌侵染機率。但是用於種植香菇砍伐比較講究一些砍伐時間,多數原木,段木種植因沒有了以後的新增輔助料,僅靠的是砍伐時樹木中所含養分和水分提供給接入孢子或菌絲生長,我們必須考慮樹幹貯存的養分最豐富之時期,還得考慮保持整個一生態平衡之樹樁萌發再生,所以我們一般應用砍伐做香菇原木,段木是在樹木葉黃之時,這時間裡樹木樹液流動不快,養分集中在枝幹上,樹皮與木質部結合較緊密,搬運時不易脫落,待翌年的春季樹樁易萌發再生,形成一個完整生態平衡。

    砍伐後青剛樹必須適當乾燥,有利於我們的香菇孢子,菌絲體腐生定植。這個多分兩個階段完成,菇樹砍伐後,接種前需要適當進行原木乾燥,這個乾燥就是調節樹木枝幹含水量和暫時樹內組織仍會發生部分樹液的移動,平衡樹幹中養分平衡,利於接種後菌絲體定植和生長髮育,及以後香菇生長均勻。象用菌絲體接種的,因接種時我們己經切割了菌塊,剛好符合於人工創造接種穴洞,而錘打入封蓋的,這裡面有一個菌絲體新環境與原環境必須接近相似,這樣才能使菌絲體存活再生長,所以我們將要接種的樹木必須乾燥到一個與菌種菌絲體相近的含水量,象殼鬥科樹木冬季落葉時含水量大約在45--50%之間,這種含水量過高,我們發好菌的香菇菌種一般含水量在40--45%之間,必須架曬去樹木的的水分與以後接種的菌絲體幾乎相同。

    這個架曬有原木剃枝架曬,與截杆架曬,象殼鬥科樹種冬季含水量不高,砍伐的當天,或第二天就可截杆架曬,許多軟質樹象楓香樹等含水量較高,砍伐頭幾天截杆會有樹液流出,損失養分,那個得原木架曬一個星期後截杆,截杆以自己人方便工作為宜,一般採用1一1,5米,如有小枝丫,可在叉口處保留5釐米切除,不可平切,以免切口面積大,增加野外雜菌先侵入竊取樹木的養分。剃枝後,儘快用新鮮石灰水(1份生石灰加20傷水)塗刷砍口和段木斷面,將截好杆以井字型架堆曬,當斷面出現幾條短粗裂紋,這裂紋過樹心時,大約樹段含水量為40--45%左右,此時可利於菌絲定植,不可架曬至樹心大裂紋,這樣又太乾燥,必須採取措施補充水分,待樹皮幹後再接種。

    人工接種,人工接種選擇晴天,或無雨水澆滴下進行。

    人工接種分孢子接種(天然孢子接種,孢子液接種),菌絲體接種。

    天然孢子接種,這技術只存在於五十歲以上老菇民那裡了,屬原木野外直接砍花,這個每種樹種,根據原木不同,和倒下方向不同,所在各樹種上砍出各種花樣裂口,一般象殼鬥科樹種得將外層厚皮刨去一層,用斧頭在倒樹上砍出45度角裂口,深度剛入木質部,每種樹種花樣不一樣,需要附近林中有原來生過香菇,併發孢子的,這個菇體型不確定,但口味十足野香,基本己失傳,技術僅存在於浙江,江西,福建老一輩菇民當中,現在已很少應用。

    孢子接種法,是老法一種改進,應用刀斧在原木上砍出45度裂口,將配好孢子液澆入裂口中,讓其發展成菌絲。這個方法現在也少用了。

    菌絲體接種法,即將培養好的香菇菌絲體(香菇固體菌種)用電鑽,皮帶衝在樹木打出孔穴,將菌絲體小部分填塞於孔穴內,外封好塞蓋或蠟封。香菇固體菌種到食用菌研究所裡購買,或自制(需要一定技術)。

    一般年份,在長江流域段木接種時間在2一4月進行,北方往後移一個月,珠江流域,提早一個月。

    段木的固體菌絲接種,先用電鑽或皮帶衝在木段上打出孔穴,一般孔穴以品字行列,孔穴距18一20釐米,行距10--15釐米,深度1.5--1.8釐米,塞滿菌種後用樹皮蓋錘平,或用蠟封,或直接不蓋。接種後段木先用井字型堆疊,用塑膠薄膜保溫,保溼,上蓋遮陰,發菌一個月,約至5月份,氣溫,和溼度上升,此時必須散堆排場,以免剛入木質部菌絲受高溫,高溼影響被雜菌侵入。

    排場根據地形,瓦覆式,蜈蚣式,或人字式。人字式比較少用,範圍較大,上面遮陰,讓其菌絲髮展。一般一年中須翻堆幾次,主要調節堆內菇木位置,裡外調換,切不可聽信上下調頭,實踐證明一切上下調頭,反而影響菌絲生長方向蔓延,形成阻隔式菌絲老化,以後影響產量。

    一般段木香菇接種後,多數要培養18一20月後始發生菌絲成熟紐結成香菇,當氣溫從高降低到香菇品種適合溫度時,開始的菇木會出現點點白色突破樹皮的空泡,等待第二次溫,溼度適應時,菇木就會出香菇了,這時要將瓦覆式,蜈蚣式,全部改為人字型菇場排列,一移動之震動,再澆水特別利於香菇子實形成,這就要進入香菇生產管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梁昭明太子蕭統是怎樣的人?他編纂的《昭明文選》到底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