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陽的秘密
-
2 # 愛子思考
孩子才一歲半沒必要要求太高。
不談其他,單說小朋友玩具被搶走而心態平和,就很難得,這是高情商的表現。家長沒必要擔憂,引導孩子分享也不錯。
不過家長怕孩子受欺負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實很多事看開,現在還在還小,他處於一種模仿的階段,跟其他孩子玩是一種人際的交往的開始,漸漸的他就會形成自己的相處模式。
我家孩子四歲了,她剛開始一歲半的時候也有這樣的階段,想和小朋友玩,老挨搶東西,有時候還捱打,我也比較著急,但是最好還是順其自然,孩子經歷的都是在成長。
後來等她到了兩三歲的時候,她知道護著東西了,不分享,有時候還想要別的小朋友的東西。當然這也是一個過程,現在她很會照顧小朋友,而且還知道分享了。
-
3 # 二胎寶媽向前衝
這個問題我覺得家長不需要過分擔心。按理說,這個時期的寶寶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會經常發生互相搶奪東西的情況,這是因為他跟別的小朋友交往的願望並不強烈,不知道怎麼交往,更不曉得所有的東西還有“所有權”一說。因而就出現了我們常常看到的場景:兩個孩子搶來搶去,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最後不管誰輸誰贏都會嚎啕大哭。
由於每個小朋友的行為認知發展快慢程度不一樣,所以並不是每個小朋友到了這個年齡階段都會去爭搶。我朋友的兒子今年剛剛兩週歲,在這之前,他跟別的小朋友玩耍,從來不搶別人的玩具,如果別的小朋友搶他手裡的玩具,他立馬鬆手,不哭也不鬧,就傻傻站在那裡。
每次朋友見了我都說:“我家這孩子老感覺缺心眼,從來都不知道跟人搶東西。”我笑著回答:“說明人家是個小紳士啊。”前段時間我再次跟朋友相聚,她兒子和我家老大一起玩,他們同時看中了一輛玩具小汽車,於是互相爭,你爭過來我再搶過去,好聲熱鬧。朋友跟我解釋了一下,自從長了一歲心眼也跟著長了,以前的小紳士也知道爭搶了,有主權意識了。
孩子的成長千差萬別,做父母的不要因為他與其他孩子不太一樣就焦急萬分,其實大可不必。這就像春天裡一株鮮花同時都冒出了很多花骨朵,次日清晨,院子裡芳香四溢,忍不住瞧上一眼,咦,竟然還有沒綻放的。成長的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
圖片來自於網路
-
4 # 叫人空歡喜一場嗎
這麼小的寶寶,可以說他什麼都是初步學東西,有些話和動作他雖然懂,但是他說不出來,或者是不會用語言表達也是正常的情況,隨著他慢慢的成長和家長的引導,以後他肯定會懂得的,家長也可以給他看一下他能聽懂的動作或語言影片,這樣也會提高他的語言能力和鍛鍊他的動腦靈活性,跟他講一下別人的東西,不能因為自己喜歡而隨便拿來但是其他小孩如果拿自己的東西,必須要在自己允許的範圍或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借給他玩,但是有借就有還的道理,讓他從小就能意識到事情的對錯和辨別能力!
-
5 # bgsd吧
你家寶寶屬於內斂謙和型的。在華人傳統價值觀中,謙讓是一種優良美德,很多父母也教導孩子要謙和有禮。但是,孩子一味的謙讓也會讓家長忐忑不安。
現在社會競爭太激烈,一味謙讓會讓本該屬於你的東西變成別人的。所以,我不主張孩子太過謙讓。
寶寶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被別人搶了玩具也不反抗。我覺得作為家長,該旁觀旁觀,該出手出手,該和泥和泥,隨時而動。寶寶不行動,家長就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動,主動引導寶寶。
寶寶出現這種問題,家長還是要主動找原因的。一般有下面幾種情況。
第一,寶寶被家長保護的太好。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這就造成了孩子不主動去爭取的習慣。寶寶會自動認為,爸爸媽媽會幫她搞定,她不需要出手。所以,寶寶就成了旁觀者。
第二,寶寶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孩子不知道怎樣融入到集體中去,也不知道用什麼方式與其他小夥伴交流。對於一歲半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好,只能透過行動或表情表達自己的需求。也許寶寶還不知道,從別人那把玩具要回來也是一種交流方式。
第三,寶寶內向。如果父母或家庭成員太過內向,不善交際,那麼孩子也會出現相同的表現。所以,父母給孩子做好的榜樣很重要。
第四,寶寶曾經別批評過。孩子的心靈很脆弱,若果你經常對寶寶說,你膽子太小了,太懦弱了。寶寶潛意識裡就會認為自己是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敢去社交。
那麼,怎麼解決呢?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多關注孩子,找到孩子不敢社交的最主要原因,慢慢去引導孩子。
其次,給孩子做榜樣。父母可以在家營造不同的環境,去處理不同境況發生的問題,讓孩子有一個學習的榜樣。
再次,多帶孩子出去玩耍。父母主動給孩子先小朋友,幫助孩子融入。
最好,多加訓練。寶寶的這種情況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解決的,需要父母經常給寶寶做訓練。
-
6 # 菲菲趣味媽咪
其實他表現的並不是謙讓,孩子在這個年齡還不懂得什麼是謙讓,大一點兒的寶寶最多能夠表現出對媽媽的愛,就是把好吃的好玩兒的,讓給媽媽。
你也不要過於的擔心,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平常接觸其他小朋友比較少。這種情況呢,就屬於突發狀況。他並不是不想要回去,而是他並不知道,這個時候應該怎麼做。
你如果想教孩子怎麼做,我認為前提是你應該教給孩子怎麼說。說什麼?說孩子心中所想。你要想讓孩子能夠去應對這種突發狀況,那你首先先要教會孩子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比如你可以靜下心來問孩子:“他把你的玩具搶走啦,你開心嗎?”“這個玩具你想不想讓他玩兒呀?”“玩滑梯你讓別的小朋友先玩兒了,你是怎麼想的呀?”“別的小朋友推了你一把,拉了你一下,你是什麼感覺啊?”孩子做什麼判斷,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一定要符合他的內心。如果孩子想要把玩具要回來,那你就告訴他: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你應該說:“把我的玩具還給我,我不想讓你玩!”,如果你想讓他玩那你就說:“我可以讓你玩兒一會兒,但你一會兒要還給我,這是我的!”如果家長不懂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而是一味地教孩子如何如何去做,那就相當於逼迫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那孩子肯定做不來,而且心理壓力會很大。
孩子生來性格不同,後天的環境也會對他有不同的影響。有的孩子會表現得非常的任性,非常的自私,非常的強勢;而有的孩子呢,就會表現得非常的溫柔,非常的寬容,甚至有的時候顯得有點弱弱的。家長這時候要注意,千萬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判斷這些事情,更不要單純從眼前的得失利弊去考慮,而強求孩子做出你認為正確的選擇。那樣你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要遠遠大於其他小朋友帶給他的壓迫感。
從我孩子自身的發展情況來看,我認為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就是讓孩子多與其他小朋友接觸。我的孩子非常懂事,聽話,是比較溫柔、講理的孩子。他小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你所說的那些情況。每每這時,我都會非常寬容,非常理解他。他會有委屈感,他會不知所措,我不會責備他,也不會強迫他怎樣去做。他想流淚,我就抱著他,安慰他;他不開心,我就告訴他這不是他的錯,而是對方那個小朋友不懂禮貌,不遵守秩序;他不喜歡和某些小朋友分享玩具,我就明白,他是不喜歡那樣的小朋友……總之一切我都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內心感受。
等到他上幼兒園了,跟其他小朋友接觸的多了,一切都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我的孩子今年三歲半剛上幼兒園半個月,每次接他回家時都會在幼兒園裡玩一會兒滑梯。其中有兩次就發生了小朋友跟他搶滑梯的情況。一次是一個陌生的小女孩兒,她直接就搶過我兒子先上了滑梯,我兒子就讓她先上了,我看看他的表情,他並沒有感覺到失落和委屈,好像沒有發生過這件事一樣;還有一次是他同班的一個小男孩兒跟他搶滑梯,兒子就在那裡跟他一直僵持著,最後兒子勝利了。我能感受到,這就是兒子的成長和蛻變。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勇敢的孩子,並不是讓他從一歲多開始就變得膽大;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聰明的孩子,也不是從他一出生就要達到一定的智力標準。孩子的成長就像花兒的綻放,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還沒到綻放的那一刻,你永遠都猜不到它有多美!你所能做的就是給他Sunny,雨露,給他自由空氣,然後靜靜等待……
支援互關!
大多數時候他自己也好想玩,可就是不知道去要回來。還有就是在玩滑滑梯的時候,明明是他先玩的,後面來了幾個小朋友,小朋友一玩,他很想玩,可就是不玩,在那裡讓著。說實話,作為家長的我,每次看到這種類似的情況,心裡都特別難受,本應霸道無知的年齡段,卻表現的這麼謙讓。
回覆列表
親愛的,請你放下擔心,放手讓孩子自己體會感知如何應對,除非他像你求救。
我家小時候出去玩,經常被搶玩具,被搶吃的。玩公用設施時也是被別人後來的搶過去。他也和你的孩子一樣,有時候靜靜地看著別人搶自己的,嚎啕大哭,不敢去搶回來。被打了也不敢還手。我曾經也很著急,覺得很難受。
但是,我沒有過度干涉,只是告訴他,媽媽不能永遠保護你,你需要學會保護自己。
我在後續的時間裡發現他沒有理解我的話,直到上了幼兒園,又受欺負了,而他的反應是用手抓了對方,我明白了,他不傻,只是不想動手。請淡定,孩子們需要自己理解,而他也會在這樣的活動中學會如何處理。做父母的不過度保護,但是也不能縱容孩子跋扈欺負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