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家APP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飲酒方式:人們分別在小河、小溪邊,從上游將盛滿酒的酒杯(觴)漂流下來,酒杯漂到誰面前,誰就拿起來喝盡。最初,人們將此飲酒習俗與“修禊(xiū xì)”結合在一起,“修禊”就是除災去病,選址河邊,用水清潔,又有飲酒樂趣。

    到魏晉時,人們將“曲水流觴”定在陰曆三月三日,於是,就有了一些詩文描述:“三月三日,土民並出江清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南朝梁宗驚《擁楚歲時證》):“流觴曲水無多日更作新詩繼永和"(蘇軾《和王勝之》)。

    寫詩“繼永和”,這是由於晉代王義之《蘭亭集序》所提到的當年一些文人“曲水流觴”,即興作詩的著名典故: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幕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楔事也。群賢畢至,少長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體竹;又有清流急端,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孩之。一觴一詠,亦足以楊敏幽情……據說,蘭亭的這次“曲水流觴”,會集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2位詩人墨客,共寫詩歌37首。當時要求酒杯到誰那裡,誰就得寫詩一首。結果也有人寫不出,那就得罰酒三大杯。

    這已是傳酒吟詩的一種遊戲了。到了後來,這種“流觴”飲酒又有了新花樣“月字流觴”,即吟頌有“月”字的詩,輪流喝酒。

    這自然不一定在室外進行,飯桌上就可以開展。《紅樓夢》第117回有過這樣的描繪:有一天,那大舅、王仁都在賈家外書喝酒,一時高興叫了幾個陪酒的來唱著曲兒勸酒。賈說這太俗,要行個令兒。眾人答應。賈就提議來個“月字流觴”,“我先說起,月'字數到那個,便是那個喝酒。還要酒面酒底;須得依著令官,不依者罰三大杯。”賈藷接著就說:“飛羽筋而醉月。”順飲數到賈環。賈薔說:“酒面要個桂”字。”賈環便說:“冷露無聲溼桂花。”賈藷說酒底要個“香”字。賈環道:“天香雲外飄。”這是非常雅緻的飲酒方式,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難以應付。因此,刑大舅不耐煩,認為還是拳,輸家喝,輸家唱,若不會唱,說個笑話也行,更為有趣。於是眾人又亂掂起來,跟著便是唱曲兒和說笑話。

    其實“曲水流觴”這一雅俗也流傳到了日本,1983年清明前夕,福岡縣書法美術振興會、西日本電視臺、太宰府天滿宮聯合組織了“曲水之宴訪華團”,專程到蘭亭朝聖王羲之,與紹興書法家一起進行“曲水流觴”、飲酒斌詩和書藝交流,足見曲水流觴這一習俗和會稽儒風流傳之廣,影響之深。

    內容來自東家澄懷本味道工作室的分享。

  • 2 # 步武堂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文人們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三“上巳節”經常舉行的一個“戶外遊戲”。

    “曲水流觴”在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初,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流波"。"

    農曆三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在這個季節古人們都要舉行一個儀式,這個儀式就是“祓禊儀式”,是中國古代一個祓除禍災,祈降吉福的節日。

    祓,是祓除病氣和不祥;禊,是修潔、淨身。祓禊是透過洗濯身體,達到除去兇疾的一種祭祀儀式。

    到了漢時,三月上巳,才確定為節。每逢該日,官民都去水邊洗濯。不僅民間風行,連帝王后妃也去臨水除垢,祓除不祥。

    魏晉以後,才將上巳節正式改定為夏曆三月初三為春禊,作為歲時節令中的重要節日。所有臨水祓禊及水濱宴會活動都在這天進行。

    自漢代開始,祓禊儀式又增加了在戶外進行酒宴聚會的“娛樂慶祝”內容,這個內容就是“曲水流觴”。

    人們在舉行祓楔儀式後,大家坐在彎曲的溪水或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此杯飲酒,彼此相樂,故稱為“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 這個儀式活動有兩個內涵,一是歡慶和娛樂,二是祈福免災。但在魏晉之後,尤其是王羲之的蘭亭“曲水流觴”,並增加飲酒賦詩內容的大型戶外活動之後,“曲水流觴”就成了文人和貴族的“高雅活動”。

    永和九年春,會稽內史王羲之召集親朋謝安、孫綽等四十多位朝廷軍政高官和門閥貴族,在蘭亭修禊後,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

    當時,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

    據說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每人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收集起來,做成詩集,是為《蘭亭集》,王羲之為這個詩集揮毫作序,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為“書聖”。而《蘭亭集序》也被稱為“禊帖”。

    至此,“曲水流觴”成了文人們的雅事,在中國的文人階層流傳。成為文人們的“儒風雅俗”。

    這種“儒風雅俗”肯定是“中國特色”。

  • 3 # 陳悅漫步海邊

    《蘭亭集序》中提到的“曲水流觴”,本質上是一種風雅的酒興活動。即把酒杯放在溪流裡,參加者圍坐水旁,酒杯順水流到誰的面前停住,誰就可以取杯飲酒,由此增加樂趣。根據《蘭亭集序》的記載,公元353年的4月22日,王羲之和謝會等41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作曲水流觴之樂,比較特別的是,這些文人除了喝酒之外,還“一觴一詠”,觴到了誰的面前,誰就要即興作文為樂,否則就得自罰飲酒,既是飲酒,又是詩文賽會,再加上處在會稽山陰的自然美景中,這場酒會儼然成了一幅曼妙的景象,令人神往。

    同時,王羲之和有朋們的聚會,緣於一個傳統的節日,即上巳日的修禊,也就是春日到水濱洗濯祈福,以去除不詳。於是曲水流觴也被認為可能是上巳日修禊的某種傳統活動。

    (故宮乾隆花園內的禊賞亭)

    在此以後,“曲水流觴”成為文人心嚮往之的符號性的高雅活動,在蘭亭舊處也營造了一處流觴亭,有清代乾隆帝的御筆,十分有趣的是,在紫禁城的寧壽宮花園(俗稱乾隆花園)裡,也有一座流觴亭(稱為禊賞亭),顯示了這種古雅的風尚令帝王都傾慕不已。

    比較好玩的是,現代飲茶風俗盛行後,各類茶具花樣層出,竟然有人想出了曲水流觴的典故,弄出了曲水流觴式的茶盤,一盞盞茶杯順著茶臺上的“溪流”婉轉流過,也很有一番趣意。

  • 4 # 穿越再現彼岸

    公元353年(東晉永和九年)3月2日(農曆),王羲之和當代的眾多名人齊聚一堂,設下了曲水之宴(曲水宴),喝酒、吟詩、賞花,喝的稍微有點醉的王羲之寫下了千古名篇《蘭亭序》,其中說到了“流觴(shang,古代酒杯)曲水”:(蘭亭序區域性圖)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曲水流觴,是一種風俗活動,一般在上巳節(現在合併成清明節)期間舉行,後世不一定在這個時間舉行。祭祀完畢後,大家坐在溪水的兩旁,在上游放置盛酒的杯子,順流而下,停到誰的面前誰就要飲酒,依此來祛除災禍,後來也增加了其他活動,諸如命題作詩也是有的,誰拿了題目是要作詩作賦的。後世將溪水人工化,規範化,並不一定要坐到溪水邊了,這樣的活動稱為“曲水流觴”。(古代曲水流觴繪畫)

    這種活動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就有了,晉武帝司馬炎不清楚曲水流觴活動,大臣講了這樣的話:

    昔周公卜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波流”。

    西周初年,周公經營東都洛邑,建成後舉辦曲水流觴活動,用羽毛承載著酒杯,隨波逐流。到了秦朝時期,這項活動成了宮廷賜宴的一種,稱為“曲水宴”。在這項活動期間,文人墨客作詩寫賦,賞花,成為一時間的盛事。(人工設計的曲水流觴場景圖)

    另外一個非常著名的北宋文人歐陽修也曾經舉辦過曲水流觴活動,歐陽修也喝的有些醉了並寫下了名篇《醉翁亭記》。

    什麼國家也有曲水流觴活動?

    比較典型的學習漢文化傳統的是日本,像“曲水流觴”的活動他們也舉辦,而且保持的比較原汁原味。根據《日本書紀》的記載,在公元458年的三月三日在鹿兒島仙岩園舉辦過曲水宴,和曲水流觴活動差不多,和王羲之舉辦的曲水流觴活動相差了105年。現在日本很多地方保持有曲水宴這樣的傳統活動,飲酒作詩,成為了一個旅遊的招牌,形式上學習的中國,內容上多是日本的和服、和歌、飲酒等表演活動。(日本曲水宴表演活動)

    北韓(包括北韓和南韓)古代的文人也學習漢文化,像曲水流觴這樣的文人聚會形式也很早有學習了,下面是南韓的“曲水流觴”的建築設計。

    受中國漢文化影響的較深的國家一般都學習曲水流觴活動,是文人們附庸風雅的樂事。

  • 5 # 燕山居士10

    據說就是一些文人雅士的小集會,坐在有溪水的地方將酒杯斟上酒放在流水中輪流飲酒賦詩,就如現代有同趣朋友到有雅興地方野餐,吃燒烤,飯酒差不多吧。我想人類藝術有雅興是相通的只是表現形式上的差異。個人見解可互相探討。

  • 6 # 小娛來吃瓜

    曲水流觴 ,亦稱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觴,是舊時上巳節的一種飲宴風俗,其大致方式是眾人圍坐在迴環彎曲的水渠邊,將特製的酒杯(多是質地很輕的漆器)置於上游,任其順著曲折的水流緩緩漂浮,酒杯漂到誰的跟前,誰就取杯飲酒。如此迴圈往復,直到盡興為止。文人則將此俗發展成名士雅集--酒杯停在誰的面前,還得賦詩一首,其樂趣略同今人的"擊鼓傳花"或"丟手絹"。其他國家也有,例如北韓,日本等我們的周邊國家,不過他們的"曲水流觴"應該都是由中國傳入的。

    在北韓半島,在新羅古都慶州的郊外,也留存有“曲水流觴”的遺蹟“鮑石亭”。雖然現在所能看到的,只是在參天的古樹下一道曲折的石鑿溝槽,其他部分都已蕩然無存,不過即使從這條石鑿溝槽,也可以想見當年曲水流觴的情形。如果在石鑿溝槽中注入一泓清水,大概酒觴還能隨坡度高低流轉起來,這與蘭亭的“曲水流觴”是一樣的。

    在日本,“曲水流觴”的遺蹟甚至比北韓半島還多。在京都的上賀茂神社,在鹿兒島的仙岩園,都留存有“曲水流觴”的遺蹟;在九州的菅原道真神社,也發現過同類遺蹟;在京都御所宮殿建築的門上,繪有“曲水流觴”的畫圖。

    除了遺蹟,還有文獻記載。《日本書紀》卷十五顯宗天皇元年(485)、二年(486)、三年(487)都記載:“三月上巳,幸後苑曲水宴。”這是日本文獻中有關“曲水宴”的最初記載。

  • 7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蘭亭趣事·曲水流觴

    中國文人的筆墨胸襟之中,自古以來都離不開鏡花水月,落花流水的印象。單就水的意象從詩經中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氣壯山河者有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愁雲慘淡的莫過於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因此向著水流的文化源頭追溯,一場高階大氣上檔次到空前絕後的文人軼事,莫過於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流傳的一種遊戲。三月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溪渠兩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面前,誰就取杯飲酒。

    何為祓禊,早在周代,巫術頗為流行,每年夏曆三月的上旬的巳日,女巫在河邊舉行儀式,為人們除災去病,叫作祓除,也叫修禊。後來,古人把修禊與踏青遊春融為一道,因在河邊,便有了臨水宴飲之風俗。臨水宴飲中,為增加樂趣,就讓酒杯盛酒順著曲折的溪流漂浮,漂到誰的面前,誰就拿起酒杯一飲而盡,故名曲水流觴。

    觴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為木製,小而體輕,底部有託,可浮於水中。也有陶製的,兩邊有耳,又稱羽觴,因其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行。這種遊戲,自古有之,古逸詩云,羽觴隨波泛。

    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觴盛事,就是在魏晉時期。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裡記錄了當時的盛況,他是這麼寫的,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三月初三,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謝安四十二人,在蘭亭這個地方參加修禊。儀式結束後,大家列坐在溪水邊,把羽觴放入水裡,沿著彎曲的水道任其漂流,流經誰那兒停住,誰就要做詩一首,做不出來就要罰酒。

    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為書聖。

    當時有誰沒有做出詩來呢,王獻之。王羲之跟王獻之是父子倆,同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並稱二王。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所藏三件他最喜歡的法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就是其中之一。

    王獻之字雖寫的好,可是在當時卻沒做出詩來。清代有人譏笑王獻之,寫了一首打油詩,卻笑烏衣王大令,蘭亭會上竟無詩。

    王羲之等人給這個群眾性的節日渲染了文人的情調,一觴一詠,蘭亭之下的曲水流觴關聯著詩句的吟詠。江左名士的一倡導,對後世文人的靈感是有觸發作用的。劉禹錫“棹歌能儷曲,墨客競分題。”,蘇軾“流觴曲水無多日,更作新詩繼永和。”唐宋詩人都樂於響應這種風流。

    清代乾隆在故宮的花園裡修了一座禊賞亭,亭子邊挖了一個轉來轉去的小水渠,叫做流杯渠,只是略具形意罷了,終不如王羲之等人置身於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中,清泉湍流之畔,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以遊目騁懷的那份瀟灑與風流。

    蘭亭的曲水流觴,因了王羲之微醉之際揮筆而就的書法經典,成為千古絕唱。

  • 8 # 交大女博士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後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夏曆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這種傳統歷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流波"。"

    “曲水流觴” 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歡慶和娛樂,二是祈福免災。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晉代貴族、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2位全國軍政高官,在蘭亭修禊後,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這一儒風雅俗,一直留傳至今。

    當時,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據史載,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為“書聖”。而《蘭亭集序》也被稱為“禊帖(ti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的職場是怎樣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