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蠻腰
-
2 # 疆南箭客
子猷訪戴
首先說一下此二人之生平。
王子猷,字徽之,東晉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晉書》本傳說他“性卓犖不羈”。棄官東歸,退隱山陰。
戴逵,東晉著名隱士、藝術家,字安道,譙郡人(今安徽亳州市)。精於雕塑、繪畫、音樂。
故事是這樣的,王曾居山陰。一夜下雪,他從睡眠中醒來,忽然間想起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連夜乘小船前行。經過一夜,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王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這就是成語“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出處。
這則故事首先說明王是一個極其不羈,豁達之人。思想獨立,可以隨心所欲,亦可無慾無求。
唯心一點說說這則故事的內在意義。王一時興起訪戴,連夜而往,可見二人關係不一般,同樣也說明王行事之隨意。之所以隨意從某種意義來說是思想獨立的一種表現,說明他是自由的。至門口而不入,興盡也!何以不見人而返回,這就要搞清楚他所謂的興是何意。興,興致也!所謂一時興起,也可以說是一時心血來潮,就想去見見朋友,結果路途遙遠,一路走來突然覺得沒必要相見了,也就是相見他的念頭沒那麼沒那麼濃烈了,甚至沒有了。既然不想見了,何必再見,不如返回。唯心點說可以解釋為,我心裡是想來見他的,我也遵從了內心的召喚,行動了。可是過程之中卻發現心慢慢不那麼想了,既然想的時候遵從內心,不想的時候也該遵從內心。瞭解尊重內心的感受無疑是一種非常強大的人格。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並不一定值得效仿。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他那般來去自由的身份和能力,更很難有他的不羈與豁達的人生態度。一時興起就付諸行動的現實意義並不理想。容易半途而廢,或者遭遇悲慘,都是有可能的。人還是有點定性比較穩妥。這則故事也說明了另一個道理,人有時候不一定明白自己的內心。就像王一樣,他可能出發之前沒明白自己的心興。起初可能自己也以為是想去見戴的,走著走著卻發現並不一定是,可能更真實的興致是出訪的過程。並不一定是見人。這就好比一個朝聖者,一路苦行前往西天,結果走走又回來了。也許他是頓悟了,修行的目的不一定非要見到佛祖,心誠了,做自己該做的事也是很好的修行。做了佛該做的事,和見到佛沒有本質區別。
綜合來說,人要有獨立思想,也就是自由。尊重內心的感受。做人做事不一定非要到達目的不可。過程才是真正的人生體驗。有興趣就做,沒興趣了就歇歇。雖然這樣的思想有些消極,但是對於疲憊不堪的人來說,歇歇也未嘗不可,興許是好事。尊重內心的召喚無疑是最容易讓自己快樂的行為。所以這很重要。如果想要快樂的話。當然必須與自身能力和現實條件相結合。飯都吃飯不上,你想出海遊玩,估計不太現實。
如此而已吧,才疏學淺,隨意說說。
-
3 # 鄉關何處是
這是世說新語中一則很有名的故事。說的是王子猷半夜醒來發現下了大雪,於是詩興大發起來喝酒。喝酒中間又想起左思的招隱詩,這又讓他想到了好友真正的隱士戴安道,於是雪夜划船而去,經過了一夜才到,但他到了門口卻又原路返回了。這其中的妙處就是興。通俗點說,興就是神經病,嚴肅點說興就是一時情動率性而為,就是後世文人所向往的魏晉風流。馮友蘭對魏晉風流有五個內容的概括,但我覺得不如一句通俗的話更簡單,那就是想幹嘛就幹嘛。不計得失,也不在乎別人的眼光。這才是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的含義。後來的文人們羨慕而沒膽量這麼做,便把其中的魅力寄託於詩歌之中,這就是詩歌中的感興。詩之感興主要指不是藉助理性、藉助預先的思考而獲得的美或審美。謝靈運有名句曰池塘生春草,宋人葉夢得議論說: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故非常情所能到。正是說出了興的奧妙。
-
4 # 牛皮社
“子猷訪戴”出自《世說新語·任誕》中的《王子猷夜雪訪戴》,全文不長,茲錄如下:
王子猷雪夜訪戴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王子猷住在山陰(今紹興市),(有一天)夜裡下大雪,他一覺醒來,開啟窗,叫僕人倒酒,邊喝邊賞雪,只見四處都皎潔明亮。於是起身,邊走邊吟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到戴逵(戴安道)。當時戴逵住在剡縣(今紹興嵊州市),王子猷即刻連夜乘船前往。經過一夜,終於到了戴家門前,他卻轉身回去了。有人問他:why?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興前往,興致盡了,自然就返回了,何必要見戴逵呢?”
王子猷就是王徽之,東晉名士、書法家,書聖王羲的第五個兒子。他的這次“雪夜訪戴”為人津津樂道,成為一個著名的典故。【咦,誰把這件事說出去的?多嘴的僕人嗎?】
下著雪的夜晚,半夜醒來,長夜漫漫,無心睡眠。而四周一片靜寂,一片漆黑,一個人獨酌,孤獨感油然而生,再吟著《招隱詩》這樣的詩,很自然地就想去找一個隱士,就算不一起歸隱,聊聊天應該也是好的。剛好,在不算太遠的地方,就有一位隱士戴安道,當然要立刻去找他了。
我猜想,王子猷在路上的時候,肯定有在想,等到了戴安道家裡,要和他說些什麼話,做點什麼事。我說了這句話,他應該會那樣子回,然後我就接著又怎麼說……他要是畫一幅雪後圖,我就寫一副關於雪的書法……王子猷就這麼一路興致勃勃地想著,到了戴家門口時,發現想說的話都自己和自己說完了,已經盡興了,此時天也亮了,孤獨感也沒了。那還敲什麼門啊,直接回家吧。
“任誕”就是任性、放誕不羈的意思。名士們就是這麼任性的,說走就走,說回就回。所以,儘管現在已經沒有他們的身影了,江湖上還流傳著他們的傳說。
-
5 # 鐘聲答晨暮
細細讀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雪夜醒來睡不著,喝點小酒都解不開自己內心的煩悶,不對,應該是苦悶。按正常來說一般煩心事自個兒喝點小酒就拉倒了。然後王大師解不開,就想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戴安道一述衷腸,這老戴絕對是能掏心窩子的人,不然誰也不會雪夜走那麼遠的,然而他到了門口居然不見了,這一路他的心結以解,也可以說突然釋懷了,是什麼讓他釋懷呢?我想正是這一宿的雪夜行舟,無邊無際的白雪讓一個人的內心得到一種和天地,和自己對話的方式。
放下所得就是放過自己,我想自己去做了,享受了過程,才是真正的自由。
回覆列表
大家好,無所不知的小阿蠻來拋磚引玉啦。~~~
這件事叫“雪夜訪戴”。非常有名的一件事情,要放現在,得上熱搜呢~~~
一、“雪夜訪戴”簡單介紹它的出處,在《世說新語·任誕》。順便說一句,《世說新語》這本書和建議大家都找來看看,讀一讀,真的是妙趣橫生,什麼樣的神人都有啊。
原文是這樣的: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文字很好懂,我就不翻譯啦。大家抓住幾個關鍵點:1、王子猷是王羲之的兒子,官二代,有錢又有閒;2、山陰是現在紹興市;剡,是現在的紹興市嵊州。3、這件事按理說,只有王子猷和戴安道,加上他們的伴讀小書童幾個人知道,為何會流傳開來呢?
二、雪夜訪戴,真的是那麼美嗎?我們現在的主流觀點,認為雪夜訪戴真的是好美,好讓人羨慕崇拜呀。並且,稱之為是魏晉風流。什麼是魏晉風流?說白了,就是天真,放縱,再加造勢。哈哈。
也就說,王子猷這一次,在一個大雪天的晚上,坐著小船,從紹興去嵊州拜訪戴安道,第一是很任性,因為他家有錢嘛,任性一點是自然的;第二是很放縱,既然去了,總得進門喝杯茶,聊會兒天,吹會兒牛吧?但是人家王子猷就不要。並且,美其名曰:意思到了就行啦,其他的都不重要。第三,回來之後,必須得僱點水軍來宣傳造勢,來頂貼,點贊,轉發,分享呀,一定得上熱搜!好讓天下人都知道我王子猷是這樣的一個“名士”。
三、戴安道是什麼人?王子猷是世家大族,貴族公子;戴安道呢?歸結起來說:1、博學,多才多藝;2、超然於外,不與世俗同流合汙;3、公認的名士。
以上三點,是王子猷為何要在大半夜去拜訪戴安道的真正原因。也是他最後“興盡而返”的關鍵。說到底,王子猷和戴安道,並不是真正的一路人。王子猷所說的“興”,極有可能是掃興。大家不要說我危言聳聽。因為我們現在所說的魏晉風度,除了一小部分人是真的具備之外,大部分人是什麼呢?大部分人不過是附庸風雅以博取名聲罷了。
王子猷是什麼人呢?當時人評價它:皆欽其才而穢其行。意思很好懂,王子猷這個人,確實有點才華;但是,他的“行”,就是人品,有問題!被世人瞧不起的。戴安道呢?戴安道和謝安討論琴書,謝安最後都佩服得不得了。這樣大家就能明白,王子猷和戴安道,他們倆就不是一路人。這時候,王子猷是一個追星族的身份而已。
所以,事實的真相可能會讓大家大跌眼鏡:王子猷此次雪夜訪戴,並不是真的乘興而去,興盡而返,而是人家戴安道壓根就沒理他,他吃了閉門羹之後,回來不能說呀,只能讓水軍來造勢說我王子猷那是率性而為呢!
明代的王思任(王季重)早就說過:雪溪無妨子猷,然大不堪戴。文人薄行,往往借他人爽厲心脾,豈其可?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