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法治路上你我同行
-
2 # 試駕時間
首先考慮品質,品質是價效比的決定性因素,一輛車沒有好的品質保證,價效比就無從談起。通常自然吸氣發動機加AT變速箱的組合車型的穩定性,要高於渦輪增壓與AT或CVT變速箱的組合車型,而後者又好於渦輪增壓與雙離合變速箱或AMT變速箱的組合車型。
有好的品質,車輛後期的維修成本就會低,為車主帶來的幸福感也多。
其次,燃油經濟性。
節油意味著後期使用成本低。
第三,合適的價格和配置。
在品牌力、車型大小、三大件基本接近的條件下,價格較低者往往具有更高的價效比。
對於同一品牌同一車型,配置適中符合需求的車型價效比最高。
不同品牌相同級別和相同型別的車型,配置越多價Grand SantaFe便宜的車型品質越差,相應就缺乏價效比。
-
3 # 張乃文
價效比,首先就是他的價格優惠力度大,車的配置高,效能好,省油,皮實耐用,空間大,保養便宜,質量好,就比如大眾Jetta,價效比就不錯,各方面都有安全氣囊,倒車雷達倒車影像,等等
-
4 # 基金投資小哥
判斷一輛車的價效比我們需要
從指導價,
優惠力度,
汽車外形,
內部配置,
動力效能,
油耗方面,
後期維護情況
進行綜合判斷。
-
5 # 星爺說車
從字面理解,價效比應該是效能與價格之比。
汽車效能帶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是加速、制動、方向、透過,等等。
我手頭有個前幾年的百公里加速資料——Excelle1.6是12.3秒,Golf1.6是11.9秒,Lavida1.6是11.6秒,Sagitar1.6是12.5秒,Cruze1.6是12.6秒。
再比如,Magotan2.0T是8.0秒,Mondeo2.0T是8.3秒,Regal2.0T是7.3秒,奧迪A4L2.0T是8.2秒,寶馬320是7.9秒。
僅以加速成績看,大概有一兩秒鐘的差異。但效能不僅僅是加速,汽車媒體判斷汽車,還有麋鹿測試成績,也就是俗稱的緊急變線,以及18米繞樁——把樁桶碼成一條線,間距18米,駕車依次繞過。
這幾個測試,主要觀察汽車的動力、油門、懸架及方向。
我手頭有個前幾年的成績彙總,其中,麋鹿測試是國外同行的記錄,供您參考:
看到上述資料,您可能會感到意外——售價昂貴的車,部分成績並沒有特別突出。至於生活中常見的車型,比如Passat、Magotan、Accord、CAMRY、COROLLA、Sagitar,等等,它們的效能差異,在日常駕駛中並不明顯(剎車距離除外,這一點倒是應該重點關注,但與輪胎密切相關)。
-
6 # 笑看拈花
買車之前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需要買多少錢的車合適,先得把預算做出來,這個問題沒想清楚,至於品牌、車型、配置之類問題就先放一放吧。一般來講,我們以家庭年收入作為購車預算的依據,正常的購車預算是家庭年收入的0.5--2倍。我們可以看一下國內佔比最大的轎車2018年11月份銷量排行榜,銷量前十的車大多在10萬元左右。目前國內比較主流的購車價格大概相當於一年的家庭平均收入。我們認為這個價格也是一個比較適中的價格,建議大家優先考慮。
那我現在經濟壓力比較大,買個車呢也就是市區代步,一年跑個幾千公里,是不是可以買個便宜點的車。這當然是可以的,這樣的需求可以考慮家庭年收入的0.5-1倍作預算。現在汽車工業成熟度很高,幾萬元的車質量和安全性也是有基本保障的。近年來合資車價格下探,幾萬元買個小型車沒問題,VIOS、FIT、POLO等都很不錯。中國產車幾萬元可選擇餘地就更大了,可以買到緊湊型轎車。其實國外發達國家很多家庭購車預算也就是家庭年收入的0.5甚至0.2,就是個交通工具,夠用就行了。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在美國是知名富豪,500多億美元的身家,什麼豪車買不起,人家經常開個FIT到處跑。所以不要說買個幾萬的車沒面子,家庭購車作預算最好還是要側重經濟實用。
那我家裡做點小生意,迎來送往,還要跑跑高速,車上放些東西,需要多少錢的購車預算呢?這樣的需求建議家庭年收入的1--2倍作購車預算,大概就是10-20萬元之間。這個價格可以買到合資車的緊湊型和一部分中型車。10萬左右的緊湊型車基本可以滿足一般家庭用車需求,平時上下班、接送孩子,節假日偶爾跑高速回老家、旅遊。Sylphy、Lavida、COROLLA之類的緊湊型車都很好。如果商務用途比較多,或者經常跑高速,15-25萬的中型車更合適。寬大舒適,高速穩定性好,安全係數高。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如果購車預算超出了家庭年收入的2倍,甚至要借錢買車,這個預算就作高了。後期可能會出現養車養不起,賣車賠不起的被動局面。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儘可能選價格低的車,這樣的選擇價效比最高。不要期望一輛車滿足所有用車需求,即便有這樣的車,怕是也貴的讓人買不起了。
-
7 # 汽車三國
價效比只有在同級別車型當中對比才有意義
我們在買車的時候經常考慮價效比這個問題,絕大多數購車者都傾向於買一臺價效比高的車型,但是價效比這個問題一定要在同一個級別的車型當中討論才有意義,如果你討論一臺中級車和一臺緊湊級車誰更有價效比的話,那肯定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同樣,你如果討論一臺自主品牌車型和一臺進口車型哪個更有價效比也是不現實的。因此,限定範圍討論價效比非常重要,例如,CR-V和RAV4誰的價效比更高這樣的問題就是有意義的,而紅旗HS5和賓士GLC Coupe這樣車型之間對比價效比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價效比是個因人而異的概念,對每個人來說價效比都不一樣對於小康家庭而言,一臺中國產品牌中級車相比合資品牌中級車更有價效比,對於經濟實力還不錯的消費者來說,奧迪A4L就比賓士C Class更有價效比,對於一個富二代小女孩來說,她就會覺得賓士A CLASS非常有價效比,因此,這個問題是因人而異的,其實並沒有一個對於價效比統一的概念。
多數人在考慮價效比的時候都會在自己能承受的價格範圍之類做最好的選擇,而在這個選擇之下的車型都是擁有價效比的車型,這裡需要說明一個常見的誤區,絕大多數人會把“實用主義”等同於“價效比”,然而實際上,這兩者並不等同。因為賓士A CLASS空間小,動力弱,所以它就沒有價效比,這是典型的將“實用主義”等同於“價效比”的思維,只因為空間和動力是絕大多數消費者最需要的東西也是最實用的方面因此就將這兩個方面看得非常重要,然而他們根本沒有考慮到選擇A級的人根本就不需要空間和動力這兩種東西。
換一以角度來說,絕大多數人認為用買一臺A級的錢可以買到一臺高配的Passat了,空間又大動力又強,但是如果我們照著這個思路推理下去,用買一臺A級的錢可以買好幾輛五菱宏光了,比一臺Passat更能裝,那是不是買幾臺五菱宏光更有價效比呢?很明顯並不是,因為A級給了它的消費者其他車型給不了的品牌與格調。
看一臺車的價效比主要看哪些方面我們看一臺車是否有價效比主要看哪些方面呢?首先當然是要看它的動力和空間,這也是絕大多數消費者所注重的地方,同一個級別同一個價位的車型,當然是空間越大動力越強越有價效比。
除此之外,我們最關注的就是一臺車的配置了,如果同樣的價格我比你多了座椅通風、自適應巡航、全LED大燈,那很明顯我的價效比是要高於你的,但是如果我們的配置互有高低的話,那就需要仔細研究一下這些相差的配置分別價值多少錢了。
最後,看一臺車價效比最關鍵的地方就是看最終的實際價格了,也許兩臺車初看的時候價位都差不多,配置也差不多,但是最終經過討價還價,你在一臺車這邊獲得了比另一臺車更大的優惠,最終的實際落地價更低,那很明顯這臺車相比那另一臺車就是更有價效比的選擇。
其實價效比永遠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也希望大家在選車的時候理性看待這個問題,畢竟一臺車的價格裡面除了配置表上的那些東西之外,還包含了品牌溢價,設計水平以及整體調校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不能量化的,因此我們只有保持一個相對理智的思路,同時將配置表和實際駕駛體驗結合起來才能挑選到一臺自己真真喜歡的好車。
以上
回覆列表
好與不好都是人對事物的主觀判斷、評價,其自身不存在好壞之分,拿車子來說,更確切說是貴的還是便宜的,用價格這個客觀標準去判斷更準確些。或者從自身需求出發,以是否適合自己去評判,例如,我月薪五千的一個工薪族,只是開車上下班代步,五到十萬的輕排量車既省油,保養又便宜,放哪還放心,那我很開心的說這個車挺好。如果你非讓我開個跑車去上下班,一腳油門銀子嘩嘩往外噴,放在哪裡還擔心叫小屁孩給塗鴉,我只能硬著頭皮說那個帶引號的好了。所以,量力而行、不攀比、不盲從、多比較,總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已的,這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