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軒媽親子財商
-
2 # 彳亍行止
我個人覺得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經歷,對此有以下幾點期望:
1.家長與學校的溝通
必要的條件下應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介紹給家長,讓家長對學校有更多的瞭解,產生更多的認同感,放心將孩子交給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展一定的聯誼活動。合理利用網路,將學校、班級的一些規劃與內容與家長進行交流,讓家長能夠及時瞭解到學生、學校的動態,若是可以的話也可組織偶爾的開放課程,讓家長做一些體驗。
2.教育教學活動
引導學生進行一些體驗活動,有條件的話應該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培養多方面能力,我覺得參加訓練營和公益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老師對孩子應多一點關注,有效溝通,促進孩子的學習進步與健康成長。還有就是座位方面,我覺得應該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調換,這樣對孩子的視力有好處,而且還能更好地反饋聽課效果。還有就是希望重視課外閱讀,推薦一些比較好的讀物。
3.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是學生受到影響最直觀的來源,為人師表一定要有過硬的素質以及專業知識能力,自己所授科目自然是要高度專業,可以的話也應該對其他方面有所涉獵,不至於只做單方面的高個子卻成了其他方面的矮子。希望與學生的溝通更及時,給予關愛與鼓勵,更不要厚此薄彼,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應該要學會換位思考,一味的責罵與批評很難有更好的效果。
4.教學環境與裝置
時代的發展,學校雖然並不是完全與時俱進,但基本上都有多媒體裝置方便去做一些演示,但一定要保證使用安全。同時我覺得配備的電腦不需要太過高階,以免學生老是想去摸一摸玩一玩。課外活動設施一定要牢固且放置合理,保證孩子在校時的安全,讓家長放心。
當然,孩子的成長並不都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長與學校共同的責任,所以家長與學校配合的默契也顯得尤為重要,出了事情就開始推諉是不可取的。
-
3 # 一起碗碗腔
希望學校的午餐能真正做到營養、健康、安全;希望學校能多開設運動、勞動、音樂、美術課、多開展社團活動,讓孩子能適當放鬆一下。
-
4 # 克羅馬蒂
我覺得家長關注學生的學習固然重要,既然要健康的學習,那就應該儘量給孩子提供健康的學習環境,並且杜絕不良的因素!在這裡呢建議學校給孩子提供綠色健康的學習環境。具體如何創造這個環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不要給學生宣傳反面的思想和事情(請家長配合)避免造成對孩子產生反面的影響!俗話說:眼不見為淨!
2:給孩子儘可能的宣傳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網路影片、公益活動宣傳等作品!(比如:配合當前的局勢發展及全國性的掃黑、除惡、治亂等活動!)這樣可以有效的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3:多給孩子鼓勵,不批評!(比如孩子今天考了五十分,就鼓勵他:孩子,沒關係,不要氣餒,你已經進步了,繼續努力,爭取下回拿高分!相信自己,你能行!)這樣既可以給孩子動力,也能避免給孩子造成負面情緒!因為只有孩子高興了,情緒好了,他自然會有動力去努力的!
-
5 # 旮旯裡的神仙洞
1、單靠學校教育,要想實現孩子身體健康、學習優秀的目標是非常困難的。
首先就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是以分數成績為評價孩子的主要標準,對於實際的教育內容執行也多為知識的傳授,對於體育藝術等雖然較之前有了較高程度的重視,但普遍還是欠缺的。
再者現在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對於教育都太功利化了,而孩子在這種不該功利化的環境中也會不自覺產生牴觸情緒,比如現在很多孩子出現的厭學,被逼迫才肯學,對於很多事物都沒興趣,我們現在很少能看到經過幾年的系統內教育後孩子眼睛裡還是有光的。因為孩子們一聽關於學習就是讓考名校,考級,競賽,找好工作等,他們煩透了大人的勢利和不純粹。
從科學教育的角度講,如果個體不是由內產生的驅動力去學習,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是很難真正獲得成就的。
所以姥爺的美好願望在現實層面上很難真正實現。
2、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出,孩子的教育結果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共同合作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又是核心。
所以我們希望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責任更多地轉向家庭而非學校,畢竟主動權抓在自己手裡是最實在的,而且本身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而學校一方面孩子會面臨升學換班換老師,我們不能保證孩子遇到的都是最優秀的老師,另一方面老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學校是統一管理,很難做到因材施教、重點培養,足夠關注,從現實層面孩子沒辦法享受到全方位的關注。
但如果家庭裡父母能夠做到科學教育,孩子無疑從初生開始便會接受到全方位科學系統的教育內容,像姥爺提到的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能力、心理健康、社會能力等各方面都會得到很好地發展。
所以,未來孩子的教育可能會越來越不依賴學校,學校教育也將對孩子的教育成果不起決定作用,這是新教育的特點,同時由於國內的教育改革仍將持續很長時間,在改革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陣痛,最大的代價還是需要孩子來承擔,所以降低對於學校的依賴性是父母們最明智的選擇。
願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回覆列表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體健康,學習優秀,除了在家庭裡,父母應該從生活上給予孩子家庭教育,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合它成長的環境。
對於學校教育,作為家長,我有兩點期望:
1. 期望學校增加體育運動,讓孩子身心更健康。
體育運動鍛練孩子的體能。
學校不僅讓孩子提高智商,“玩商”也應該同樣重視。
受環境的影響,孩子們也變得越來越宅,很少願意去主動鍛練,體能不是很好,需要多進行體能運動。
現在的孩子,電子產品用得多,學業也比較多,近距離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觀看電子產品、伏案寫字、看書、導致近視率高,兒童頸椎病也成了重災區。
增加戶外運動,能夠降低近視眼和頸椎病的風險。
體育運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至少還記得,讀小學豐富多彩的動手比賽。
比如穿衣服,炒菜,繫鞋帶,釘紐扣比賽。先在班級進行海選,然後代表班級參賽。
當時我們年級是釘紐扣比賽,我早早的問媽媽要了針線,釦子,雖然在班級落選了,參與時同學們特別的開心。
學校的比賽調劑學習的單調,讓大家在學校不僅學習知識,也學會自理能力。
體育運動讓孩子心理更健康。
我所在的學校,跳繩比賽,接力棒比賽,拔河比賽,籃球比賽,排球比賽精彩紛呈,為了自己班級的榮譽,全班同學開展頭腦風暴,獻計獻策,齊心協力,打氣,啦啦隊助陣。
看著教室裡貼滿了,比賽的獎狀,同學們都很有自豪感,至今我還能想起,比賽贏了時,同學們的歡呼雀躍,我很感謝體育老師,教大家學會了團隊精神,合作意識。
更重要,是大家增強了抗挫折的能力,有了拼搏的勇氣,不怕苦的精神,這是寶貴的心理素質。
2.期望學校能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
現在的教育選擇,私立教育還是公立教育,讓家長們焦慮。
很多學校開設普通班,尖子班,讓孩子一開始就被貼了標籤。
如果學校對每種班級的關注度不同,有些孩子會覺得被忽視,再加上自制力不強,就會破罐子破摔,最後變成心理學上講的「自證預言」。
「自證預言」:人並非被動地任從環境影響,而是主動地根據個人的期望,作出相對性的思想及行為反應,而使期望得以實踐。「自證預言」亦可作為運氣的成因之一。
舉例:當你被認為是一個差生時,你會尋找和自己相符的期望,比如成績差,你不會覺得自己不夠努力,外在條件的其他影響,而是自我得出判斷,自己真的不是塊讀書的料。而當你有這種想法時,你會越來越不想讀書,成績當然越來越差,最後證明自己確實是個差生。
父母的財力有差別,但孩子的智商,大多數相差不大的。
我覺得,大多數的孩子,都想得到老師的認同,不願意主動落後於其他同學的。
即使有些成績差些,老師投入更多的鼓勵,關懷,理解,孩子也會想往好的方向發展。
在學校裡,老師對孩子的鼓勵,有時會甚過父母的說教。
學校平等看待每個孩子,可能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內在的力量,給孩子燃起希望。
孩子的健康和優秀,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土壤。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讓孩子成長更加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