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早教小小云

    第一,孩子的習慣問題,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每次一遇到事情都用拳頭解決,那是不是說明他已經習慣了,並且也就只知道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所以請讓孩子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比如父母一定要做正確示範,不能自己動手解決喲

    第二,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就事件當中的孩子已經懂事了,應該知道不可以打人但是為什麼依然選擇這種方式,那就有可能家庭教育並沒有告知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孩子如果沒有正確的是非觀,那麼打人對他來說就是一件很小的事,也是一件平常的事。所以從小孩子做了錯事一定要告知他,並且糾正。這樣孩子起碼有基本的概念,知道自己是錯的。

    第三,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不教育好孩子,總有一天別人會替你教育他的,所以你們願意別人教育該死自己的,不要覺得孩子小,很多小錯誤可以不在乎,等到有一天你挽救不回來的時候,你就知道該早點教育的。所以我們得及時採用正確的方式來防止孩子的打人行為。

  • 2 # 小柯陪娃

    這種孩子肯定是在家就有這種行為,幼兒園老師應該教育,正確引導。老師還要跟孩子家長好好溝通,瞭解孩子愛打人孩子家裡是怎麼處理的,處理得當嗎?老師跟家長一起找到對的對策,雙管齊下效果肯定明顯,孩子得到正確引導很快就改好了的……

  • 3 # 拉拉的夏沫

    隔離開一天讓一個人單獨坐一個角落,這是打人的懲罰,第二天問小朋友是不是同意不能打別的小朋友寶寶同意後,就讓歸坐到原來的位置,告訴他以後再打人就不能坐回來了。

  • 4 # 不打領帶也很帥

    孩子進入幼兒園是首次進入集體生活,面對糾紛不知道如何處理,情急之下就會動手打人,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孩子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經驗和手段而採取的不良的替代方式。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多引導,否則時間久了小朋友就會疏遠他,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一般來說孩子打人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當其他手段無法達到時,就會採用打人的方式。另一種是為了引起注意而接近別人,故意去挑釁。

    在家裡寶寶集家長的寵愛於一身,難免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等到了幼兒園孩子這種自私性,不合群和攻擊性強等特性就會集中暴露出來了。其實這個錯誤不能怪孩子,是以往家庭教育中的失誤造成的,只是在家裡爸爸媽媽體會不到。到了幼兒園問題出現了,總是被找家長才覺得問題嚴重。

    應對方法:1、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懂禮貌。在家庭生活中家長也要愛之有度,不要過分的呵護,遷就。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懂得愛護和照顧別人,以免孩子形成自私的心理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

    2、要教給小朋友與人交往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模擬衝突哦模式,教小朋友如何解決,這比單純的講道理更有效。

    3、個別孩子攻擊行為很強的,無論家長和老師怎麼講道理都不聽的話,就要適度的懲罰,比如:孩子打人後,讓他單獨待在一個房間罰站。不允許他看喜歡的動畫片或者不允許吃喜歡的食物。讓寶寶透過這樣的經驗吸取教訓,以後不犯同樣的錯誤。

    4、家長切勿“以暴制暴”,這樣孩子活模仿家長的處事方式。而且孩子也會很迷茫,家長一再教育我打人不多,為什麼自己還要打人?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相信孩子會改掉這個壞習慣,很快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 5 # 毛侃怪論

    如果你孩子所在的幼兒園有愛打人的孩子怎麼辦,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來回答。

    第一,作為你的孩子你可以教育他離打人的孩子遠一點,平時不要跟他玩,這樣可以減少傷害,也是最有用的方法。

    第二,如果你的孩子用第一種方法沒有用,那就做去適當的反擊,家長不能老是教育不能打架這類話,也要分場合,孩子已經被打了,反擊是一種正當的防衛,而且有可能反擊了之後,打人的孩子就再也不敢打你小孩了,現在很多小孩是這樣的。不然小孩在這樣的環境長大隻會做一個一直隱忍的人,然後就是從小一直被人欺負,性格同樣也會有缺陷,該反擊的時候就要反擊。

    第三,如果以上兩種方法都沒有用,那就要把情況告訴老師,請老師從中處理調解。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沒有用,那你作為家長就需要你直接出面了,因為孩子被欺負的話,如果連家長都幫不上忙,那你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就會很低了,下次孩被人打可能再也不會告訴你了,而且也會失去安全感。

  • 6 # 自由而行

    這個問題要回答,真得很容易。能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

    愛打人的孩子必須要接受教育。但是隻是指望幼兒園的老師給維持紀律的話,如果是私立園,遇到老師多孩子少,或許能看得過多。如果是公立園,老師少孩子多,老師可能做不到及時懲戒。這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因此,如果確定自己能打得過打自己的人,那就不防狠狠地打回去。讓他或她知道自己的厲害,下次便再不敢輕易出手。

    如果不能確定誰能勝出,那就只能先躲開被打,然後再把這一情況告訴老師、家長,尋求大人們的幫助。

    孩子在小班的時候,讓他們做這樣的判斷肯定很難。好在,有很多孩子的打人,只是一種想要交流和溝通的方式。等到中班後期、大班的時候,孩子們完全可以自行解決了。只是,家長要交代好,哪裡地方不能打,不能狠打吧。

  • 7 # Annie媽媽育兒

    父母看到孩子打了,不知道還手,只知道哭,應該會感到特別心疼,甚至擔心孩子懦弱, 對於我來說,也是從小就教育孩子不要打人,告訴孩子打人是粗魯的行為。我所擔心的是:孩子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有的孩子愛打人,家長一定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打,通常來說,孩子只有兩個反應,要麼被打哭了,要麼打回去。哭泣和打回去都沒有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所以,無論孩子選擇以上哪種方式,對成人來說,都是低效的,但考慮到兒童的發展特點,家長必須正確的引導孩子,安撫孩子。

    不要認為教育孩子“打人”就對了。碰到比他力氣大、個子大的同學,打回去反而可能更糟糕。

    首先,應該安撫孩子的情緒。

    孩子跟別人發生了衝突,被打了,而且她哭起來,一定有一些負面情緒需要處理,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何安撫?——允許孩子哭一會兒,把自己心裡委屈的情緒或者傷心的情緒流淌出來。然後告訴孩子“你感到很委屈”、或者“你感到很傷心”,透過這樣的語言,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媽媽認同了我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喜怒哀樂,這是很正常的”。透過這句話可以進一步幫助,安撫孩子。

    瞭解事情原委。

    然後家長可以詢問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了孩子之間的衝突。

    “請問剛剛發生了什麼,願意跟我說一說嗎?”如果孩子願意,就會大概的告訴你,剛才發生了什麼。這時候需要注意,孩子的年齡比較小,並不一定能夠完全的表達真實的場景,甚至有可能他講出來的話,跟他自己真實的意思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可能,家長應該詢問兩個孩子,這樣相比之下,能夠得到更為接近真實的答案。 當家長知道了較為真實的情況,這就是處理接下來問題的依據,能夠判定孩子論之間的衝突到底誰對誰錯。

    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思考。

    【關於打人】 對話範例:

    孩子:鮑比打我。

    家長:他什麼時候打你的?

    孩子:在學校的時候。

    家長:明天我會跟老師說。

    這段對話中,是家長在解決問題,孩子完全沒有參與對問題的思考。

    孩子:鮑比打我。

    家長:發生了什麼事?他為什麼打你?(家長想知道)

    孩子:他就是打了我。

    家長:你是說他無緣無故地打你?(鼓勵孩子思考起因)

    孩子:哦,是我先打他的,因為他不讓我看他的書。

    家長:當你打鮑比的時候,他會有什麼感覺?(引導孩子考慮他人感受)

    孩子:生氣。

    家長:你知道他為什麼不讓你看他的書嗎?(引導孩子理解他人的觀點)

    孩子:不知道。

    家長:你怎樣才能知道?

    孩子:我可以問他。

    家長:那你去問他吧(家長鼓勵孩子搞清事實,發現問題)

    後來 孩子:他說我從來不讓他看我的書。

    家長:現在你知道他為什麼不讓你看他的書了,你能想想自己做什麼或說什麼他才會讓你看他的書嗎? (鼓勵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我可以不再跟他玩兒。

    家長:如果你這樣做,可能會發生什麼? (引導孩子思考後果)

    孩子:他可能不願再做我的朋友了。

    家長:你想讓他做你的朋友嗎?

    孩子:想。

    家長:你能想個不同的做法,使他願意繼續做你的朋友嗎? (鼓勵孩子進一步思考)

    孩子:我可以拿本書給他看。

    家長:這是個很好的主意,你為什麼不試試呢?

    以上這段對話的案例,能夠幫助家長進一步思考,如何引導孩子、從哪幾個方面引導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S店如何快速有效提升續保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