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真的有108將嗎?
4
回覆列表
  • 1 # 海鏡清

    北宋是有宋江這麼個人的,不過按照史書的記載,這支義軍並沒有多大規模,最早起事的時候只有36人。也沒有什麼固定的根據地,是一支主要在山東、河北、河南部分割槽域流動作戰的民間武裝。

    宋江義軍沒有水滸傳裡面那種擁兵數萬的規模。史書記載說:這支起義軍“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說明義軍是以寡敵眾。從其能夠攻陷十餘郡縣城池的戰果來看,義軍規模肯定不止最初的36人了,至少有數百至數千人。

    歷史上的宋江義軍並非水滸傳裡描寫的投降派,宋徽宗曾經採納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但是沒有成功。

    宋江義軍在起事兩年多後失敗。義軍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後,繼由沭陽(今屬江蘇)乘十餘艘巨舟進抵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大概是準備出海。

    海州知州張叔夜平定過蘭州羌患,有一定軍事指揮能力。他偵察到這個情報後,募敢死士千餘人在城池附近設伏,遣少數官兵守在出海口處誘敵。 宋江果然中計,率眾登岸,結果船隻被宋軍伏兵焚燒殆盡,退路斷絕。

    這時候鎮壓了方臘起義的宋軍河東第四將折可存部(折家世代名將,又是楊家姻親,佘太君即折太君,楊家將的很多事蹟實際上來自於折家)也來圍攻。“將”是宋代“軍”以下的編制,一般下轄數個指揮,一指揮五百人,也就是說折可存部至少有數千人,而且是長期與西夏作戰的精銳部隊,宋江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掉,被迫投降。

    宋江的結局應該是投降後被封了官爵,當然是有名無實那種。宋代名臣李若水作於此時期的詩歌《捕盜偶成》中有“三十六人同拜爵”之語。張叔夜也因鎮壓宋江有功 被獎為徽猷閣直學士,改任濟南府(今山東濟南)知府。折可存因功遷武功大夫。

    宋江義軍投降後應該沒有參加過鎮壓方臘起義,二者是同一年失敗。方臘是在四月被俘的,宋江是在五月,比方臘還晚了一點。

  • 2 # 葉青漁

    歷史上確實有宋江起義,但沒有《水滸傳》中那般誇張,《水滸》小說的藍本也是以北宋宋徽宗年間梁山宋江起義及方臘起義來進行藝術加工的。

    在宋徽宗年間的數場起義中,宋江起義的影響力是遠不如方臘的起義的影響力的,可以說南宋宋高宗年間的楊么起義是方臘起義的承接。

    關於宋江起義,在《宋史·徽宗紀》中是有記載的。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譴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北宋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宣佈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

    百姓凡入湖捕魚與採藕等等,皆需依船隻大小繳納重稅,若是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罪論處,這自然導致了貧苦百姓與漁民生活困難,違禁而交不起重稅。

    於是,長期積壓在胸中,對於社會現實的不滿終於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在宋江等三十六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武裝聚險,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

    宋江起義正式宣佈後不久,為了找尋出路,就被迫離開了梁山泊,轉戰于山東與河南以及河北一帶。

    雖說對於宋朝的印象裡總是覺得大宋軍隊很弱,相對遼金這些馬背民族而言,確實有點弱,但宋軍好歹也是正規軍不是。

    宋江率領的起義軍,因被官軍不斷圍剿,被海州知府張叔夜派遣伏兵包圍,義軍戰敗,損失慘重,退路被切,這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得不率眾投降,接受朝廷招安。

    藝術作品總有誇大之處嘛,為什麼施耐庵會寫宋江招安這一段,是為了結合歷史的同時,表現水滸一眾好漢的義節,更是隱喻時代百姓疾苦,統治者不為的那種悲哀,所謂官逼民反嘛。

    施耐庵高明的手法既在於將他想表達的隱喻說了出來之外,又表達了忠義思想。可以理解為,若掌權者清明有作為,國家大有忠貞之士存在。

    同時也是為了承接宋江招安後討方臘一事。亦是隱喻農民起義的一種悲哀,原本的勞苦大眾反過來對付勞苦大眾,在那種歷史背景下,施耐庵自當寫得隱晦。

    關於宋江起義失敗後是否有參加過征討方臘起義的這件事,也是存在爭議的。

    在《宋史·侯蒙傳》中雖然記載著,宋江寇京東,侯蒙上書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這樣的話,但具體結果如何是不得而知的。

    不管正史或水滸小說,宋江起義其實是封建統治階級過於壓迫百姓,使得百姓無從生存而走上起義之路的一種悲劇體現。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3 # 歷史的小學生

    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不論規模,還是對北宋王朝的衝擊力,都遠沒有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誇張,巨大。按照當時的說法,宋江一夥頂多算是一小股流寇。那麼宋江起義的規模和對北宋王朝的衝擊力到底有多大呢?說出來可能會讓人大跌眼鏡。宋江起義發生在公元1119年(宋徽宗宣和元年),而起義的地點並不是山東梁山泊,而是今天的河北地區,史載:“宋江起河朔”為“河北劇賊”。宋江起義後,並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和革命路線,只是如流寇一樣隨處劫掠。起義當年的十二月,宋江一夥轉掠至東京地區,北宋政府曾試圖招安,但未成功。宋江起義的規模非常小,宣和二年,前執政侯蒙上書說:“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提出招安宋江,使其討伐亦在起義的方臘。侯蒙說當時的宋江起義軍只有三十六人是大體符合事實的,只因為數萬官軍不能將其剿滅,只因為宋江採取了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因此才沒有被官軍聚而殲之,這也就是侯蒙所說的宋江“其才必過人”。那麼後面的一組資料更加印證了宋江起義軍規模之小,隨後我們會講到。在侯蒙上書北宋朝廷的這段時間,宋江一直活躍在山東的梁山泊地區,北宋朝廷本打算任命侯蒙為東平(今屬山東)知府,負責招安宋江事宜,但侯蒙還未上任,即於宣和三年三月前去世,招安一事也就暫時擱置下來。侯蒙去世後,宋江起義軍再沒有逗留在梁山泊地區,而是轉向東南,但活動的範圍還在今天的山東境內。在途經沂州(今天的山東臨沂)時,遭到知州蔣圓的襲擊,宋江敗退到龜蒙地區(今天的山東邑東)。因在山東無法立足,宋江只得繼續南下,在進入沐陽縣(今天的江蘇沐陽)時,縣尉王師心“引兵邀擊於境上,敗之,賊遁去”。在宋代,縣尉所領之兵只是差役,當時稱之為“弓手”,並非正式軍隊,沐陽縣全縣弓手約八十人,以這樣的力量就敢剿殺宋江起義軍,說明宋江起義軍的規模非常弱小,約在百人上下,最多不過會超過二百人左右,而此次戰事使宋江損失了二十人上下。由於在江淮地區吃了敗仗,宋江又決定重返山東,史載:“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擄獲”。海州知州張叔夜“募死士千人”,先焚燬了宋江的海船,隨後進行伏擊,“擒其副賊,江乃降”。從上述記載中張叔夜的一千官軍數量就可印證宋江起義軍的力量非常小,而且宋江剛從江淮地區敗退回山東到被張叔夜擊敗招安,中間也就兩個月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他也不可能招募到太多的人馬,此時的規模最多也是一二百人。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宋江起義不僅規模非常小,而且並未受到北宋朝廷的重視,對北宋政權的衝擊和破壞力更談不上了。但由於宋江活動的地區離京城東京較近,加以受招安後在京城內“招搖”過市,給京城百姓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也就為後來施耐庵、羅貫中編撰的《水滸傳》提供了很好的藍本。

  • 4 # 地球百科君

    歷史上的宋江,確有其人。在宋徽宗宣和元年,就是1119年,宋江在梁山泊發動了一次起義。起義的原因就是朝廷要把八百里梁山水泊收歸國有,在此打魚、採藕、過船等都要交稅。附近以此為生的老百姓都承受不住,宋江等人帶頭揭竿而起,老百姓紛紛響應。

    《宋史·侯蒙傳》記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所以實際上起義的主要人物只有三十六人,並不是水滸傳所說的108好漢。並且,宋江起義後,只堅持了兩年,1121年五月,在連雲港被張叔夜伏擊,起義失敗,投降了朝廷,也不是水滸傳裡說的被招安。

    1120年,方臘在歙縣起義,以討伐奸臣朱勔為口號,聚集數萬兵馬攻城掠地,自號聖公,建元“永樂”,就差稱帝了。宋徽宗大驚失色,急忙罷免了朱勔官職,出兵十五萬鎮壓方臘。1121年四月,起義軍傷亡七萬餘人,方臘等人戰敗被俘,八月被斬首示眾,起義失敗。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宋江起義的規模比起方臘小得多,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鎮壓宋江只需一個張叔夜,鎮壓方臘是童貫率兵十五萬。還有就是宋江投降的時候,方臘已經被捕,所以宋江是不可能率兵去攻打方臘的。

    雖然兩人起義的規模不同,但是失敗的原因卻大體相同,那就是起義軍是聚眾的農民組成的雜牌軍,起義時間短,沒有能夠訓練成精兵,武器也相對落後,所以肯定抵擋不住宋朝正規軍。還有就是沒有能號召起全國的力量,也不互相聯合,只是區域性起義,孤軍奮戰,很容易就被宋軍各個擊破了,起義註定失敗。只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兩片小水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寫作文的時候總說沒有素材可寫,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