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月惟明

    在仇人手下討生活,還是第一奸雄曹操,肯定是死的不明不白了。

    1、張繡降曹時,曹操正忙於官渡之戰,張繡的投降對他來講,可以避免兩線作戰,同時需藉助張繡的騎兵部隊,應該說對官渡之戰的幫助很大;

    2、官渡之戰後,曹操統一了北方,大局已定。想起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都是因他而死,難免心裡疙瘩,前期曹操還壓制其他人的報仇想法,但是到了此時,他也無意壓制了,所以曹丕斥責張繡殺了其兄,張繡驚懼不安,自殺而死。

    裴松之注引《魏略》曰:五官將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

    張繡的命運在他投降曹操是就已經註定,於是8年後他就死了。

  • 2 # 林城—布衣

    張繡為東漢末年地方割據軍閥,武藝超群有“北地槍王”之稱。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張繡率部歸順於曹操。

    曹操見張繡寡嬸美色佔為已有,張繡深感受到汙辱,起兵偷襲曹操。曹操逃得性命,長子曹昂、猛將典韋戰死。

    公元198年,曹操再次征討張繡。公元199年,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張繡參加官渡之戰,力戰有功,升為破羌將軍。公元207年,張繡跟隨曹操征討烏桓,病死於途中,諡為定侯。

  • 3 # 孤城影隨

    張繡,東漢武威郡祖厲縣人,是將軍張濟的侄子。當時天下大亂,賊兵為禍涼州,金城人麴勝起義襲殺了祖厲長官劉雋。此時張繡為縣吏,伺機殺了麴勝為劉雋報了仇,被人認為有義氣。於是張繡招攬少年,成為當地豪傑。

    張濟屯兵弘農郡,軍糧匱乏,士兵飢餓,於是率兵南下掠奪荊州穰城,結果被荊州牧劉表的軍隊亂箭射死。然後,張繡接管了叔叔張濟的軍隊,歸附於劉表,屯兵宛城。

    公元197年,曹操南征來到淯水時,張繡自知不敵,率眾投降。曹操見張濟妻子貌美,便納為夫人。張繡不滿曹操娶了嬸嬸,為此感到恥辱。曹操聽說張繡抱怨,於是密謀設計除掉張繡。

    曹操剷除張繡的計謀敗露,於是張繡反叛,聽從謀士賈詡之計,偷襲曹營。曹操猝不及防,出戰不利,騎馬逃亡。曹操的愛將典韋帶領少數人斷後,抵擋張繡追兵,力竭而死。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在戰中被殺。

    許多人不明白曹操到底厲害在哪裡,其實從曹操對待張繡的態度就可以一窺端倪,曹操容人之量非常人能比。張繡殺了曹操的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但是曹操卻接受張繡投降,甚至為兒子曹均迎娶了張繡的女兒,兩人成為親家。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天下形勢逐漸明朗,袁紹擊敗公孫瓚,佔據黃河以北四郡,雄霸天下。曹操擊敗呂布,佔據兗州、徐州及荊州少部分割槽域。劉表蝸居荊州,地廣民富,安於現狀。袁紹有稱霸天下之心,於是有吞併曹操的意圖,而曹操佔據中原,北有袁紹,南有劉表,境地非常窘迫。

    公元199年,袁紹和曹操拉開官渡之戰的序幕,曹操焦頭爛額,用兵捉襟見肘,在緊要的關頭,袁紹派人去拉攏張繡,和張繡約定南北夾擊曹操。誰知道張繡的謀士賈詡認為袁紹度量狹小,連自己的兄弟袁術都容不下,必然不能容下張繡,如果在袁紹和曹操中選擇一方,選曹操更穩妥一些。

    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投降了曹操。曹操高興的不得了,張繡的主動歸降使得南方的威脅多了一個緩衝地帶,自己軍中又多了一股強勢的力量,於是曹操握著張繡的手一起赴宴,當場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定下迎娶張繡之女的事情,這時的曹操忘記了典韋之死,曹昂之死,曹安民之死。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張繡曾經兩次投降曹操,第一次投降後曹操輕視他,造成張繡反叛,在反叛中曹操之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戰死。後來在官渡之戰前的關鍵時期,張繡第二次投降曹操,曹操重用了張繡,張繡在隨軍征戰烏桓時病死,這是第一種說法,第二種書法是曹丕羞辱張繡,張繡不堪羞辱自殺。

  • 4 # 少顏翁

    曹操的大兒子曹昂是曹操在徵張繡的戰鬥中戰死的,曹操兵敗後撤,張繡要領兵追擊,賈詡說將軍勿追,追則必敗!張繡不信領兵追擊結果遇曹操阻擊,結果大敗而歸,賈詡見張繡敗歸,便勸張繡在追。並說道將軍此追必勝!張繡半信半疑的追擊曹操結果大勝!於是張繡不解的問賈詡,先生,先是不讓我追,說追必敗,後!又讓我追,說追必勝?結果兩次都言中,到底是為什麼呢?賈詡說將軍第一次追擊!曹操必然親自斷後!將軍第二次追擊必勝!是由於曹操的第一次勝利,料定將軍不會在次追擊!於是曹操先行回國,因此將軍得勝。後來張繡投降曹操也是賈詡的主意,我們都知道張繡是在投降曹操沒多少年就死了,而賈詡是壽中正寢的!這裡不排除賈詡想借助張繡的投降取悅曹操,從而取得曹操的信任。可憐的張繡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拿命幫別人做了嫁衣!

  • 5 # 設計來自生活高於生活

    至於張繡後來的結局,他能多活那麼長時間,還享受了那麼好的待遇,都是賈詡的計謀幫的忙。張繡降曹,他可以料到張繡得到禮遇,卻沒辦法保其一生,

  • 6 # 碧水青山0

    張繡應該是因病而終!

    199年,投降曹操,與曹操結為兒女親家。

    200年,官渡之戰立下戰功。

    205年,擊破袁紹之子袁譚。

    207年,在去徵烏桓途中離世。諡號定侯。

    《魏略》曰:五官將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耶?繡心不自安,乃自殺。

    張繡的兒子張泉的確是因捲入了“魏諷謀反案”被曹丕所殺,但張繡不會是曹丕逼死的!

    一、“魏諷謀反案”是219年(曹丕稱帝前一年),張繡已經死去12年,不可能受兒子牽連。

    二、《魏略》中的五官將就是曹丕。可是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是211年,張繡已經死去4年。

    三、張繡投靠曹操8年裡,不僅僅是兒女親家,也是屢立戰功,沒做什麼出格的事。

    由於曹操一直為接班人的事猶豫不決,所以到217年,曹丕才立為世子。曹植一直放蕩不羈,而曹丕為了世子之位,為了給父王留一個好印象,一直小心翼翼(後來也沒什麼出格行為),哪兒敢與父親眼裡的紅人交往,多次在一起喝酒?更不大可能逼死作戰賣力的功臣!

  • 7 # 鳶飛九天2018

    三國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那些有名有姓的人物,在戰火硝煙中,上演了一場風雲爭霸賽。這部歷史故事中,有曹操、劉備這樣聲名顯赫的大人物,也有悄然改變歷史走向,一直深藏不露的小配角。

    雖說有些人物不怎麼亮眼,但是他們同樣是推動三國曆史車輪向前駛去的重要齒輪。比如在宛城之戰中,曹操的兒子、大將都被張繡所殺,就連他自己也寫一些喪命於張繡之手。這個在三國中籍籍無名的張繡,差點就改寫了三國曆史的走向,那麼,他的下場又是怎樣的呢?

    張繡j劇照

    張繡本是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叔父戰死以後,張繡接管了張濟的軍隊,此後,他帶著部隊駐軍宛城,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軍閥。然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張繡駐軍宛城一事,直接威脅到了曹操。

    因此,在建安二年,羽翼已豐的曹操親率軍隊征伐張繡。張繡畏懼於曹操的實力,他不戰而降,這令曹操大喜,他大擺酒會招待諸將。此次征伐本應圓滿結束,誰知曹操又犯了好色的毛病,他看到張濟的遺孀鄒氏容貌過人,便留在了自己的身邊。張繡知道自己的嬸孃被曹操霸佔,頓時大怒;同時他又害怕曹操在自己的身邊安插眼線,打算謀害自己,為此他徹夜難眠。

    曹操與鄒氏

    這時他身邊的謀士賈詡給張繡出一計謀,賈詡讓張繡趁著曹操正志得意滿之時,殺他個措手不及。事實果然如賈詡所說,在張繡掀起的宛城之戰中,曹操損失巨大,他的得力將軍典韋在此戰中重傷而亡,跟隨自己多年的坐騎絕影也死在了宛城之戰中,曹操視為未來繼承人的長子曹昂,為了救曹操性命,主動讓出自己的坐騎,結果曹昂和曹操的侄子一同戰死在宛城,一戰損失如此慘重,尤其是長子的戰死,更讓曹操痛徹心扉。

    宛城之戰

    就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張繡竟然又聽取賈詡的勸說,在袁紹和曹操二人之間,最終選擇了投降曹操。前來投降曹操的張繡,確實如同賈詡所說,他到了曹操的熱情款待,甚至連以前的殺子之仇都放到了一邊。

    曹操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張繡的兒子為妻,張繡在曹操麾下被封揚武將軍。曾經的殺子之仇、失將之痛,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擺在眼前,難道曹操真的是一個不記仇的人嗎?

    曹操劇照

    其實只是當時的大環境所迫,他善待、重用張繡,只是為了增強自己與袁紹相抗衡的能力。雖說張繡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和賞賜,但是在建安12年,根據《魏略》中記載,他在跟隨曹操征討烏桓途中突然自殺而亡。

    其實他的這個下場,還是與宛城之戰有關,史書中記載,曹丕一直對張繡不滿,他曾對張繡說過,他的兄長曹昂之死,就是張繡一手造成的,這樣的人還有何顏面繼續存活於世上?張繡正是聽了此話才內心不安,最終自殺而亡。

    其實張繡之死,並非完全出於良心不安,曹丕的一席話,讓他清楚地認識到曹操殺他是遲早的事,更何況他現在已無利用價值,所以他想透過自殺來換全家人的平安,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劇結局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教育中“先進淘汰落後,好生淘汰差生”是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