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奔跑吧威少

    大舌病,從14年到現在,短短几年時間變成養鴨人人人知曉,談之色變的一種病。該病發病率高,鴨群后期料肉比會上升明顯,給養鴨人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大舌疫苗也成為養鴨人必做的一種疫苗。從進鴨的第一天開始,大家便忙著預防此病。從該病開始蔓延,市場上治療大舌病的生物製品豐富起來,讓養鴨人摸不著頭腦,到底哪種藥物有效?到底該怎麼選擇?為什麼做了防疫還是屢犯不止?今天,就養鴨過程中出現的大舌病的原因與預防措施進行深入分析。

    目前,養殖戶一般在只1-3日齡注射0.5毫升大舌疫苗,後期仍然後10%-30%的發病率。對於該病,養殖戶一般處於被動狀態,並未按照該病的發病規律進行合理有效地預防。正因為這種狀態,才是大舌病屢犯不止的根本原因。

    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我們常說:鴨苗是根本,營養是基礎,防疫是保障,管理是關鍵,從這四個角度分析。

    1:苗:健康度高的鴨苗是後期生長,產生效益的根本,沒有健康的苗,一切都是空談。從種母鴨角度分析,種母鴨在產蛋前2周免疫細小病毒弱毒苗,其所產種蛋孵化的雛鴨可以抵抗細小病毒的自然感染。或者講雛鴨可以從母鴨身上獲得一定的“母源抗體”。所以養殖戶從鴨苗選擇上要選擇種鴨場免疫完善,健康度高的鴨苗。

    2:營養:營養一般指水和料。水是生命之源,提供乾淨充足的飲水是鴨群健康的保障,而水是廣大養殖戶很容易忽視的一點。水線消毒,水線高度,水嘴數量,水的各種指標等等,這些容易忽視的細節,往往會引發大的問題。大部分養殖戶會選擇全價料為鴨群提供營養,均衡的營養為鴨群提供健康的體況,能應對各種應激。高溫高溼的環境,飼料容易發黴變質,黴菌毒素會導致免疫抑制,降低抵抗力,所以要保證飼料乾淨衛生,不剩料,不變質。

    3:防疫:根據市場反應,1-3日齡免疫大舌抗體後15日齡左右還有較高的發病率,這是因為隨著日齡,體內的抗體水平逐步降低,到15日齡左右降到較低的水平,無法起到保護作用,受到環境中的野毒感染,或者大群健康度較低的情況下,爆發此病。針對這種情況,建議養殖戶在1-3日齡時將防疫劑量由0.5毫升改為1毫升,並且在12-13日齡加免一次。使鴨群抗體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直至出欄。並且在飼餵過程中將抗病毒藥納入預防程式。

    4:管理:管理是關鍵,溫度,溼度,通風,密度,環境衛生,光照,分群等等方方面面,總之只有一個目標,為鴨群提供舒適,衛生,適宜的生長環境,減少生長過程中的應激。

    總結:大舌病並非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只要我們做好疫苗防疫,藥物做好常規預防,用以上幾個角度入手,精細化管理,就可以杜絕此類病的發生

  • 2 # 鄉村烤羊腿

    鴨舌病發病因素和流行特點及防治方法

      (1)某種藥物過敏所致:短時間大量使用含氟抗生素( 氟哌酸、氟苯尼考)、痢菌淨、喹諾酮類藥物等有關。

      (2)飲用水中或飼料當中氟超標,主要發病地區為鹽鹼 地區、丘陵地區。

      (3)缺錳等微量元素或高氟等引起代謝性疾病。

      (4)高溫潮溼,通風量差等飼養管理因素同樣會引發該病的發生。

      (5)光照強度多大,造成喙的生長髮育異常;

      二、流行特點

      (1)流行範圍逐步擴大

      本病於2000年時在中國南方及東南地區個別地區零散發生過,2015年以來包括北方等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但在肉鴨養殖比較密集的山東、江蘇、遼寧、安徽、河南等地發生率較高。

      (2)呈現類似的傳染性

      本病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群體發病,本病鴨鵝均有發生,尤以商品肉鴨的發病率最高。呈地區集中散發型,一個地區只要出現一家發病,就會慢慢向周邊擴散。本病死亡率較低,多因無法飲水及採食而死亡。

      (3)發病率逐漸提高

      剛開始發病率一般為0.1%-0.5%左右,也就是飼養6000只商品肉鴨中發現有20只左右的長舌患鴨。自2015年以來,群體發病率一般在5%左右,以萬隻為例有的棚發現500-700只,有的少100-300只左右,少的發病率在2%左右,發病率高的鴨群能夠達到20-30%。

      (4)發病日齡逐步拓展

      本病剛開始以20日齡後至40日齡左右的鴨只出現發病情況,目前多發生於10-25日齡左右的肉鴨發病,且主要發生於12-21日齡的肉鴨。少數鴨群於5-14日即有發病現象。

      (5)呈現群體獨立感染髮病特點

      同一個養殖小區,使用同一家飼料和同一家的藥,還是同一車鴨苗,有的養殖戶發生本病,有的養殖戶沒有發生本病;只要是這該棚出現過本病的,下次再飼養時出現發病鴨只的可能性很大。

      三、臨床症狀

      (1)觀察鴨群,初期未發現異常,體溫不高,隨著病情發展,患鴨表現出精神萎頓,站立不穩,行走時雙腳向外岔開,呈八字腳或翻滾,嚴重的可出現跛行,癱瘓,拉稀,爪(蹼)乾燥,有的因腹瀉痙攣而倒地不起,病鴨背部著地,努力掙扎還是站不起來,個別蹦高,翻跟頭,病鴨外觀站立不穩,扭脖,癱瘓。隨之肉鴨舌頭伸出,眼圈周圍羽毛溼潤,流淚,糞便稀薄,大群中有咳嗽,呼嚕現象(死亡鴨手捏鼻腔有黏液冒出),運動障礙,走走停停,隨後見蹲坐式癱瘓或側臥,採食不便或無法採食,鴨體瘦弱。

      (2)病鴨表現為嘴(上下喙)較短,鴨舌彎曲突出外翻(舌頭露出來耷拉著),跟吊死鬼一樣,僵硬而不靈活,鴨嘴發生器質性病變後很難恢復,嚴重者影響採食,導致病鴨偏瘦,精神不振;有的病鴨伴隨單腿跛行,站立不穩甚至倒地不起,死亡率較低。患鴨腿短,明顯個體偏小,屠宰時脫毛容易斷腿斷翅,鴨群大小不均勻,舌頭變長,後期容易斷腿。部分患鴨有腹瀉現象。

      四、解剖症狀

      解剖沒有太多表現,主要表現是喙縮短,上下喙質地正常,一般未出現喙軟、炎症或壞死,舌部肌肉出現鈣化增生,全身骨質有疏鬆現象,表現為骨質脆弱,容易斷裂。剖檢內內臟器官,無明顯炎症滲出物等。

      五、治療措施

      (1)更換飼料品種或在飼料中新增優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元素及複合氨酸

  • 3 # G徒遊鄉村

    該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以鴨鵝舌頭長,上下喙短,舌頭被長長的露在喙的外面為特徵的一種疾病。由於鴨鵝的舌頭被長長的伸出並露在喙(嘴)的外面,使鴨鵝無法採食及飲水,鴨鵝常常因無法進食而死亡。發病較輕的鴨只也常因舌頭外漏而影響賣相,造成不收此類鴨只或扣除斤稱,出欄時屠宰場每隻扣2-3元,致使養鴨戶蒙受極大的經濟損失。

    自2015年5月份以來經過近兩個多月對上百家規模型養鴨場戶的市場臨床觀察和調查研究,並結合行業和網路觀點,第一次較為系統的整理本病資料,僅供業界同仁參考。

    發病因素

    (1)某種藥物過敏所致:短時間大量使用含氟抗生素( 氟哌酸、氟苯尼考)、痢菌淨、喹諾酮類藥物等有關。

    (2)飲用水中或飼料當中氟超標,主要發病地區為鹽鹼 地區、丘陵地區。

    (3)缺錳等微量元素或高氟等引起代謝性疾病。

    (4)高溫潮溼,通風量差等飼養管理因素同樣會引發該病的發生。

    (5)光照強度多大,造成喙的生長髮育異常;

    二、流行特點

    (1)流行範圍逐步擴大

    本病於2000年時在中國南方及東南地區個別地區零散發生過,2015年以來包括北方等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但在肉鴨養殖比較密集的山東、江蘇、遼寧、安徽、河南等地發生率較高。

    (2)呈現類似的傳染性

    本病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群體發病,本病鴨鵝均有發生,尤以商品肉鴨的發病率最高。呈地區集中散發型,一個地區只要出現一家發病,就會慢慢向周邊擴散。本病死亡率較低,多因無法飲水及採食而死亡。

    (3)發病率逐漸提高

    剛開始發病率一般為0.1%-0.5%左右,也就是飼養6000只商品肉鴨中發現有20只左右的長舌患鴨。自2015年以來,群體發病率一般在5%左右,以萬隻為例有的棚發現500-700只,有的少100-300只左右,少的發病率在2%左右,發病率高的鴨群能夠達到20-30%。

    (4)發病日齡逐步拓展

    本病剛開始以20日齡後至40日齡左右的鴨只出現發病情況,目前多發生於10-25日齡左右的肉鴨發病,且主要發生於12-21日齡的肉鴨。少數鴨群於5-14日即有發病現象。

    (5)呈現群體獨立感染髮病特點

    同一個養殖小區,使用同一家飼料和同一家的藥,還是同一車鴨苗,有的養殖戶發生本病,有的養殖戶沒有發生本病;只要是這該棚出現過本病的,下次再飼養時出現發病鴨只的可能性很大。

    三、臨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王山之戰恆大對國安這場比賽你覺得英超來的這位裁判的判罰有沒有問題?哪些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