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說樸先生的死是為了激化階級衝突,那對金家而言,金爸不是有更大的罪惡嗎?
6
回覆列表
  • 1 # 沁園影視

    電影《寄生蟲》中,導演安排妹妹和樸先生死是很有深意的。

    1

    妹妹是怎麼死的?

    是住在地下室的前管家的丈夫殺死的。

    透過電影,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看到:前管家的丈夫拿著刀,來到草坪後,面對那麼多人,他看到妹妹後,直接就衝上去,給了妹妹一刀。

    為什麼?

    因為他覺得他的不幸,是基宇一家造成的,而對於樸先生一家,他是感激的。

    2

    樸先生是怎麼死的?

    是基宇的爸爸捅死的。

    為什麼基宇的爸爸要捅死樸先生呢?

    許多人認為是樸先生去拿車鑰匙的時候,表現出的對底層人民身上的那股氣味的鄙夷,刺激到了他。

    這固然是一個原因。

    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妹妹已經流血不止、重傷在身了,平日裡看上去很善良的樸先生,卻視若無睹。

    這跟樸先生平日裡表現出來的善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我覺得這種反差,這種樸先生的偽善,才是激起基宇爸爸去捅死樸先生的最根本原因。

    3

    妹妹和樸先生的死,代表了底層人民的兩種認知。

    前管家的丈夫,已經從潛意識裡接受了上等人和底層人的這種階級固化觀念。

    而基宇的爸爸,從心底裡覺得人跟人是平等的。

    不應該因為富裕程度的不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基宇的爸爸,潛意識裡是具有反抗精神的。

    所以,綜上所述,導演安排妹妹和樸先生死,是想深刻地反映出社會階層的逐漸固化,給大家帶來的衝擊。

  • 2 # 小影吉

    在電影《寄生蟲》中,當原本蝸居在地下室的前管家丈夫懷著妻子死去的憤怒衝上地面時,所造成的轟動最大的不是地面上正在歡度生日派對的人群的混亂,而是原本毫無交集的三家人之間的生死帶給我們內心的震動。

    在一片混亂之中,妹妹被突然出現前管家丈夫用刀捅死,樸先生則是在送被嚇到暈厥的兒子去醫院時由於露出了掩鼻的動作,而突然刺激到正慌然失措的金爸才被捅死的。以上只是情節性的敘述,或者說導演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出於情節的需要而設定的衝突,但是回到題目本身,為什麼導演會先安排妹妹和樸先生死,這大概要考慮到導演之所以導演這部電影的意圖上來。

    01.妹妹和樸先生的死的情節設定,帶著一種宿命般的贖罪論

    我們知道,妹妹死於管家丈夫之手,樸先生死於金爸之手。

    那麼管家丈夫為什麼衝出地面之後看到了那麼多人,獨獨就是要殺妹妹呢?很簡單,因為他第一個看到了妹妹唄。管家是死於金媽之手,間接也就是死於金家。為了替妻子報仇,管家丈夫衝出地面的第一時間,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仇人報仇。當然,在地窖裡,他已經“以為”自己殺了哥哥,接下來,就是要去找其他的金家人報仇了。而妹妹那時候正被安排在人群視線的中心,為小壽星端上蛋糕,可以說一定會在第一時間落入管家丈夫的眼中。妹妹是透過欺騙的手段進入了樸家,又憑藉欺騙的手段得到了樸夫人的重視,於是安排了送蛋糕的任務給她,又是這一任務導致了她被管家丈夫第一眼發現,不論到底是不是導演有意這樣安排,都給我們帶來一種宿命般贖罪的觸動。

    金爸為什麼要殺樸先生?如果說前面管家丈夫仇視金家還是有理有據的話,金爸仇視樸先生其實毫無理由。樸先生一家給了他們一家所有的生活來源,雖然沒有格外重視他們,但也對他們毫不苛待,可以說,樸先生是他們一家人的“恩人”。可是樸先生偶爾對於他們越界的不悅以及嫌棄他們的味道,很明顯讓一家人十分不滿意。這種味道是什麼?無論我們觀眾怎麼爭論,在金爸眼裡,都是“嫌棄自己貧窮”的味道。樸先生一家毫不遮掩的對於味道的多次提及,毫無疑問在家人面前,深深挫傷了金爸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男人的自尊。這種挫敗和日積月累的不滿,終於在看到自己女兒已經危在旦夕,而樸先生可以在帶著兒子去醫院救治時還要嫌棄自己的味道的那一刻,爆發了。這裡樸先生的死,是金家對於貧窮無力的爆發點,也是南韓社會無可調和的階級矛盾的集中體現。

    他指出,一個社會和國家的社會焦慮和精神焦慮,會在它的藝術中表現出來。因此,想要了解一個社會和國家,我們就必須就其藝術的表面含義與內在含義加以分析,在它顯而易見的內容中發現其大量潛在的社會和精神資訊。

    而奉俊昊作為導演,很好地利用了電影這個在二十世紀被公認為第八藝術的絕佳體裁,從底層小人物的戲劇化誇張命運的展現出發,展現出了南韓社會潛藏在繁榮表面下的社會焦慮和精神焦慮。

    窮人和富人之間,觀念天差地別。在樸先生一家出門野營時,金家鳩佔鵲巢狂歡,金媽面對丈夫關於“夫人很善良”的感嘆,不屑一顧——“不是有錢而且善良,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

    南韓社會的巨大就業壓力,集中體現在嚴重的供不應求和金家一家成功“上崗”的沾沾自喜上——“一個警衛職缺都有500個大學畢業生應徵的時代,我們卻全家都找到工作了。”

    雖然提倡著自由平等,但是社會依然存在著巨大的階級鴻溝,這種鴻溝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跨越,就像樸社長夫婦對話時無意間展現出來的——“為什麼要逾越界限?”

    綜上,妹妹和樸先生的死,既是情節發展的常規需要,更是導演的自主選擇。電影本就是為了反映一定的現實,表達一定的傾向。奉俊昊或許還想要表達更多,但這就像挖彩蛋,需要你一個一個進行推敲才更有意思。至於金爸作為殺人的一方,明顯具有更大的罪惡,為什麼卻沒死?

    抱歉,恕我直言,金爸活著,可他的一生或許跟死了也沒什麼區別。兒子並沒能買下別墅,他也並沒能光明正大地走到Sunny下。而他這一生都將因為犯罪而困局地下,感受管家丈夫所經歷的一切,這在某種程度上,難道不是某種“報應”嗎?

  • 3 # 觀影機器

    那麼,富人到底該不該死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生命平等的概念

    窮人和富人有什麼區別?

    除了物質上的多少,他們也都是平等的人,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有生存在地球上的權利,這種平等並不會根據物質的多寡而有所偏移。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樸先生和樸夫人在客廳沙發上做他們愛做的事時,樸先生讓樸夫人扮演那位穿著廉價內褲的“不知名女子”,因為這會讓他更興奮。

    因此有不少影評認為這是表達富人對窮人的凌辱。

    但我認為是這種分析是挺可笑的,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扮演窮人女子是一種凌辱,那如果讓妻子穿制服扮演空姐、護士,那是不是也是一種凌辱呢?

    這種角色扮演本來是夫妻之間的小情趣,並沒有什麼可批判的。

    因此我覺得將這段劇情或許可以解讀為:“富人和窮人具有相同本質,兩者皆為平等的人,有一樣的慾望,也一樣會經歷生死”

    在電影裡結尾,三個家庭,都有人死,這或許也體現生命平等的概念。

    現實裡的競爭總是殘酷的

    儘管每個人最後終有一死,但現實畢竟不可能每個人都壽終正寢。

    在兩個窮人家庭競爭呆在富人家庭的權利時,保姆雯光被金媽一腳踢下樓梯,最後因腦震盪而死亡。而雯光的丈夫也在尋仇的時候死於金媽之手。

    吳勤世和雯光的死也正凸顯了競爭的殘酷:生活從來沒有那麼安逸,在殘酷的現實中,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在競爭有人會頭破血流,有人會被社會淘汰。

    始作俑者

    最後再來談談妹妹基婷和樸先生的死。

    如果用現實的法律情理來判定電影裡誰該死,誰不該死,那自然基婷和樸先生都不該死。

    在金家,手上沾上鮮血的是金爸和金媽,但死的卻是妹妹基婷;而樸先生則顯得更冤了,雖然他自認高人一等,但這不但罪不至死,甚至都不至於會被拘留。

    那為什麼金爸和金媽都沒事,反而是基婷和樸先生會領盒飯呢?

    對於妹妹基婷的形象,我們需要特別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在全家稱樸家出去旅行時住進豪宅時,金爸和基宇還對趕走原來司機而心懷抱歉。

    但基婷卻一把打斷他們的話,對自己損人利己的行為沒有絲毫愧疚之意。

    基婷所代表的正是一種“為了自己不擇手段的觀念”

    可想而知,如果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怎麼樣。而導演奉俊昊也正藉著基婷的死來表示:這種觀念必須在人類社會被消滅。

    而樸先生則代表“階層固化的觀念”。

    電影裡的氣味雖然是小兒子多松最先提出來的,但真正賦予它內涵的還是樸先生的那一番論述“地鐵裡的味道”。

    所謂階層固化並不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圍牆,而是富人在自己和其他奮鬥者只見構築起的圍牆。

    在現實中,要想完全消除貧富差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如果每一個奮鬥者在成功後,都能對底層勞動人民抱有尊重,那所謂的階層固化不也消失於無形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給寶寶做好吃又營養的香蕉小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