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銷貓劉一鳴

    應該有好幾個

    《大戴禮記》謂:“孔子適周,訪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這就是說,孔子不只是“訪”而且是“學”樂於萇弘。萇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生年無考,死於公元前492年,其事蹟見於《左傳》和《國語》等書。

      據《國語》載,萇弘是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劉文公的大夫,因保周抗敵,不幸死於國難。  後來,神話傳說,萇弘死後三年其血化為碧玉。鮮血化為碧玉的故事,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後人所說的“碧血丹心”便淵源於此。

      

    還有老子也應該算得上,項潁也是

    再有就是師襄,大約在公元前496年時,孔子離開魯國到了衛國,聽說師襄是一位音樂家,便拜其為師,學習琴曲《文王操》。  

  • 2 # 鹹止

    在《史記 · 孔子世家》中提到孔子曾受業於老子 和 師襄子

    1. 孔子受業於老子,學周禮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 ——《史記 · 孔子世家》

    2. 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閒,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閒,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閒,〔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闢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史記 · 孔子世家》

    其中老子大家都比較熟悉。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老子》、《道德經》

    另一個老師,師襄子的記載就不多了。他是春秋時衛國(也有說是魯國,但是在孔子世家中,孔子是在周遊列國時期學鼓琴的,當時孔子在衛國)的樂官。擅擊磬,也稱擊磬襄。

  • 3 # 雙千童叟對不起條友們

    孔子作為思想家,處於春秋末戰園初的百家爭鳴時代,自是採百家之長,以思想融化,接納發揚而自成一家而被儒家稱“萬世師表″。

  • 4 # 布衣1卿相

    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孔子的老師不是別人,正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

    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根據《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向老子問禮.孔子當時的原話據說是這樣的,孔子和弟子們說:"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根據現在的大概意思是,孔子十分佩服老子的學識,認為老子絕對有擔任自己老師的資格。

  • 5 # 心齋主人

    這個問題,其實與孔子同時代的人已經問過了,他的弟子子貢的回答應該比我們都權威。《論語·子張篇》中記載有這樣一段對話。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我們可以看出,孔子主要學的是“文武之道”,即繼承周文王、周武王思想,恢復周禮,一直是他的理想之一。而周公更是他最崇拜的老師。直到他快死的時候還感嘆道:“甚矣吾之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可見,在他的心目中,最重要的老師就是周公。

    而從子貢的話中我們也可以知道,他沒有“常師”,這也就是上面各位所說的那樣,正所謂“聖人無常師”,就是這個意思。

  • 6 # 紅塵過客甲

    孔夫子的老師,應該叫不恥下問,叫自學成材,叫溫故知新,叫三人行,必有吾師!

    哈哈哈哈,具體到誰是夫子的老師,真難講,所謂"聖人無常師",即無固定的老師。如果非要講出某個具體人物,孔子曾向老子學習探討過,並受教非淺,記住以前儒道不分家,是一家!孔夫子也曾向郯子及師襄學習過彈琴音樂等。當然孔子對周禮推崇有加,他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周公,,周公是中國歷史上的人文始祖,孔子曾感傷地講,我好久夢不到周公了!問

    實際,所謂“處 處留心皆學問"。孔子講"吾十有吾而志於學"。他的學問,大都請教別人,自修得來的,因請教周禮,而人訕笑。孔子提倡"不恥下問,敏而好學",又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不知,是知也"。因為他知道,人再博學,也有知識的肓區。孔子講,論種糧食及種菜,他不如有勞動經驗的農民。真正的老師就是憑自己不恥下問,敏而好學,這才是你一生真正的老師!

  • 7 # 鳳凰嶺老叟

    根本無曾談起“國學之鼻祖”,實乃是在研究“考古”,或說是在“古玩”的深海中探索!好玩!無憑無據,只在“古書”中,尋出隻言片語,引以為證,且不知,這“古書”也是人造的,而且經過了不知多少“古玩愛好者”的“隨意篡改”,有幾多可參考性?

    以誤傳誤,以誤扭誤,誤誤相傳,至今,至聖法寶,可憐!

  • 8 # 極限智慧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經問學於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等。

    給大分享一下孔子的四位老師;

    孔子問官於郯子:

    郯子見這樣一個知名學者卻能夠如此虛心求教,十分感動,便傾其所有,全部奉告。

    孔子學樂的老師:萇弘

    萇弘博學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常與周景王交往,孔子在齊國久仰其名其才,於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前往洛邑造訪萇弘,求教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

    孔子學琴的老師:師襄

    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擅擊磬,也稱擊磬襄。也有一說是衛國樂官,亦稱師襄子。

    孔子問禮的老師:老聃

    老子,姓李名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

    四位老師的培養加上孔子好學,造就出一位孔聖人。

  • 9 # 子愚之言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

    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論語·子張》

    公孫朝問子貢說:“你們老師跟誰學習?”

    子貢回答說:“傳統文化能流傳下來,在於有人在傳承。賢者能認識和把握大的方面,普通人能認識和把握小的方面,這些都是文武之道,我們老師向有各方面知識的人學習,博採眾長,又怎麼會有固定的老師呢!”

    所以說,聖人無常師!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也充分說明了孔子十分善於學習,能從別人的言行舉止中受到啟發,最終成一家之言!三字經中說道《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就是說孔子在一次出行時被七歲的項橐攔路要求要問答遊戲,贏了才能透過。項橐問,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有多少種植物,人有多少眉毛。孔子不知。項橐又問,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子無言以對。項橐說,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穀,人有黑白兩根眉毛。井水無魚,螢火無煙,枯樹無葉,雪花無枝。孔子心甘情願向項橐行禮。

    指點過孔子的還有老子,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多次向老子問禮。第一次見面時就說過,吾所見尊者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真吾師也!

    還有兩個鼎鼎有名的就是音樂大師萇弘與師襄子。他向萇弘請教過《武樂》和《韶樂》的優劣,向師襄子學習過演奏技巧。

    鮮為人知的是他在魯昭公十七年的時候還向郯國的國君郯子請教過。

    孔子學習能力特別強,認知與成就往往超過了教他指點他的人。

  • 10 # 一鶴在松

    孔子的老師是誰?首先是傳統文化。其次孔子向自己能遇到的一切人學習。所以說,孔子的老師:一是傳統文化,二是眾人或大眾。

    孔子還彙集他所處時代的知識。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隨時隨地向身邊的人學習。我們現在可以知道的至少有如下一些人:老子、師襄、野人、他的學生等等。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孔子無師,孔子又無處不有師。故孔子才成其為“萬世師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是否真有濟公其人還是純粹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