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美諾紙素描紙
-
2 # 李老師的學霸課堂
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跟他的內驅力是息息相關的。
內驅力即內部驅動力,內部驅動力不足就會導致主觀能動性差。
現在很多孩子做事或者學習主要靠外部驅動力在支撐,外部驅動包括獎勵和懲罰。
舉個例子,孩子如果考的好,家長就會給獎勵,考的不好就會懲罰。這樣一來,孩子學習的動力全部來自於這些外在的獎勵或懲罰。
長此以往,就會喪失內驅力,會覺得學習是為了家長學的。
所以建議家長首先反思一下:
孩子為什麼會沒有主觀能動性?
是不是平時對於孩子的干預太多了?是不是孩子成績有起落時,家長的心態也會跟著變化?家長首先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學習不是為別人學的。
你可以依次問下孩子這3個問題:
①你希望未來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想成為精英階層還是弱勢群體?
②你覺得以你目前的條件,你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麼?
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讓孩子體驗一下父母的工作,讓孩子明白成年人的世界並不是像想象中那麼容易。
為了以後能過上理想中的日子,唯有現在努力學習。
臺灣作家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有這樣一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時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與君共勉。
-
3 # 碩爸河林
如何調動小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主觀能動性在百度的釋義裡面是一個哲學概念,亦稱“自覺能動性”,它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於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人們能主動地認識客觀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使二者統一起來,即表現出人區別於物的主觀能動性。
如此看來,人們與生俱來的就有主觀能動性。比如我們主動的認識客觀世界。孩子從剛剛出生的那一刻起,道先能感受到的是氣味和光,雖然嬰兒能看到的距離有限,但是他們從未放棄過對這個世界的瞭解與探索。包括對新事物的學習,孩子也與生俱來。所以客觀來講,我們為什麼要去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那是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對他們的主動能動性在不斷地扼殺。我們簡單回憶一下那些扼殺孩子主觀能動性的場景:
l 帶著孩子走在公園,孩子指著路左邊的草問,媽媽,這是什麼?還沒等回答,孩子又問,媽媽,那個紅色的是什麼?那是什麼樹?那是什麼鳥?為什麼草是綠的,花是紅的?為什麼水會流動?-------第一個回答了,第二個回答了,第三、四、五---都回答了嗎?
l 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孩子問,爸爸,為什麼汽車會跑啊?燈泡為什麼會發光啊?人為什麼要吃飯呢------能回答的,我們回答了,不能回答了,解決了嗎?
l 爸爸、媽媽在和朋友聊天,孩子跑過來問問題,是拋開了客人還是拒絕了孩子呢?
l --------
不勝列舉的場景,而就這一個又一個不經意的場景,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在一點一點的被抹殺掉了!如果您的孩子還小,尚在襁褓之中,請您現在開始,停止對孩子主觀能動性的抹殺,對孩子各個敏感期進行了解,讓孩子的成長得以自然,讓天性得以釋放!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大了,請往下看,我們開始亡羊補牢!
我想提這個問題,大多數可能更關心的是孩子在學習方面的主觀能動性,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在學習方面,我們如何讓孩子能主動起來。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不主動學習,那說明孩子沒有愛上學習,對學習不感興趣。其實孩子的天性是愛學的,只是後來上學了有了壓力,學的過程少了樂趣,孩子才不愛學的。那孩子愛學什麼呢?兩個因素,一是好玩的,二是有用的。這兩個因素一個是享受過程,一個是享受結果。比如說玩遊戲,孩子都不用教,就會了,而且主動解決問題,即使失敗了,還會不斷地去嘗試!因為孩子對這個過程很享受。再比如說孩子小時候背古詩,唱兒歌,跳舞,學會了可以在大人面前表演,表演完了大家都給鼓掌,都誇獎。這時候孩子享受的是結果。可孩子上學過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說過程,無論是老師上課,還是家長輔導,都不如遊戲裡有趣(因為遊戲是及時反饋,而上課則是延時反饋。我的其它文章有對這兩個概念進行過比較和說明)。再說結果,一個班數十個孩子,老師不可能及時的表揚到每一個孩子,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第一時間回答問題;在家長眼裡,孩子的問題永遠要比優點多,所以更不能及時得到反饋。於是,就這樣一點一點的,孩子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
那我們該如何做呢?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很有名的實驗——斯金納箱實驗:
斯金納透過實驗發現,動物的學習行為是隨著一個起強化作用的刺激而發生的。斯金納把動物的學習行為推而廣之到人類的學習行為上,他認為雖然人類學習行為的性質比動物複雜得多,但也要透過操作性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特點是:強化刺激既不與反應同時發生,也不先於反應,而是隨著反應發生。有機體必須先作出所希望的反應,然後得到“報酬”,即強化刺激,使這種反應得到強化。學習的本質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應的改變。斯金納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幾乎都是操作性強化的結果,人們有可能透過強化作用的影響去改變別人的反應。
我們把這個結論轉化到學習中來,那我們看到了要讓孩子愛上學習,就要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好處:如果一個行為得到好處,那麼這個行為就會堅持下來,這就是強化;如果一個行為得到了壞的結果,這個行為就不會再發生,這就是懲罰。
其次,我們如何面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強化和處罰。快速完成作業,自由支配剩下的時間,
這就是好處,這個事項就會得到強化,反之,如果不停的嘮叨,做錯題後面臨打罵,這個行為就會被終止,這就是懲罰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強化學習過程中孩子做得好的部分。
第三,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有畏難和對抗的行為,那我們也需要及時發現並妥善解決。走神——罵 寫得慢——吼 ---”越催越慢,再催熄火“的真相是孩子表達對抗。情緒調控能力不夠,家長幫助其對情緒進行調控,協助提高學習方法。進而得到強化。
第四,問題行為的解決。要想矯正一個問題行為,家長首先要問自己,這個行為能讓孩子得到什麼好處,讓孩子的什麼城求得到滿足。看到需求後,家長要教給孩用有效的,恰當的方法去滿足這個需求。
第五,是不是這些做到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就有了?當然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從其它方面也要想辦法。比如將外在好處,轉向內在好處,細化目標,心錨法,等等。我們透過下面幾張圖片一起來詳細瞭解。
-
4 # 江湖教書匠
分三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就是按照常規做法,透過開導讓孩子喜歡上我們給他預設的專案,但是這個基本上沒什麼效果
第二:樹立榜樣: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個自己的偶像,只要他敬佩的人,不論出什麼樣的題目都會非常主動認真的去完成
第三:增加趣味性:我們給原本枯燥的內容增加一些有挑戰的趣味性內容。比如:我們要出去吃個烤肉,孩們覺得挺沒意思,這時候我們就在戶外場地設定一些有難度的有充滿趣味性的娛樂專案,搭建木屋,翻越障礙等等,他們就會非常感興趣了。
第三:激將法,我們給他打個心裡預設,說這個事情特別難,別人辦不到,你就更不用想了,結果會有兩種:要麼他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要麼他就直接按照你說的那種情況來了,自暴自棄。
沒有一招制百病的良藥,只有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性格,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慮,有選擇性的制定方案
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主觀能動性又稱自覺能動性,是指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有意識的活動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互動的合體。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又充分肯定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要。
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讀寫過程、聽說過程、讀與寫、聽與說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精心設計、選擇導學方法與課堂結構,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我們應該堅決摒棄那種照本宣科的局面。還學生一個真正的自我,還學生一片潔淨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