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平凡的帝企鵝

    對於山海經這本書,在國內的爭論其實是特別大的,大家瞭解的山海經大概是隻知道,裡邊記載了很多的神話故事和很多神奇的妖魔鬼怪。其實山海經遠遠不止這些,整本山海經記載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500多座山,幾百條河流,100多個歷史人物,400多種奇珍異獸。

    大家可以看到,包含了40多個國家,都說山海經成書於漢代,試想一下,不說漢代了,現在大家能不能叫出來40幾個國家的名字。很有可能在當時社會這40幾個國家已經是全部的國家了。試想一下,當時的社會,人類本就是還未開化,連文字的東西都很少,去哪基本上靠走。這麼一本鉅著,一個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光這40幾個國家的語言就需要一個人費盡一生去學了吧,而且當時可沒有現在的導航,去哪基本上只能靠太陽辨別方向。要麼當年拿破崙遠征也不能走錯了。也就沒有了新大陸還得等著哥倫布去發現。

    所以山海經這本書肯定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這本書能完成一般只有兩種情況,第一,是多帶人分為多個階段完成的,第二,本書真的不是“人”寫的,是神寫的。

    第二種可能對於現在來說太不靠譜了,所以只有可能是第一種。在整本山海經中大家可以看到,出場最多的生物就是蛇。人身蛇尾,耳朵上帶著蛇,腳底下踩著蛇,肩膀上盤著蛇。而且書中也出現了中國龍的形象,所以說,這本書真的可能是人類經過了漫長的歷史發展才完成的。因為蛇對於古代的世界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人類崇拜的物件,因為蛇有大有小,大的甚至有水桶粗,完全不是當時的人類力量可以抵抗的,而且就算是很小的品種,如果是毒蛇,咬人一口也會導致死亡,當時人類對於死亡是很恐懼的,所以在很多地方為了不讓蛇四處亂竄尋找食物去襲擊人,都會透過某種方式來將蛇養起來,蛇有的吃了,也就不再亂竄了。久而久之,蛇就跟人有了些許的感情,起碼不會襲擊餵養的人了。慢慢蛇就變成了人類所崇拜的神靈。所以蛇的文化的發展,跟山海經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所以這也能看出來,山海經是很多代的產物,因為蛇的發展需要很長的時間。

    還有一個很巧合的事,古羅馬的一個作家老普林尼,他也寫了一本叫做《博物志》的書,這本書的成書時間大概與山海經是相同的,很有可能這兩本書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也就是說山海經這本書的著作者真的到過古羅馬帝國。但是山海經這本書,在分類的時候就出現了分歧,他有被當過術數類,也有非當過地理學著作還有將它分為五行類,直到到了清朝,這本書直接淪為了怪物雜談。

    《山海經》一書的書名,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大宛傳》:“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這表明司馬遷讀過《山海經》。在司馬遷之前,《山海經》的書名應當早就已經有了;而在更早之前,雖然還沒有《山海經》的書名,但是《山海經》的文獻資料應該也是早已存在。所以說,在漢武帝之前這本書的雛形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具體出現了多長時間這就無從考證了,而且山海經這個名字算是司馬遷給正式命的名。史記之後才有了山海經。說不好之前這本書就叫做博物志呢。

    而再早往前說,老子寫過道德經,道德經的部分內容,也略帶神話色彩,跟山海經多少有點類似,所以很有可能老子看過山海經。這就說明了,山海經的出現真的不是偶然了,而是有人想要寫這麼一本書,但是他本人在有生之前沒寫完,是後代一代代的完成的這本鉅著。

  • 2 # 許鈞堡

    在劉向劉秀父子編輯之前就有山海經,不過那之前只有五藏三經,在西漢末年的時候他們父子又收集了,海經部分8篇。這樣才取名山海經。就是漢武帝時東方朔看的都是五藏山經,而不是山海經。到了晉朝郭璞又添加了四章荒經一章海內經。就是我們現在的18篇山海經。這只是他們三人收篇的具體作者不詳

  • 3 # 葉之雄鷹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河流、動物,民族、物產、藥物、祭祀等,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等,很多記錄無從考究,大部分人認為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該書作者不詳。

    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莊》 、 《列》 、 《離騷》 、 《周書》 、 《晉乘》編成” 。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該書不是一時完成的,作者也不是一個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原共22篇,共藏山經5篇(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海外經4篇(海外南經,海外西經,海外北經,海外東經。)、海內經5篇(海內經,海內南經,海內西經,海內北經,海內東經)、大荒經4篇(大荒東經、大荒西經、大荒北經、大荒北經)。

    《漢書·藝文志》認為是13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 4 # 方哲健康生活

    《山海經》是一部集地理、歷史、民俗、神話、傳說、寓言於一體的奇書。

    據專家考證,《山海經》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作者不詳,而且並非一個人所作。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作用,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追述《山海關》的起源,由於版本複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代郭璞《山海經傳》。《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 5 # 可月

    對《山海經》的來歷,自古至今並無定論。學界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此書為戰國的”獵奇人士”取自《穆王傳》、雜錄《莊》、《列》、《離騷》、《周書》、《晉乘》,而彙編成書。到了清朝,這本書被評為怪物奇談雜論。……當今,則仍是爭論不休,並未考證出結果。一直處於研究中的專家學者,沒給出定性的結論,那麼普通的”圈外人”,在”觀點”上不會比真正的內行更內行吧?故題主的提問,讓讀者覺得似乎有逼鴨子上架之感。答題者給出的說法,無非是揣測、推斷、甚至”臆想”或借”行家之說”再猜策、再重複一遍……那麼,先梳理一下觀點:

    1.一般學者認為,《山海經》並非只有一個作者,憑一人之力決不可能弄出鉅著的。書中記載內容,是”多作者”承上啟下續寫的,時間大約為從戰國至漢代初年;作者可能是楚國、巴蜀人(湖北、四川)所寫?也有人認為是否還得加上魯東齊人?(山東)。到了西漢年代劉向、劉歆父子才校勘、合編刊行而成,劉歆是西漢末年古文經學家、目錄學家、天文學家。其《七略》為中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哀帝即位時,他是王莽舉薦為侍中太史中大夫的。晉朝郭璞(為山海經作注著者)又新增四章”大荒經”章節,湊足了18篇《山海經》,(即現存版本。流失4篇,全書共22篇)。

    2.有人認為,分期、分篇作者是考古學家,他偶然發現一個山洞石壁上記載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即遠古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如地理、生物等,……”民間傳說”加上個人理解,於是,寫下了最早的《山海經》。

    3.作者是有文化的行者(猶如當今的旅行、旅遊者)。行者無疆,徒步行走或偶爾騎馬乘車,瀏覽考察……將所見所聞”記實”性收錄下來。

    4.有人認為,該書寫作與黃帝軒轅氏相關,因其知識廣博,故某篇章,也可能會出自他手?

    5.巫師測天圓地方、布天經地道、萬能之神識界、拜神祭祀;抑或從母系社稷髙禖秉所著至西周而成書;或是從《繁衍蒼桑》脫本而來。

    6.書中的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篇,以及妖魔鬼怪,顯然是”神話”。所以,有人說其荒誕不經,荒謬絕倫,實不可信也。

    7.漢武帝之前,此書的雛形早已出現,但因年代久遠,……也無從得到考證。故而被評為世代”口口相傳”或圖騰崇拜延續下來的觀點,被文人所記錄,可能比較站得住腳,也還是個問號?

    8.遠古時代,無疑官宦、文人、庶民眼界比較閉塞、不開化。所以,有些篇章是憑”想象”獨撰或“虛實相湊”捏造出來的。當然,真實的內容,毋庸置疑,如地理、山川、河流等……

    綜上所述,自古至今對《山海經》的爭議頗多,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那麼,一般人的觀點、論點,大概是抵不過專家學者的。連學界都爭論不休……未給出定論?你我等普通讀者與寫者,閱讀或涉及的層面極為有限,而研究古文的”功力”又相當欠缺,豈會弄出讓人折服、信服的論據呢?不是說”砸場子”洩氣話,畢竟是相當困難的。今後,還是對學者之觀點,拭目以待吧?

  • 6 # 藏甲

    《山海經》的“經”,是“經歷”的意思。是伯益記錄大禹治水所經歷的山川河流,物產,環境。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篇章遺失。再加上古人記錄多用竹簡,時間一久,系竹簡的繩索斷裂,導致竹簡混亂,出現章節錯亂,導致後人無法理解。

  • 7 # 冬日花蕾

    《山海經》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歷史、神話、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產、醫藥等多種資料的小百科全書,也是最古老的地理人文志。《山海經》成書於戰國至漢初,與《易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

  • 8 # 奧運之星

    巜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最古老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主要內容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只,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影響極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今天湖人戰勝獨行俠詹姆斯大三雙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