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前行的趕路人

    我家寶寶兩歲半了,最近發現他特別愛扔東西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只要是不符合他意願的就會大發脾氣,好說歹說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這是他有自我意識學會以自我為中心了嗎?!真是令人苦惱,這個階段的孩子應該怎麼引導呢?如果不引導的話這樣一直任其發展下去的話不會就真成了暴脾氣的小孩了吧

  • 2 # 育兒成長VX

    對於這麼大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有這樣的行為非常正常,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和共情,避免說教。

    對於孩子哭鬧、發脾氣,首先要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然後試著要說出孩子內心的感受,比如:你想玩……是嗎?媽媽知道你特別想玩那個,但很危險又不能玩,心裡很難受,那個東西如果能讓我玩一玩多好啊?

    如果說中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緒就會慢慢平靜下來和你交流

    對於扔東西,大人只需要說:媽媽看到……在地上,它好像不喜歡在地上。

    另外,還可以陪孩子讀一些繪本,比如:《我的情緒小怪獸》、《菲菲生氣了》、《大衛,不可以》

  • 3 # 碩媽談育兒

    兩歲寶寶正處於自我意識關鍵期,孩子更加獨立了,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但是表達能力還很弱,所以只能用簡單粗暴的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是孩子長大的標識,不是一件壞事情,當然,大人需要引導孩子,也不能任由其亂髮脾氣,家長可以冷處理,孩子發脾氣很厲害的時候,讓孩子去另外一個屋子冷靜一會,告訴孩子,等他冷靜了,再過來和他說話。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發脾氣不解決問題,慢慢不會老用發脾氣的方式處理問題了。

  • 4 # 中國幼兒教育

    2~3歲,是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寶寶表現出扔東西、打人的行為,這是孩子在成長髮育過程中出現的正常表達方式。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放大自己的心理感受,認為孩子這些表現是暴力,長大了那還得了?家長不要有這樣的焦慮。

    寶寶“叛逆期”扔東西、打人的原因分析:

    一、2歲前後,寶寶自我意識、物權意識或“地盤意識”開始萌牙。寶寶開始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霸權主義,比如有以下特徵:

    1,凡事都說不,“我是宇宙中心”。2,處處都逞強,自認為天下無敵,無所不能。3,脾氣暴躁、情緒陰晴不定。

    二、寶寶前額葉發育不成熟。

    前額葉,位於寶寶大腦額葉的前部區域,主管和決策寶寶理性思維和自我控制。當寶寶前額葉發育不成熟,寶寶就會行事“衝動”。

    三、寶寶語言表達能力較弱。

    當寶寶語言能力落後於自我意識和行動能力時,就表現出以打、發脾氣、扔東西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說不過你就動手的意思。

    但是大人這樣要求寶寶,對寶寶是不公平的。因為2歲半的孩子與成年人講道理,永遠處於弱勢地位。當他說不過我的時候,或者表達不清楚時怎麼辦呢?只有一個辦法發洩情緒:找一個比他弱的小朋友打一架,或者在趁我轉身時在我腿上踢一腳。

    如何應對寶寶“叛逆期”扔東西、打人的行為?

    1,家長不要做錯誤的示範。

    寶寶2歲前後,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可以肯定的是,寶寶出現扔東西、打人這些行為,是寶寶的模仿動作。模仿物件,可能是家長,也可能是寶寶見到別的小朋友這樣做過。

    比如家長說過,你再不聽話,媽媽就打你哦!或者“你不乖,我就不給你買玩具”之類的。這讓寶寶相信,透過警告、發脾氣、打人是能達成目的的,所以寶寶才會模仿出扔東西、打人的動作。

    2,充當寶寶的前額葉,幫助寶寶冷靜。

    家長和只有2、3歲的寶寶講道理,往往行不通的。原因不是我們家長不會講大道理,而是大道理太空洞,寶寶理解不了。

    寶寶2~3歲前後,已經是手動敏感期。此時的寶寶更崇拜動手能力,也就是父母要做身體力行的榜樣。

    家長怎麼做?首先是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家庭和睦關係。當寶寶扔東西、打人時,夫妻中的一方應先將寶寶抱到一邊,幫助寶寶冷靜。

    這種作用有2個:一是對寶寶表示關切,讓寶寶感覺到自己沒有被忽略;二是耐心詢問寶寶“叛逆”動作的原因,並給予分析這個“叛逆”動作存在的缺陷,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3,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多數寶寶做出“叛逆”的打人或扔東西的動作,並不能排除是出於希望引起家長的關注。所以,家長給予寶寶高質量的陪伴很重要。

    家長手裡拿著手機陪在寶寶身邊,這不是陪伴只是“陪著”。真正的陪伴,是與寶寶產生互動並讓寶寶感覺到愉悅!

  • 5 # 榛熙媽三人組

    如果兩歲半的孩子是因為無法表達而焦慮、亂髮脾氣的話,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

    1⃣️多點耐心,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需求;

    2⃣️利用簡單易懂的繪本幫助孩子學會表達,如《小熊系列》;

    3⃣️多帶孩子去公園遊玩、進行遊泳鍛鍊等,這樣對於調節孩子的暴躁情緒也有很大幫助。

  • 6 # 歡樂成長錄

    根據問題所描述的現象看,孩子目前已經進入了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叛逆期。面對孩子的行為特徵,尤其是叛逆期行為背後的語言,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幫助孩子度過焦躁不安的叛逆期。

    成長過程中的叛逆期

    人在成長過程中,根據成長階段的不同心理訴求和行為特徵,分為三個叛逆期;

    第一個叛逆期,兩歲開始,稱幼兒叛逆期

    第二個叛逆期,七歲,稱兒童叛逆期,

    第三個叛逆期,12歲到18歲,又叫青春叛逆期

    第一個叛逆期特點

    經歷了10月子宮內的生活,孩子來到世上,認為與媽媽是一個共生體,並無我的概念,隨著孩子的成長,在2歲左右,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的萌芽,此階段即想離開媽媽又離不開媽媽,最典型的行為特徵就是”不“”我自己來“,”我討厭你“,如果媽媽不讓他來,又生氣,如果摔跤,他又抱怨媽媽沒有照顧好,2歲的孩子就跟一個惡魔似的,令人頭疼!

    所以媽媽們在與2歲的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做到:

    尊重孩子,鼓勵孩子自己動手,但要保證孩子的安全;

    改評判孩子不聽話為往更正面的詞語去引導,比如批評孩子不聽話,可以改為:如果你這樣做,會是一個更棒的孩子!等以減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喜歡無理取鬧,孩子只是為了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請父母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走開或者完全忽視。

    孩子喜歡發脾氣或扔東西

    2歲半孩子喜歡發脾氣屬於叛逆期的一個典型特徵,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不要批評也不要去哄,就讓他鬧,讓他鬧個夠,等他鬧累了明顯聲音小了,家長可以過去說句:累了嗎?如果孩子繼續鬧,家長就對他說:好,你繼續鬧!孩子通常還會鬧,等孩子發現鬧實在沒任何效果,聲音會越來越小,這時候家長仍然需要走過去,給孩子一個臺階下並告知孩子:發脾氣是不起作用的,你看還傷自己的身體,喉嚨嘶啞了要打針吃藥啊!通過幾次這樣的強化,孩子明白髮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就不再鬧了。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家長在生氣時會扔東西嗎?如果有的話,請改正,或者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扔東西。如果孩子扔東西,就讓孩子扔自己的玩具,而且扔壞掉了,保證不會給他再買新的,順便要他學會什麼叫擔當。

    以上就是我在帶兩個孩子過程中總結的小經驗。

  • 7 # 教育秀秀看

    對於這位家長提出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徵,以及他的行為模式。那麼對於兩歲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實際上他處於人生的第一個逆反期,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他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開始學著來控制大人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覺得“這是我的媽媽,我的糖,我的玩具。”他看到的這些東西都是他的,同時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他的語言理解能力已經很不錯了,但是他的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所以他不懂得如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會出現,摔東西,撕咬,無緣無故的哭鬧等等的情緒問題,所以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安撫孩子這樣的情緒。

    除了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特有的這樣一種心理特徵和行為模式,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模仿,因為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的模仿能力以及延遲模仿的能力都非常的強,比如說在一個家庭當中,有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經常情緒的不穩定或者發脾氣,甚至會有扔東西這樣不良的行為,那麼孩子就會模仿或者是透過延遲模仿表達出來。

    所以針對這兩種情況的分析,第一個就是在孩子處於逆反階段的時候,作為家長要多給孩子愛的表達,多抱一抱寶寶,然後透過語言和肢體動作來支援和鼓勵寶寶,讓他自己去做他想做的事情,然後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一定的幫助,讓他去體驗他所做的這個事情,這樣如果孩子成功了,他就會從這個事情當中獲得自信,即便是失敗了,家長給予他適當的情緒安撫,也能夠比較好的接受這個事情。就是說在這個年齡段,對於孩子的行為,家長要尊重他,要接受他,同時家長還要給予他適當的幫助,不能完全放任不管,任由孩子這樣亂髮脾氣,亂扔東西,這樣的話只能讓孩子的情緒更加的不穩定,所以家長所做的這些事情的目的就在於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慢慢趨於穩定。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口腔潰瘍、扁桃體發炎,應該做什麼檢查來確認身體健康情況?